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繁华盛景与礼教森严交织的红楼世界里,蒋玉菡诞生于一个寻常却又因时代而特殊的人家。自幼,他便对戏曲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与热爱,那婉转的唱腔、灵动的身姿仿佛是他与生俱来的本能。
因家境贫寒,为了谋求生计,蒋玉菡的父母无奈之下将他送进了戏班。在戏班中,他开始了艰苦的学艺生涯。每日晨曦微露,他便起身吊嗓,那清脆的嗓音在寂静的清晨回荡,常常练到喉咙沙哑仍不停歇。
无数个日夜,他对着镜子反复揣摩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从指尖的微微颤动到脚步的轻盈挪移,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无论是寒冬腊月,手脚被冻得红肿麻木,还是炎炎夏日,汗水湿透了衣衫,他都不曾有过一丝懈怠。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不懈的努力,蒋玉菡在一众学徒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了忠顺王府戏班中的台柱子,声名也渐渐在京城的梨园界传开,人送雅号“琪官”。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冯紫英府上高朋满座,一场盛宴正在进行。蒋玉菡受邀前来献艺。他登场之时,全场的目光瞬间被他吸引。只见他妆容精致,眉如远黛,目若星子,面若桃花,身姿婀娜似弱柳扶风,却又透着一股坚韧的气质。
他轻启朱唇,歌声仿若仙乐飘飘,时而高亢激昂,如黄钟大吕,震撼人心;时而婉转低回,似潺潺溪流,动人心弦。他的水袖在空中轻盈飞舞,如天边的云霞变幻莫测,每一次挥舞都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故事。
台下的贾宝玉本就对这梨园之事痴迷不已,见蒋玉菡如此风姿绰约,不禁看得如痴如醉。待蒋玉菡表演完毕,入席就坐。宝玉满心好奇与倾慕,主动上前与他交谈。
宝玉笑道:“琪官,你今日这出戏唱得真是绝妙,那身段、那唱腔,我竟似入了戏中一般,不知你是如何习得这等功夫?”
蒋玉菡微微欠身,谦逊地回道:“宝二爷过奖了,我自小在戏班长大,日夜苦练,方有今日。二爷对戏曲也如此精通,我倒想听听二爷的高见。”
宝玉兴致勃勃地说道:“我虽不会唱戏,却极爱这戏文中的诗词韵味,像《西厢记》里的‘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真是妙极。”
蒋玉菡眼睛一亮:“二爷果然好品味,这几句词我也常念在口中,每念一次,都似能感受到那股幽情。”二人越说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宝玉见蒋玉菡腰间系着的汗巾色泽鲜艳夺目,质地细腻柔软,忍不住问道:“这汗巾子真是精美绝伦,不知是何方宝物?”
蒋玉菡面露微笑,眼中闪烁着感激与亲近之意,说道:“此乃北静王殿下赏赐于我,是那茜香国女国王进贡的珍品。今日与公子相谈甚欢,似遇知音,我愿将它赠予公子,略表心意。”言罢,便亲手解下汗巾,递到宝玉手中。
宝玉受宠若惊,急忙将自已的玉玦扇坠回赠,随后又想到自已身上系着的袭人所制的松花汗巾,觉得唯有此物可表自已的诚意,于是也解下送给蒋玉菡,蒋玉菡欣然接过,小心地放入怀中,说道:“二爷这汗巾,我定会好好珍藏。”
此后,宝玉与蒋玉菡的情谊日益深厚,他们时常寻找机会相聚。有时是在京城郊外的静谧树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他们并肩漫步,畅谈古今。
宝玉看着周围的景色,感叹道:“琪官,你看这自然之景,可比那贾府中的雕梁画栋自在多了。”
蒋玉菡点头称是:“二爷说得对,在这树林之中,我方能忘却尘世烦恼,只与二爷畅叙幽情。”
宝玉好奇地问:“琪官,你在王府中唱戏,可曾遇到过什么趣事?”
蒋玉菡略一思索,说道:“有一回,那忠顺王爷宴请宾客,指明要我唱《长生殿》。我在台上唱着,却见台下一位大人听得入神,竟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那模样甚是有趣。”
宝玉听了,哈哈大笑:“想必那大人也是个性情中人。”
蒋玉菡又道:“还有一次,我新学了一曲,在府中练习时,竟引来了一群鸟儿在枝头驻足,似是也被我的曲声吸引。”
宝玉拍手称赞:“此曲定是美妙绝伦,连鸟儿都为之倾倒。”
有时是在偏僻的庙宇里,香烟袅袅,他们相对而坐,交流着内心深处的情感与困惑。蒋玉菡会为宝玉演唱自已新创的曲段,唱罢,宝玉拍手称赞:“琪官,此曲只应天上有,你这才情,真是让我佩服。”
蒋玉菡笑道:“二爷谬赞,我不过是随心而发,倒是二爷,您在贾府中见多识广,给我讲讲那府里的趣事吧。”
宝玉便将黛玉的才情、宝钗的聪慧、王熙凤的泼辣等奇人轶事讲给蒋玉菡听。
宝玉眉飞色舞地说:“我那林妹妹,才思敏捷,有一回我们起诗社,她作的诗总是拔得头筹,那词句清新脱俗,如‘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我至今都记忆犹新。”
蒋玉菡惊叹道:“这般才情,世间少有。那宝姑娘呢?”
宝玉接着说:“宝姐姐端庄稳重,有一回我被父亲责骂,她还来劝慰我,教我读书写字的道理。”
蒋玉菡点头赞许:“宝姑娘真是贤良。”
他们还互传书信,信中的话语充满了对彼此的牵挂与信任。蒋玉菡在信中会写道:“宝玉兄,近日偶得一妙曲,待下次相聚,定唱与兄听,盼兄安好。”
宝玉则回复:“琪官,贾府近日琐事繁多,唯与君相交之时,方觉畅快,君亦保重。”
然而,好景不长。忠顺王府的王爷对蒋玉菡极为宠爱,视他为王府的荣耀与私产,绝不容许他有任何背叛与越轨之举。渐渐地,王府中传出了蒋玉菡与宝玉私交过密的风声,这让王爷怒不可遏。
一日,忠顺王府的长史官率领一众侍从,威风凛凛地来到贾府。那长史官面色阴沉,犹如乌云密布,眼神中透着威严与愤怒。他径直闯入贾府,求见贾政。
贾政听闻忠顺王府来人,心中隐隐不安,赶忙出来迎接。长史官见到贾政,也不寒暄客套,直截了当地说道:“贾大人,您可知贵公子贾宝玉与我府中的琪官蒋玉菡来往密切?如今蒋玉菡竟失踪多日,我等四处追查,诸多线索皆指向贵公子。还望大人能让宝玉交出蒋玉菡,莫要让此事演变成一场大祸。”
贾政一听,顿时大惊失色,他深知忠顺王府在朝中的权势与威望,自家与忠顺王府素无往来,如今宝玉竟卷入这般事端,这可如何是好。他急忙命人唤来宝玉。
宝玉听闻此事,心中也是一惊,但仍强装镇定,起初矢口否认认识蒋玉菡。长史官冷笑一声,将宝玉与蒋玉菡互赠汗巾之事详细道来:“宝公子,莫要再狡辩了,你与琪官互赠汗巾之事,可是有多人瞧见,那茜香国的汗巾可不是寻常之物。”
宝玉知道再也无法隐瞒,额头冒出细密的汗珠,只得支支吾吾地说道:“我……我只听闻他在东郊离城紫檀堡有处房产,或许他在那里,其他的我实在不知。”长史官得了消息,也不多留,带着侍从匆匆离去。
贾政此时已是怒发冲冠,他觉得宝玉的行为实在是有辱家门,再加上之前金钏儿投井之事的刺激,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一怒之下,命人将宝玉绑了起来,抄起板子便狠狠打了下去。
宝玉的惨叫声响彻贾府的庭院,一板子接着一板子,打得宝玉皮开肉绽,鲜血浸透了衣衫,奄奄一息。
贾母、王夫人等闻讯赶来,却也拦不住贾政的盛怒,贾母哭着喊道:“政儿,你莫要打死宝玉,他可是你的亲骨肉啊!”
贾政怒道:“慈母多败儿,今日我定要好好教训他。”
宝玉挨打之后,卧病在床,昏迷不醒,口中时而呢喃着黛玉的名字,时而又念叨着蒋玉菡。众人围在床边,心急如焚,却又无计可施。
而蒋玉菡在得知自已给宝玉带来如此大祸后,躲在紫檀堡中的他满心愧疚与自责。他在那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自已身份低微,在这权贵的争斗与家族的威严面前,不过是一只蝼蚁。他后悔自已与宝玉的往来过于张扬,却又无法割舍对宝玉的那份情谊。
为了避免再给宝玉和贾府带来麻烦,他只能将自已关在紫檀堡中,谢绝一切访客,每日对着墙壁发呆,或是独自弹奏几曲琵琶,那哀怨的乐声仿佛是他心中痛苦与无奈的倾诉。
有一次,他的戏班旧友前来看望,劝他重回戏台,蒋玉菡苦笑着拒绝道:“我如今这处境,怎能再抛头露面,只恐给大家招来灾祸。”
时光匆匆,如流水般逝去。贾府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兴衰荣辱之后,终于走向了衰败。大厦倾颓,昔日的繁华如梦般消散。
宝玉在历经了家族的变故、爱情的破灭之后,心灰意冷,万念俱灰。他望着那破败的庭院,回忆着往昔的欢声笑语,心中的最后一丝眷恋也渐渐熄灭。
在一个清晨,他毅然决然地弃家出家,身披袈裟,手持禅杖,消失在那茫茫尘世之中,只留下一众亲眷在原地悲痛欲绝。
而蒋玉菡,在这乱世之中,也有着自已的命运波折。贾家被抄家后,袭人失去了依靠,只能听从兄嫂的安排。她的兄嫂见城南蒋家尚有几分家底,便将袭人许配给了蒋家。
袭人心中虽有无奈与不舍,但也无力反抗。成亲那日,袭人身着红嫁衣,头戴凤冠,眼神却透着一丝落寞。她默默地坐在床边,等待着未知的命运。
蒋玉菡走进洞房,心中也满是忐忑。他轻轻掀起袭人的盖头,当看到那张熟悉的面容时,心中先是一惊,随后又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喜悦。他从怀中缓缓取出那条珍藏多年的松花汗巾,递到袭人面前,声音略带颤抖地说道:“娘子,你可还记得此物?昔日我与宝二爷相交,他将这汗巾转送与我,我便一直视若珍宝。却不想今日,命运弄人,你我竟成夫妻。”
袭人看到那汗巾,眼中泛起泪花,她认出了蒋玉菡,也明白了这冥冥之中的缘分。
婚后的生活,蒋玉菡收起了曾经在舞台上的锋芒与不羁。他与袭人相互扶持,努力经营着他们的小家。
蒋玉菡开始学习耕种,他那原本拿惯了道具的手,渐渐适应了农具的粗粝。每日清晨,他便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在阳光下挥洒汗水,辛勤劳作。
袭人则在家中操持家务,织布缝衣,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
闲暇之时,蒋玉菡会为袭人唱起那些曾经在戏台上唱过的曲段,唱完后,袭人微笑着说:“相公,你唱得还是那么好听,仿佛又让我回到了从前。”
蒋玉菡笑道:“娘子喜欢就好,有你在旁,这日子也有了盼头。”
他们会在院子里种上各种花草,看着花朵绽放,感受着岁月的宁静。夜晚,他们会坐在窗前,望着星空,蒋玉菡感叹道:“娘子,虽历经风雨,如今能与你相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袭人轻轻地将身子依偎在了他宽阔的肩膀之上,柔声说道:“相公,过去之事就让它随风而去吧,切莫再提及了。妾身只期望从今往后的漫长岁月里,咱们能够始终像现在这般相依相伴、不离不弃。”
两人静静地坐在窗前,一同回忆着往昔那些或甜蜜、或苦涩的点点滴滴。曾经一起漫步于花前月下,共同欣赏过春日的繁花似锦;也曾在夏日的夜晚,并肩聆听那声声蝉鸣蛙噪;秋来之时,携手走过铺满金黄落叶的小径;冬雪纷飞之际,则相互依偎着取暖,抵御那刺骨的严寒……无数个瞬间如同电影画面一般在脑海中不断闪现。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