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殿下来看望您了,赶快开门!”】
【半晌过后,一位只有一条手臂的老者才慢慢打开了门,映入眼帘的是他熟悉的县令面孔。】
【不过今天县令站在一个小巧玲珑的孩子身旁陪伴,这让敢感到困惑不解。】
【县令再次出声解释道:“这是太子殿下!”】
【尽管敢并不了解太子殿下,但如果县令说这个孩子是太子,那这孩子就应该是真正的太子。】
【因此敢打算向太子扶苏行礼以表尊重。】
【然而,在敢即将行礼之时,太子扶苏已伸手做势阻拦,说道:“您曾久经沙场,未受爵赏却立下了汗马功劳,不必如此拘礼!”】
【由于太子殿下不让施礼,敢一时间感到无所适从,不禁抬起头看向县令寻求指引。】
【随着敢的眼神转向一旁,太子扶苏也将目光移到了县令身上。】
【看到这情景,县令只能无奈地说:“既然是太子殿下的吩咐,那就不必再多礼了。”】
【当看到敢不再固执要行礼时,太子扶苏脸上露出了微笑:“我们可以进去坐坐吗?”】
【敢似乎这才反应过来,急忙移开身体,边说:“请进,请进。”】
【一进入房间落座,敢依旧显得很拘束。】
【毕竟太子不是普通人能见得,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一生难求的奇遇。】
【然而当听说太子扶苏代表秦王前来慰问,这种拘束感瞬间烟消云散。】
【敢以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太子扶苏:“殿下是说,大王还记得我们,并特地派遣您前来探望?”】
【太子扶苏抬头注视着敢,低声细数:“敢,籍贯芷阳,在昭襄王四十一岁入伍,其间经历了大大小小16次战役,英勇斩杀敌人27人。”】
【“后来在庄襄王三年跟随蒙骜将军远征魏国,虽然斩杀了3名敌兵,但也不幸失去一条手臂,最终光荣退伍。”】
【讲述完敢的事迹后,太子扶苏温柔地安慰道:“大王没有忘记你们,我也不会忘,整个秦国都会铭记你们的伟大贡献!”】
【简短的几句话立即触动了这位战场归来后即使失去手臂也能咬紧牙关忍耐的老英雄的心弦,他失声痛哭。】
【因为这代表着他从未被遗忘!】
【大王仍然记挂着他的过去!】
【太子也没有忘了他!】
【秦国将永远、永远记得他们的忠心与牺牲!】
【观看天幕上的老战士敢因为听到秦王并未忘记他而泪流满面并不断自语着:“秦国的大王还记得我,秦国永远不会忘记我……”,秦始皇嬴政不由地心中泛起一丝惭愧之感。】
【他真的还记得像敢这样的老士兵吗?】
改写后的文字如下:
从自已的角度思考,秦皇嬴政或许认为“秦王嬴政”早已忘记这一切。
然而,这又有何妨?
天幕上的“秦王嬴政”确实可能不记得了,但太子扶苏却铭记于心!
更重要的是,太子扶苏还以“秦王嬴政”的名义巡视并慰问了那些老兵们。这一行为足以让像敢这样的秦国老卒感到欣慰,因为他们为国征战、付出的一切终于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秦王未曾将他们遗忘,秦国也一直铭记着他们的功绩。
仅此一事,就足以让敢这样的老兵倍感温暖和满足。
若非看到了天幕,若非亲眼见证了太子扶苏巡视慰问那些毕生为秦国而战的老兵,
秦皇嬴政也许不会想起他们。
过去的他高瞻远瞩,目光往往聚焦在宏大的蓝图上,鲜少注意到这些基层的黔首和老兵。
但现在他看到了,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全天下人都看到了。
此时如果再无所作为,实在难以向人们交代。
“王翦、李斯。”
秦皇嬴政沉稳地说道。
“臣在!”
武成侯王翦和廷尉李斯应声而出。
“把秦国各郡县所有孤寡老秦人的名单整理出来,准备相应的慰问物资,由少府负责拨付。”说到这里,秦皇嬴政转向公子扶苏、公子将闾、公子高等几位听政公子继续道:
“然后,你们各自负责一些,代替朕去巡视和慰问他们。”
原计划是交由扶苏单独处理此事,但由于之前承诺要给其他公子机会,
便索性公平分配任务给每一位听政公子,看谁的表现最为出色。
每个公子分别负责几个郡县。
听到命令后,几位公子或平静、或喜悦,纷纷应诺:
“是,父王!”
奕霖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安排完这些事务后,秦皇嬴政抬眼微微一瞟天幕上的太子扶苏。
太子扶苏的巡视为关中部分地区的孤寡老人带来了关怀,但这涉及的资金并不算庞大。
可若是他自已出面的话,则要么全部覆盖,要么一个不巡。
正所谓治国安邦,最忌不公。为了公平对待每一个孤寡老秦人,
他决定派遣诸公子全面走访。
如此一来,虽然资金花费巨大,即使身为皇帝他也略显痛惜。
尽管平日对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多有偏爱,
此刻也只能忍耐着轻微的责备之态。
【看到太子扶苏精准地提到敢往昔的战绩,并强调国家不曾忘记他的贡献之后,敢明显表现出对太子扶苏的敬重与感激。】
【而且太子扶苏特别擅长交谈,主动与敢谈起他战场上英勇作战的故事。】
【若谈及其他方面的事宜,敢或许无多言语,但论及战场征战,敢可谓话语绵绵。】
【尤其是扶苏太子身为一名出色的倾听者,常以羡慕的目光看着敢,时而发出赞美之词。】
【这对于身为孤勇老卒的敢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心灵慰藉。】
【交谈至深处,敢恨不得立即有个六国之士卒从地下钻出,以便当场展现一把他的单臂擒敌技巧。】
【只是这样的情景未发生,而太子扶苏亦需前往下一家访问另一位孤独的老秦国战士。】
【不愿就此分别的敢,满怀热情地提出带引王子和他的随从前往另一位老秦人——援的住所。】
【其实一直伴在扶苏太子旁的县官等人心知下一家的住址。】
【正当他们准备拒绝敢带路的建议时,却瞥见太子轻摆头部对他们投去平和的一眼,并以眼神示意他们不要出声。】
【而后,太子回头朝向敢,露出灿烂的笑容,温柔地点头并轻声道,就让勇敢的敢作为他们的向导吧。】
【敢听后,立刻神采奕奕,引领扶苏太子及其随行队伍,来到他近旁居住的另一位孤老秦国战士——援的家中。】
【如同“敢”这一名字简直接地所暗示的那样,另外那位孤寡的老秦人的名字也同样直接明了——“援”。】
【在这年代,只有贵族阶层或受过一定教育的知识分子拥有姓与氏。】
【普通人则仅有名而已,不具家族姓氏。】
【在秦国,百姓的名字往往简单质朴,多采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字。】
【因此绝大多数老秦人的姓名均为单字构成,并且经常与其他人的名字相重复。】
【通常,在日常生活中遇上这种名字相同的情况并不算什么大事,直接通过人面识认就可以了。】
【但在官方记录文档时,为了防止混淆,提高准确性,通常会在普通百姓名字的前后添加额外的信息。】
【比如,职衔、爵位、身份、籍贯等地域标识。】
【就像敢若有公士这一爵位,人们就会称他作‘公士敢’。】
【换个角度来看,这类额外标识如职衔、爵位、身份等均可视为某种形式上的‘姓氏’。】
【或者可以说,最早的姓氏体系正是源自于对先祖领地的命名、官位称谓,甚至是先人的名字、称号乃至国家名称的发展演变。】
【由敢住所到援住所的距离不算遥远,一行人大致走了一壶茶的时间便已抵达。】
【加之曾为战友的缘故,敢此刻更加大胆直接,一面大叫:“援,殿下驾临了”,一面未等回应,竟直挺挺地一脚蹬开门扉。】
【就在援满脸愤怒地准备出门教训某人时,太子扶苏立即以温文尔雅的姿态走近,礼貌地传达了他的来意。】
【这样的举动让本来怒火中烧的援几乎立刻冷静了下来。】
【当太子扶苏详细复述了援的过往战绩,并告知秦王未忘记他的贡献,专门派他前来探望、慰问时。】
【即便是在战场上失去一只眼睛仍能保持坚强的老兵援,此刻也如一个孩子般失声痛哭。】
【目睹此情此景的人们无不陷入沉默。】
【就连刚刚破门而入的敢,也用仅有的一条手臂轻拍援的肩头,表达他的同情和支持。】
【直到援渐渐恢复平静,太子扶苏这才依照秦王的吩咐,递上了食用油、食盐和粮食等慰问品。】
【但情绪渐稳的援声称,只要陛下记得他,秦国人民铭记他的付出,对他来说已是足够的慰藉。】
【他说自已还能开弓射箭,任何所需都能自行获取,这些慰问品不如留给更加需要的家庭。】
【然而,太子扶苏用近乎撒娇的方式回应,说如果援不接受,他无法完成父亲交给的任务,会遭到斥责,脸上写满了即将哭泣的委屈。】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