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雨柱迷迷糊糊地从梦中醒来,浑身冰凉,使他在未睁开眼的情况下本能地摸索着被子以求暖和。然而,当他的手真的摸到一个像被子的物品并拉了过来覆盖在身上时,他才意识到,这被子的感觉不对劲,而且他似乎不再是躺在那张柔软的大床上。
渐渐地,何雨柱的脑子清醒了些,这一瞬间他猛地睁开了双眼。眼前一片漆黑,什么都看不见,他习惯性地想去开床头灯,但手触碰到的墙面却异常粗糙,显然与家中装饰得极为细腻的墙壁完全不同。
尝试着寻找许久,仍不见熟悉的电灯开关,何雨柱终于确定,自已现在所处的位置绝非自家住所。但他回忆昨晚回家后,因为疲倦洗了个澡便早早躺下,怎么会突然出现在这样不熟悉的地方?
难道有人在我熟睡时潜入家中将我转移到这里?这怎么可能?在法制社会,谁会有这样的胆量?
而且,自已只是个平凡的上班族,过着三十余岁独身的生活,没有几位推心置腹的朋友,也没得罪什么人,究竟有谁会对自已做这种事呢?
在一片漆黑中,何雨柱努力回想自已如何来到这里的缘由时,脑袋突然开始剧烈地疼痛,冷汗直冒的他不得不抱头蜷缩在那让他觉得不适的床上打滚,口中发出痛苦的 ** ……
经过漫长的等待,头部的疼痛终于消失。还未等他喘口气,大脑中就开始涌入大量信息。当接收到的信息告诉他十几年的生活经历后,何雨柱感到震惊万分,躺在床上许久,久久无法言语!
“何大清、何雨柱、何雨水……哈,万万没想到我会穿越到《情满四合院》的世界,还成了剧中的主人公何雨柱。老天爷真是跟我开了个大玩笑!”
坐在床上,何雨柱在黑屋中无奈地叹了口气。关于《情满四合院》这部电视剧及其主人公“傻柱”的一生,他太熟悉不过了。
因为,他自已的名字就叫做何雨柱,与剧中的主人公同名。这部电视剧问世后,同事们纷纷取笑他,这令他对“傻柱”产生了好奇,于是开始观看《情满四合院》,想知道这个与自已同名的角色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以至于同事们如此评价。
随着剧情的发展,何雨柱越来越愤怒,甚至看完剧集后几乎想砸掉电视——《情满四合院》简直就是“畜满四合院”!
何雨柱气得直想找机会改名,但这个“何雨柱”的名字是故去数年的父母留下的唯一念想,因此尽管再不愿用此名,他仍不得不继续称自已为“何雨柱”。
每想到电视剧中何雨柱被算计几乎到了断子绝孙的边缘,最终还得照顾一群忘恩负义之人到老,而错过了与自已亲生骨肉团聚的机会,他就恨不能亲自进入剧中给那愚钝的何雨柱上一课,让他认清现实。
而且,他在网上得知,《情满四合院》并非初稿,最初的版本叫《傻柱》,其中主角傻柱的命运更加悲惨——据传晚年的他甚至被杨铁杆一家人赶出家门,孤苦伶仃地在外面死去。
或许是因为这种悲惨的命运过于沉重,影响恶劣,所以剧本大幅调整,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
然而,即使剧情做了调整,何雨柱还是觉得这并没让傻柱过得多么好。虽说明面上最后大家和睦共处于所谓改建成的“幸福养老院”,但是任何一个眼光犀利的人都能预见到,傻柱老了之后的日子绝不会好过。
这不就是《亮剑》后部分被审禁,但故事主角的生命轨迹并未因此而改变的道理吗?
现在的处境让何雨柱意识到,如果依照剧情的发展继续下去,他的晚年将与原故事里的何雨柱一样凄凉。
一想到这点,他不禁瑟缩了一下。紧接着下定决定:既然命运动用诡谲之力将他置换到了这位“傻柱”的位置,那么他就决不让历史重演。他决心在这辈子彻底脱离易钟豪与贾家人,还有秦怀玉所布下的命运圈套,要为自已开创一片崭新的天地。
然而,现实情况却让何雨柱明白,当前并不能大刀阔斧地行动或彻底改写原有的一切,而要装作原本的“傻柱”那样生活。
当前时点是1952年三月中旬,距离他那个名为“父亲”的何大清跟着那个叫做“白寡妇”的远走保成已经接近半年,与此同时,“白莲花”秦怀玉嫁入贾家也有三个月了,腹中的孩子已经显现,预示着那个后来被称为“窃贼圣人”的杨铁杆雏形初现!
回想起这段记忆,何雨柱发现尽管这一年多来易钟豪对他施加了算计,但实际上对待他还保留着一定距离感,未曾像以后那般视其为养老备选,大概顶多不过是看做潜在的候补而已。
在四合院这个环境中,如今最被易钟豪看重的仍然是他的 ** 贾东旭,而何雨柱只能算是外围角色之一。
同时,何家老母亲也与他对峙冷淡,并没有表现出对他的特别关爱,未将其视为未来的“至亲孙儿”。
实际上,在何大清离家后,四合院里的大部分居民出于担忧未来的贫贱兄弟会带来负担,看见何雨柱就选择避开,包括将来会成为守门人的阎埠贵在遇到他们兄妹时也是如此。
另外补充一点,此刻三位‘大爷’尚未拥有‘大爷’的称谓。由于当时北京市正处于军事管制阶段,直至第二年管制解除后成立了社区管理机构,因人手短缺及安全因素考虑,开始在居民较多的大杂院里挑选管理人员协助街道办监督院内的事务。
思考到这里,何雨柱突然意识到,易中海平时来拜访他不仅怀有关心他是否能成为未来的养老依靠的心思,更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大家认为他是一个关心后辈的人,以此提升他在院子里的地位。
通过原主人的记忆得知,活在人世间的贾东旭不仅是位孝顺懂事之人,在工作中同样积极进取,对他的师傅易中海非常尊重。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平日里吃到好的食物,贾东旭都会亲自登门探望、献上一分心意。
此外,他对自已的妻子秦淮茹充满关怀与爱意,而当时的岳母贾张氏并未如后来般因为儿子去世后整日无所事事,反倒经常帮助秦淮茹处理家事,也不再随意在院子里大声叫唤已逝的老贾的名字。
尤其在秦淮茹怀孕期间,在贾东旭的坚持下,家务杂务如洗衣烹饪等工作便交由贾张氏负责,尽管如此,贾张氏却极少有怨言。
了解贾东旭的性格后,何雨柱立刻理解了为何在《原来》的故事中秦淮茹会不愿再婚,反而坚定地想要养育好贾东旭留下的孩子,除了对孩子无法割舍的情感,其中必然含有报答贾东旭对她关怀的感激之意。
至于对“小混子”及许大茂之辈所设下的种种圈套,在秦淮茹的角度上看,则是在极端情况下的迫不得已之举;虽然也不排除这是出于她的天性。
不论如何,对秦淮茹的感情,何雨柱并不感到特别喜爱,今生更是绝对不会再重蹈前人覆辙而倾心于她。
通过原主人的记忆,何雨柱注意到此时的易中海似乎已经与贾家人、聋奶奶形成了默契联盟,整个院落里的大小事务他们几乎总是一致对外,唯有那位单纯无知的“小混子”对此毫无感知。
显而易见,由于贾东旭尚在人世,因此当前四合院中的形势与日后相比有所不同——贾东旭仍是易中海和聋奶奶心目中的首要照料对象,尚未到达后来为图谋“小混子”的财产生机导致院子内外不安的境地。
日常生活中小摩擦虽时有发生,但大多都能迅速得到妥善处理,总体氛围保持和谐平静。
让何雨柱惊讶的是,现在的聋老太太因贾东旭的关系,对贾家的态度似乎变得不再对立。每逢易中海夫妇与贾东旭三人共宴之时,她亦会现身,并能以平常心与贾家人交谈。
这使何雨柱感到困惑不解,不知在原剧中的“小混子”是如何取得聋老太太的信任,成为她的心头好?又是因为哪件事促使了这样的转变?
不过,没过多久答案自然浮现于脑海——随着“小混子”手艺逐渐纯熟,身为一个美食爱好者的聋老太太自然对其日益亲密。贾东旭过世之后,认定贾张氏难堪大任的聋老太太便完全把心思寄托于小混子身上,始终站在他这边给予支持。
想到此处,何雨柱坚决认为此次重生决不可再让这位聋老太太有机可乘,他可不愿不明不白地被人当作‘亲孙子’来对待。
诚然,原作中的聋老太太虽然对小混子有着某些算计,却也在临终时将房产留给了他;倘若没有聋老太太的牵线搭桥,娄小娥亦不会成为何小的父亲,何家或将从此断香火。
但是,何雨柱心里明白,聋老太太当初推动小混子与娄小娥结成婚姻,并非出于让小混子有后代的美好愿望。
由于娄晓娥与许大茂结婚多年未能怀孕,依照那个时代的观念,无法生子的责任通常归咎于女方。因此,不仅外界如此认为,就连娄晓娥自已和许大茂也都持这样的看法。基于此认识,尽管她是出身富贵之家,许大茂依然对她态度不佳,而娄晓娥则只能默默忍受。
在聋老太太的心目中,她同样认同娄晓娥可能存在不孕的问题。她将娄晓娥和傻柱撮合在一起,首先是因为希望结合娄晓娥家的背景和傻柱的厨艺技巧,能让她的老年生活更加舒适。其次,对于聋老太太而言,她最关心的是易中海。她明白即使傻柱与娄晓娥结为夫妇,凭借娄晓娥的温柔体贴及对聋老太太的感情,并且考虑到傻柱一向听从易中海的吩咐,这两人一定会善待易中海夫妇,直到他们终老。有了娄晓娥家庭的支持,易中海夫妇的晚年应该可以安享清福。此外,她还有考虑为傻柱找个终身伴侣,毕竟是傻柱多年以来照顾聋老太太,老年人心里总想着为孩子留点温暖。
同时,相比于带着三个孩子和婆婆贾张氏的秦淮茹,聋老太太坚信娄晓娥更加适合做傻柱的妻子。她担心秦淮茹会因为自已孩子和家庭的责任而分心,影响到照顾易中海夫妇的能力。
通过观察,聋老太太发现贾张氏似乎没有培养出一个可以信赖的人选。出于对傻柱未来的考量,她强烈反对傻柱与秦淮茹的关系发展。然而,易中海一心想要把傻柱和秦淮茹撮合在一起,尽管聋老太太不明白其中缘由,但还是坚定相信自已的判断。因为不能直接与易中海对抗,又无法阻止易中海的计划,于是她在背后暗中运作,帮助傻柱和娄晓娥成婚。
总结来说,在聋老太太看来,傻柱和娄晓娥结婚是最有利的选择。只是,让她意想不到的是,实际上阻碍两人孕育子嗣的问题并非出自娄晓娥本身,最终反而成全了何晓的诞生。因此,了解到这一点后,何雨柱也深知难以获得聋老太太的完全支持。所以他认为最佳策略应该是今后不再与聋老太太和易中海等人往来。
但何雨柱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只要他还住在这座院子里面,一旦他的生活水平提高,必然会被聋老太太和易中海等人针对,试图控制利用。尤其是在失去贾东旭这位可靠赡养者之后,不论是对聋老太太、易中海还是整个贾家而言,何雨柱将成为最理想的目标。毕竟在贾东旭还活着的时候,易中海就已经开始图谋利用傻柱,从何大清的汇款中截留钱财。预计未来贾东旭去世后,缺乏其他赡养选择的易中海将更加专注于抓住傻柱。
当何雨柱开始设想未来的困难时,他就感到头疼不已。在他看来,要从根本上摆脱原剧本中的纷扰,最佳方案并非留在当前的四合院内,而是果断搬迁,以避免易中海这类人物对他继续指手画脚。他认为,并非所有的管理人都如易中海、刘海中、阎埠贵那般难缠。
虽然多人共居的院子不可避免会遇到些麻烦,但最好是能带妹妹单独居住在一所较小的 ** 四合院中,这样的选择将更加有利。
现在似乎是私人间能合法进行房产交易的时代,何雨柱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寻找一处心仪的房产。如此广袤的京城,难道就找不到一座合适的 ** 四合院吗?
为何他对四合院大小有这样的要求?因为他了解以后的政治环境会发生变化,明白自已难以长期维系一处较大的物业。与其日后不得不出租剩余的房间,不如一开始就购置一座适中的小四合院,既确保房产的安全又便于自我掌控。
此外,尽管此时的房产市场并不低俗,但在价格上二、三进的四合院动辄价值几千万至数千万(当时采用的为早期的人民币体系,最高面值高达五万元,1955年后的新币与其兑换比例为一万旧币换一新币,意味着现在的千元可能相当于后来的千元),相比之下,一所 ** 的小四合院只需数百万元甚至可能上千万元就可以购得。
依据前任的记忆,何雨柱了解到现时“傻柱”账户里约有三百七十二万余元。如果再出售现在居住的大间主房和妹妹何雨水所在的侧间,也能得到几百元,这样的资金积累使买一座小四合院成为了现实的目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AAR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