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2章 开元盛世:李隆基的黄金时代(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章节无错乱精修!
 

早年经历

李隆基在685年9月8日出生于东都洛阳,当时他的父亲李旦名义上是皇帝,而实际权力则掌握在他祖母武则天的手中。武则天在前一年废黜了李隆基的伯父唐中宗李显,并立他父亲为帝,即唐睿宗。尽管唐睿宗正值壮年,但武则天仍把持朝政,睿宗只能居住在别殿,不能参与治理国家。

在李隆基出生前后,朝廷内部斗争激烈,武则天通过严厉的手段镇压反对派,导致了许多皇室成员和官员受到迫害。到了687年2月19日,刚刚两岁的李隆基被封为楚王。两年后,武则天命令把李隆基过继给已故的太子李弘,作为其嗣子。

随着武则天在690年正式称帝,建立了自已的周朝,李隆基的父亲被迫退位,搬到了东宫居住。到了691年,七岁的李隆基开始了他的宫廷教育和官职安排。然而,同年八月,由于有人私自拜见皇嗣李旦,引起武则天不满,相关人员遭到严惩,李隆基和他的兄弟们随后被限制在宫中,几乎与外界隔绝,度过了长达十余年的幽闭生活。

这段时期虽然对年轻的李隆基来说充满了挑战,但也锻炼了他的意志和能力,为他后来成为一位有影响力的帝王奠定了基础。

在武则天称帝后的693年1月18日,李隆基从皇孙的位置被降封为了临淄王。这一年对李隆基来说尤为艰难:他的母亲窦妃遭到诬告,被指控使用巫术诅咒他人,在正月初二后不久便与另一位妃子刘妃一起秘密地被他的祖母武则天秘密处决于宫中,连埋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同年八月,李隆基的父亲也被诬陷有谋反的意图,幸好太常公人安金藏以极端的方式自证清白,证明了皇嗣的无辜,才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灾难。在失去母亲之后,李隆基由父亲的妾室豆卢氏和他的姨妈窦氏抚养长大。

到了699年,随着武则天年纪渐长,并接受了大臣狄仁杰等人的建议,放弃了立侄子武承嗣为太子的想法,李显(即唐中宗)被接回洛阳并重新立为太子,而李隆基的父亲李旦则被封为相王。这一时期,李隆基开始在朝廷中担任一些职务,包括在亲卫府任职和负责管理皇帝的马匹。

705年,当时20岁的李隆基目睹了一场重大政变,这场由张柬之领导的朝臣发动的神龙政变,成功推翻了武则天的统治,结束了她的时代,使唐中宗得以复位。这次事件不仅改变了唐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年轻的李隆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变夺权

在705年,即神龙元年,李隆基的职位变更为了卫尉少卿。到了708年4月,他又被任命为潞州别驾。在这段时间里,他在皇帝的亲军——万骑中悄悄地聚集了一批有才华和勇气的支持者。这个亲军组织最早由唐太宗创建,成员是从勇敢的武士中挑选出来的,他们穿着虎纹衣服,在狩猎时随侍在皇帝左右。武则天时期,这支队伍扩大到了千人规模,而到了唐中宗李显统治时期,则进一步扩展为万人规模。李隆基十分重视这支力量,并在其间发展了自已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武则天去世,朝政逐渐落入了懦弱的唐中宗李显手中,而实际权力却渐渐转移到了他的妻子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手里。她们俩模仿武则天的方式行事,让韦皇后的兄长掌握大权,并且纵容安乐公主卖官鬻爵,导致朝廷腐败。最终,在710年,中宗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害。韦皇后企图还想效仿婆婆成为女皇。

面对这样的局势,李隆基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及她的儿子薛崇简等人密谋策划,决定采取行动。他们没有事先通知李隆基的父亲相王李旦,以免连累他,而是迅速行动起来。710年7月21日傍晚,李隆基带领一群支持者进入了禁苑,并得到了几位军官的支持。当夜他们突袭了羽林营,并成功策反了羽林军,攻入皇宫。而守卫内宫的士兵也都纷纷倒戈响应,最终韦皇后及其党羽被消灭,这段历史被称为“唐隆政变”。

等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才向他父亲报告了整个过程。相王对李隆基表达了感激之情,称赞他平定了国家的危机。当天,李隆基便被改封为平王,并被授予了多个重要职务。不久之后,李隆基与太平公主迫使当时的傀儡皇帝李重茂退位,睿宗李旦再次登基。关于太子的选择,尽管按照传统应立嫡长子宋王李成器,但鉴于李隆基在政变中的功绩,最终唐睿宗还是选择立李隆基为太子,认可了他的能力和贡献。这一决定,也标志着李隆基正式成为了未来的继承人。

太平公主因为在拥立她哥睿宗这事上有功,逐渐便养成了干预朝政的习惯。她觉得太子李隆基过于精明能干,担心他会妨碍自已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因此一直想更换太子。而李隆基显然不愿意成为别人手中的棋子,也有意要削弱太平公主的势力。起初,睿宗处理事务时会先听取太平公主的意见,然后再咨询太子李隆基的看法,但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倾向于支持太子。这使得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变得日益尖锐。

到了711年正月,太平公主甚至大胆地将宰相们召集到宣政殿光范门内,试图说服他们更换太子,不过遭到了宰相宋璟的坚决反对,她的计划未能成功。面对两人之间不断升级的冲突,唐睿宗感到非常担忧。同年二月,当有术士预言“五日内有急兵入宫”时,睿宗决定采取行动缓和局势,遂颁布诏书让太子监国,即监督国家大事。

随着局势的发展,唐睿宗在712年(景云三年)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为了避免李唐江山再次陷入混乱中,他不顾太平公主的反对,毅然退位,将帝位传给了李隆基,并改元为先天。尽管如此,睿宗仍然保留了一些关键权力,如三品以上官员的任免权和重要军政决策权。这一举动进一步激化了李隆基与太平公主之间的紧张关系。

据传,太平公主联合了一些朝中重臣和将领,密谋推翻李隆基,并策划利用御林军从北面、南衙兵从南面发动政变夺权,甚至考虑在李隆基的食物中下毒。然而,这些阴谋被魏知古透露给了李隆基。得知消息后,李隆基与心腹大臣王琚、张说、崔日用等人商议,决定抢先一步采取行动。于是,他召集自已的兄弟岐王李范和薛王李业,以及几位忠诚的支持者,包括郭元振、王毛仲、姜皎、李令问、王守一、高力士和李守德,共同策划了一次反击,以确保自已的地位和安全。这次事件,不仅反映了宫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和激烈程度,同时也展示了李隆基作为一个年轻君主所面临的挑战和他的果断应对。

先天政变

713年7月29日,即先天二年七月甲子日,李隆基决定采取果断行动以清除威胁。他命令亲信王毛仲带领三百多名武装家兵骑马待命。李隆基则亲自率领一群最信任的助手,包括太仆少卿李令问、内侍高力士等,首先对太平公主的关键支持者展开了突袭。他们迅速行动,先是除掉了左、右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李慈,紧接着逮捕了太平公主的重要盟友贾膺福和李猷,随后又铲除了宰相岑羲和萧至忠。尚书右仆射窦怀贞在混乱中自尽。面对党羽几乎被全部清除的局面,太平公主被迫逃进了一座佛寺避难。三天后,她返回皇宫,希望得到宽恕。尽管太上皇出面求情,请求儿子赦免太平公主,但李隆基拒绝了这一请求,最终下令将太平公主赐死于家中。

这次事件被称为“先天政变”,标志着李隆基彻底掌握了皇帝应有的权力。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改元为“开元”,这不仅象征着一个新的开始,也表达了他励精图治、重振唐朝辉煌的决心。通过这次政变,李隆基彻底巩固了自已的统治地位,并为大唐王朝未来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后来被誉为唐朝的一个黄金时代。

开元盛世

在清除太平公主及其党羽之后,李隆基虽然成功的巩固了皇权,但当时的局势依然充满了挑战。兵变对朝廷造成了不小的打击,而吏治混乱和腐败问题急需得到解决。意识到这一点后,李隆基决心通过量才任官、提拔贤能之士来整顿朝政,特别是任命合适的宰相。李隆基在这方面展现出了敏锐的眼光,能够根据时代的需求选拔人才。

比如,在开元初年,国家需要一位有能力的领导人来拨乱反正,将国家引回正轨。李隆基选择了多谋善断的姚崇担任宰相。两人在渭川会面时,姚崇提出了“十事要说”,这是一系列关于治理国家的重要建议,包括不贪求边疆战功、广开言路、奖励正直的大臣、防止皇族和宦官专权等。李隆基对他的这些提议表示了赞同,姚崇这才同意出任宰相一职。

姚崇上任后,立即着手帮助李隆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贬逐了部分功臣,杜绝了非正式渠道任命官员(斜封官)的现象,并整治了外戚势力。此外,面对黄河两岸地区爆发的严重蝗灾,姚崇在李隆基的支持下,积极指挥灭蝗工作。玄宗皇帝下令各郡县全力投入消灭蝗虫的工作,并对有功人员给予奖励。得益于玄宗皇帝的坚定支持和宰相姚崇的有效组织,蝗灾终于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进一步蔓延。通过这些措施,唐玄宗李隆基不仅改善了吏治,还增强了政府的效率和公信力,为唐朝的繁荣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段时期见证了李隆基作为一位明智君主的能力,他善于任用贤才,并且支持他们实施必要的改革,从而引领国家走向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

随着国家逐渐步入正轨,李隆基开始推行以法治国的策略。姚崇虽然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局势稳定,他的一些行为,如打击政敌、招权纳贿和形成小团体,逐渐不合时宜。因此,姚崇被撤换。接下来,李隆基选择了为人耿直、讲原则的宋璟担任宰相。宋璟为政期间,直言不讳地提出建议,不计私恩,严格要求自已,并继续执行姚崇时期行之有效的政策。他高度重视人才选拔,坚持公正无私,甚至对亲属也更加严格。然而,由于工作上的失误以及一些过于保守的做法,宋璟最终也被免职。

宋璟罢相后,张嘉贞短暂接任。不久之后,文武双全的张说取代了张嘉贞的位置。张说上任后,在军事方面裁减了20万边防军,并将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在政治上,改革了宰相机构,将“政事堂”改名为“中书门下”,增强了中书省的权力;在文化教育方面,他领导了丽正书院(后改名为集贤殿书院),促进了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在张说的辅佐下,开元盛世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不仅军事和政治制度得到了优化,文化事业也蓬勃发展,唐朝迎来了一个繁荣稳定的黄金时代。

在725年11月20日,即唐朝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这一天,唐玄宗李隆基在大臣张说的组织之下,带领朝廷官员、皇室成员以及各地的领袖前往泰山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封禅仪式。这次活动不仅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一种庆祝,也彰显了皇帝权威的新高峰。

唐玄宗特别重视选拔真正有能力和品德的人才担任公职。他打破了以往重门第、轻能力的选官传统,实行唯才是举的新政策。有一次,玄宗皇帝听说了一位名叫张九龄的年轻人。他出身普通家庭,但才华横溢,品德高尚。尽管没有显赫的背景,他的名声却因学识和正直而远播。于是,玄宗决定亲自见见这个年轻人。面试中,张九龄的表现非常出色,提出了许多关于如何改善民生和提高行政效率的宝贵建议。玄宗大为赞赏,当即任命张九龄为重要官员。

这一举动震惊了整个朝廷,也给无数有志之士带来了希望——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得到重用。然而,在张说之后担任宰相的人因为内部不和陆续被免职。直到张九龄的上任,这位来自广东地区的人才以其卓越的能力获得了玄宗的信任。作为宰相,张九龄延续了李隆基重视人才的传统政策,他强调选拔人才应该看重个人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其家庭背景或出身。在吏部负责官员选拔时,他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并且对于皇帝的决策失误敢于诚恳地提出批评和建议,即使面对给予自已机会的皇帝唐玄宗也不例外。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唐帝国的辉煌与变迁 http://www.220book.com/book/AGU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