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2章最后英勇献身了岂不是特别亏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那道圣旨之后,立即着手靖灵殿的建设!一切费用无需多虑,朕已全部允诺。

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可能把靖灵殿建得宏伟些!

文武百官纷纷回应:“陛下所言极是!”

过了片刻,太子扶苏继续道:“咸阳城中的靖灵殿落成后,每年大秦国君必须亲自率领文武官员和宗室成员在同一天祭祀。”

他补充说:“各郡县也都需建造小型靖灵殿。”

“与咸阳同步,各地的官吏及驻守的秦军将士也要在这同一天进行祭祀。” 太子郑重说道,“这个传统永世不变!直至秦国存在之日,年年如此,代代相继。”

秦王嬴政肃穆点头,毫不犹豫地表示:“这的确是应行之事!”国家大事在于祭祀与军事,他深以为然。当太子详细解释完靖灵殿的重要性时,秦王嬴政深知其意义重大,不仅决定立刻修建靖灵殿,而且要求祭祀必须尽显盛大、庄重、威严!

接着,他进一步思考了关于同一日全国共祭的想法,认为这完美契合他的意图,将仪式升华为无与伦比的高度。

随后,太子提出了第三个提议,这实际上是第二个设想的延展:

“在靖灵殿外建立一座纪念碑,以铭记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雄们。他们的英灵应当长存。”

于是,在咸阳将矗立起一座巍峨的无名英雄纪念碑,而在其他地方,则设置规模较小的类似建筑,以供缅怀。

“自此,每一个从四面八方赴战场且战逝者的姓名都会铭刻在当地的小碑上,永远被铭记于心,无论何人在何时都不可忘却这些烈士们的贡献。” 太子深情讲述第三项构想,并补充说明,

“每次全秦举行集体祭祀之时,他们亦将共享这份荣耀,与整个国家一同接受纪念,永不被遗忘。”

对于秦王而言,同意此计划自然是情理之中。因为他深知这些建筑——无论靖灵殿还是纪念碑——都是强化国家凝聚力的关键元素。再考虑到士卒需要更多关怀与荣誉,更显得这些建议极为珍贵。现在看来,给予士卒的尊重与礼遇丝毫不亚于军功爵制的重要作用。

“从此以后,秦人将不再畏惧死亡!”

张良望着太子扶苏在天空中展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大秦勋章、靖灵殿和英灵碑,不禁黯然长叹。在这生死同等重要的时代,人们为何如此看重子孙后代的延续与传承?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确保自已死后香火不绝,有后人来祭祀。若无后代,他们会认为自已死后将成为孤魂野鬼,漂泊无依。如今,太子扶苏提出的靖灵殿与英灵碑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如果士卒不幸战死,他们的名字将会被镌刻于当地英灵碑上,与国家共休戚,受全国祭奠,永远不朽。无论 ** 、大臣、皇室宗亲,还是各地官员与百姓,每年都将定期进行祭祀。

这比后代的祭祀要可靠得多,因为谁也说不准家族何时绝嗣。即便不断嗣,几代之后还有几人记得祖先?除了那些建立了伟大功勋的先辈能口口相传外,大多数先祖终将逐渐被遗忘。

但靖灵殿和英灵碑不同。只要秦不亡,你的名字每年都会被全体秦国子民供奉祭拜。数百万人或甚至两三千万人在同一天一同祭奠,那将是何等宏大的场面!

光是想象这样的场景便令人目眩神迷。更别说,这种盛况连做梦都无法想象。相较之下,家族内不超过百人的祭祀显得渺小如萤光。

若要在国家祭祀和个人家庙祭祀之间选择,哪怕用脚去选,张良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国家祭祀远超家庭祭祀的意义,这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国家祭祀的对象是他的故国韩国,而不是秦国。而他有这种想法,那么其他秦国将士的心思也就显而易见了。

张良认为,一旦靖灵殿和英灵碑建成,秦军士气将会极度高昂,几乎可以说是一往无前。

更有可能的是,一些没有后代、年迈的秦国士兵可能会选择在战场上作出壮烈牺牲的行为,将名字铭刻在家乡的英灵碑上,享受与国同休、与国同祀、永不磨灭的荣光,以换取一种比个人生命更伟大的存在感。

对他们来说,即便存活下来也仅能得到有限的奖赏金及一些荣誉勋章,并不改变最终无人祭奠、孤魂野鬼的命运。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不选择为国捐躯成为英烈呢?如此一来,不仅每年都能接受秦国上下供奉祭拜,而且也不会再沦为游离的孤魂。

这种选择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具吸引力了。“活着有军功封赏制保证了军人的利益,令他们闻战则喜。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死后有靖灵殿和英灵碑确保其荣名,使得士兵无惧生死。”

张良抬头望向天空,苦笑不已:“另一个时空的‘我’,你能知道面前站着怎样令人恐惧的对手吗?”

“面对这样的秦国,以及这样果决的太子扶苏,你还敢吗?”

张良心中自问,在代入到那个时空的角色中之后,深感到自已无力抵抗这强大势力时的一阵无奈和绝望着。

这一切显然已经超越了一个智者凭借智慧所能扭转的程度。

当靖灵殿和英灵碑建立后,秦国内部将更加紧密统一、人人效忠暴君嬴政与继承人扶苏,无论从前六国如何强盛都难挡秦国锐意进取之势。而如今单凭自已一个人的能力及少量财物支持再加上些许人脉网,想要对抗如此强大的秦国,就像蚍蜉撼大树,痴人梦语般毫无可能。

然而不久,张良不再只是为此而叹息或哀伤。一个更残酷的事实浮上心头——既然连他都看清了靖灵殿与英灵碑的巨大意义,难道暴君嬴政和他的谋臣武将们都看不出来么?

毫无疑问,那些能扫平六国的大秦皇廷中的人物不可能是等闲愚钝之辈,若是真这么傻,他们又怎么会有机会统治六国?

如果说嬴政及其大臣们是愚人,那张良自已和其他诸侯国人又算是什么呢?

这不仅是对那位暴君及其手下文武百官的轻蔑,更严重的是对六国人士尊严的一种 ** 。假如他们能够认识到靖灵殿和英灵碑的巨大意义,那么他们是否也会着手创建这些呢?

张良几乎不假思索就知道答案:他们必定会效仿建立起靖灵殿与英灵碑。

也就是说,另一个世界的“他”所面对的那种恐怖而让人绝望的处境,正在渐渐演变成这里的他也必须面对的事实。想到这儿,张良双手扶额,神情显得非常痛苦。他还能应对得了吗,那个秦国、那位暴君嬴政吗?

为何这个世界会有如此荒诞离奇的“天幕降临”事件,为什么天幕上显现的太子扶苏并非来自韩国却出自秦国?如果太子扶苏是他辅佐的韩国继承人,对付秦国、颠覆暴君嬴政又有何难度可言呢!

可是这一切都无法假设。目前张良想不到任何办法来抵消靖灵殿与英灵碑在安抚民心和支持统治上带来的重大影响。于是这一刻,张良有些意志低沉地瘫在地上,眼睛呆滞地仰望着那天幕。

当天下各地的秦兵目睹了太子扶苏表示要建设英灵碑并镌刻战死军人名字的一幕时,所有人都被震惊得愣在原地,彼此互相问:“‘我没有听错吧!’”

“太子殿下刚刚说的是给我们建英灵碑,连战死将士的名字都会被刻上的么?”

"我应该没听错, 我好像也听见了同样的内容。"

"我更听见扶苏殿下说,自今以后每年固定的日子里,君主、群臣、宗室和各级官僚还有百姓们会一起到靖灵殿与英灵碑进行祭祀。”

"让为大秦捐躯的勇士们的英灵得以永载不朽,并且每年都得到祭奠!”

"你打我一耳光试试看会不会痛。”

"啪!"

"疼吗?”

"真痛!"

"那么就是说,太子殿下说的是实话。”

“靖灵殿及英灵碑真的将会建起, 确确实实在每年都进行集体纪念活动。”

“我现在真想去阵亡后被刻进那座碑里。”

"冷静点!”另一位回应着,“这只是发生在天幕中的场景呀,天幕中的秦国会建造它们, 我们这边还没行动。”

“若是我们这也没有靖灵殿与英灵碑,最后英勇献身了岂不是特别亏。”

“咸阳城中的陛下们大概也能够看到天幕的内容。”

“一旦看见肯定也会决定造这些来供奉。”

这样的讨论充斥着军队的各个角落,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与忐忑。

如果太子扶苏所提议的军功爵制度补充方案确实有用,那就表明他发现了这个制度潜在的缺陷——这意味着他指出的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秦国沿用了百余年的军功爵制度竟可能存在隐患!但是既然存在这一隐患,为何在此之前从未有人发现?毕竟,在过去的岁月里,秦国有众多智谋超群的人才为它效力:例如一手创立军功爵制、助秦变法图强的商鞅,两度担任秦相以连横策略破合纵计的张仪,推行远交近攻战略屡次击溃诸侯的范雎,以及最后被迫离开咸阳、饮鸩而亡的前任相邦吕不韦。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