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01 一代枭雄曹操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三国演义精选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3NB/ 章节无错乱精修!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天下渐呈乱象。在沛国谯县,有一户曹姓官宦人家,家境殷实,在当地颇具声望。这曹家新添了一位男丁,取名曹操,字孟德,乳名阿瞒。

幼年的曹操,身形虽不壮硕,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他双目灵动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心思。

曹家因曹操的祖父曹腾曾任中常侍大长秋,又有父亲曹嵩官至太尉,故而门第显赫。

但曹操并未因这优渥的家境而养成纨绔习性,反倒对世间诸事充满好奇,尤其是兵法谋略与诗词歌赋。

年少时,曹操常与一群玩伴在谯县的大街小巷嬉戏玩耍。

一日,他们在城外的树林中追逐打闹,忽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伙伴们顿时兴奋起来,叫嚷着纷纷追去。

唯有曹操,先是一愣,随即目光紧紧锁定野兔逃窜的方向,嘴角微微上扬,不紧不慢地对伙伴们说:“尔等莫急,且看我手段。”

说罢,他带着几个机灵的伙伴悄悄绕到野兔可能折返的路径旁设下埋伏。

不多时,那野兔果然如曹操所料,慌不择路地冲进了他们的包围圈,众人皆惊叹不已,对曹操的聪慧更是佩服有加。

随着年龄增长,曹操目睹了汉室天下的诸多弊病。贪官污吏横行霸道,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们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这一切让曹操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暗暗发誓,定要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番名堂,或扶汉室于将倾,或成就一番属于自已的霸业。

在十五岁那年,曹操拜入当时颇有名望的学者蔡邕门下,学习诗词文章。蔡邕见曹操思维敏捷,对知识如饥似渴,心中甚是喜爱,便悉心教导。在蔡邕的熏陶下,曹操的文学素养日益精进,不仅能写出意境深远的诗词,更能以犀利的文笔针砭时俗,抒发自已对这乱世的感慨。

然而,曹操深知,身处乱世,仅有文学之才远远不够。于是,他在闲暇之余,偷偷研习各类兵法。每当夜深人静,他便在书房里挑灯夜读,从《孙子兵法》到《吴子兵法》,逐字逐句地揣摩其中的精妙之处,常常废寝忘食。他深知,这些兵法秘籍将是他日后在乱世中崛起的重要依仗。

时光匆匆,曹操已长成一位英姿飒爽的青年。凭借着曹家的人脉和自已的才华,他顺利踏入仕途,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

初到洛阳,曹操便察觉到这座都城虽表面繁华,实则暗藏诸多弊病。权贵们肆意妄为,目无法纪,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曹操心中暗暗发誓,定要整治这洛阳的风气,让那些权贵们知道,王法并非形同虚设。

上任伊始,曹操便命人打造了十余根五色大棒,悬挂在衙门两侧,并明文规定:“有犯禁者,皆棒杀之。”众人听闻,皆以为这不过是新官上任的三把火,烧过便罢,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然而,曹操可不是说说而已。一日,蹇硕的叔父蹇图公然违禁夜行。蹇硕乃是当时深受汉灵帝宠信的宦官,其叔父平日里仗着蹇硕的权势,横行霸道,无人敢管。当他被曹操的衙役抓住时,还满脸不屑,以为亮出自已的身份,曹操便会乖乖放行。

可曹操听闻此事后,面无表情地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今违禁夜行,便休怪我无情。”说罢,不顾蹇图的求饶和旁人的劝说,毅然下令将其用五色大棒活活打死。

这一举作,犹如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巨石,瞬间在洛阳城掀起轩然大波。权贵们纷纷对曹操侧目而视,既忌惮他的刚正不阿,又怨恨他不给面子。而百姓们则对曹操赞不绝口,视他为能为民请命的青天。

曹操此举虽赢得了百姓的赞誉,但也因此得罪了不少权贵。他们在朝堂上对曹操百般诋毁,试图将他排挤出洛阳。汉灵帝在权贵们的压力下,不得不将曹操调离洛阳,任命他为顿丘令。

尽管遭受了权贵们的排挤,但曹操并未因此而气馁。他深知,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法纪,还百姓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在顿丘令任上,他继续励精图治,关心百姓疾苦,努力将顿丘治理得井井有条。

就在曹操在顿丘令任上兢兢业业之时,天下局势愈发紧张起来。黄巾起义爆发,如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起义军高呼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所到之处,百姓纷纷响应,官兵则节节败退。

朝廷见状,大为惊慌,急忙下令各地招募兵勇,镇压起义。曹操看准了这个机会,凭借着自已在当地的威望和曹家的财富,迅速在顿丘拉起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虽初建时规模不大,但曹操对其训练极为严格。他亲自督导士兵们的从基本功的队列操练到实战中的兵器运用,每一个环节都不放过。他常对士兵们说:“如今黄巾之乱,天下动荡,唯有练就过硬的本领,我们才能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才能保家卫国,守护百姓。”

在曹操的严格训练下,这支队伍很快便脱胎换骨,成为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颇强的劲旅。

不久后,曹操便率领着他的队伍投入到了镇压黄巾起义的战斗中。在战场上,曹操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冲入敌阵。他的勇猛和果敢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向前,所到之处,黄巾军纷纷溃败。

一次,在与黄巾军的一场关键战役中,曹操的队伍遭遇了数倍于已的敌人。敌军依仗着人多势众,将曹操的队伍团团围住,形势十分危急。

曹操却毫不畏惧,他登上高处,环顾四周,然后大声对士兵们喊道:“兄弟们,我们如今已无退路,唯有拼死一战,方能杀出一条生路!今日,就让我们用鲜血和勇气,向这乱世宣告我们的存在!”

士兵们被曹操的豪情壮志所感染,纷纷高呼:“愿随主公,死战到底!”

曹操见状,心中大喜,随即下达了作战指令。他亲率一队精锐骑兵,从敌军防守最为薄弱的一侧发起了猛烈冲击。骑兵们如猛虎下山,瞬间冲破了敌军的防线。

在曹操的带领下,士兵们士气大振,纷纷跟随其后,向敌军发起了全面反攻。经过一场激烈的混战,曹操的队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黄巾军,此役让曹操声名远扬,他也因此受到了朝廷的嘉奖,被任命为济南相。

曹操上任济南相后,便决心要整治当地的吏治,还百姓一个清明的社会。

济南之地,本是繁华之所,但多年来,由于贪官污吏与豪强地主相互勾结,鱼肉百姓,导致当地社会风气败坏,百姓怨声载道。

曹操一到任,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他首先对当地的官员进行了一番彻查,凡是发现有贪污受贿、欺压百姓等劣迹的官员,一律严惩不贷。

一日,曹操接到百姓举报,称当地的一位县令长期收受豪强地主的贿赂,对百姓的冤屈不闻不问,甚至还纵容手下的衙役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曹操听闻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将这位县令逮捕归案。

在审讯这位县令时,县令还妄图用钱财贿赂曹操,以求免罪。曹操冷冷地看着他,说道:“你以为钱财便能买通我吗?你身为朝廷命官,本应为民请命,却做出这等鱼肉百姓的勾当,今日便是你的死期!”说罢,便下令将其斩首示众。

此举一出,济南当地的官员们无不心惊胆战,那些原本心存侥幸的贪官污吏们纷纷收敛了自已的行为,不敢再肆意妄为。

除了整治吏治,曹操还关注着当地百姓的生活。他下令减免了部分苛捐杂税,让百姓们能够喘口气。同时,他还鼓励百姓们开垦荒地,发展农业生产。

在曹操的治理下,济南的社会风气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曹操的这些举措却触动了当地豪强地主和一些贪官污吏的利益,他们对曹操恨之入骨,纷纷在朝廷中诋毁曹操,说他专横跋扈,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曹操得知这些诋毁后,心中虽有不快,但他并不在意。他深知,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还百姓一个公道,为了让这乱世中的济南能有一片净土。

可是,随着朝廷中诋毁他的声音越来越多,曹操意识到,在这污浊的官场中,仅凭自已的一腔热血是难以实现更大的抱负的。于是,他决定辞去济南相的职务,回到家乡谯县,重新思考自已在这乱世中的出路。

曹操回到谯县后,便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他在谯县郊外购置了一处庄园,每日里读书、练武、作诗,看似过得悠闲自在,但他的心中却从未平静过。

他常常望着远方的天空,思考着这乱世的局势和自已的未来。他知道,自已不能就这样一直隐居下去,这乱世需要他,百姓需要他,汉室的江山也需要他。

在隐居期间,曹操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不乏有识之士和武林高手。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谈论天下大事,交流兵法谋略。

一日,曹操与几位朋友在庄园的花园中谈论起当前的天下局势。

一位朋友忧心忡忡地说:“如今汉室衰微,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纷纷崛起,你看这天下,日后究竟会走向何方?”

曹操沉思片刻后,说道:“如今汉室虽衰,但仍有其正统地位。我认为,若要平定这乱世,需得有一位有雄才大略的人能够整合各方力量,既能尊奉汉室正统,又能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统治秩序。”

朋友们听了曹操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就在曹操隐居期间,天下的局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董卓进京,废立皇帝,把持朝政,倒行逆施,搞得京城一片混乱,百姓们更是苦不堪言。

董卓的所作所为激起了天下人的公愤,各路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曹操得知此事后,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豪情壮志,他决定再次出山,加入到讨伐董卓的行列中。

曹操召集了自已在谯县的旧部,又招募了一些新的兵勇,组成了一支规模不小的队伍。他率领着这支队伍,日夜兼程,赶往洛阳,与各路诸侯会合。

曹操率领着他的队伍赶到洛阳时,各路诸侯已经在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会师。此时的酸枣,营帐林立,各路诸侯的旗帜飘扬,场面十分壮观。

各路诸侯中,有袁绍、袁术、孙坚、公孙瓒等,他们都是当时颇具实力的人物。

曹操见到各位诸侯后,便主动提出了自已的作战计划。他建议各路诸侯分兵多路,同时向董卓所在的洛阳发起进攻,让董卓顾此失彼,从而一举攻破洛阳,诛杀董卓。

然而,各路诸侯虽然表面上答应了曹操的建议,但实际上却各怀鬼胎。

曹操见此情形,有些着急地对袁绍说:“本初兄,此次讨伐董卓,需得我等齐心协力呀,若各自为战,恐难成事。”

袁绍却一脸傲慢地回应道:“孟德,你也莫要太过心急,我等兵力众多,董卓虽有洛阳之险,但也不足为惧,且看局势发展便是。”

曹操又看向袁术,诚恳地说:“公路兄,你囤积粮草固然重要,但也当出兵配合呀,不然光靠我等少数人,如何能破董卓?”

袁术哼了一声,不屑地说:“我自有我的打算,你且管好你自已的队伍便是。”

孙坚在一旁听着,忍不住说道:“曹操所言甚是,我等若不齐心,只会让董卓坐收渔利。”

公孙瓒则只是默默点头,并未多言。

然而,在实际的作战过程中,各路诸侯并没有按照曹操的建议行事。袁绍率领着他的队伍在酸枣按兵不动,袁术则忙着在后方囤积粮草,孙坚虽然独自率部向洛阳进发,但却遭到了董卓军的顽强抵抗,公孙瓒也是观望不前。

曹操见此情形,心中十分焦急。他深知,若各路诸侯不齐心,此次讨伐董卓必败无疑。

无奈之下,曹操只好率领着自已的队伍独自向洛阳进发。他的队伍虽然规模不如其他诸侯,但却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

在进军洛阳的过程中,曹操的队伍遭遇了董卓军的多次阻击。董卓军凭借着洛阳城的强大防御和优势兵力,一次次地将曹操的队伍击退。

但是,曹操并没有放弃。他不断地鼓舞着士兵们的斗志,调整作战策略,继续向洛阳推进。

一次,在与董卓军的一场激战中,曹操的队伍陷入了困境。敌军的箭矢如雨点般向他们射来,士兵们伤亡惨重。

曹操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他一边挥舞着长剑,抵御着敌军的攻击,一边大声喊道:“兄弟们,我们不能放弃!今天我们就是要为了汉室的尊严,为了百姓的幸福,与董卓军拼个你死我活!”

士兵们被曹操的豪情壮志所感染,纷纷高呼:“愿随主公,死战到底!”

在曹操的带领下,士兵们重新振作起来,继续与董卓军展开激战。

虽然最终曹操的队伍并没有攻破洛阳,成功诛杀董卓,但他的英勇表现却赢得了许多人的赞赏。

讨伐董卓失败后,各路诸侯之间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他们开始为了争夺地盘、扩充势力而相互争斗。

曹操意识到,在这乱世之中,要想实现自已的抱负,就必须拥有自已的,就必须拥有自已的强大势力。于是,他决定离开酸枣,回到自已的根据地兖州,发展自已的势力。

在兖州,曹操开始大力招募兵勇,扩充军队。他不仅吸收了当地的青壮年,还吸引了许多其他地方的有志之士。

同时,曹操还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他推行屯田制,让士兵们在空闲时间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作物。这样既解决了军队的粮草问题,又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曹操的军队规模越来越大,实力也越来越强。

在兖州发展的过程中,曹操还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次,兖州发生了严重的

在兖州发展的过程中,曹操还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一次,兖州发生了严重的旱灾,粮食产量锐减,军队的粮草供应出现了问题。

曹操得知后,亲自到田间视察,鼓励农民们坚持下去,同时他还下令从其他地方调运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曹操到田间时,看到一位老农唉声叹气,便上前询问:“老丈,为何如此忧愁呀?”

老农抬起头,看着曹操,无奈地说:“这旱灾一来,庄稼都快枯死了,这可让我们怎么活呀。”

曹操拍了拍老农的肩膀,安慰道:“老丈莫急,我已下令从他处调运粮食,定会帮大家度过难关,且我等也会想办法抗旱,让这庄稼重新长起来。”

老农感激地说:“多谢大人关心,若真能如此,那可真是救了我们全家的命呀。”

另一次,曹操的军队遭到了黄巾军余部的袭击。黄巾军余部凭借着对当地地形的熟悉,多次对曹操的军队进行骚扰。

曹操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针对黄巾军余部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作战策略。他先派小股部队对黄巾军余部进行侦察,然后根据侦察结果,组织大股部队进行围剿。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曹操最终成功地消灭了黄巾军余部,巩固了自已在兖州的统治地位。

随着曹操在兖州的势力不断壮大,他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周边的地区。他先后征服了徐州、豫州等地区,进一步扩充了自已的势力范围。

在这个过程中,曹操也遇到了一些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比如袁绍,他在河北地区拥有庞大的势力,是当时北方最具实力的诸侯之一。

曹操与袁绍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起初,他们是盟友,共同讨伐董卓。但随着各自势力的发展,他们之间的矛盾也逐渐凸显出来。

当曹操的势力逐渐壮大,袁绍也感觉到了威胁。他决定对曹操发起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以争夺北方的霸主地位。

这场战争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前夕,袁绍集结了十万大军,兵精粮足,气势汹如虎。他的军队中有许多名将,如颜良、文丑等。

而曹操这边,虽然也集结了三万左右的军队,但相比之下,兵力悬殊较大,且粮草也较为紧张。

然而,曹操并没有被袁绍的气势所吓倒。他深知,这场战争的胜负不仅取决于兵力和粮草,更取决于战略战术和士兵们的斗志。

在战争开始前,曹操对自已的士兵们进行了一番鼓舞士气的讲话。他说:“兄弟们,我们虽然兵力不如袁绍,但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顽强的斗志,有我们自已的战略战术。今天,我们就要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打败袁绍,夺取北方的霸主地位!”

士兵们听了,纷纷高呼:“愿随主公,死战到底!”

战争开始后,袁绍凭借着兵力优势,率先发起了进攻。他派颜良率领一支先锋部队,向曹操的阵地发起了猛烈冲击。

曹操见状,并没有慌乱。他采用了声东击西的战术,先派一小股部队在东边制造声势,吸引袁绍的注意力,然后他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从西边对颜良的部队进行突然袭击。

颜良没有想到曹操会采用这样的战术,一时之间措手不及,被曹操的部队打得大败,自已也被关羽斩杀。

袁绍得知颜良被杀,十分恼怒,随即又派文丑率领一支部队前来复仇。

曹操又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术,他故意在战场上丢弃一些粮草和辎重,让文丑的部队以为有机可乘

袁绍得知文丑的部队也遭遇惨败,气得在营帐中大发雷霆,将案几上的文书、酒盏等物一股脑扫落在地,怒吼道:“曹操小儿,竟敢如此戏耍于我!”一旁的谋士审配赶忙上前劝道:“主公息怒,曹操此等诡计多端,实非君子所为。但我军兵力仍占优势,只需稳扎稳打,定能将其击败。”袁绍冷哼一声,道:“哼!我定要让他付出代价,传令下去,全军继续猛攻,我就不信凭我十万大军,还拿不下他曹操!”

曹操这边,虽接连取得两场胜利,士气大振,但他也深知袁绍不会就此罢休,且对方兵力雄厚,粮草充足,仍是极大的威胁。他召集众将商议下一步对策,曹操面色凝重地说道:“诸位将军,袁绍虽折了颜良、文丑两员大将,但实力犹存,接下来必是一场苦战,我等当如何应对?”

大将夏侯惇站出来,大声道:“主公勿忧,末将愿率部死战,那袁绍兵虽多,却皆是乌合之众,我等以逸待劳,定能再破敌军!”曹操微微点头,却又看向谋士郭嘉,问道:“奉孝,你有何高见?”郭嘉手持羽扇,轻轻摇了摇,缓缓开口道:“主公,袁绍此人刚愎自用,其手下将领虽多有能者,但彼此之间亦有嫌隙。我军可一面坚守阵地,挫其锐气;一面派人暗中离间其将领,使其内部生乱。待时机成熟,再行反击,必能大破袁绍。”曹操听后,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抚掌笑道:“奉孝此计甚妙!就依此行事。”

于是,曹操命将士们加固营寨,在官渡一带构筑起更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凭借地形优势顽强抵御袁绍的一次次进攻。袁绍的大军如潮水般一波又一波地涌来,喊杀声震天动地,但曹军在曹操的指挥下,坚守不出,只是以弓弩、投石等器械回击,一次次将袁绍的攻势化解。

袁绍见曹军坚守不出,心中越发焦急,每日在营帐中催促众将加紧进攻,可曹军的防御实在严密,让他一时也无计可施。

而曹操派出的离间之人,也在暗中悄悄行动。他们在袁绍军营中散布谣言,说张郃、高览等将领有通敌之嫌,意图拥兵自重。这些谣言渐渐在袁绍军中传开,引起了不少士兵的猜疑。

张郃、高览听闻这些谣言后,又气又急,赶忙找到袁绍,想要澄清。张郃急切地说道:“主公,此乃奸人陷害,末将等对主公忠心耿耿,绝无此等不忠之事,请主公明察!”袁绍却面色阴沉,心中本就因战事不利而烦躁,此刻对张郃、高览的辩解也半信半疑,只是冷冷地说道:“哼!但愿如此,若让我发现你们有二心,定不轻饶!”张郃、高览无奈,只得愤愤离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僵持不下,曹操这边的粮草供应越发紧张起来。一日,曹操在营帐中踱步,眉头紧锁,喃喃自语道:“粮草所剩无几,如此下去,恐难支撑。”这时,负责粮草事务的官员前来禀报:“主公,如今粮草只够维持数日了,若再无补充,恐怕……”曹操抬手打断他的话,沉声道:“我已知晓,你且先退下,我自会想办法。”

曹操深知,若不能解决粮草问题,这场战争必败无疑。就在他苦思冥想之际,突然想到了许攸。许攸本是袁绍的谋士,因与袁绍意见不合,又遭旁人排挤,已心生不满。曹操觉得这许攸或许能成为破局的关键,便决定派人去试探一番,看能否将其招揽过来。

曹操派出的使者悄悄潜入袁绍营地,找到了许攸,表明了曹操的来意。许攸听闻后,心中一动,他本就觉得袁绍难成大事,如今曹操又有招揽之意,便决定暗中去见曹操。

许攸趁着夜色,乔装改扮后偷偷出了袁绍营地,直奔曹操营帐而来。曹操听闻许攸前来,大喜过望,连鞋都来不及穿好,就赶忙迎了出去,握住许攸的手,热情地说道:“子远兄,深夜来访,真乃天助我也!”许攸看着曹操如此热情,心中也颇为感动,说道:“孟德公,我在袁绍处已无容身之地,今特来投奔,望公能收留。”曹操哈哈一笑,道:“子远兄之才,我仰慕已久,今日能来,实是我之荣幸,快快请进帐中详谈。”

二人进了营帐,分宾主落座。曹操迫不及待地问道:“子远兄,如今我与袁绍对峙于此,局势胶着,不知兄可有良策助我破敌?”许攸微微一笑,问道:“孟德公,军中粮草还能支撑多久?”曹操心中一惊,但见许攸神色诚恳,便如实答道:“实不相瞒,如今粮草只够维持数日了。”许攸听后,点了点头,缓缓说道:“孟德公,我知袁绍粮草囤积之地,就在乌巢。若公能率精锐部队,趁夜突袭乌巢,烧毁其粮草,袁绍大军必乱,到时公便可乘胜追击,大破袁绍矣。”

曹操听了许攸的话,眼中放光,猛地站了起来,大声道:“好!此计甚妙!我即刻便去安排。”曹操深知这是破局的绝佳机会,虽有风险,但也不得不冒险一试。

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挑选了最为勇猛忠诚的将士,趁着夜色,悄悄地向乌巢进发。为了不被发现,士兵们皆口衔枚,马蹄也都裹上了布。一路上,曹操神情严肃,不断叮嘱将士们要保持安静,务必一举成功。

到达乌巢后,曹操见乌巢守卫森严,但他毫无惧色。他低声对将士们说道:“兄弟们,成败在此一举,今日我们便是要直捣黄龙,烧毁袁绍的粮草,让他首尾不能相顾!”将士们皆目光坚定,齐声应道:“愿随主公,死战到底!”

说罢,曹操一声令下,部队如猛虎出笼一般,迅速向乌巢守卫部队发起了进攻。曹军将士们个个奋勇当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破了乌巢的第一道防线。守卫乌巢的袁军顿时大乱,纷纷呼喊着抵抗,但哪里抵挡得住曹军的猛烈攻击。

曹操身先士卒,手持长剑,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所到之处,袁军士兵纷纷倒下。在曹军的猛烈攻击下,乌巢的守卫部队很快就被打得大败,曹操见时机已到,便命将士们点燃了乌巢的粮草。

一时间,火光冲天,乌巢的粮草堆成了一片火海。袁绍得知乌巢被火烧,又惊又怒,大声喊道:“快,快派张郃、高览等将领率领部队前去救援!”

张郃、高览等将领接到命令,急忙率领部队赶往乌巢。可等他们赶到时,粮草已经被烧得差不多了,只见一片狼藉,大火还在熊熊燃烧。张郃、高览望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暗暗叫苦,他们知道,这场战争的局势恐怕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了。

此时,曹操见乌巢得手,立刻率领部队回师,准备对袁绍的主力部队发起反击。袁绍的大军因粮草被烧,早已乱了阵脚,士兵们人心惶惶,不知该如何是好。

曹操趁此机会,率领着士气大振的曹军,如潮水般向袁绍的主力部队冲去。袁绍见状,试图组织士兵抵抗,但士兵们早已没了斗志,纷纷四散逃窜。

在混乱中,曹操的部队与袁绍的部队展开了激烈的近战。曹军将士们个个如狼似虎,见人就杀,袁绍的部队则节节败退。

张郃、高览见袁绍大势已去,又想起之前在袁绍军中所受的委屈,心中一横,便率领着自已的部众,投降了曹操。

袁绍见张郃、高览投降,更是气得七窍生烟,可他此时也无力回天,只得率领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离了战场。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破袁绍,从此奠定了他在北方的霸主地位。此役过后,曹操威名远扬,各路诸侯对他更是敬畏有加。

曹操班师回营后,对众将和谋士们一一进行了赏赐,感谢他们在这场战争中的英勇表现和出谋划策。他深知,这场胜利来之不易,是众人齐心协力的结果。

而曹操自已,也并未因这场胜利而骄傲自满。他明白,天下尚未统一,还有许多挑战在等着他。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继续厉兵秣马,准备向着更大的目标迈进。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三国演义精选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3N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三国演义精选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3NB/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