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7章求月票

小说: 旧货交易群   作者:佚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旧货交易群 http://www.220book.com/book/8VM1/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旧货交易群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旧货交易群最新章节随便看!

门铃轻响,旧货店的玻璃门被推开,带进一阵秋日午时的热风。

李和踏进来时,肩上还沾著刚下过雨的湿气。他脱下呢子大衣搭在臂弯,目光扫过陈列架,嘴角慢慢扬起:“小陈,你这儿还真是藏龙臥虎。”

陈家富正將《南园诗草》重新放入恆温柜,听见声音抬头,脸上浮出笑意:“李老,您来了”

“嗯。”

李和笑著走近,身后跟著两名隨行人员,其中一人提著黑色公文包,显然是专程为收货而来。

“老马马刚刚给我电话,说你又搞了一批好东西——”他顿了顿,眼神落在展柜中那幅《虾趣图》上,“件件都是硬货。”

马耀阳从里间走出来,手里还拿著放大镜:“我就知道你会来。”

两人相视一笑,皆是圈內顶尖玩家,彼此心照不明,如今更是住同一屋檐下。

他们一个来自杭州丝绸世家,祖辈经营古玩行当;一个出身寧波商贾望族,专攻近现代文献与书画回流。多年来,他们在各大拍卖会上交锋无数,却也默契地达成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真精稀之物,若落於民间小铺,必亲自上门验看,绝不让他人捷足先登。

“先看看?”

陈家树问。

“当然。”

李和点头,目光已迫不及待地游走在各处藏品之间。

阳丽娇適时打开灯光系统,柔和的射灯逐一亮起,照亮了那些沉睡多年的旧物。李和先是驻足於那本1967年的日记本前,翻了几页后眉头微动:“这手跡我好像在省档案馆见过类似的?”

“那是文史馆研究员周慕白的笔体。”马耀阳接过话,“此人五十年代主修地方志,六七十年代被迫停职,这段记录极可能是他在秘密转移文物时所写。你看这里標註的坐標”他指尖轻点纸面,“对应的是枫林坳西侧山脚,离陈家祖宅不过三公里。”

李和缓缓合上日记本,眼中闪过一丝灼热:“要是能找到那座崇文书院的地基说不定能挖出一批未登记的藏书。

这种级別的发现,够撑起一个县级博物馆的核心展陈。”

他隨即转向《旧城砖录》,翻开几页,越看越惊:“这些拓片完整度太高了!连民国二十三年兵工厂重修西门时打的编號都有?这可不是隨便哪个爱好者能集齐的。”

“这是我祖父亲手拓的。”陈家富张口编故事,低声说,“当年城墙拆了一半,他偷偷带著工具连夜去拓,差点被人当成破坏分子抓走。”

“你祖父”

李和闻言,忍不住瞪了他一眼,这小子他还能够不知道,不过他知道,陈家富手里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真东西,沉默片刻,也没揭穿:“难怪你这店里每一样东西都有来歷。不是捡漏,是传承。”

他没有再多言,直接拍板买下三件:沈砚秋的遗信、那封1982年李慕云寄往香港的航空信,以及《旧城砖录》的小册子。付款乾脆利落,转帐確认后只说了句:“这些东西,值得好好安放。”

更新不易,记得分享101看书网

店內一时安静下来,阳光斜照在空出来的展位上,像是送別旧友。

就在此时,陈家树忽然转身走向楼梯口。

“还有?”李和一怔。

chapter_();

“还有一件。”陈家树语气平静,脚步却格外慎重,“一直没拿出来,怕惹麻烦。” 眾人目光追隨著他的背影消失在二楼拐角。不多时,他捧著一件用深蓝锦缎包裹的器物缓步而下,动作极轻,仿佛怀中抱著的是某种不可触碰的圣物。

他將它放在中央长桌,缓缓揭开外层绸布。

一只铜炉现出全貌。

其形敦厚端庄,唇口微外侈,短颈丰肩,三足如象腿稳立於案上;通体呈暗金色泽,皮壳温润如玉,隱隱泛出紫光流转。炉底刻有“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字体古拙有力,包浆浑厚自然。

马耀阳几乎是本能地戴上手套,凑近细看炉足內侧的一道细微接痕,又用鼻尖轻轻靠近炉身嗅了嗅:“这是老铜!真正的风磨铜,经三代以上藏家递传,火气尽退,留下的只有岁月沉淀的幽香。”

李和盯著那炉,喉结动了动,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宣德炉真的?”

“明代宣德三年,工部奉旨熔铸暹罗进贡风磨铜一万四千斤,製成各式香炉三千余件。”陈家富又张口轻声编故事:

“这只『蚰蜒耳素身炉』,是我曾祖父在清末从一位落魄宗室手中换来的。后来家族几经迁徙,战火逃难,它都被裹在被里贴身带著,到我父亲那一辈,因政策风险,不敢示人,便一直收著没有拿出来。”

他顿了顿,看向李和:“这段时间,之所以我都没拿给你们看。不是不信,是怕一露面,就成了眾矢之的。”

空气仿佛凝固了。

良久,李和深吸一口气,掏出手机准备拍照,却被马耀阳抬手拦住。

“別拍。”

马耀阳沉声说,“这种级別的东西,一旦影像流出,立刻会有无数人找上门。

黑市上,这种无爭议传承脉络的真宣德炉,拍卖价不低於八百万。若是私人交易两千万也有人爭。”

李和苦笑:“难怪你不肯早拿出来。”

他直视陈家富:“小陈,我愿出六百万现金加一幅傅抱石的山水镜心,换这只炉。你可以考虑三天。”

陈家富摇头,神情坚定,做戏做全套:“李总,谢谢您的诚意。但这只炉,我要留下来做镇店之宝。它不只是物件,是我们家熬过百年风雨的见证。我不卖。”

李和怔住。

马耀阳却忽然笑了:“这才是你应该说的话。”

他走到炉前,深深鞠了一躬,如同祭拜先人。

“有些东西,本就不该属於市场。”他说:“它们存在的意义,是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人记得为何出发。”

窗外,暮色渐染,晚风拂动檐角铜铃,叮咚一声,悠远绵长。

而在无人注意的角落,那份1967年的日记本里,夹著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背面写著一行小字:

“崇文书院藏书阁復原草图——周氏后人绘於庚申冬。”

风掠过桌面,轻轻掀起了一页。

(ps:求月票。)



    (http://www.220book.com/book/8VM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旧货交易群 http://www.220book.com/book/8VM1/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