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不好意思,我忘了一点,那句话也是你们儒家所说的。”
“所以问题是:到底是你儒家倡导的这句话是虚假的?”
“还是你说的那些被大肆赞美的孔子、孟子、颜子并不是真正高尚之人?”
出自相里氏墨家的博士看着脸色涨红的淳于越和其他儒家学者讽刺道:
“啧啧啧,我一直不解为什么儒家一边赞美孔子、孟子、颜子等人是高尚之人,一边又坚持唯有贤者才能为天子的观点。”
“没想到儒家祖师们竟然也有想要成为周天子的心愿!”
“真是出乎意料啊,看来我等百家低估了儒家的决心与欲望。”
“难怪早先淳于博士总是看不起我们百家,在这点上看来的确是我们不如儒家。”
“最起码我们没有儒家这样的野心!”
另一位名家出身的学者故意做出惊讶表情并说道。
先前在长公子扶苏的学习过程中,淳于博士曾借机抬高儒家、贬低其余学派的做法早已让各家学者怀恨在心。
抓住此刻机会,各个诸子百家代表纷纷乘势落井下石,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即如果能证明儒家祖师曾经渴望周天子之位,或是证明儒家人物并非至诚君子,又或者证实他们提倡的“贤者治天下”只是一句虚言,
只要能够证实其中一个说法都足以对儒家造成致命打击,
譬如一旦认为儒家先驱非善而是图名好利,
这种言论一经散布开来,未来本可能向往研究儒家人文思想的年轻人,
都会对是否学习儒家产生极大的怀疑与动摇。
一想到那些儒家先贤竟是如此追逐名誉和利益之徒,可能会让人心生厌恶,转而倾心于诸子百家中的其他流派。或许有人会认为儒家的创始者们一心欲取代周天子之位,因而才大肆鼓吹自已是德行最高之人,并提倡“唯有有德者才能成为天子”之类的论调。一旦这种看法深深扎根于儒家思想中,别说将来是否还有学者愿意学习儒家典籍了,连当下的秦皇嬴政也绝不会再容忍儒家学说的存在。
这样一来,不要指望儒家能与秦朝推崇的法家争一高低,说不定它将如历史上许多失传的学派一样,被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更有甚者,若儒家不得不承认“唯有有德者才能成为天子”是一句谎言,那么其他诸子百家可能借此质疑甚至全盘否定其余儒家理论。届时即便儒家不被历史淘汰,在面对其他学派时也会抬不起头。
实际上,在各大学派为争夺正统地位展开激烈的竞争时,每个派别的手段都不容小觑。这是很自然的事,毕竟像儒家的创始人孔子自已也曾用类似的策略对待对手。
例如在过去的鲁国,孔子和少正卯同时开班讲学,但初期,因为孔子的教义没有少正卯吸引人,很多学生都跑去听少正卯讲学。然而当孔子升任鲁国大司寇后,他立即宣称少正卯有五条重大罪行:第一是思想乖张险恶;第二是行为诡异坚定;第三是言辞谬误却强硬辩解;第四是善于描述不仁不义的事情并广泛传播;第五是误导他人,常施小惠来争取人心。于是便以此为由杀掉了少正卯,并公开示众三天以警示众人。学派之间的正统之争堪比国家之间的战争一般严肃和激烈。
看着眼前这些儒、墨、法等各种学派的学者互相诋毁指责,再看到嬴政皇帝脸上的寒意,站在一旁的淳于越等儒家学者立刻变得急躁起来。他们连忙解释说:“虽然我们的先师是道德楷模,但我们所说的美德是指士大夫的美德,而非天子的标准!更何况,我们伟大的孔圣人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如何会产生觊觎天子之心呢?”“依我看,反而是你们这些无父无君的墨家才是真正心怀不轨的人!”“与尔等同列,吾辈愧对天地!”在解释的同时,他们试图把批评的矛头转向墨家,毕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而这一点与秦始皇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相悖,也因此,大多数墨家并未追随秦的统一。
听到这些话,一些相里氏门下的墨家 愤怒地捋起了衣袖,手里迅速拿出了各式工具如绳索、木制测量工具等准备回应这一攻击。
毕竟他们作为墨家子弟,身上带有一些随时需要用到的工具,这完全是合情合理的。当这群墨家 正准备与儒家学者们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和交流”时,站在最前的秦皇嬴政手中鹿卢剑猛然一顿,他那冷峻的目光扫视过在场的百家博士。众人当即低下了头,不敢再直视这位秦始皇的凛冽目光。
压下百家博士之间的对立情绪后,嬴政重新仰望天幕,对其中小扶苏的表现感到越发满意。然而,一想到那天幕上的扶苏并不是自已真正的儿子,他的心中便充满了烦闷和不满。
小扶苏继续引用古史,说:“比如从前的商汤天子,难道他是仅凭个人德行就 夏桀的统治吗?”
“如果仅仅是凭借德行就能做到这点,那么商汤又何必亲自带兵伐夏?为何不以崇高的品德令夏桀惭愧并自愿退位呢?这样既能避免战乱,还能更突出其高洁之德!”
“同样地,周武王也被史书记载为一位德行高洁的人,但为何他不通过德行使商纣王自觉惭愧并让位于他,反而要发动武力去讨伐商纣呢?”
“是因为他们的品德不够高尚吗?或是因为他们仅靠个人魅力根本无 当取得共主之位呢?”
“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武力来结束夏桀和商纣的 ,夺取天下共主【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扶苏心里思索着,缓缓站立,随后轻柔地弯腰作揖,坚定地说:
“父王,商汤、周武王皆以仁德得天下!”
这一句话如同一枚投入水面的石子,瞬间引起满堂哗然。文武大臣、公主体系、学者百家,有人震惊、有人冷笑、有人轻视、有人则显露出担忧的目光望着这位年轻的公子扶苏。
廷尉李斯微蹙眉头,心中早有预感——长公子扶苏和他的理念大相径庭。儒家的思想对扶苏的影响实在过于深刻。
好在他还年轻,比起陛下来说更加年少,或许无需亲自承担辅助这位固执王子的责任。而且,因今日的表现,扶苏未来是否能继位也成未知数。
因此,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已该如何获取更大的功绩上。思及此,李斯悄悄瞥了一眼旁边的左丞相隗壮和右丞相王绾。两位丞相年迈力衰,显然已无法久居高位。秦始皇新的丞相助手,何尝不应是他李斯来接任!
而儒家博士淳于越则满脸忧虑地看着扶苏,他此时几乎感到一丝后悔,后悔将扶苏教成了如此一个君子般的正直人物。
从儒家角度来讲,“商汤、周武以德服天下”本无可挑剔;但显然,眼前的情况表明秦始皇期望的是另一个回答——“商汤、周武是以武力争夺天下的”。
即使扶苏明白这一点,依旧坚持已见。“如此回答,除了激起圣上的愤怒,让人对他失望透顶外,还能带来什么?”这是淳于越此刻最为真实的疑惑。
尽管内心支持这种信念,但在这样一个关乎重大的时刻,适当妥协说出“商汤、周武以武力争取”来赢得皇帝的好感,淳于越觉得也并非不可为。儒家对扶苏的期望很高,若他不能顺利继位为二世,那之前所有心血将白费。
想起天命剧本中的扶苏,最终未能如愿即位,成为千古遗憾,淳于越不禁焦虑万分,几乎想要代为发言,为扶苏申辩几句。然而当他注意到皇帝那因愤怒几乎失态的脸色时,立即意识到,此时贸然开口将是大祸临头。始皇帝一旦怒发冲冠,后果确实不堪设想。
于是,秦始皇阖上双目,沉重的呼吸揭示着他内心的波澜不平。即使他事先已有心理准备,当真听闻此言时,依旧难以抑制怒意。此刻,他隐约领会到那个未来之自我为何会对这位看似顽冥不化的长子下达诏命,剥夺其生命。
假如未来的一切没有变化,抑或更糟糕的话,未来的扶苏只会变得更为……不可理喻。
好的,我会用不同的文字表达同样的意思,并保持文中人物名字不变。
---
秦皇嬴政认为自已将来有三个选择来处理扶苏的命运:要么将他贬为平民,要么让他过一个无权无势的宗亲生活,要么更极端地直接赐死他。尽管未来选择了最极端的结果,但他对扶苏的安排始终不离这三个选择之一。
扶苏一直拱手低头,无法看到他人的神情,但他可以大致揣测到周围人的反应。他知道自已应答“商汤、周武以兵力夺取天下”才能让父亲满意。可是,他的内心坚定地相信“商汤和周武是通过德行统一天下”。这一信念不仅源于淳于越的教导,也来自他对历史和现实深入思考后的结论。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