从李家村到河阳府城,骡车紧赶慢赶,终於在申时,也就是下午三点到达了府城。
骡车自打驶近那高大雄伟的府城城门,李大田和李秋妹的嘴巴就张得大大的,再也没有合上过。
“爹,你看城墙,比我们村里最高的树还要高呢!”
李秋妹指著青黑色的城墙,轻声叫道。
府城的城墙均由巨石垒砌而成,在阳光下巍然屹立。
城门口,穿著號服的兵丁,手持长矛,严肃地扫视著每一个进出的人。
李大田下意识地缩了缩脖子:“比县城的守卫还凶。”
李秋妹也赶紧放下车帘,进了城门,才敢重新掀开。
这一下,她就被府城的繁华景象惊住了。
宽阔得能並排行驶四五辆马车的青石板街道,望不到头。
两旁是鳞次櫛比的两三层高的楼阁,酒楼、茶馆、布庄、银號
迎风招展的店招,挑著担子高声叫卖的小贩,坐著轿子悠然而过的富家老爷,骑著高头大马的劲装武者,还有嘰嘰喳喳、追逐打闹的孩童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浓郁的食物的香气,和脂粉味尘土气混杂在一起,直往人的鼻子里钻。
一切都充满了蓬勃生机。
李大田紧张地攀著车辕,眼睛都不敢乱瞟,生怕衝撞了哪位贵人。
直到骡车拐入一条名为“墨香巷的僻静巷子,他才放鬆下来。
墨香巷巷如其名,巷子里安安静静,能听到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平添了几分书卷气的寧静。
在李彦舟的指引下,骡车在两扇朱漆大门前稳稳停下。
门楣上还没有掛匾额,但门口那两尊半人高的石狮子,雕刻得栩栩如生,威风凛凛。
“到了。”李彦舟率先跳下车。
李大田和李秋妹跟著下车,仰头看著这座比族长家气派了不知多少倍的大宅院,喉咙发乾,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
“我们就住这里?”李秋妹简直不敢相信,喃喃问。
”是啊。进来看看喜欢不?“
李彦舟上前,拿出钥匙打开铜锁,推开两扇朱漆木门。
这是一座標准的二进院落。
前院极为宽敞,青石板铺地,缝隙里还探出几点绿意。
正对大门的是三间气派的正房,左右各有三间厢房,足够李大山一家五口人住下。
穿过月亮门,便是更为精致的后院
院子正中栽著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树冠如盖,可以想见,到了秋日,定是满院浮香。
“爹,以后我们就住这后院。”李彦舟笑著指点,“我住东厢,您和秋妹住那三间正房,宽敞些。西厢,就用来做我的书房。”
“哎哎!”
李大田激动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脚更是停不下来,在这崭新的院子里来回地转。
他一会儿摸摸廊下光滑的红漆柱子,一会儿又用脚使劲踩踩脚下方方正正的青石砖,嘴里念叨。
“结实!真结实!”
“哥!这院子好大呀!比我们老家的院子大多了!”
李秋妹则欢呼一声,张开双臂在院子里飞快地跑了一圈。
最后“蹬蹬蹬”地跑到桂树下,仰著小脸,满眼都是星星:“哥,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做桂--糕啦?”
“当然可以,你想做多少都行。”李彦舟招呼著骡车车夫把行李搬下来,笑著回道。
李大田也回过神来,赶紧搭手卸行李。
目光扫过空荡荡的前院,又忍不住感嘆:“就是就是冷清了点。要是你大伯他们也肯来,住满了,那才叫热闹呢。”
“会的。”李彦舟的语气十分篤定,“大伯早晚会来的。”
chapter_();
安顿的过程比想像中更简单。 李彦舟之前就託了中人铺的黄掌柜帮著置办家什。
屋里一应俱全,崭新的被褥、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甚至还有一捆捆劈得整整齐齐的乾柴。
李大田看著那捆上头还插著价签的柴火,嘴巴张了半天,才憋出一句。
作者“佚名”推荐阅读《寒门青云路》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在乡下,这玩意儿漫山遍野都是,隨便捡。到了城里,连烧火棍都要钱买了”
李秋妹则有了自己的小算盘:“哥,我们把后院那片空地翻一翻,种点葱和小青菜,再养几只鸡怎么样?这样就能省下菜钱,还有鸡蛋吃!”
李彦舟听著妹妹的规划,想像了一下那清雅的院子里鸡飞狗跳、菜畦纵横的画面,不由失笑,只含糊道:“这事儿咱们回头再商量。”
一家人正忙得热火朝天,就听到院门被敲响了。
李彦舟走过去拉开门栓,只见门外站著两位妇人。
为首的是位年约五旬的大娘,头髮已有些白,但梳得一丝不苟,面容和善,一双眼睛透著精明。
她手里端著个小簸箕,里面装著七八个水灵灵的桃子。
旁边则是一位三十岁出头的妇人,眉眼清秀,打扮得端庄大方,眉眼间带著股子书卷气。
她手里端著一个盖著布的陶盘,身边跟了个七八岁的小姑娘,正好奇地往院里瞅。
“是新搬来的邻居吧?”那大娘先开了口,嗓门很是爽利,“老婆子姓许,住你们右手边。听见这边有动静,就知道你们到了。看这忙乱劲儿,还没开火吧?来,这是自家树上才摘的桃儿,不值钱,尝个鲜!”
不等李彦舟客气,那年轻妇人也上前一步,掀开陶盘上的布,露出一摞白麵饼。
她笑著道:“我姓冯,住左边。刚烙的饼子,你们先垫垫肚子。这刚搬家,头一顿饭最是熬人。”
“这、这怎么好意思!”
李大田闻声赶来,一张脸涨得通红,不知如何是好。
“哎呀,有什么不好意思的!以后就是街坊邻居了,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许大娘一边说,一边已经迈进了院门,目光飞快地在院里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李彦舟身上,眼睛一亮,“这位就是今科的案首,李小官人吧?哎哟,真是年轻有为,一表人才!我们这墨香巷,往后可就更有书香气了!”
她感嘆著,又带著几分炫耀几分自谦地说道:“老婆子我那不成器的儿子,也读了几年书,如今就在城东的『翰墨斋』里帮人抄书,赚几个辛苦钱,跟小官人你可没法比哟!”
一番话,就把自家情况和对李彦舟的推崇都表达得清清楚楚。
李彦舟也从黄掌柜那里听说过。
左邻的冯娘子是寡妇,丈夫徐秀才病故,留下她和三个儿女。
右邻的许大娘家,儿子虽科举无望,却写得一手好字,靠做抄书先生的营生,也算是在这墨香巷里立住了脚,是正经的读书人家。
这边大人在客气寒暄,那边冯娘子的女儿徐秀儿,已经和李秋妹对上了眼。
徐秀儿年纪小点,也更活泼,主动上前,拉著李秋妹的手,笑嘻嘻地问:“姐姐,我叫徐秀儿,你叫什么名字呀?”
李秋妹小脸一红,看了眼李彦舟,低声道:“我叫李秋妹。”
“秋妹?可你是姐姐啊!”
徐秀儿眨巴著大眼睛,为难上了。
李秋妹看著她这可爱的模样,忍不住笑起来,也不再害羞了:“你就叫我秋姐姐吧。”
“秋姐姐!”徐秀儿从善如流,立刻叫上了。
李秋妹特別喜欢她,拉住她的手,带著她去看院子里的桂树。
“这是我家的桂树,等秋天开了,我做桂糕给你吃!”
两个小姑娘你一言我一语,竟很快就熟络起来。
冯娘子看著女儿脸上的活泼笑意,眼里满是温柔。
许大娘和冯娘子都是有眼力见的,见李家確实忙乱,便不再多打搅。
“行啦,你们快忙,我们不添乱了。往后缺个酱醋、少根葱的,只管到隔壁说一声!”
徐秀儿却是捨不得走,还要和秋姐姐一块玩。
李彦舟就作主让她留下。
送走了热情的邻居,李大田捧著那盘还温热的饼子,感慨万千:“城里人心肠也好啊!”
李彦舟看著妹妹已经拉著新伙伴在院子里疯跑,脸上的笑容比那午后的阳光还要灿烂,他嘴角的弧度也不自觉地加深。
这一趟,不只是换了个大宅子,更是换了一个全新的、充满善意与烟火气的人间。
这家,算是真正地安下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8SJ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