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于弱冠之龄继位,历经二十载,现已不惑之年。
景帝暴君之名流传已久,相传上朝之时,百官噤声,莫敢不从。
皆因不服政令者,景帝必当庭杀之。
朝堂成为一言堂,不许天下人发声,政令独断专行,平民日子却没好过到哪去。
而他连番在边疆发动战争的行为,更是让百姓负担愈重,苦不堪言。
世人猜测景帝必定暴戾恣睢,日啖一人。
却不晓景帝素喜读书,比如此时,他结束政务,正捧着一本书,静静的翻阅着。
他幼时即嗜学,从书中他明白了许多王朝兴衰的道理。
只是临近继位,他才从每本书的字里行间,发现了一抹历史变迁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便是世家门阀。
在他看来,王朝好比一棵生长的树木,世家门阀就是在这棵树木生长幼时,便缠上来吸附的藤蔓。
树木越长越大,藤蔓越勒越深。
最后成为了痛苦的共生关系。
当然,是王朝痛苦,藤蔓获利,如同吸血蛀虫一般,但比吸血蛀虫还要可怕。
因为若强行拆除藤蔓,被长期缠绕而纤细扭曲的树干无法支撑,大树也必将轰然倒塌。
不拆除藤蔓,大树也会衰弱而亡。
但这棵活着的藤蔓,却还会施施然寻找下一棵大树。
着实令人可恨。
他若想一统天下,强盛景国,必然要摆脱这种阴影。
但门阀早已深入景国的各行各业,有自已的私军,甚至惯于经营声望。
贸然铲除,在政治、经济、军事乃至民间威望方面都能造成巨大的反扑。
他的眼中露出些许追忆之色,想起当年,其它两国正值内部政权交替之际,无暇顾及景国,正是进攻的好时机。
但当时的边疆军队衰颓,只勉强能行守势。
任谁都会觉得,他费尽心思,同尹磐涅一起拉扯出了一支万人军队,是为了进攻其它两国吧。
只可惜,这也同样是解决内部矛盾的最好时机。
想起这些旧事,景帝不由得一笑。
门阀未灭,何以出征?
那时,总算是在削弱门阀军事方面,迈出了第一步。
但这还远远不够。
一些门阀必然阳奉阴违,私军数量只是减少,且由明转暗罢了。
这些年来,他温水煮青蛙,慢慢的在政治上削弱门阀的势力。
并把尹磐涅调到边境,进行小规模摩擦,故技重施,用二十年,让他们将目光投至那里,逐渐放松警惕。
人总是会不停的重蹈覆辙,只是需要时间让他们放下戒心,忘掉过去的惨痛伤口。
他们也许会因为疼痛,潜意识的紧盯尹磐涅的动静,哪里又知道,当年他能做到的,这二十年更能做到。
实行租佃制,朝廷税收应当上涨,却显示紧缺,自然不是无缘无故的。
贪污腐败,各朝都有,只是景帝让它们更加浮于表面,为众人知晓。
作为掩盖深层原因的最好理由。
只是门阀警觉了不少,一边紧盯边疆,一边紧盯皇城的禁军人数和朝廷的钱粮兵马动向。
为了避开他们的耳目,景帝费了不少功夫,才将亏空账目做的以假乱真。
而用这些钱,在人烟稀少,便于隐蔽,拥有黄沙大漠和广阔草场的牧岩州又培育出了一支军队。
他的目的一向是明确的,那就是用门阀的鲜血,换来景国的又一次辉煌。
本来他对他的第一个孩子,大皇子景商寄予厚望。
结果他愈大,愈与门阀亲近,着实令他失望。
其它子嗣也接连如此,唯有老四听话乖顺,与他同心。
他不求他的继承人有多么聪慧,但一定不能动摇他的治国方针。
门阀,必除!
至于他们在民间给他泼的脏水,什么暴君疯子、昏庸腐败之类的虚名,他早已不在乎。
反而还欣然笑纳。
残暴嗜血又如何,只要能达成自已无人敢反对的威望就好。
这个名头对于他的目的来说,真是正正好。
他这次派遣与门阀亲近的老大前去赈灾。
想必南平州已经有大批门阀离开自已根基深厚的郡望,向上出逃了吧。
借旱灾,他便能以极小的兵力,快速消灭那些因北逃而失去根基掌控力的门阀,再拿这些门阀世家的粮食去救灾。
当然,这样一来,会面临全景国门阀的反扑。
但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现在,是决战的最佳时机。
就如同当年,他能不借助门阀的力量,拉起一支万人兵马,找到尹涅槃这样的人才。
这些年,他早已暗中兴设学堂,积蓄了一批足以替换门阀世家的寒门人才。
此时,尹涅槃已然把守定州,防备两国偷袭,并派出小股兵力封锁定州的消息传递网。
而另一支部队则从旱灾当天起,就从牧岩州一路对门阀进行围剿覆灭,扫荡而来。
此时在定州的扫荡已然接近尾声,相信很快就要到云澜州来了。
那些刚逃至云澜州的门阀们,怎么也不敢相信,接下来会是这个结局吧。
他们这些枯藤的逝去,会让景国的新芽苏生!
景帝端起茶杯,思绪翻涌间,想起了朝会派遣景商赈灾时,那张煞白的脸。
他知道,自从那次讲人口与土地的故事后,这个儿子一直很怕他。
之后想与他解释,他也总是岔开话题。
谁知道,阴差阳错,这份误会,却也能成为捅向门阀的利剑呢。
他以为自已要杀灾民?
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
景帝都要气笑了。
这就是朕在他心中的形象吗?
看来是被那些老匹夫荼毒的不轻!
景帝将一切的原因推给了门阀后,感觉气顺了许多,将茶水一饮而尽。
嗯,杀门阀的理由又多了一条。
(http://www.220book.com/book/H8K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