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嬴政沉思许久后摇了摇头,也意识到自已的计划让秦军持续进攻周边四夷并将征服的土地奖励有战功的将士有多么不当,这样的做法非但不是赏赐而是变相的惩罚和流放!
把那些荒凉边疆分给将士作为奖励,这是合理的回报吗?这样做无异于是自已破坏了秦国几百年来最重要的基础——通过军功授予土地爵位的制度!此举很可能会令讨伐外夷有功之臣直接背叛,或虽未公开反叛,但也无法保证日后他们仍能成为忠诚而强大的大秦勇士。
接着嬴政想到了此前天幕展现的大秦国土上烽烟遍野的画面:各地 频繁发生,然而秦国似乎无力应对这些问题。难道未来他会愚蠢至用蛮族之地的田亩来奖励士兵以至于自断军心,并因不能调动军队来 反乱么?
尽管他告诉自已凭借其判断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潜在的危害所在,但当他想到之前在没有充分考虑时竟真的有过这个念头,便开始变得忐忑不安了。
再者,考虑到在“扶苏太子”的展示中只见自已下命赐死扶苏却没见到立次子为秦二世,那么或许在那时全国已陷落、反叛迭起的局面之中,自已仍是最高统治者所以未见更迭的画面。
这一刻嬴政深深感受到这个问题带来的巨大压力,担心未来真的会因为一个错误决策导致不可逆转的灾难性后果。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秦国将来的 岂不是要归咎于我自身?
那个令秦国历代先君心血白费的不孝后代,会不会就是我自已?这样一来,难道我还误会了扶苏吗?
当然,误会与否并不重要。
关键问题是,既然秦国在我的手中实现了大一统,怎么可能会又在我手中走向 ?这对始皇帝嬴政来说简直难以容忍。特别是刚统一八百年未曾有过的霸业之后,自认为超越了古代圣君的始皇帝,在此刻最为得意。
此时如果得知秦国会因他的统治而 ,这种感觉就好似把他从云端推下了深渊。嬴政的脸色变得青白交错。
"绝不允许!"
"秦国决不能 !"
"更不能毁在我手里!"
嬴政紧紧咬着牙,目光如冷电,怒火中烧:"李斯!"
猛然转头,冷冷喝出这个称呼。正思索太子扶苏话的李斯立刻警醒,连忙答道:"臣在!"
嬴政严厉的目光扫过李斯,再扫全场文武官员,带着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
"李斯,你要领衔众人,按照太子所指的方向,快速拟订新法以代替军功爵制!若有谁阻挠变法——斩立决!"
武成侯王翦、左丞相隗状、右丞相王绾、廷尉李斯等群臣闻令,立刻齐声应和:“遵,陛下旨意!”
场上的文武百官都不是庸人,听到太子的话便知军功爵制度在未来无法长久。为了国家长久计,变法势在必行。虽然变法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现在的某些利益,但他们更清楚最大的利益始终是秦国!
只要秦国长治久安,即使现在损失部分利益,未来依旧可以找到弥补的机会。若国破家亡,个人利益也将化为乌有。
因此,无论从长远利益还是眼前现实来看,大臣们都会支持变法,更何况始皇决心坚定。刚刚完成六国平定的大业、声威正值巅峰的始皇帝要实施变法,全国无人敢于阻挠。当下正是推行变法阻力最小的时刻。
如此一来,众臣明白:唯有变法,才是最好的选择。
在一旁的百家博士,目睹秦始皇嬴政下令改革军功爵制度,不禁心生感慨,认为秦国的天命似乎要发生变化。
随即,这些百家博士心中涌现出兴奋与期待,他们开始揣测是否可以借此机会参与变法,甚或使自已的学说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毕竟,代表法家思想的军功爵制度在统一六国后的秦国已显现出不适应。倘若他们能够依据自家学派的思想为基础,为秦皇嬴政提出一套适用于大一统时代的新型制度,或许其学派学说能取代法家的地位,成为秦国新的思想主流,并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对于众百家博士而言,无疑是入秦之初怀有的根本理想与使命。
当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吸引秦皇嬴政的目光,让他认可各自学说的卓越之处并获得参与变法的机会。
想到这一点,百家博士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屏幕上的太子扶苏。奕霖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过了五年之后,太子扶苏将选择另一门百家学说进行研习。凭借他的聪慧天赋,如果他选择并深入研究他们的学说,则很可能领会其精华所在。假若连太子扶苏都对这学派赞不绝口,秦皇嬴政又怎会不重视?
经过这一段天幕影像,博士们也渐渐发现了太子的非凡洞察力,以及他在政策上的建议往往能得到秦皇采纳。因此,若能得到这位年轻未来君主的认可和赞美,几乎等同于获得了秦皇的支持。
于是,所有百家博士用灼热的目光注视着画面里的太子,衷心期盼着新年过后扶苏会选择学习他们学派的教义。
而原本群情激奋、希望地方官员替他们向秦皇陈情不要废除军功爵的老百姓,在听到太子有关新法变革中仍将关注老秦人的利益保障时,终于稍微冷静了下来。被围困中的秦国官吏们见机不可失,纷纷安慰民众道:
“大家听到了吗?太子殿下明确说明新法不会忘记我们,同样保留升迁之道。不用担心今后自已或后代没有军功授田受爵的机会。即使旧制不在了,太子也会创造新机制保障大家权益。”
“所以现在请大家都散了吧,各自回去,勿再喧闹。”
“关于要求上书的事,我会将大家的想法汇总呈交给始皇帝陛下,请大家放心。”
这样的解释安抚住了情绪激动的人们,局面渐渐平息下来。
“陛下对我们老秦人关爱有加,肯定会慎重考虑你们的意见的。” “这样你们总可以放心了吧?”
“如果还继续围而不散,那可就算是违反了秦法,我们将依法剥夺你们的爵位和田地!”
在众秦官吏软硬兼施的劝说下,原本拥挤在一起的老秦人终于慢慢散开了。看到这一幕,秦官吏们不由自主地抹了一把冷汗。刚刚的情景让他们心有余悸,担心万一自已不慎摔倒就会被人群践踏而死。
这种景象他们曾经在战场上也见过不少次。有时,冲锋在前的战士不一定会死,但如果在冲锋时不小心跌倒,又没有及时起身翻滚,那么大概率再也没有站起来的机会了。后面的士兵根本看不见前面的情况,依然会不停地踩踏过去,直到将跌倒的同袍踩死,甚至碾成肉泥。所以看到大量人流涌来时,这些秦官吏首先想到的是防止发生类似惨剧,并担忧是否会自已成为悲剧的主角。
于是,他们纷纷决定暂避风头,找个无人的地方观看太子扶苏出现在天幕上的动态。谁也无法预测那些老秦人是否会再次聚拢包围他们。
在旧韩故地,张良注视着天空中投影的太子扶苏,不禁深呼吸了一口,心中既轻松又复杂。虽然太子扶苏暂时未能提出具体的取代军功爵制的新制度,但他显然已经找到了变革的大方向。有了这样的思路,要制定完整的法规似乎并不遥远。
特别像太子扶苏这般聪慧的人,张良几乎可以肯定,他会成功拟定一份能取代军功爵制的新政策。不仅是太子扶苏,即便换了他自已,在得知如此明确的变法方向后,他也有信心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设计出一套可行的新制度。然而对反秦势力来说,这反而让局面变得不确定:既有希望,但又充满迷茫。就好似被判了刑的人,又突然被改判缓期执行一般。
“算了,就算暴秦真的能找到代替军功爵制的办法,那又能怎么样!”
“有办法替代不一定代表能够顺利施行或施得好。如果能让底层实施新法的官吏故意曲解、滥用新法,说不定还能引发普通百姓对新制的不满,从而颠覆暴秦。”
现在的张良已不再过多关注秦国的具体治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即使秦国在治理上存在某些问题,或者未能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天幕中的太子扶苏最终或许都会发现这些问题,并想出应对的方法。所以与其纠结于制定决策的陷阱中,倒不如思考如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找出更有效的方法。
沛县的主吏掾萧何目睹这一切后,缓缓地感叹道:“如今的秦国大不同于往昔!”他在秦统一六国之前就已经预见,只有秦国能成就霸业。但他同时也清楚,在秦统一后,若继续推行军功爵制,这个制度难以长久维系。
然而,要想改变这一制度,就意味着与既得利益者——朝廷中的众多武将和成千上万的老秦人——对立。萧何虽然有能力如同商鞅一般实施变革,但他并没有商鞅的那种勇气。因此,他不愿意把自已完全绑定在这艘看似辉煌无比、但随时可能倾覆的大船上。故此,即便有人提议推荐他进入朝堂,他也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升职。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