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26 精明能干的探春,志向远大

小说: 红楼梦通俗版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红楼梦通俗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章节无错乱精修!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红楼梦通俗版》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

在那繁华却又规矩森严的贾府之中,贾探春宛如一朵绽放在春日里的别样繁花,虽生于复杂的环境,却有着独属于自已的光彩与傲气。

这贾府,本就是金陵城中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自祖上起便承袭着爵位,历经数代,积攒下了泼天的富贵,府中规矩礼仪繁多,犹如一张细密的大网,将众人都笼罩其中。

探春打小便对诗词歌赋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那个礼教森严的时代,女子虽不能如男子一般外出求学,但贾府家学里的先生偶尔也会来教导府中的小姐们读书识字,探春便格外珍惜这样的机会。

她时常在自已的秋霜斋中,捧着书卷,细细研读那些精妙的诗词,遇到不懂的地方,便会悄悄去请教府中学识渊博的老嬷嬷或是姐妹们。

她心中憧憬着能与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吟诗弄词,畅聊文学雅趣,可平日里姐妹们虽也会偶尔作诗消遣,但总觉得缺了个正儿八经聚在一起的由头。

正巧,贾政外任学差去了,府中少了几分往日的管束,气氛也略显轻松起来。彼时的社会,文人雅士结社吟诗之风盛行,京都城里的诸多贵胄子弟、闺阁千金们都纷纷效仿古人,成立诗社以会友交流。探春听闻这些,心中萌生出一个大胆又有趣的想法——成立一个诗社。

那一日,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探春的书桌上,她坐在书桌前,铺开那散发着墨香的宣纸,提起笔来,蘸饱了墨汁,略作思索后,便开始落笔书写帖子。

她深知这帖子既要写得文雅得体,又要能勾起姐妹们的兴趣,每一个字都写得极为用心,仿佛要将自已对这诗社的期待都融入其中。

她先是回忆起曾经读过的那些古人雅集的故事,又想着园子里姐妹们各自的才情喜好,斟酌着用词,力求完美。

写好帖子后,探春差遣丫鬟翠墨,分别送往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住处。

翠墨领了命,脚步轻快地穿梭在贾府的回廊庭院之间。彼时的贾府,庭院深深,回廊曲折,各处的景致都别具韵味,可翠墨此刻却无心欣赏,一心只想着尽快把帖子送到各位主子手中。

不多时,宝玉便率先来到了秋霜斋,他一脸兴奋,一进门就嚷道:“三妹妹,你这主意可真是妙啊,我一收到帖子,就迫不及待地赶来了,咱们这诗社要是成了,往后可有得乐子了。我平日里就愁没个正儿八经的地方和你们一起吟诗呢,这下可好啦!”

探春笑着迎上去,打趣道:“哟,宝哥哥,瞧你这着急的样子,我这帖子刚送去,你便风风火火地来了,可见是真盼着这诗社呢。”

宝玉连连点头,说道:“那可不,三妹妹你这一提,正合我意呀。只是这诗社具体怎么个章程,妹妹可有想法了?”

探春微微点头,回道:“我是想着呀,咱们先得起个雅致的名号,再定些规矩,比如多久聚上一聚,作诗时要不要限定个主题之类的,等姐妹们都来了,咱们一起商量商量。”

正说着,黛玉、宝钗也结伴而来,后面还跟着迎春、惜春等姐妹。众人聚在一处,皆是笑意盈盈,眼中透着好奇与期待。

探春站起身来,环顾着众人,笑着说道:“姐妹们,你们瞧这园子里的海棠花,开得那般娇艳,美得让人移不开眼。我便想着,咱们借着这海棠的雅意,成立个诗社,往后时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交流诗词心得,岂不是一桩美事?况且如今这外头呀,文人雅士们结社成风,咱们在这深闺之中,也该有自已的一番雅趣才是呢。”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称赞。黛玉轻笑着打趣道:“三妹妹这心思细腻,又有这般雅兴,倒是咱们的福气了。只是这诗社呀,可得有个响亮又贴切的名号才好呢。咱们既要学古人的风雅,那名号也得经得起推敲呀。”

探春笑着回应道:“我呀,平日里就对那芭蕉情有独钟,觉得它有着别样的韵味。你们瞧那芭蕉舒展的样子,绿意盎然,仿佛藏着无尽的诗意。我便给自已起了个‘蕉下客’的别号,我想着咱们这诗社就叫海棠诗社吧,与这园中的美景相衬,也透着几分雅致。而且,海棠花在咱们这园子里也算是一种象征,寓意着咱们姐妹的才情如这海棠般娇艳绽放。”

宝钗笑着点头,说道:“三妹妹这想法极妙,海棠诗社,听着就文雅得很呢。只是这名号有了,咱们还得商议下这作诗的规矩呀,总不能太随意了,不然可显不出咱们的水平来呢。”

迎春也轻声说道:“是呀,宝姐姐说得对,规矩还是得定清楚些才好。”

探春便接着说道:“我想着呢,咱们可以每月初二和十六聚上两回,每次聚时,提前定个主题,或是以四季景色为题,或是以园中花草为引,这样大家作诗时也有个方向。至于评判诗作优劣嘛,咱们可以先各自说说自已的看法,然后投票选出最好的几首,如何?”

众人听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有的觉得这法子好,有的又提出些小建议,一时间,秋霜斋里热闹非凡,欢声笑语回荡在屋中,仿佛能透过那雕花的门窗,飘向整个大观园。

自此,海棠诗社便正式成立了,姐妹们时常聚在园中,或在花下,或在亭中,吟诗联句,互相比拼才学,那场景别提有多惬意了。

每一次相聚,丫鬟们都会提前备好笔墨纸砚,摆上些精致的点心茶水,姐妹们则身着华服,或手持书卷,或轻摇团扇,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

而探春凭借着此事,也让众人看到了她不仅才情出众,更有着出色的组织才能,在众姐妹心中的分量又重了几分。

然而,贾府之中并非总是这般风平浪静、充满雅趣之事。彼时的贾府,虽表面上依旧是富贵荣华,可内里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利益纠葛不断。

有一回,贾赦贪图鸳鸯的伶俐乖巧,竟起了纳她为妾的心思,这背后其实也有着诸多缘由。

贾赦在府中虽承袭着爵位,可近年来越发觉得自已手中的权力和财富不如往昔,心中便想着多纳几房妾室,一来满足自已的私欲,二来也盼着能通过这些妾室的陪嫁或是人脉,再为自已增添些助力。

于是,他便让邢夫人去和鸳鸯说合。邢夫人向来唯贾赦之命是从,虽心中对这事儿也有些无奈,可还是硬着头皮去了。

鸳鸯性子刚烈,自是不肯答应,哭闹着躲到了贾母跟前。贾母年事已高,平日里最是疼爱鸳鸯,视她如自已的左膀右臂,一应起居都离不开她的照料。此刻见鸳鸯这般委屈,又误以为是王夫人在背后撺掇,顿时气得脸色铁青,对着刑夫人便是一顿严厉的斥责,话语间满是失望与愤怒。

贾母坐在那高高的太师椅上,手中的拐杖重重地敲打着地面,大声说道:“我原以为你是个妥当的,如今却做出这等事来,鸳鸯那孩子多好啊,你们怎能如此逼迫她,莫不是瞧着我老了,不中用了,便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了!”

刑夫人吓得赶忙跪在地上,低着头,不敢言语,只是默默流泪,心中委屈至极,却又不知如何辩解。

在场众人见贾母这般大怒,皆吓得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更不敢上前辩解一句,生怕触了霉头。

可探春却皱起了眉头,她心中明白刑夫人是受了委屈,这等误会若不解开,怕是要让刑夫人平白遭人诟病了。她深知贾府中的规矩和人情世故,此刻若不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往后这府里怕是要多生许多事端。

她略作思索,便鼓起勇气,莲步轻移,走到贾母跟前,恭敬地福了一福,然后轻声说道:“老太太,您息怒呀。依孙女看,这大伯子要收屋里的人,小婶子如何能知晓呢?大伯子行事向来有自已的主意,断不会事事都与小婶子商量呀。想来是旁人传错了话,或是中间有了什么误会,才让您错怪了太太呀。您想想,太太平日里在府中操持家务,尽心尽力,哪会做出这等让您生气的事儿呢。”

贾母皱着眉头,看向探春,问道:“探丫头,你这话虽有理,可这事儿闹得这般大,总不能是空穴来风吧?”

探春赶忙回道:“老太太,您想啊,太太向来敬重您,府里的大小事儿都是依着您的意思办,怎会在这等关乎您身边人的事儿上擅自做主呢?定是有人传错了话,让您误会了呀。”

贾母听了,微微一愣,细细一想,觉得确实在理,脸上的怒气这才渐渐消散了些。她看着探春,眼中多了几分赞许,说道:“还是探丫头心思通透,说得在理,倒是我一时气糊涂了,错怪了王夫人。”

刑夫人感激地看向探春,眼中满是赞许与欣慰,暗自庆幸探春的聪慧果敢,替自已解了这燃眉之急。

她站起身来,走到探春身边,拉着探春的手,轻声说道:“三姑娘,今日多亏了你呀,若不是你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我这委屈怕是要一直憋在心里了。”

探春微笑着回应道:“太太言重了,我不过是说了句该说的话罢了,您别往心里去。”

而众人也对探春投去了钦佩的目光,暗暗赞叹她在这等尴尬局面下,竟能三言两语便打破僵局,着实不简单。

又一日,赵姨娘的兄弟赵国基去世了,这在贾府里虽算不上什么大事,可对于赵姨娘来说,却是极为看重的一件事。

赵姨娘出身低微,在贾府中本就靠着贾政的宠爱和儿女才勉强有了些地位,她平日里便总觉得自已矮人一头,处处受人轻视,如今兄弟去世,她便想着借着探春如今在府里管着事儿的机会,多要些银子办丧事,也好让自已在族人面前挺直腰杆,有个脸面。

她赶忙来到探春的住处,一进门,便拉着探春的衣角,带着哭腔说道:“我的儿啊,你如今在府里也算是管着事儿了,你那舅舅去世了,可是件大事啊。你可不能小气了,多给些银子才是,也好让我在这府里能挺直腰杆,有个脸面呀。咱们赵家虽说比不上贾府富贵,可到底也是你的亲族,你可不能眼睁睁看着我被人笑话呀。”

探春却一脸严肃,她轻轻挣脱开赵姨娘的手,看着她说道:“姨娘,我虽是您生的,可我也是贾府的小姐,行事得按照贾府的旧例来办呀。这府里向来对这类事都有定数,赵国基的丧礼按例就是二十两银子,我断不能随意更改,坏了规矩。您想想,这贾府上下几百口子人,若人人都因着私情,随意多给银子,那往后府里再有这等事,我还如何服众呢?况且我常常想,我若是男子,凭我的心气儿,早出去闯荡一番,立一番大事业了,哪会拘泥于这些琐碎之事,让旁人看了笑话去。咱们身在这贾府之中,就得守着这贾府的规矩呀。”

赵姨娘瞪大了眼睛,着急地说道:“哎呀,我的儿呀,什么规矩不规矩的,那是你亲舅舅呀,多给些银子怎么就不行了?旁人不知道的,还以为你这做外甥女的不孝顺呢!你就看在我的面子上,多给些呗,也不枉我疼你一场呀。”

探春皱着眉头,耐着性子解释道:“姨娘,您这话可就不对了。这不是孝顺不孝顺的事儿,府里的规矩是对大家都一样的,不能因为是我的亲舅舅就破例呀。若是开了这个头,往后别的姨娘、嬷嬷们有事儿了,都来求我破例,那这府里还不乱了套了?我可不能因着私情,就坏了这公公正正的规矩呀。”

赵姨娘一听,更急了,提高了声音说道:“你这没良心的,我好歹是你亲娘,如今求你这么点事儿,你都不肯,就知道守着那劳什子规矩,真是白疼你了!我在这府里受了这么多委屈,你也不帮衬着我点儿,你就眼睁睁看着我被那些个下人瞧不起呀!”

探春的眼眶微微泛红,但她依旧坚定地说道:“姨娘,您这话可就糊涂了,规矩便是规矩,不能因着私情就坏了它呀。我若坏了规矩,那才是真的让您没脸,也让我在这府里难以立足了。您就别为难我了,还望您能理解我的难处呀。”

赵姨娘见探春这般坚持,知道多说无益,只得气呼呼地嘟囔着走了,边走还边念叨着:“哼,真是个狠心的丫头,白养你这么大了,一点情面都不讲。”

探春看着赵姨娘离去的背影,微微叹气,心中满是无奈与酸涩。在那个时代,庶出的子女本就身份尴尬,探春虽努力想要摆脱这样的困境,可总有些时候,血缘亲情和贾府的规矩让她陷入两难的境地,而她却始终坚守着自已心中的那份原则。

后来,凤姐因病体愈发沉重,实在难以继续操持管理大观园了,李纨、探春和宝钗便接手了这繁杂的事务。

彼时的大观园,历经了数年的修建与布置,里面的一草一木、一亭一阁皆是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宛如一座精美的世外桃源,可这园子越大,管理起来就越费心思。

探春深知这大观园看似繁花似锦、一片祥和,可内里的花销杂乱无章,各种浪费和中饱私囊的现象时有发生。若想管理得井井有条,非得下一番狠功夫不可。她先是将以往的账本细细查看了一遍,那账本厚厚的一摞,记载着园子里大大小小的开支,从丫鬟婆子们的月钱,到花草树木的养护费用,再到各处房屋的修缮花销,事无巨细。

这一看,便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宝玉、贾环等人每月都有以上学名义支取的月钱,可这些钱大多都被他们胡乱花掉了,并未真正用在学业上。有的拿去买了些新奇的玩意儿,有的则在外面偷偷给小厮们打赏,全然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探春皱着眉头,暗自思忖一番后,便决定取消这笔开支。

她把宝玉等人叫到跟前,严肃地说道:“你们平日里支取这上学的月钱,本是为了让你们能安心读书,可如今我看这钱都没用到正处。往后这月钱便不再发了,你们若是真有心读书,也不差这点银子,若是还像从前那般只知道玩乐,那这书不读也罢!”

宝玉一听,着急地说道:“三妹妹,这可使不得呀,那月钱虽说有时是拿去买了些好玩的,可也有用在书本笔墨上的时候呀,你这一取消,往后我们可怎么方便呢?”

探春瞪了宝玉一眼,说道:“宝哥哥,你就别狡辩了,你那点心思我还能不知道?你平日里买那些个新奇玩意儿的时候,怎不想想这是上学的月钱呢?如今这园子花销大,能省一点是一点,你们若是真有心读书,自然不会在意这点银子了。”

贾环在一旁嘟囔着:“哼,就知道克扣我们的银子,你自已倒是管着事儿威风了。”

探春听了,生气地说道:“贾环,你说这话可就没道理了,我这是为了让大家把银子用在该用的地方,你若是不服,只管去太太那里说理去,看太太是赞我还是怪我。”

贾环一听,不敢吭声了,只是低着头,满脸不情愿。

宝玉见状,忙劝道:“三妹妹,别生气了,我们知道你也是为了这园子好,为了大家好,我们听你的便是了。”

探春这才缓和了脸色,说道:“这才对嘛,你们往后可得收收性子,多用点心在读书上才是。”

接着,探春又在大观园内实行了一项大胆的举措——“婆子承包制”。这在当时的贾府可是个新鲜事儿,以往园子的打理都是统一安排人手,可效率低下,还时常有人偷懒耍滑。

探春先是召集了园中有经验的婆子们,站在园子的回廊中,对着众人说道:“各位嬷嬷们,如今这园子的打理花销颇大,我想着让大家各自负责一片园圃,像那花草、竹林、池塘之类的,你们用心料理,往后节省下来的打扫费用,便算作你们的营生。如此一来,既能让园子更加规整,你们也能有些收益,大家觉得如何?”

婆子们听了,先是一愣,随后便纷纷议论起来。

一个婆子说道:“姑娘,这主意倒是新鲜,可万一我们做不好,那可咋办呀?到时候会不会受罚呢?”

探春笑着解释道:“嬷嬷放心,只要你们尽心尽力,按照要求把自已负责的地方打理好,自然不会受罚。而且呀,若是你们做得好,节省的银子多了,还会有额外的奖赏呢。这园子是老太太、太太们看重的地方,咱们都用心些,把它打理得越来越好,大家都有好处呀。”

又有婆子问道:“那这具体怎么个分法呢?姑娘可得给我们说仔细些呀,咱心里也好有个底不是。”

探春微微点头,耐心说道:“这园子里的花草区域、竹林还有那几处池塘,咱们按片划分开来。比如这东边的一片海棠花林,就交给李嬷嬷您了,您平日里就负责修剪花枝、除草浇水这些事儿,以往请人打理这片得花不少银子,往后若您料理得好,省下的银子里,便有一部分算作您的报酬。西边那竹林呢,就劳烦张嬷嬷您多费心了,竹子的养护虽说不难,可也得仔细着,该施肥时施肥,该除虫时除虫,做得好了,自然也不会亏待您。”

众婆子听了,渐渐觉得这事儿挺靠谱,纷纷点头称是,脸上也都露出了几分期待的神情。

李纨看着探春这般有条有理地安排着诸事,不禁夸赞道:“三妹妹,真没想到你这管理起来,竟如此有一套,我这当大嫂的都自愧不如了。这园子交到你手里,怕是要越来越兴旺了呢。你这主意新奇又实用,倒是给咱们开了个好头呀。”

探春微微一笑,说道:“大嫂过奖了,我不过是想尽自已的一份力,让这园子能更有条理些,也不枉老太太和太太的信任罢了。只是这管理之事,还得靠大家齐心协力,往后还得多仰仗大嫂和宝姐姐帮衬着呢。”

宝钗也在一旁笑着说:“三妹妹做事向来周全,这‘婆子承包制’一实行,既能让园子有人精心照料,又能节省开支,还能让嬷嬷们多些收益,可谓是一举多得呢。咱们往后就多留意着,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再完善完善。”

可平静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一场风波又悄然降临在了大观园。那夜,月色黯淡,透着几分清冷,抄检大观园的队伍在邢夫人的陪房王善保家的怂恿下,一路朝着各个院子走去。

这背后其实也有着诸多复杂的缘由,邢夫人与王夫人之间本就有些嫌隙,邢夫人见王夫人这边管理着大观园,便想借着抄检之事,找出些把柄来,也好打压一下对方的气焰。

当来到探春的秋霜斋时,屋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压抑起来。王善保家的仗着自已是邢夫人身边的人,平日里就有些仗势欺人,此刻更是不知收敛。

她看着探春,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姑娘,咱们这也是奉命行事,得罪之处还望姑娘海涵,这屋里的东西,咱们可得都查看查看呀。这园子如今出了些事儿,咱们也是为了大家好,可不能藏着掖着呀。”说着,便伸手要去翻探春的东西。

探春见状,顿时怒从心头起,她柳眉倒竖,眼中满是怒火,扬手便给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那清脆的响声在寂静的屋中格外刺耳。

探春厉声斥责道:“你是什么东西,也敢在我这儿撒野!我不过看在太太的面子上,容你们这般胡来,可你们竟如此不知好歹,把这好好的园子搅得乌烟瘴气,这是要自相残杀了不成!这大观园本是姐妹们的清净之地,是老太太最心爱的地方,如今却被你们弄得这般不堪,你们到底安的什么心!你们今日如此行事,便是在践踏这园子的清净,也是在伤老太太的心呀!”

王善保家的被这一巴掌打得愣了神,半晌才反应过来,捂着脸委屈地说道:“姑娘,您这……您这也太狠了呀,我不过是依着吩咐办事,您怎能动手打人呢!”

探春冷哼一声,说道:“打的就是你这没眼力见儿,不懂规矩的!我这秋霜斋向来清清白白,哪有你们要找的东西,你们这般肆意妄为,还不许我教训了?”

王熙凤赶忙上前劝解:“三妹妹息怒,她也是糊涂了,您别和她一般见识,咱们这也是无奈之举呀。上头有令,咱们也只能照办,可没想着要扰了您这儿的清净呢。”

探春却余怒未消,她冷笑一声,说道:“我就知道,咱们这样的大族人家,从外面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非得自已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了,才好呢!你们今日这般抄检,哪里是在查什么东西,分明是在破坏这府里好不容易维系起来的和睦呀。”

王熙凤面露尴尬,赔着笑说道:“三妹妹,您说得是,可这事儿也不是咱们能做主的呀,等过了这阵儿,我定好好说说,往后绝不让这样的事儿再扰了姐妹们的清净。”

王善保家的还在一旁嘟囔着:“哼,我看这园子呀,就是有些人心里有鬼,才怕人查呢。”

探春一听,更是火冒三丈,指着她骂道:“你再敢胡言乱语,信不信我现在就回了老太太,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你一个下人,仗着谁的势,在这里大放厥词,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王善保家的见探春这般厉害,吓得不敢再吭声了,只是低着头,站在一旁。

众人见这架势,皆是面露尴尬,不敢再多言,灰溜溜地离开了秋霜斋,那夜的风波也让探春越发对贾府的未来感到忧心忡忡。

此后的日子里,贾府中的气氛愈发沉闷压抑,家道中落的迹象愈发明显。外面的债主也开始上门催债,府里的下人们私下里也都在议论纷纷,往日的欢声笑语仿佛都被那沉甸甸的阴霾给笼罩住了。

随着时光的流逝,贾府的命运也渐渐蒙上了一层阴霾,家道中落的迹象愈发明显。彼时的朝廷局势动荡,贾府在朝中的靠山也渐渐失势,加上贾府内部奢靡之风盛行,入不敷出,经济上的压力越来越大。

为了家族的利益,贾政做主,将探春许配给了镇海总制的儿子。这其实也是无奈之举,贾府急需通过联姻的方式,与朝中的其他势力拉拢关系,寻求庇护,而探春便成了这利益交换下的牺牲品。

那一日,探春得知自已要远嫁的消息,如遭雷击,整个人都愣住了。她呆坐在房中,泪如雨下,心中满是苦涩与无奈。

赵姨娘听闻后,赶忙跑来,一进屋便大哭起来:“我的儿啊,你怎么就这么命苦呀,这一去,山高水远的,娘可就再也见不着你了呀。”

探春看着赵姨娘,眼中满是哀伤,哽咽着说:“姨娘,这都是命啊,我又能如何呢?身为贾府的女儿,终究是要为家族做些牺牲的。”

赵姨娘拉着探春的手,哭诉道:“娘知道你心里委屈,可这也太突然了呀,那镇海总制家虽说看着风光,可谁知道是个什么情形呢,娘这心里实在是放不下你啊。”

探春擦了擦眼泪,强忍着悲痛说道:“姨娘,您别太伤心了,如今这贾府也是艰难,我去了,若能为家族换来些安稳,也算值了。只是往后,您自已要多保重,莫要再与人起争执了,好好过日子才是。”

没过几日,便是探春出嫁的日子。府里上下虽尽力操办,可也难掩那股子伤感的氛围。

姐妹们都红着眼眶来送探春,黛玉拉着探春的手,泣不成声:“三妹妹,你这一去,可叫我如何是好啊,往后这园子里少了你,便没了许多趣味,你在那远方,定要好好照顾自已呀。”

探春也泪流满面,安慰道:“林姐姐,你身子弱,莫要太伤怀了,我虽人在远方,可这心里永远记挂着姐妹们呢。你要好好的,平日里多写些诗词,等我回来,咱们再一起吟诗作对呀。”

宝玉在一旁早已哭成了泪人,他哽咽着说:“三妹妹,你此去千万要好好的,若有机会,定要回来看看啊,我会想你的。这贾府没了你,感觉都不一样了呀。”

探春轻轻拍了拍宝玉的肩膀,说道:“宝哥哥,你也长大了,往后要多帮着老爷太太,撑起这贾府才是。莫要总是孩子气了,我不在,你也要好好的。”

随后,探春在众人不舍的目光中,登上了远行的船只。她站在船头,望着渐渐远去的贾府,那熟悉的楼阁庭院越来越模糊,直至消失不见。

她知道,这一去,便是与自已熟悉的一切告别了,等待她的是未知的远方和陌生的生活。

可她,依旧挺直了脊背,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带着那份属于贾探春的骄傲与坚韧,驶向那茫茫的未来。

一路上,海风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身,仿佛也在为探春的命运叹息。探春独自坐在船舱中,回想着在贾府的点点滴滴,那些与姐妹们吟诗作画的欢乐时光,那些为了管理园子而费心费力的日子,还有那抄检大观园时的愤怒与无奈,此刻都成了她心中最珍贵又最酸涩的回忆。

经过数月的漂泊,探春终于抵达了镇海总制府。那是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府中的规矩、人情世故都与贾府大不相同。

探春初来乍到,虽心中忐忑,但她依旧努力去适应,凭借着自已的聪慧与干练,渐渐在府中站稳了脚跟。

她时常思念着贾府的亲人姐妹们,可也明白,如今自已肩负着维系两府关系的重任,只能把这份思念深埋心底。

她用心打理着府中的事务,对待公婆恭敬有加,对待丈夫也是相敬如宾,用自已的行动赢得了府中众人的认可。

只是在夜深人静之时,探春总会走到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默默流泪,心中默默祈祷着贾府能够度过难关,也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再踏上那熟悉的故土,与亲人们重逢。

而她的故事,也如同一曲悲歌,在贾府以及这遥远的镇海总制府的上空久久回荡,让人为之叹息,为之敬佩。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红楼梦通俗版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