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桀在位时,岂只是商汤拥有武装?当时还有九夷等诸多势力也同样具备军事实力。同样,在商纣时代,周武王绝非唯一握兵者,众多诸侯同样掌握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既然如此,为什么民众没有选择支持九夷或其他诸侯,反而支持了商汤与周武?答案显而易见:正是因为商汤与周武所拥有的德行远超过其他人!
凭借这种超越常人的道德标准,商汤和周武才能获得众望所归,进而确立其天下的共同主宰地位。经过反复推敲,扶苏坚信这才是正确答案。虽然他说出了心中想法却没有展开详细说明,若不是如此,也许嬴政听完他的论证会减少一些失望情绪。
重新压制住怒火的秦始皇嬴政凝视着垂头低目的扶苏,冷言下令道:
“抬头!”
“跪下!”
“听听另一个你有何说法!”
虽倔强但孝顺的扶苏立刻回应说:“是,父王。”他随即抬眼并双膝跪地。历史上扶苏曾因为一封真假未定的诏书毅然自裁,正表现出他的极度忠诚。他孝顺且听从父命的前提是他不认为那违背原则;一旦触及他认为正确之事,即便面对 也坚决坚持。
小扶苏继续说道:“过去商汤、周武确实是以道德著称,但仅凭这一点并不能击退夏桀或商纣。”
“回想当年的周文王姬昌,他在任期间面对的商纣与后来的继位者周武王时期一样暴虐无度。那时的姬昌甚至遭受过囚禁。”
“但这是否表示周文王无德?并非如此,不然他也不会自称为王去挑战商纣。事实上,当时的周 事上还不足以对抗商朝的力量。”
以上就是原文信息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希望您满意。
【因此,周文王姬昌也只能不断积攒力量,直到其子周武王姬发继位,并使周国的军事力量日益强盛。】
【此时,周武王姬发才举兵讨伐商朝,并最终 了纣王,建立了周朝。】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仅凭道德和仁义是无法征服天下的!】
【同样,秦国在短短几百年间,从一小块封地发展成最强大的国家,依靠的又是道德吗?】
【假如有朝一日,父亲能够统一六国,平定天下,成为至高无上的天子,难道会仅仅因为‘德行’而成就此伟业吗?】
秦皇嬴政站在天空下轻轻摇头。
秦国从一片贫瘠之地成长为能够统御天下的强国,显然不是凭借什么道德。
如果非要说秦国有什么“德”的话,可能就是那“缺德”的行为了吧。
只要回想一下历史上的例子便一目了然:
比如当年秦昭襄王嬴稷攻占赵国三城时,向赵国索要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作交换条件,但后来并未履行诺言归还城池;多亏蔺相如临机应变,威胁说愿意带着和氏璧撞柱,方才保住玉器不失。
还有一次,在渑池之会上,嬴稷要求让 * 鼓瑟以取悦自已。
当 * 弹完瑟之后,史官就立即记载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命 * 为我击瑟。
结果蔺相如此人不甘 ,逼得嬴稷亲自击缶,又叫赵国史官写下: 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国会盟共饮并亲自敲缶一事。
这样,蔺相如终于为赵国挽回了一丝颜面。
再者,秦昭襄王嬴稷曾经仰慕孟尝君贤名而延揽其担任 ;然而由于诸多朝中大臣反对,最终只得将他解职。
但是解职后并未释放离开,而是将其软禁不放行。
直至孟尝君通过其门客的智慧手段及贿赂王妃求情后,才安全回国。
此外,秦国还利用欺诈手段,将其他国家 骗到秦国后囚禁【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倘若有一天,秦国能一统天下,父王登基称帝,绝非依靠什么“德行”而成!】
【全凭我大秦军力鼎盛,威震四海,方得以实现!】
【靠的是我秦军将士手中的利剑,清除一切障碍!】
【也得益于先祖们的奋斗与牺牲,文臣武将们的智勇以及秦人的不懈努力,扫清寰宇而成就大业!】
【不仅仅是父王这样,也不仅仅是秦国,未来的千秋万世,无论何朝何代,想要成就帝业、统御天下的,也必将会如此!】
【至多不过是后来的人,会在实际的强力上,披上一层“仁德”的外衣,但这改变不了实质性的原因。】
【秦王嬴政在小扶苏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笑容渐浓。】
【待到小扶苏最后一句说完,秦王已是无法自抑地大笑:“哈哈哈,我的儿子扶苏,堪为太子!”】
【“只有掌握了实力,才能拥有仁德”这一道理,秦王嬴政也是在即位之后,经历了多年的时间,逐渐醒悟过来。】
【然而现在,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大秦:天幕现世,太宗扶苏引风云 他的长子扶苏,在仅五岁的年纪,不仅对这一观点有了深刻的感悟,还进一步理解到“实力强大的将为王者”这一点。】
【毫不夸张地说,小扶苏认识到这些,意味着他已经有资格担任秦王的职务了。】
【起码秦王无需担忧秦国将来落入扶苏手中会衰退。】
【因为认识到“实力强大的成为 ”的人,绝不可能坐视自已失去这种力量。】
【即便不是扫荡六合、统一中华,秦国在拥有强大军队的前提下,至少也不会遭受六国侵扰。】
【加上扶苏从前史书中认识到“权柄,根植于百姓之间”,以及“民众渴望安定”的两方面。】
【秦王也不用担心扶苏为保持国家的强兵悍马而过度压榨秦国百姓,导致民不聊生的局面。】
【三者的结合,即使是在秦王自已看来,也无法保证未来他会比现在的小扶苏做得更好。】
【起码在五岁时,秦王远不如扶苏这般具有前瞻性和洞察能力。】
【当然,如今的扶苏年仅五岁,而秦王也正值壮年,所以当然不会急于立扶苏为秦王。】
【但凭借扶苏现在展现出的卓越见解,作为秦国的储君无疑是完全合格的。】
【是否现在就册立扶苏为太子略显提前?】
【对此,秦王嬴政心中也有数,确实稍嫌过早。】
【按原计划,他打算等扶苏长到十多岁乃至二十岁时,开始列席听政后再作考虑。】
【依据扶苏听政时的实际表现,再比较与其他后代的优劣之后,才会确定具体何时封扶苏为秦太子。】
【只是今日小扶苏的表现实在让秦王感到惊讶和欣慰。】
【这种震惊与满意的程度,让秦王彻底不再关心扶苏现年幼的岁数,以及日后是否会有更出色的子嗣。】
【他已经十分庆幸,能够拥有像小扶苏这样天才的儿子,似乎秦室的先辈都在阴间护佑着他。】
【若是再出一位比眼前的扶苏更优秀的子孙,那秦王嬴政恐怕要前往先祖的陵墓检查一番,是否每一座先祖陵寝都受到了冲击。】
【然而,最核心的是,他不相信还会有人比现在的长子扶苏更杰出!】
……
当他听说天空之上的“秦王嬴政”欲立“小扶苏”为秦国储君时,秦始皇嬴政也轻轻地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如此天赋异禀、见解高明的后人,如果不尽快册立为太子,那要等到何时呢?
若他膝下的扶苏也能展现出天空那位“小扶苏”的惊人天赋与卓越见地,
那时他定会早在五岁时就封扶苏为太子,而非仅让他作为监国的长公子直到今日。
事实上,在扶苏未能完全契合他的心意作出回应之后,他还一度动过撤销扶苏监国身份的念头。
接着,秦始皇嬴政想起了另一名“秦王嬴政”提到的先祖陵寝问题。
他心中怀疑,是否先祖陵寝出了状况,或者需要迁徙秦国历代先君的陵寝。
不然怎么会另一位“秦王嬴政”能拥有一位才华横溢、见解深刻的扶苏长子,而他自已的扶苏长子却刚烈到了几乎令他心力交瘁的地步。
因此,嬴政内心决定,等这场仪式结束后,即刻前往宗庙向历代先君祈愿。
祈祷历代先君再次护佑他和秦国。
要么改变自已长子扶苏的性格,要么赐予他一位如天空之上的小扶苏一般优秀的后代。
否则,秦国的前景,确实令人担忧!
思及此,秦始皇嬴政的视线再次落到伏地的扶苏身上,语气寒冷地问道:
“如今,你还坚持认为,商汤与周武王是凭借仁德得天下吗?”
这是他对扶苏最后的一次宽宥。如果扶苏依旧固执地坚信商汤和周武凭借仁德征服了天下,
那么他宁愿此时另寻他人栽培为继位者,也不愿留扶苏这个监国的头衔。
扶苏静默良久,最终摇摇头答道:
“商汤、周武以兵力为基础,以仁德赢得民心,进而取得了天下。”
尽管单凭天赋,不及那天空中的“自我”版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愚不可及,否则他也得不到始皇帝允诺参与朝堂事务的信任。
在这时代,尚无长子必然是未来 的先例。
加之始皇帝没有确立皇后,也就不存在正式的妻子之位。
无唯一正室,则无嫡庶差异,只存在年龄长幼之分而已。
故即使是扶苏,亦仅被视为长子,并非嫡长子。
即便之前唯有扶苏能够得到始皇帝亲自指导旁听朝廷大事的机会,
(http://www.220book.com/book/AO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