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数月中,由于哥哥刘海中忙得分身乏术,疲惫得如同一条狗般辛苦劳作,兄弟二人因此几乎未受到任何体罚。
就是在休息的日子里,刘海中一旦想起这件事,便会拿着皮带教训刘光天、刘光福这对兄弟。
老实说,这对兄弟确实值得同情。
他们的命运是出生得到了母亲的生命赋予,但未能得到父母的关怀。
据杨辰所了解:“相比于阎家那些内心极其城府的人,实际上刘光天和刘光福两人本质上不恶,只是因为他们从小就没有享受到父爱和母爱,因而也缺乏孝顺之心。”
这当然也归咎于刘海中夫妇的失误。
"师傅,终于找到了您,您快回去休息,我会为您排好队。"
在这段话的尾声,周勇突然出现了,在杨辰面前说道。
"哎?小子你怎么来这里了?"
“师傅您清楚,我也没什么能力,但是类似排个队买冬储菜的小事,从今往后的每一个冬天您都不需要和师娘操心了。”
就在周勇说完这话的那一刻,张伟领着刘莹、马华走近了。
见到自已的四位徒弟不约而同地前来,杨辰的心中不由得涌起了一股暖流。
杨辰虽然收了这四位徒弟,但从未想过要从他们那里获得任何好处。
然而事实证明,真心相待,往往能换来同样的真诚回应。
不需多言,杨辰的这四位徒弟已经开始尽自已的一份力来回馈他们的师傅。
“好,那你就负责排队。顺便张伟,你送刘莹和马华回家后再去忙你自已的事。”
话音未落,不等张伟、刘莹和马华反应过来,杨辰便已经快步离开了现场。
从南锣鼓巷的街道办事处出来后,杨辰并没有立即回家,而是直接前往葛大爷的住所。大约十几分钟后,杨辰到达了葛大爷家。
“哎?杨辰,你怎么这个时候过来了?”
“奶奶,您先休息吧,我来…”
“不必,不必。我也闲不住,再说这点活交给你二叔和栗江来做就可以了,不用劳驾我的孙子。”
说着,栗奶奶便拉起了杨辰站到了旁边。
此时,葛大爷正指挥栗毅和栗江二人将今晚买回的冬储菜一一搬入地下室。
明显可见,相较于南锣鼓巷地区,这里冬储菜的配送速度更快。
并不是说南锣鼓巷街道的王春华主任等人工作效率低下,而是由于有着整体计划和安排。
不同地区之间的运输车辆调度和发放时间各不相同。
“葛大爷,你们今晚买了多少菜?” 杨辰主动问。
“数量还真不少,总共1600斤,包括1000斤的大白菜,剩下的主要是萝卜、土豆和倭瓜,全部都是上好的品质。”
对于普通四口到五口之家而言,储备几百斤蔬菜以应对冬季就已经足够。这看似不多,但只要有节俭的精神,就足以应对整个冬天的需求。
在这个年代,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节衣缩食,即便家中有剩余的钱财,他们通常会第一时间储蓄起来或存入银行。
因此,葛大爷和栗毅家一次购入1600斤蔬菜,并非为了浪费粮食,而是考虑到像张大山和杨辰这样的客人时常会来访聚会的缘故。
就在葛大爷说完这句话后,门外传来了脚步声。
不久之后,张大山、罗向东、谢雷以及徐卫国等人陆续进入院内。
“咦?大家都到了呀?”
“哈哈哈,看样子是我们来迟了。”
“行,冬菜既已备好,我们就轻松些。”
闲谈中,众人各自点起一根烟,随后张大山主动说道:“既然都在这里了,我就趁机说件事。这个月底的一个周日,我和雷子各自找辆卡车,咱们分两路行动,一路去昌平捕猎些野味,另一路则前往房山拉些柴火。对于这点安排,大家有什么不同意见吗?”
“张叔,个人觉得柴火不必过多,有两三车足矣,余下的改用蜂窝煤或者木炭更好。市里一向提倡减少烧干柴,我们自然不能违反。”谢雷提出建议。
“雷子这话有道理。那就这么办了。”议定此事后,杨辰等人自行分成两队:杨辰带上了谢雷、孙阳和王磊,一行人计划前往昌平 ;而张大山则率队前往房山拉干柴,事后还打算去门头沟采购煤炭。
在此过程中,张大山一行将通过关系网获取柴火及各类燃料,无需任何票据。
讨论完毕,众人纷纷告辞离去。
待张大山和杨辰等人离去了,栗奶奶拉着儿子栗毅和孙子栗江,谆谆教诲道:“看到了吧?这就是心中有仁义的人,是我们村里这些人远不能及的。所以从现在起,你们爷俩也得多学学人家的样子。”
“妈妈您放心,我肯定听您的话。”栗毅回答。“奶奶,我也一样。”栗江也应和着。
目睹这母子间的对话,一旁的葛大爷笑着插话:“常言道,近朱者赤。即使咱平凡些,但只要多向身边优秀的榜样学习,将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栗毅、栗江,你们以后也要跟着杨辰他们多学学,尤其是杨辰,他在那一伙人中,绝对是出类拔萃的存在。”
离了葛大爷的家,杨辰并没有立即回城,而是朝着城东门附近的市场走去,因为这里的冬季储备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
鉴于今年秋天的大丰收,市场上诸如稻米、小麦粉和玉米面等粮食储备格外充裕。
“大哥,是你吗?”
正逛市场的杨辰突然听到了熟悉的声音,大面瓜不知何时已走近。
“哟,大面瓜呀,你最近咋销声匿迹了?我还当你是改邪归正了呢。”
杨辰话说间,大面瓜先给他递上一支烟,小声说道:“大哥,不是我不愿意联系您,实在是那边直到最近才把货物运过来。”
“噢?有多少?”
“哥,这次数量不少,对方想就此退隐,不再做了。南方的大米有120吨,红薯300吨,土豆260吨,大豆10吨,花生和葵花籽各5吨,外加约5000斤的菜籽油。”说到这,大面瓜稍作停顿后继续说道:“哥哥,这次交易我只是中介,如果兄弈权衡后有意接单,我可以帮您争取折扣,虽不能完全依照市价,但起码比市场上低一到两成。你看如何?”
“大面瓜,这些货靠谱吗?”
“哥,我说的是实话,您如果不过河拆桥的话,人家那边高兴还来不及呢。”
“就这样吧,大面瓜,你帮我走一趟谈判,如果他们同意用黄金结算,我这边自然无异议。交易顺利后,不管对方给你多少,我这边单独再支付你500元中介费,你觉得如何?”
“没问题,哥!就依您安排。不管事情成不成,咱们定个两天后的夜晚相见,您觉得合适吗?”
“行。”
两人商定后,各自往不同方向走去。
穿过京城,目睹居民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忙碌于运送各类蔬菜——有的人肩扛手提,有人推着手推车,还有驾驶三轮车的……望着这一张张朴实无华而又充满快乐的面孔,杨辰心生感慨:“相较于21世纪,那时的人们对生活的期望低了许多。他们并不追求饮食上的豪华,也不奢望精美的餐点,哪怕只能吃到七八分饱,只要有食物不至于饿肚子,他们便感到满足。”
这可能便是那个特定年代独特的温暖所在。待到杨辰返回南锣鼓巷社区办公室时,已然是清晨五点钟光景。
此刻,王春华主任正带领团队统销储存的冬季蔬菜。
“您需要多少?”
“300……不对,今年的大白菜品相不错,我来400斤好了!”“好说,您先到一旁付账,然后选择所需菜品称重即可。”
市场上购买蔬菜的市民络绎不绝,但分配工作的工作人员则相对较少。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前来购菜的民众依然保持良好秩序,没有发生抢购现象。
即使周围没有警察维持治安,民众们依然能够自觉排队。
这不是因为他们有着极高的道德意识,而是所有人都深信不疑:“”不会让任何一位市民无法购得冬储菜,即便存货不足,也会迅速采取措施,保证充足的供应。
因此,这表明人们对于抱有强烈的信任。直到天色泛白,周勇帮杨辰排了很久的队伍,成功地购买到了350斤冬储菜。之所以选择这个数目,是因为他的生命储存空间中已备有多种绿色蔬菜。
“师傅,我帮您把这些拉回去吧?”
“不必了,你这小哥也守了大半宿了,赶紧回去洗脸,准备上班。”“好的,师傅,我回去了。”
“路上小心点儿。”
杨辰之所以让周勇替他排队,并非因为后者仅仅是个愿意帮助的好小伙,更重要的是,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值得鼓励。
自得到杨辰的认可后,尽管在寒夜中等候多时,周勇心中的暖意却始终未减。
他心里明白,能为杨辰做一些小事,对他而言是一种幸福。
片刻之后,杨辰将买来的冬储菜装载至自行车,带回了95号四合院。
“辰哥,这些冬储菜放在哪儿好?”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四合院:开局易中海陷入困局(http://www.220book.com/book/HP7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