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随着老君主的逝世,新的秦君即位后,没有人能继续庇护这些老相国,新的秦君也会选择他们曾经树敌的旧相国立威,并凝聚朝廷人心。有些结局好的相国可能会逃到其他国家或主动辞职隐居;而最差的情况则是被捕杀或遭受更加严厉的处罚。
因此,为了实现成为丞相的梦想,李斯知道,必须勇敢地推行变法,甚至做好最坏的打算——若秦始皇去世,自已可以选择追随他而去。
这样,不仅可以在生前赢得荣耀,在身后也能留下名声。更重要的是,这种自我牺牲的姿态或许能保护家人免受报复,还能警示未来无人敢冒犯秦国的利益。
嬴政看着挺身而出的李斯,脸上露出赞许的表情,走上前搀扶起他说道:
“非常好!既然是李卿的心愿,便由李卿主导此事。”
嬴政稍作停顿后继续道,“希望你能好好规划这场变革,使之既让秦国民众保持团结,又能够让原先六国的平民顺从接受,务必以稳妥为上,不用急于一时”。
李斯起身回应,神情坚定地道:
“臣一定不负皇上厚望,全力以赴!”
在这一刻,各地的老秦人和原本六国的平民也一片哗然。关中各地的老秦人们,满心疑惑地望着天上的文字,发出阵阵质疑:
“太子殿下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我们秦国难道要给那些六国平民直接分配土地吗?他们凭什么呀?”
“我们的土地是祖宗辈辈在战场上拼搏换来的好不容易!”
“为什么他们什么都不干,就能轻易得到土地呢?”
“若是这样,我们不依!这不公平。”
“没错,如此做法如何对得起老秦人?”
“我们都是靠着军功得来的田地,如果他们也想要田,那就让他们去战场搏军功吧。”
“只要他们也能立下军功,分给他们土地我们也认了。”
“总之一定要一视同仁!”
“否则即便闹到陛下那去,也要让陛听见听我们的意见。”
“说得好极了!”
与激动不满的老秦人们相反的是,六国平民此时出奇地感到快意和幸灾乐祸:
“嘿嘿,你们老秦再牛也不过如此嘛!”
“虽然打败了我们六国百姓,
“但那又怎么样?毕竟现在轮到我们有好运了呀”
“老秦人上战场立功才能换取土地,但我们六国之人可以不用打仗就有土地!”
“我们在战争输了,但在和平却赚了,想想还蛮乐意的呢”
“现在真想知道老秦人们的表情,看他们还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
“老秦人的 ** 都不要他们咯。”
“不过秦国要是真的给我们田地,我们安心过日子倒也不是不可能的。”
“没错,前提是只要秦国别让我们上战场白白送死。”
张良看着这一切喧嚣,在心中思索。他从地上起身,恢复了镇定。
他知道,之前不曾意识到的问题,正是隐藏于秦 ** 功制度下的一大隐患,尤其被太子扶苏道破后细细想来,这一难题似乎难以解决。
若坚持军功制,那么六国人民将无法真正诚心归顺秦国,这就给他机会鼓动其反抗秦国;
若违反此制则会激起老秦人的不满和支持动摇;这样一来张良便有了机会同时游说双方反对嬴政的 ** 。 想到这里,张良开始谋划新的计划。
张良的脸颊上不由得浮现出了一丝笑意。不过他很快就恢复了严肃,抬起头继续专注地看着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心中默默思索:
“面对这个问题,你大概也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吧?” 毕竟再聪明的太子扶苏,毕竟才五岁。
人的智慧终有其限度。能够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就预见到军功爵制度背后的致命缺陷,这已经是超出常人很多了。
若真能更进一步,让如此幼小的太子扶苏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那简直匪夷所思。
始皇帝正和李斯亲密携手的时候,不远处的武成侯王翦捋了捋胡须,忽然开口道:
“我们为什么不先看看太子殿下或者另一个秦国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从之前的“大秦太宗扶苏”天幕揭示的未来片段来看,显然天幕中的太子扶苏以及那个未来的秦国解决了当前的问题。不然,不会呈现出繁荣安定的景象。
所以他们完全没有必要如此匆忙地进行变法,特别是对于沿用百年的军功爵制度。
不如先观察天幕上的太子扶苏及其治下的另一条路。到时候如果合适的话,可以直接采用这些成功的范例。即使不完全适应现在的需求,也能有所参考,为接下来的改革提供稳定的基础。
有了天幕中太子扶苏及另一秦国的先期经验铺垫,将来不管是针对秦国的老臣,还是曾经的六国百姓,阻力也会小得多。
听到王翦的建议,刚才还在相视而欢的始皇帝与李斯表情顿僵。二人心中闪过相同的思绪:“真是疏忽了,没想到可以借鉴天幕中太子扶苏的答案。”
始皇帝心中懊恼自责道: “当时被未来秦国之难激荡心弦,居然忘记了这条路径。”
李斯也同样后悔:“因陛下给的压力太大,没想起还有这么一种方式可以等待太子扶苏的启示,早知道就不用急于求成了。”
两人四目相遇后,悄悄松开了彼此的手,随即一起抬头仰望天幕,似乎一切未曾发生。
重新平复的大秦君臣们一同期待着太子扶苏能在天幕之上,为众人带来那个理想的解决之道。
在天空中的“秦王嬴政”似乎感受到了众人的诚挚信念,简单称赞了太子扶苏后,便继续顺着之前的军功爵制度的隐患问题深入讨论。
“对于这个隐含于军功爵制度未来的隐患,你有什么见解吗?” 秦王嬴政带着温和的表情问道。然而他不过是随口问问,倘若太子扶苏能提出解决办法,倒也算是额外惊喜。毕竟,太子能够敏锐地指出军功爵制度的潜在问题已经足够让秦王感到高兴。即使现在太子想不出具体措施也没有关系,因为还有许多大臣共同商讨对策的时间。
听到父亲的询问,太子扶苏皱眉沉思,点了点头又摇头回答说:“我已经考虑过了,但目前还没有完整的想法。”
然而,他表示肯定的是,随着秦国逐渐统一六国,“大秦必定需要再次进行如同商君时代般的变法,改革军功爵制度。” “商君之法”的精神,特别是针对军功爵制度进行变革,这是必要的。他解释道:“从最初的设计来看,这一制度的目的便是聚集全国的人力和物力服务于战争,尤其是为统一大业做准备。”
“它的存在是依赖于战争——特别是大规模战争。”他指出。“在当前列国纷争、割据不断的情形下,正是这一体系发挥作用的时候。但在将来统一天下的秦国中,这样的战争将会减少。”“届时最大的可能是频繁的小规模 ** 。” “然而随着秦政权在各地稳固人心,小规模 ** 也会越来越少。” “因此,专门适应战争需求的军功爵制度也会逐渐失去其作用基础”。
“所以说,在统一天下之后的大秦,并不适合再延续旧有的军功爵制度”。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进行相应变革,“大一统后的秦国将会无法摆脱该制度的束缚并最终陷入困境。”秦王听完最后这句话,脸上重新流露出严肃神情。食指轻敲桌案,示意儿子详细说明他的观点。“你能进一步解释你的最后一句话吗?”
扶苏深思后继续说道:“相比其他国家,秦国的独特性在于军功爵所带来的社会流动性和身份变化。在这一体制下”,“即便是最卑微的老百姓也可以因战功提升自已的地位与权势。”
这种建功立业的方式,能让人从一介平民跃升至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之位!而这种事情在其他诸侯国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其他诸侯国虽曾短暂实施过类似军功爵的制度,但往往因贵族势力反对,最终改革无果而终。就拿昔日吴起变法来说。
当时吴起担任楚国令尹,大力改革吏治,精简冗官,提升军队实力,使楚国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国力强盛。期间不仅征服百越之地、击败北方陈蔡两国,甚至攻打大秦。一时之间,楚国国力昌盛,百姓安居乐业。但这都是建立在损害贵族势力的基础上,最终引发了强烈反弹。
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回国奔丧,刚到都城,贵族们便对吴起展开报复行动,箭如雨下。吴起慌乱中逃到楚悼王灵柩前并趴在上面,认为伤害已逝君主会让贵族有所顾忌。然而贵族们已然杀红了眼,依然继续射击。最终吴起惨死于楚悼王棺木之前,未能躲过这场劫难。
尽管如此,吴起也没有白死。楚肃王继位后立刻下令,所有参与射杀事件的七十余家贵族被株连三族。随着吴起和楚悼王离世,楚国变革和强大也逐渐成为过去式。
奕霖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