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朱楼玉宇、深宅大院的荣国府中,贾环呱呱坠地。他的出生,因着是贾政的庶子,便注定了与嫡子贾宝玉有着天壤之别。从他有记忆起,就常听到下人们在背后的窃窃私语,拿他与宝玉比较。
贾环尚在幼年时,一日在府中的花园玩耍,看到几个小厮正围着宝玉献殷勤,给他递上新鲜的果子,宝玉坐在石凳上,被众人簇拥着,如同众星捧月一般。贾环心中满是好奇与羡慕,他不明白为何同样是少爷,宝玉却能得到如此多的宠爱。他小心翼翼地靠近,想要加入他们的行列,可那些小厮却对他视而不见,甚至有个小厮还故意撞了他一下,贾环摔倒在地,手掌擦破了皮。他委屈地看向宝玉,宝玉却只顾着和身边的人嬉笑,并未在意他。
贾环眼中噙着泪水,爬起来默默跑开,那一刻,自卑的种子在他心中悄然种下。他边跑边哭着喊道:“你们为什么都不理我,只围着宝玉转?”可回应他的只有自已的回声和那越发显得孤寂的小径。
那是一个寻常的午后,阳光洒在庭院的青石小径上,贾环百无聊赖地在府中闲逛。不知不觉间,他踱步到了宝钗居住的蘅芜苑附近。只见宝钗的丫鬟莺儿正坐在廊下的石凳上,面前摆放着几个精致的骰子,似在等人前来玩耍。
贾环心中一动,平日里在这府中,他总是被人忽视,而宝玉却处处受人追捧,他满心的愤懑与不甘瞬间涌上心头,想着今日定要在这赌钱之事上找回些颜面,也好证明自已并不比宝玉差。
于是,他走上前去,强装出一副镇定的模样,对莺儿说道:“莺儿,咱们来掷骰子赌钱吧。”
莺儿抬眼瞧见是他,微微一怔,心中虽对他有些不屑,但碍于情面,也不好拒绝,只得点头应允。
起初,贾环的手气好似被幸运眷顾,连赢了好几局。他的脸上渐渐浮现出得意的神情,心中暗自思忖:“哼,谁说我不如宝玉,今日我便要让你们瞧瞧我的本事。”
可命运的轮盘似乎总爱捉弄人,没几轮过后,他的运气急转直下,仿若被施了诅咒一般,输了一局又一局。
贾环的脸色愈发难看,额头上也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当又一局输了之后,他望着面前的赌注,心中的不甘如潮水般汹涌澎湃,竟全然不顾体面,耍赖不肯把钱给莺儿。
莺儿本就对他心存轻视,此刻见他这般无赖行径,再也忍不住心中的鄙夷,出言奚落道:“三爷,您这可不像样子,愿赌服输,这是常理,您怎么能赖账呢?您呀,可别和宝二爷比!
贾环一听这话,犹如被人狠狠刺了一剑,心中的怒火瞬间“噌”地一下燃烧起来。他又羞又恼,嘴唇微微颤抖,却又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反驳,只得在莺儿的嘲笑声中,哭着跑开了,边跑边喊:“你们都欺负我,我定不会善罢甘休!”那泪水里,有被羞辱的痛苦,更有对自已命运不公的悲愤。
元宵佳节,荣国府内张灯结彩,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元春娘娘从宫中传来灯谜,让府中的众人一同来猜。
贾环听闻此事,心中也涌起一股期待,他暗自琢磨,定要想出一个绝妙的谜题,让众人刮目相看。他在自已的房中苦思冥想,抓耳挠腮,好不容易才想出了一个谜题:“大哥有角只八个,二哥有角只两根。大哥只在床上坐,二哥爱在房上蹲”。他满心欢喜地将谜题呈了上去,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娘娘猜出谜题后对他夸赞的画面,仿佛看到自已终于能够站在那荣耀的聚光灯下,摆脱宝玉的阴影。
然而,现实却如同一盆冷水,无情地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他的谜题被送到宫中后,元春娘娘看后并未猜出,自然也未给予任何奖赏。而宝玉的灯谜却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夸赞,那声声赞扬如同利箭般刺痛着贾环的心。
他站在一旁,看着宝玉春风得意的模样,只觉得自已仿佛是一个被众人遗弃的孤魂野鬼,在这热闹的节日里,独自品味着无尽的失落与无趣。
他走到角落,暗自嘟囔:“哼,不过是运气好罢了,有何了不起。”
这时,宝钗路过,看到贾环一脸失落,轻声问道:“环兄弟,为何如此懊恼?”
贾环哼了一声道:“我的谜题也不差,只是娘娘未猜中罢了,可他们却只把宝玉捧上天。”
宝钗微微一笑,劝道:“莫要气坏了身子,日后还有机会。
”贾环却不领情,转身就走,嘴里还嘟囔着:“你也和他们一样,只会安慰我,却不真心看重我。”
在一个看似平静的日子里,王夫人命贾环在自已房中抄写《金刚经》。贾环心中虽满是不情愿,但在王夫人的威严之下,也不敢有丝毫违抗。他正闷头抄写时,宝玉走了进来。
宝玉一踏入房门,那自带的光芒仿佛瞬间点亮了整个房间,他的眼神明亮而灵动,与一旁伺候的彩霞有说有笑。彩霞望向宝玉的眼神里,满是倾慕与温柔,那笑容如春日暖阳般灿烂。
贾环不经意间瞥见这一幕,心中的嫉妒如同野草般疯狂生长,肆意蔓延。他暗暗咬着牙,双手紧紧握拳,心中恶狠狠地想着:“宝玉,你为何总是这般耀眼?连彩霞的心都被你轻易俘获。”
在这嫉妒心的驱使下,他装作不经意地将手中那油汪汪的蜡灯猛地推向宝玉。只听宝玉一声惨叫,那滚烫的蜡油如恶魔的触手般无情地泼在了宝玉的脸上,瞬间起了水泡。
房间里顿时乱作一团,王夫人闻声赶来,见宝玉受伤,心疼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她怒视着贾环,大声呵斥:“你这孽障,为何如此狠毒?”
贾环心中害怕极了,身体微微颤抖,但仍强装镇定,低下头小声辩解道:“我……我不是故意的,是那灯自已倒了。”
王夫人怒道:“还敢狡辩,你平日里就嫉妒宝玉,定是故意为之。”
贾环不敢再言语,心中却在暗暗为自已的行为寻找着借口。
此时,宝玉忍着痛说道:“母亲,莫要怪环弟,许是他失手了。”
贾环听了,心中微微一动,却又很快被嫉妒淹没,心想:“你这假惺惺的,不过是想在众人面前装好人。”
金钏儿投井之事,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在荣国府中掀起了惊涛骇浪。贾环偶然听闻此事后,心中一动,那隐藏在心底的阴暗想法瞬间冒了出来。他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以狠狠地打击宝玉,让他也尝尝从云端跌落谷底的滋味。
于是,他在贾政面前诬告宝玉,绘声绘色地说道:“父亲,那宝玉前日在太太屋里,竟意图金钏儿,金钏儿不从,他便将其逼得投井自尽了。”
贾政本就对宝玉平日里的不羁行为有所不满,此刻听了贾环的话,顿时怒发冲冠,理智被愤怒完全蒙蔽。他也不听宝玉的辩解,便命人将宝玉狠狠打了一顿。
贾环躲在一旁,偷偷看着宝玉被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染红了衣衫,心中五味杂陈。他一方面为自已终于出了心中的恶气而感到一丝快意,暗自低语:“让你总是压我一头。”
可另一方面,又隐隐有些不安,毕竟宝玉是他的哥哥,他这样的行为,似乎已经越过了道德的底线,变得有些太过残忍。
打完宝玉后,贾政余怒未消,把贾环叫到跟前,严厉地问道:“你说的可是实情?”
贾环低着头,不敢看贾政的眼睛,小声说:“父亲,我……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当时我不在场。”
贾政呵斥道:“你这混账东西,无凭无据,怎能乱说?若是冤枉了宝玉,你可知罪?”
贾环吓得连连点头,心中懊悔不已,可嘴上却不敢再多言。
又一日,贾环在府中闲逛时,听闻芳官那里有珍贵的蔷薇硝。他心中好奇,又想着若是能讨得一些,送给彩云,彩云定会对他另眼相看。
于是,他满心欢喜地找到芳官,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说道:“芳官姐姐,听闻你有蔷薇硝,能否给我一些?我想拿去送人。”
芳官心中对贾环本就没有好感,她可不想把好东西便宜了他,但又不好直接拒绝,以免得罪人。于是,她眼珠一转,计上心来,用纸包了茉莉粉扔给他。
贾环满心欢喜地接过,以为是珍贵的蔷薇硝,兴冲冲地跑去拿给彩云。彩云打开一看,便知是茉莉粉,她忍不住嘲笑贾环道:“三爷,您这拿的是什么呀?莫不是被人哄了?这哪里是蔷薇硝,分明是茉莉粉。”
贾环一听,顿时涨红了脸,那红潮从脸颊一直蔓延到耳根,心中满是羞愤,大声问道:“怎么会这样?定是那芳官故意戏弄我,我去找她算账!”
彩云赶忙拉住他,劝道:“三爷,莫要冲动,为这点小事闹起来不好。”
贾环却甩开她的手,气冲冲地说:“此事不能就这么算了。”但最终还是被彩云好说歹说劝住了,只是心中对芳官的恨意又增添了几分。
回到房中,贾环把茉莉粉扔在地上,气愤地说:“芳官欺人太甚,我定要让她知道我的厉害。”
彩云无奈地看着他,说道:“三爷,您何必与她一般见识,徒生烦恼。”
贾环瞪着彩云说:“你懂什么,这关乎我的颜面。”
玫瑰露失窃之事在府中闹得沸沸扬扬,众人皆在猜测是谁所为。平儿负责查案,在调查过程中,晴雯称是彩云偷了玫瑰露给贾环。
此事传到贾环耳中,他心中大惊。他找到彩云,本想质问她一番,可当他看到彩云那委屈的眼神时,心中却又起了疑忌。他看着彩云,心中暗暗想着:“彩云,你是不是与宝玉有什么私情?为何要偷拿东西给他?难道在你心中,我终究比不上宝玉?”
彩云见他如此怀疑自已,心中的委屈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她哽咽着解释道:“三爷,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你怎么能如此怀疑我?”
贾环却根本听不进她的解释,心中的嫉妒和愤怒如同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他一怒之下,将彩云私赠给他的东西狠狠摔在地上,怒吼道:“哼,我看你就是心里有别人,这些东西我不要了!”那破碎的声音仿佛也将彩云的心一同击碎。然后,他气冲冲地转身离去,留下彩云一人在原地伤心欲绝。
她望着贾环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她没想到自已的一番真心,竟被贾环如此误解和践踏,哭着说:“三爷,你为何如此狠心?”
事后,贾环冷静下来,心中也有些后悔自已的冲动,可他拉不下脸去给彩云道歉,只能在心中默默纠结。
随着年龄的增长,贾环在读书上也渐渐下了些功夫,学业稍有进益。中秋佳节,阖家团圆之时,众人在大观园中赏月吟诗。月光如水,洒在亭台楼阁之上,为这团圆之夜增添了几分诗意。
宝玉先作了一首诗,他的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夸赞。
贾环在一旁听着,心中不服气极了。他心想:“我如今也读了不少书,未必就比宝玉差,今日定要让你们瞧瞧我的诗才。”于是,他也鼓起勇气,冥思苦想之后,作了一首绝句。
贾政看后,心中颇感意外,原本对贾环并无太多期望的他,此刻竟露出一丝罕异之色,说道:“环儿此诗,倒有几分灵气。”
贾赦读了也赞赏不已,还赏赐了他一些礼物。贾环接过礼物,心中满是欢喜,这是他第一次在众人面前因才学得到认可。他紧紧握着礼物,暗暗发誓,日后定要更加努力,让众人都不敢再轻视自已,他兴奋地对自已说:“我终于也能被人赞赏了,以后定要写出更好的诗。”
这时,宝玉走过来,笑着对贾环说:“环弟,今日这诗做得甚好,可见你下了功夫。”
贾环却有些不自在地回应道:“哼,我不过是随便写写,哪有你那般整日只知吟诗弄月。”
宝玉也不生气,只是摇了摇头,便转身与他人交谈去了。
后来,贾政命子孙为林四娘作诗。贾环听闻此事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回到自已房中,坐在书桌前,对着烛光苦吟。他深知这是一次展示自已才华的好机会,绝不能错过。他在脑海中不断构思着诗句,反复斟酌每一个字词。终于,他写出了一首五律。
众人齐聚一堂,聆听各位公子的诗作。当贾环的诗被诵读出来时,众人纷纷赞道:“更佳。”
贾政也微微点头,说道:“还不甚大错,终不恳切。”贾环听着众人的夸赞,心中既有喜悦,又有一丝失落。他知道,自已虽然在诗才上有所进步,但与宝玉相比,似乎总是差了那么一点。那一点差距,如同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横亘在他的面前。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将这份失落化作了前进的动力,他坚定地对自已说:“我会继续努力,总有一天能超过宝玉。”
之后,他向贾政请教道:“父亲,孩儿这诗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贾政沉思片刻,说道:“你的诗虽有格律,然情感表达尚欠火候,还需多读多思。”
贾环恭敬地应道:“多谢父亲教诲,孩儿定当努力。”
一日,贾环听说巧姐儿生病,心中想着去探望一番,也好在府中博个好名声。他来到巧姐儿房中,见桌上放着一个铞子,里面似乎装着什么珍贵的药。他好奇地凑上前去,心中想着:“这是什么药?若是我能知晓,在众人面前也能显得我有见识。”
于是,他伸手去拿铞子瞧。可他平日里就毛手毛脚,此刻更是慌乱,竟不小心将铞子打翻了。只听“哐当”一声,铞子倒地,里面的药洒了一地,火也泼灭了一半。
正巧王熙凤进来,见此情景,心中恼怒不已。她那原本就犀利的眼神此刻更加冰冷,大声责骂道:“贾环,你这是做什么?怎么如此莽撞?若是这药有个闪失,可如何是好?你难道不知道这药对巧姐儿有多重要吗?”
贾环吓得脸色苍白如纸,身体如同风中的落叶般瑟瑟发抖。他连连道歉:“琏二嫂子,我……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想看看。”
王熙凤怒喝:“你就会添乱,还不快滚出去!”
贾环心中满是委屈与怨恨,小声嘀咕:“我不过是好心,却总是被骂。”
回到自已住处,贾环向赵姨娘哭诉道:“母亲,那王熙凤总是欺负我,今日我不过是去看巧姐儿,就被她如此责骂。”
赵姨娘搂着他,也哭着说:“我儿莫哭,那王熙凤就是个泼辣货,咱娘俩在这府里的日子不好过啊。”
大冷天,海棠竟不合时宜地开花了。众人皆觉奇异,而宝玉的通灵玉却在此时丢失了。探春心中怀疑是贾环使了促狭,平儿前来询问贾环。
贾环一听,顿时瞪大了眼睛,那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愤怒。他大声否认道:“我未曾见过那通灵玉,你们莫要冤枉我。我虽平日里不受人待见,但也不会做这等偷鸡摸狗之事。”
他心中害怕极了,若是被认定是他偷了通灵玉,那他在府中的日子可就真的暗无天日了。他站在那里,身体微微颤抖,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助,仿佛一只被困在陷阱中的野兽,拼命地挣扎着想要证明自已的清白,对着平儿喊道:“平儿姐姐,你一定要相信我,我真的没拿。”
平儿看着他,说道:“三爷,您莫要激动,我也只是奉命来问一问,若真不是您,自会还您清白。”
贾环焦急地说:“我在这府里本就没什么地位,若是被冤枉了,还有谁能为我做主?”
贾府的命运逐渐走向衰败,就像一艘在暴风雨中飘摇的巨轮,随时都有沉没的危险。
宝玉、贾兰出门赴考后,府中一片混乱。贾环在这动荡不安的局势中,心中充满了迷茫与恐惧。他在邢夫人面前百般奉承,试图寻找一丝庇护。
邢夫人本就对贾环有些偏袒,在他的甜言蜜语下,更是对他多了几分好感。
而贾芸、王仁二人,心怀鬼胎,他们找到贾环,蛊惑他道:“三爷,如今贾府已乱,你若想日后有个依靠,就得为自已打算。我们有个主意,只要将巧姐儿卖掉,便能换来一大笔钱,足够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
贾环听了,心中犹豫不定,皱着眉头说:“这……这怎么行?巧姐儿是自家人,这样做太缺德了。”
贾芸劝道:“三爷,您想想自已的处境,在这府里您一直被人欺压,若有了这笔钱,您就可以远走高飞,过自在日子了。”
贾环陷入沉思,内心挣扎许久,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诱惑,与贾芸、王仁合伙卖掉了巧姐儿。
当他站在那破败的庭院中,望着远方,心中不知是喜是悲。他知道,自已的这一行为,或许会被人唾弃,但他只是想在这乱世之中,为自已谋得一线生机。
在贾府彻底衰败后,贾环流离失所,他四处漂泊,曾在一个破旧的庙宇中暂避风雨。他回想起往昔在贾府的种种,心中满是悔恨。他意识到自已曾经的嫉妒和错误行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最终让自已陷入了如此境地。他试图寻找一份生计,却因自已过去的名声而屡屡碰壁。
有一次,他看到街边有个卖字画的小摊,摊主是一位老者,贾环鼓起勇气上前,想要帮忙写些字画来换取一点吃食。老者看了他一眼,摇摇头说:“你这模样,看着就不像是个老实人,我可不敢用你。”
贾环听了,心中一阵悲凉,他知道,自已要为曾经的所作所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后来,贾环听闻贾宝玉已出家,心中五味杂陈。他想起曾经与宝玉的种种纠葛,那些因嫉妒而生的怨恨,此刻都化为了深深的愧疚。
他在一个偏僻的小镇上,遇到了一位曾经在贾府当差的老仆,老仆看到他,不禁叹息道:“三爷啊,您当初若能与二爷和睦相处,何至于落得如今这般下场。”贾环低下头,无言以对,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随着岁月的流逝,贾环的身体也越来越差。他染上了重病,却无钱医治。在一个寒冷的冬夜,他躺在一间破陋的屋子里,望着那摇摇欲坠的屋顶,心中满是绝望。
他想起了自已的母亲赵姨娘,想起了曾经在贾府的点点滴滴,那些被人轻视、被人嘲笑的日子,那些因一时冲动而犯下的过错。他在无尽的悔恨中,缓缓闭上了眼睛,结束了自已充满波折与遗憾的一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AA7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