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救济的过程中,向六国百姓详细介绍秦国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秦国致力于统一六国的原因。】
【这样做能让六国百姓在接受秦朝统治时,减少对秦国的排斥感。】
【不过,在向六国百姓宣传秦国的同时,需要注意:今天对他们承诺的事情,在秦灭六国后必须兑现。】
【例如,许诺秦灭六国后百姓不再受到战争威胁。那么,在统一后,一定不能再让六国百姓因秦国而遭受战争之苦。】
【至少在短时间内要做到这一点。】
【否则,若秦国有任何失诺行为,将导致六国百姓的反感,加剧他们对秦朝的抵触。】
【因此,在对外宣传秦国的美好时,要明确哪些是对六国百姓能许诺的事,哪些则是不能承诺的。】
【总的来说,除非是在统一步伐完成后能确定做到的事,否则不要向六国百姓宣传或承诺这些内容。】
【秦王嬴政轻轻地抚摸着小儿子扶苏的头,满意地说道:“很好,接下来,我会和朝廷的大臣们商量这件事,并在有了方案后再通知你。”】
【李斯廷尉看着天幕上的场景,由衷地赞赏:“这计谋高明极了。”】
【他坦言虽然目前无法得知另一时空中秦国统一六国的具体情况,但光是从天幕上扶苏所提出的策略看:其一,这一策略切实可行;其二,如果能实施这一计谋,即便不谈其它影响,至少另一时空下的六国百姓对秦国统治的反抗心理将会大大降低。】
【简单来说,相比他们这个世界的秦王朝而言,另时空中的秦国管理六国百姓会容易些。】
【当然,即便是当前他们已经完成统一大业,这策略依旧有用。】
【基于这一思路,他们同样可以通过宣传的方式,让曾经属于六国的土地上的百姓认识到秦统一后的各种好处。】
【至少,这样能让这些百姓不必担心再次卷入各路诸侯之间的战争中,与过往的动荡不安形成鲜明对比,强调在秦国统一后的安乐稳定。】
【这样做不仅能减轻部分百姓对秦政权的抗拒情绪,也有助于加快将旧六国地区的居民真正融合进秦国家庭的过程。】
【思至此,李斯转身面向皇帝嬴政行礼道:“陛下,我认为这套计谋对我们也大有裨益。”】
【嬴政同样认识到了这种宣传策略背后的深远意义,点头赞许,并指示下属:“记录下来,天幕后制定详细的计划书。”】
【说罢,他又抬起目光望着天幕中的小扶苏,眼中满是赏识之色。尽管屏幕上的小扶苏只有五岁,但他提出的战略既惠及了另一时空中的秦国,也为当今世界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变。】
什么是“大秦之门的麒麟子”?
这就被称为“大秦之门的麒麟子”。虽然这个名号源自于另一个“秦王嬴政”的麒麟子,但那个秦王是“嬴政”,眼前的秦皇嬴政同样也是“嬴政”。因此,天幕上的小扶苏在某种程度上也等于是他的麒麟子。
作为一位“父王”,他有机会借助这个“麒麟子”的光辉沾沾光,谁能指责他呢!秦皇嬴政对于天幕上的小扶苏接下来的发展愈发好奇与期待,他非常希望看到天幕中的小扶苏将来会推出什么治国策略,这些或许可以为现实世界的他们所用、采纳。
贵族的咒骂与警惕
“确实是一派野蛮而不懂礼节的秦国,总是用些阴谋诡计!”
“若要真有实力,不如我们堂堂正正与六国有过一次决战!”
众六国贵族望着天幕上提议经商的扶苏,纷纷发出嘲讽与愤怒。尽管此世界的六国已被秦国所灭,但另一个世界里的六国还没有覆亡。
如果彼方的世界中六国能迅速联合,便有可能扭转战局,甚至灭掉秦国。可惜天幕无法把他们的呼声传到另一个平行宇宙中。所以一众遗贵唯有希望通过另一时空的贵族们早日觉醒,认识到秦国的真实动机,并提高警惕,阻止秦人的渗透和蛊惑。
王与儒家博士的观点分歧
重新入座的秦王嬴政显得既欣喜又带着一丝未满足,看着自已的长子问道:“还有其他收获吗?”
扶苏沉默片刻后回答道:“有,凡兵强马壮者,必为之。”
这句话引发了在场的儒学博士淳于越的强烈反应,冷声谴责:
“何其荒谬!”
“德行兼备的人才有资格当君主!”
“仅以兵力衡量,岂能达到 应有的境界?即使暂时拥有强大武力,如无人心所向,也不会长久稳定统治。”
奕霖1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对于儒家思想而言,天子必须是有德之人,需要修德守信,成为万民表率,并推行仁义道德政策来教导民众,从而形成一个良好风气的社会环境。
从淳于越这番言语看,不仅针对着天幕中扶苏的话,更有对秦皇嬴政本身的暗示:毕竟人所皆知,秦国是一个铁腕法制治军的国家,“虎狼之地”早已远非“有德”。
然而秦皇嬴政听见这些话,眼神骤然变得阴沉冷厉,现场的气氛随之降温。他知道这话不仅仅指向小扶苏,更是对秦国和他自已的一种质疑。毕竟,秦国是以严格法律和军事制度立国,而非儒家倡导的那种以纲常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因此,当淳于越谈论天幕中的小扶苏时,实际上在隐晦地指责他“无德”,甚至暗示秦国的国祚将不会长久。
如果是过去,秦皇嬴政或许不会对淳于越的话有所触动。毕竟那些话并没有真实的依据,就如同听到蚂蚁声称要征服人类一样,没有人会认真对待这种荒谬的说法,只会被人们嘲笑和忽视。
然而,自从嬴政透过窥探另一个“长公子扶苏”的天幕得知了大秦未来的 命运后,现在淳于越的言辞对他来说犹如踩在雷区,充满了威胁。谎言本身并不伤人,但背后的含义如同快刀般犀利,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正当嬴政思考着过去是否自已太过宽厚,无意间纵容了儒家学者们的胆量,让他们敢如此暗中诋毁他的时候,天幕中的“秦王嬴政”也开始回应了小扶苏的观点。
【天子应该是强者担当,有强大的兵力和军队才能成为天子。”】
【嬴政默念了几遍这段话,沉思片刻后问道:“为何会这样认为呢?”】
【“不是说‘唯有有德行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天子’吗?”】
在当时的背景下,“天子应该是强者的化身”这样的观念尚未成形,大多数人仍坚信天子应当是有德行的人,因为周天子统治的核心就是以礼仪和品德为基础。
小扶苏摇摇头,提出了反问:“按理说周天子应当是有德行之人,但如今他还能否号令天下诸候?”
“如今还有谁能尊敬周天子,听从他的指令吗?若周天子拥有像今天的秦国这样强大的实力,诸候又怎会不尊重和遵从他?”
“据我所知,孔丘、孟轲、颜渊等人都是德高望重之人,他们是否有足够的德行,便应成为天子呢?再看看春秋五霸的君主,哪一个是凭借道德成就了他的霸业?”
简单地说,即使按照礼法,天子应该是一个有品德高尚的人,但现在的周天子是否真正能凭此号召七国如秦、赵、燕、韩等服从他?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现在的各诸侯已无人重视或尊崇周天子。但如果周天子掌握了现今大秦的实力,那所有国家又谁敢于轻视或违抗?
孔子、孟子、颜回等儒家人物几乎被认为是春秋战国时代最富有美德的人。如果真的是“唯有德者居之”,那这些圣人应该早已成为天子。然而事实却是孔子、孟子、颜子等人并未成为天子,无论他们是自愿放弃,还是无能为力。他们的经历本身就是对此“德行决定权位”这一说法的最大反驳。
另外,再看春秋时期的五霸们,又有哪一位是通过道德修养而成为一代霸主的呢?
答案显然也是:没有!
以上观点是对“有德行才堪重任”的一个有力驳斥。
【全无!】
【假若他们真以所谓的仁义道德为基础建立霸业,春秋五霸就该称作春秋五德了。】
【之所以被称为春秋五霸,在于他们在各自称霸时,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使不听话的其他诸侯俯首称臣!】
【从而使得其他诸侯不得不承认其地位尊崇如兄长般的存在,因此他们才有了春秋五霸之称。】
【换个角度看,称为春秋五爸也未尝不可。】
【名号本身就直接揭示了,他们是依赖暴力和武力获得霸权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是,春秋五霸的数量远不止五个。】
【各史书标准不一,达成会盟等显著标志的侯国前后约有十三个。】
【换句话说,实际上春秋五霸共计十三个之多。】
“呵呵,淳于博士,儒家不是一直宣扬孔子、孟子、颜子是最具品德之人吗?”
“既然这么高尚,怎么没见过你儒家的圣人取代周天子成为新君王呢?”
“难道‘唯有德者可为天子’这句格言是谎言?”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