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谁能在这个瞬间,更得民心过空中的太子扶苏。
就连原先的六国国君,原先的六国贵族,
甚至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嬴政,
也无法与此时的太子扶苏争民心。
即便嬴政在老秦人心中像神一般崇高,
在这一瞬间,太子扶苏也有足够的资本,与秦皇试比谁更受民众爱戴。
“好在,天幕上的太子扶苏,不属于这个世界。”
此刻,张良感到一种莫大的庆幸。
如果天幕上出现的太子扶苏真的降临此世,
或者说,他的目标变成了空中的那位太子扶苏,
就算他智谋再深,恐怕也只能感到彻底的无力。
毕竟,如果此时他说出要刺杀太子扶苏,
等待他的最好结局就是被民众送官处置;
而最糟糕的情况,则可能遭到愤怒的民众即刻惩罚。
面对如此人心所向的场面,他还怎么有能力去挑战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呢?
因此,张良内心深处感到十分好奇,天幕上的“自已”是如何生出这样的胆识,
敢于宣称要对抗有这样一位太子扶苏统治的大秦帝国。
难道天幕上那另一个“自已”不知道自已与太子扶苏间的巨大差距吗?
不应该啊,越是智勇双全之人,越能感知到天幕上这位太子扶苏所带来的震撼。
张良摇摇头,不再细想这另一个“自已”的事,
而是抬眼继续观察天空中的太子扶苏,好奇他会怎样行动。
从个人立场来看,他并不希望太子扶苏实现让全天下百姓都能吃到去壳麦饭的伟大目标。
若真的实现,他们这一世的秦,可能也将采取相同的措施,
那样,曾经六国百姓的心思或许也会重新汇聚,对他反抗秦国的道路将是无异于幻想。
然而,从更大的公共视角考量,他又真心期待太子扶苏可以实现这项宏伟成就。
作为并非毫无同情心的人,他明白,太子扶苏若真能达到这个目标,必然能让全天下百姓受益匪浅!
这其中,也涵盖了他们故国韩国的人民。
于是,在这一刻,同时怀揣着个人私心和公利愿望的张良,心里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起初,太子扶苏、蒙恬、章邯等人只想在芷阳县多停留一天。】
【然而,太子扶苏在探知了一些事项后,又发现了一些从未了解过的事情。】
【因此,他又继续深入了解。】
【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天黑了,太子扶苏也没有完成所有的探查工作。】
【既然尚未结束,太子扶苏当然不可能就这样离开。】
【因此,他再次决定在芷阳县多停留一天。】
【对此,蒙恬与章邯没有任何异议。】
【毕竟秦王嬴政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在确保太子扶苏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支持他的所有需求。】
【加之昨晚刚表示愿为太子效力并誓死跟随他的两位将领,自然更加不会急于催促离开。】
【于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从太子扶苏前往芷阳县慰问孤苦伶仃的老秦人算起,整整过去了七天,他才最终完成了所有他想了解的内容。】
【“唉,收获颇丰啊!”】
【太子扶苏望着车内分门别类、按照衣食住行等不同分类整齐堆放的大量竹简,深深舒了一口气。】
【这些竹简记录着他与蒙恬、章邯几天来的成果,详细描述了黔首们的日常生活中诸多细节。】
【例如“食”这一项,他身为太子,可以享用几十种不同的蔬菜。】
【但对于普通黔首来说,常吃的不过是冬葵(或冬苋菜)、大豆苗的嫩芽(藿)、藠头(现今南方人常用于腌制的小葱白根部)、大葱和韭菜这五种而已。】
【再说到盐,对他这样的身份来说当然不是问题。】
【但对于黔首而言,盐是一种稀缺物品,不可或缺却又难以获得。】
【因此,当黔首们好不容易买到一些盐时,通常会将其溶入水中。】
【待需食用时,便从这点咸味淡薄的盐水里取些,加入餐食之中,或干脆直接饮一口盐水作为食盐摄入。】
【再比如“油”,同样是黔首生活中罕见的奢侈品。】
【因为在那时,“油”大多来自动物脂肪。】
【换句话说,只有肉类供应足够时,才能产出足够的油。】
【但大多数家庭不仅养不起鸡、猪等家禽家畜,就连 也是一种奢望。】
【那个时代,野地里并不完全是人的天下,到处都有各种猛兽。】
【你想要猎杀它们,它们也随时准备捕食你。】
【同时,猎杀技巧也非人人具备,那些少数擅长此道的猎人们会将自已的技能视若珍宝,代代传给自已的子嗣而不外传他人。】
【因此,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是想要得到肉食,还是想享用到油,都不是件易事。】
【除油盐之外,民众的主要食品主要是稻(即现在的大米)、黍(即黄米)、粟(即小米)、麦(小麦)和菽(泛指豆类)。】
【特别是关中地区的民众,更多种植小米和小麦,并同时栽培一些黍和豆类。饮食方面也主要以小米和小麦为主,偶尔吃点黍和豆。】
【据蒙恬、章邯所述,六国之一的楚地则多栽种水稻和豆类,那里的人们以稻米和豆类为主要食品。】
【总体而言,在食品选择上,天下的百姓普遍缺乏油盐,主要食用稻、黍、粟、麦、菽五种粮食,并配以葵、藿、薤、葱、韭五类蔬菜作为补充。】
【在穿着方面,大致有两种材料,即丝绸和麻布。】
【贵族多穿丝绸,包括绫、罗、绸、缎、锦、纨、绡、绢等多种类型,这些都是丝绸的不同种类。】
【一般只有权贵和士绅才能负担得起这类衣物。而普通的民众主要依赖麻布,甚至有不少百姓因为买不起麻布衣服,只好穿着由草编成的简陋衣物。】
【除了丝绸和草制衣物之外,极少数人会用动物的皮毛制作衣服。但由于这种皮草制作的成本高、获得难,加之被贵族视为边陲之俗,所以穿戴者寥寥无几。】
【在居住方面,权贵通常住在豪华的宫殿或楼阁内;而平民百姓的住所则十分简朴,多数是土木结构的屋子,用茅草做顶盖,墙体采用土坯或木板。】
【考虑到冬季取暖的需求,他们的房屋设计上很少开窗,仅设有一扇简单的门以及通风口。房屋周围环境通常较差,存在排水不便、湿度过大和通风不良的问题,且居民需要自行解决饮用水及燃料等问题。】
【至于出行,则是另一种景象,权贵出行时通常会乘车或骑马。】
【普通民众则以徒步居多,少部分可以乘坐牛车。】
【除此之外,太子扶苏非常重视民的农业生产问题,包括耕具及其生产方式等方面。他通过自已的观察,认为百姓使用的农具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类别:耕地工具、运输工具、灌溉设备、收割与加工用具。】
【其中,耕地工具有耒耜(用于翻耕土地的一种工具)、石铲、木耜、禾叉、大型耙子等,虽有少量铁制工具如铁犁、铁铲和铁锹出现。】
【但由于铁制农具尽管坚固耐用,却易于损坏,且铁器需经过铸造过程才可使用,普通人家难以获取这类材料。】
【因此,除了铁制的犁以外,多数百姓仍然使用木制或是石制的耕作工具。】
【至于灌溉设备,则有桔槔(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取水的装置)和辘轳(用于井上抽水的器具);而运输工具则主要是肩挑手提的筐筐篓篓,以及牛车。】
文中提及的工具包含:用于敲打米粒或是药材的杵臼、以及用于谷物去除外壳的磨石盘(注意,这里的石磨盘和一般的石碾是有区别的)、还有一种石制镰刀。
谈及耕地方式,通常采用的是由牛拉动的铁犁来耕作。
此外,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也有所知晓,比如保暖方式,王族及官员多使用木炭作为燃料,而对于百姓来说,则多前往山中伐木,收集枯枝落叶等作为供暖的来源。
在这短暂的一周时间里,虽不能让太子扶苏完全熟知平民的生存状态,但也让其对百姓的生活状况有了初步的认识。
身旁的章邯听着太子扶苏的感慨,心中有所触动,开口问道:“殿下周游归来有何感想与收获?”
通过这期间的相互往来,章邯逐渐了解到太子扶苏性格温润,并不会因为属下的提问而感到不快,通常都能详尽地作答,这也是促使他敢于询问的理由。
这些记载几乎有一多半是出自自已之手,剩余部分由蒙恬撰写完成,章邯也曾一一阅览。然而读完这些记录后,除了对平民生活的某些层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外,并未感到有更大的启发。
对此,当听到章邯发问时,太子扶苏含笑回应道:“章邯,你就给我跑上一段一百步吧。”
这突如其来的吩咐令章邯满脸疑惑:先前不是正谈及其所得,为何突然让自已跑步呢?这似乎不像是随口提问就要受罚的模样。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