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章干嘛把我们也拉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章节无错乱精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

李斯自幼也是一个才子,但也明白若是自已在三四岁时即使获得与公子扶苏相同的教育资源,也不可能有那等成就。想起这些,曾经指导过扶苏的大臣们不约而同地看向不远处真正的公子扶苏,随后微微摇头。

现实中的长公子虽称得上聪明,但距离那天幕上的天才公子依然相去甚远。至少在天赋这一点上,他显然逊色了不少于天幕中那个扶苏。

接下来的教育便是教导公子扶苏读书。“法、儒、墨、道、阴阳、纵横、名、兵、农各家之学说中,你想先从什么学起呢?”

秦始皇带着几分散淡的好奇注视着年幼的儿子,他急于了解孩子的兴趣取向。

扶苏不过四岁已经完成了对七国言辞的学习,因此父亲没打算现在就给他太正式的教学,只是依照其兴趣选择性的教授些内容。当他再年长两岁以后,再请专精各门学问的人士来指导更为正式深入。

至于四岁的孩童能否理解各学派的区别和价值,则并不值得过分担忧。这一年中教他的识字里,父亲多少会提到诸子百家的概念,所以他对此也有了些基本认识。

在那片天幕之下,代表法家的李斯、军方代表如兵家的王翦还有墨家相里氏墨等秦廷要员都怀揣期待注视着那位另世界的公子扶苏。因为这个世界上的长公子似乎更亲近儒家理念,所以大家都希望那位不同凡响的世界扶苏能够对他们青睐一些。

当然,儒家的博士淳于越希望另一世界的公子扶苏也能倾心于儒家,这会让儒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就连秦始皇嬴政对另一世界的扶苏究竟会如何选择,也多了几分好奇。这个世界的扶苏已经走了不同的道路,所以他很好奇那个看似未走弯路的扶苏会选择哪家学说。

在秦王嬴政注视下,扶苏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答案:“我想先学史!”

这个回答让所有人措手不及,包括天幕外的世界中的一众秦朝大臣,他们都没想到另一世界的扶苏会选择先学习史家。如此与众不同的决定,完全超出了众人的预料。

太史令更是惊讶得不知所措,仿佛天上掉下了馅饼砸中了自已。毕竟在百家争鸣的时代里,史家一直是个不起眼的角色。当秦王嬴政向扶苏介绍百家学说时,总是优先提及法、儒、墨、道、阴阳等大家族,而史家则常常被省略不提。毕竟与其他百家不同,史家的核心职能只有一个——忠实记录历史,而不提供治国方略或其他理论体系。

然而,历史上有一刻史家曾名声大噪:那次“崔杼弑其君”的事件中,三位史官前仆后继以性命相博,最终完整记载了这一历史事实,震撼了天下。

现在,另一世界的公子扶苏竟然表示要先学史家,是否意味着史家将迎来新的兴盛?所有人都紧盯着另一个世界中的扶苏,想知道他为何选择了这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你为什么想要学史?”】

秦王嬴政罕见地表现出困惑,向自已的长子问道。

【“因为我相信,读史可以让人理解盛衰交替的原因,洞察过往,预知未来。”】

【“就像那些诸子百家一样,他们的学说也绝不是凭空产生的。必然受到当时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思想家。”】

【“通过思考万事万物,这些思想家们逐步总结归纳出了各自的学说。”】

【“因此我认为,要了解百家之言的前提,首先要明白他们提出的家国背景下有何独特的历史情境。”】

了解到它们出现的背景原因后,就能懂得诸子百家为什么会有各自不同的观点,并更好地领会他们言论的核心意义。

随后也能评判出,他们的这些言论在过去是否适用,在今天仍有无价值,或是对于未来是否仍旧可行,以及是否有需要进行调整和革新。

四岁的扶苏抬头仰望着威严的父王,井然有序地阐述了自已的见解。

秦王嬴政罕见地在自已长子面前流露出错愕的神情。

尽管他一向认为扶苏很出色,但现在看来,扶苏的才华超乎了他的想象!

即使自已在同样的年纪,对历史的理解也远不及他深刻。

过了片刻,秦王嬴政温柔地轻抚扶苏的发顶,面容带着笑意但目光坚定:“很好,那就让我来为你讲述历史吧。”

“知兴废之事,明智之行,借鉴过去,展望将来……”

秦的太史官默念这句话,难以抑制内心的振奋,仰天大笑起来:

“哈哈哈,历史之脉必将因扶苏而延续繁荣!”

历史学家的职责和影响力,从未像现在这般简练且精准地被概括出来!

这一句话足以确保,在时间的洪流中,历史学家的学说能世代相传,永不停歇。而且今后所有学子在研习百家学说前,都会首先接触史书的学习。

若不学习史家之史,又怎能知晓国家兴亡交替的道理,洞察事物得失利弊,参考过往经验,预见未来的趋势呢!

这就是为何秦的太史官说“历史之脉将在扶苏这里兴旺”的道理。

秦始皇嬴政回头,注视了扶苏一阵后,再转向其他子女,命令道:

“接下来,扶苏要抄写自周以来的史书十遍。”

“其他人则抄写一遍,朕会逐一审阅。”

嬴政忽然意识到,可能是他自已以前忽视了对扶苏的历史教育,未能让他深入了解周朝分封后持续五百年的战乱。

正因如此,之前在商讨封建与郡县的问题时,扶苏才会不明所以地倾向支持分封制度。

他是一个乐于听取意见并及时改正错误的人。

既然以前有所疏忽,那么现在就应该补上这一课。

听罢此言,扶苏略显惊讶,但很快便领会父亲的心意,恭敬作揖回应:

“遵命,父王!”

他会借此机会,亲身体验自已所言“读史以识兴衰,明因果,借古鉴今,预视未来”的真谛。

而旁边的公子将闾、公子高以及公主嬴阴嫚等旁观者,则被嬴政的命令怔住。

喂喂,另一个四岁的小孩的话,跟他们有关系吗?

父王,如果你要惩罚,直接罚那个小哥哥不就好了?

干嘛把我们也拉上?

让他们也去抄写自周朝至今的所有史书,难道不担心他们的手臂会因为抄得太累而断掉?

这些自周代起至今的历史文献究竟有多少,连老天爷都不一定知道吧。

噢,也不用老天爷来判断,太史官肯定比天上的任何神灵都清楚这回事。

即便众位公子、公主心中充满了不满,但他们面对秦皇嬴政那宁静而不容置疑的目光时,也只能乖乖应和:

“是,父王!”

站在一旁的太史令摸了摸胡须,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早说过史家必将因扶苏而兴,这不就马上实现了吗?

从今以后,史家典籍将成为公子、公主们启蒙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是他们的特权。

像通武侯王贲、廷尉李斯、左丞相隗状和右丞相王绾等 ** ,也听说了始皇帝对子弟学习的安排,于是打算回家后同样给孩子们布置相同的任务。虽不要求他们像扶苏那样每日抄书十遍,但至少也要让他们跟着大家一起抄一遍。这总比让他们精力过剩地上窜下跳要好。

他们也不指望孩子因此能领悟到多少朝代兴衰的大道理,只要他们安分地静下心来读书几个星期就好。就连这些大人自已也有打算,准备稍后找个时间好好读一下那些充满历史智慧的经典。

秦王嬴政也开始为扶苏教授历代故事,他娓娓道来自三皇五帝直到夏、商、周的故事,继而讲到了秦国的历史。他讲述祖先秦非子如何通过养育周孝王的马匹而获得秦地的封赐;接着说到老秦人如何在数百年的风霜雨露中披荆斩棘、适应西陲严苛环境的过程。秦襄公凭救主有功得到周平王册封,成为列国之一;再往后几代先王如秦孝公、秦昭襄王等人的努力最终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讲完秦国后,秦王并未止步,他发现扶苏过目不忘的天赋,并利用这一点给他详述各诸侯国的历史:楚、齐、燕、赵、魏、韩甚至是一些小诸侯国如越、鲁、郑等等。凡秦太史记录中的各国过往,皆一一被讲解,反正有这样超常的记忆能力,多记一些也没有坏处。

一年时间匆匆过去,五岁的扶苏终于学遍所能寻得的天下之史。其他公子、公主如将闾、公子高和嬴阴嫚望着空中飘荡着的历史长卷,眼神中流露出羡慕与嫉妒之色。这种读一眼就过目不忘、听一句即倒背如流的才能真是羡煞众人。反观自身为了背一本书竟要耗费半月还可能失败,更觉心酸不已。

要是他们也拥有过目不忘这样的天赋,那么背书和学习就不再是困扰他们的问题了。

即使是长公子扶苏,也略带羡慕地看着另一个自已,毕竟他也没有这种过目不忘的天分。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