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婉春最喜欢的一个季节了。此个季节来杭州,天朗气清,秋色宜人,天气刚好,时间也刚好。
第二日一早,婉春带着九月去看了一会儿飞行训练,中午,他们一大家子去楼外楼吃“杭菜”,下午,新婚夫妻带他们逛西湖。
婉春觉得,民国时期的杭州旅游业应该是走在了全国前列的了。这里已经有旅游局,还有编印的中英文游览小册子,西湖断桥处设有问讯处,更牛的是,还有游览西湖配套的景区公共汽车。
一大家子游览西湖,婉春阿爹和诗杬的阿爹冯教授一路不停的给孩子们讲西湖故事,西湖诗词,小孩子们只顾玩,听不下去,婉春倒是听得津津有味。
“婉春知道苏小小么?”冯教授看婉春听得有趣,遥遥指着个亭子跟她说。“那就是苏小小墓。”
“只晓得一些。”婉春点点头。“要不冯叔叔再给我们讲讲。”
关于苏小小,婉春知道那首《同心歌》: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每一个故事里,都有悲欢离合,苏小小是不是真有其人已经无从考证,但她活得洒脱勇敢的故事,让很多文人追思一千多年。现如今,西泠桥畔的埋香之所,既了却了佳人遗愿,又为西湖山水增色。
逛了一会儿后,孩子老人都嚷嚷累了,六哥便带他们先回饭店。婉春还有夏钧大嫂二嫂三嫂却还想玩玩,婉春让九月跟外公外婆先回,她把诗杬也拉上,她们几个还拉着五哥去给她们拍照。婉春也给五哥夫妻俩拍了好几张。许多年后,她们才知道,这一次,是她们一家这么完整的出游,到后来,大家天各一方,见一面都难。
临别晚上,诗杬跑来跟婉春聊了好久,其实婉春也没有什么爱情心得,不过也是跟她一般,跌跌撞撞地往前走。
“努力活好每一天,相爱每一天。”婉春跟诗杬说。“若是不能尽如人意,但求不愧于心,不留遗憾就好了。”
现在的交通没有后世那么发达,江北和杭州也没有开通火车,婉春他们要先坐船再乘车几个小时才到,出门一趟真是不容易啊,幸好九月比较能干。喻言卿他们也在考虑着,在江北修建一个飞机场。
分别前,姆妈和阿爹对九月依依不舍,想把她带回上海住一段时间,婉春想着孩子她爸看不到女儿会挠心挠肝地想得厉害,她们出来几天,他电话都打了好几趟,两个老人看孩子也辛苦,便作罢了。
“外公外婆,等九月有空就去上海看你们啊,九月要先回家陪爹爹。”九月亲了她外公好几口,阿爹乐得笑哈哈。
二哥调了船来送她们回去,船走了一天一夜,到渡口后,两个警卫在那里等着,坐了一天的车才回到家,幸好坐车的路都是江北境内的,比较安全。
路边山上,是江北百姓种的桐树。春节时候,喻言卿跟二哥谈的就是江北桐油运输的问题。
这些天,秋高气爽、阳光和煦,村民们不约而同上山捡桐果。这几年,桐子树是江北村民重要的财源,桐子打回来后,要等到一个月左右,让它腐化变软,轻轻用挖刀从柔软的壳里掏出来晒干,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卖掉。
桐果会拿来榨桐油,桐油除了在医疗和民生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外,在工业生产和军事中也大发神威。婉春还听他们说过“一棵桐树就是一挺机关枪,一只桐果就是一颗手榴弹,一粒桐籽就是一颗子弹”的说法。
春天,婉春带队去走访乡村,培训乡村医生的时候,曾看到满山桐花开放,花朵黄红相间,真是美不胜收。
但油桐花开的美丽而短暂,花期在半个月之间。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桐花半落时,夏道正相思,殷勤书背后,兼寄桐花诗”。
婉春看过花的美景后,那天,忙里偷闲,偷偷拉着喻言卿,两人躲过九月,悄咪咪地到山里赏花。两人走累了坐在花下,他侧过头来吻她的时候,有风吹过,掉落的花一朵接一朵,宛如天降雪花一般,她觉得自已像在梦里。
她们家房子后头也有几株桐树,开花的时候,萍姑会摘了花下来,拿根细线绑在花枝上,九月和几个孩子拉着线跑,桐花在身后旋转飘起来,孩子们快乐得不得了。
婉春回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喻言卿在门口接到她们,看着母女俩平安,又急匆匆要走。
婉春急忙拉住他,问他:“你不会是要打仗去了吧?”
他摸了摸她的头:“没有的事,你别担心。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穿越民国之大帅求放过我要搞事业 ”
“那你什么事这么忙?”婉春盯着他问。
“我只是去安排边界加固工事及囤兵之事。”他笑着说,然后就匆匆走了。
两三天后喻言卿回来告诉婉春,他们只爆发了一些小规模战斗,没有怎么开打。
“子弹还是留着打日本人吧。”他说。“中央向日寇妥协,丧地辱国,我军民早已义愤填膺,更想枪口对外。”
1935年和1936年,江北埋头搞发展,江北的战用机场也修好了。婉春做好妇女儿童工作的同时,用功苦学医术,用心育儿,觉得日子过得飞快。
五六岁的九月聪明调皮,每天睡前必让婉春给她讲故事,婉春讲得肚中空空了,只好祭出黑猫警长、喜洋洋灰太狼还有熊出没的故事讲给她听。
话说,婉春知道熊出没和喜洋洋灰太狼的故事还是拜她表姐所致,她过暑假的时候,姨妈生病了,表姐拉她去当德华,照顾她的小儿子,婉春陪他看电视的时候看的。
希望九月到时候陪她孙子孙女看的时候别混乱了,呵呵。
1936年10月,六哥来电,说诗杬生了个儿子,婉春高兴得不行,专门去探望他们,顺便回上海看爹妈。只等她回到江北不久,西安事变发生,接着抗战也就爆发了。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经历又进入了另一个阶段。
1937年7月7日夜11时“卢沟桥事件”的爆发,实为日本帝国主义要沦中国为日本殖民地的最后一击。我全国军民至此已忍无可忍,而奋起抵抗,企图死里求生,或与日偕亡。
卢沟桥事变后几天,喻言卿接到中央电报,声言中央已决心抗战。喻言卿回电,誓拥护到底,动员全省人力物力,参加抗战。拍电过后,他就飞庐山参加会议。
在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第10天,也就是1937年7月17日,著名的《抗日声明》发表。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饱受外国列强欺辱的中国,第一次以政府名义发布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宣言,吹响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艰苦、最英勇的一次卫国战争号角,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战争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全面展开。
从此,中华儿女不分党派、军民、民族、地区、阶层,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参与抗战救亡图存的行列,海外华侨华人也携手共赴国难。
此时,江北已实行全省动员,一经号召,各县群众蜂拥前来报到入伍,因报名人数过多,政府还得以抽签方式取舍。
“我抽中了,上战场,杀日本鬼子去。”抽签现场一片欢腾。
婉春他们学校的军医也在组建之中。院长来问她:“夫人,您留江北负责后续事务如何?”
婉春笑着跟他说:“不,我还是跟队伍走吧,要说外科手术,我们学校也没有几个比我好的。”这个自信她还是有的。
院长见她坚持,笑着应着,转头就赶紧去跟喻言卿汇报。
喻言卿叹口气:“把夫人也带上吧。”不让她去,她能自已跑去。
是月,二哥从上海来接九月,大嫂二嫂三嫂会在美国大使夫人的帮助下,带着家里的孩子,乘坐美国一艘游轮,从上海出发到美国去,九月也一并带上,这是他们之前说好的。
此后经年,到二哥去美国之前,美国家里一切事务都是三嫂撑着,因她在美国生活过,英文流利,她在美国找了工作,给孩子们安排学校,几个嫂子互相扶持,撑过最难的一段时间。
此时,婉春紧紧抱住女儿。
“姆妈和阿爹会很快去找你,你在外面,要听舅妈们的话,也得听阿凤的话,阿爹知道,你能干又聪明,你做得到的吧。”喻言卿弯着腰跟女儿说。
女儿坚定点头:“阿爹姆妈放心,九月七岁了,能照顾好自已。”
婉春拼命把眼泪压住,笑着跟女儿说:“好,姆妈也相信你,姆妈一有空就写信给你。”
等二哥带着阿凤和九月走了,婉春忍不住泪水滚滚而落。
喻言卿把她揽在怀里:“别哭别哭,我们会胜利的。”
婉春抹着眼泪,这还用他说。
她不能走的,在中国五百万的军队中,只有不到一千名合格医生。
(http://www.220book.com/book/D15V/)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