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蜀成都的宫墙内,
藏着一段动人心弦、亦满是悲凉的故事,
主角之一便是孟知祥的贵妃——花蕊夫人。
她才情卓绝,
貌若天仙,
仿若一颗璀璨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
留下诸多令人咂舌、叹息的传说。
初入宫廷:伶俐娇娥崭露头角
花蕊夫人,本姓徐,
出身于蜀中名门。
徐家书香门第,
家中长辈皆是文雅之士,
藏书满室。
打小,她便在诗韵墨香里浸染,
聪慧过人,
三岁能诵诗,
五岁已提笔作画,
邻里皆赞:“徐家这小囡囡,
日后定是人中龙凤。”
及笄之年,
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
眉眼含情,
肌肤胜雪,
上门提亲者险些踏破徐家门槛。
恰逢后蜀高祖孟知祥广选秀女,
充实后宫。
消息传入徐家,
阖家上下炸开了锅。
徐父愁眉不展,
在堂中踱步:“女儿啊,
那宫廷深似海,
为父怎舍得你去?”
花蕊夫人却神色坦然,
轻抿嘴角笑道:“爹,
女儿听闻孟皇帝是当世豪杰,
心怀壮志,
若能伴其左右,
说不定还能助他几分,
也不枉此生所学。”
徐父长叹一声,
终是拗不过她。
初入宫廷,
一众秀女鱼贯而入,
皆低垂着头,
战战兢兢。
唯有花蕊夫人脊背挺直,
仪态大方,
引得旁人侧目。
孟知祥高坐龙椅,
目光扫过众人,
落在花蕊夫人身上时,
不禁微微一怔,
随即笑道:“你这小妮子,
倒是有几分胆色,
抬起头来。”
花蕊夫人盈盈下拜,
而后徐徐抬头,
目光澄澈,
与孟知祥对视,
嘴角噙着一抹浅笑,
刹那间,
殿内似有春风拂过。
孟知祥当下便留了心,
册封她为才人,
自此常召她伴驾。
情定君侧:才情相契渐生爱意
起初,孟知祥虽对花蕊夫人留了意,
却也只是偶尔召她伴驾,
解解闷儿。
一日午后,
骤雨初歇,
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草木香气,
孟知祥忽念起花蕊夫人,
命人传她到御书房。
彼时花蕊夫人正于窗边研读古籍,
听闻传唤,
略整妆容,
快步前往。
踏入御书房,
孟知祥正对着一堆奏章蹙眉,
见她来了,
神色稍缓,
指了指桌上的文书:“爱妃,
你瞧瞧这些,
朝堂琐碎,
朕有时也觉着头疼。”
花蕊夫人上前,
轻声念起奏章,
声音软糯却条理清晰,
读到关键处,
还不时停顿,
给出一二见解,
孟知祥听得入神,
不禁夸赞:“爱妃竟有这般见识,
倒是朕小瞧你了。”
此后,二人愈发频繁地相聚。
逢孟知祥出征归来,
花蕊夫人总会亲手备下羹汤,
暖身又暖心。
一回,
孟知祥满身征尘踏入宫门,
花蕊夫人迎上前,
递上汤盅,
柔声道:“陛下辛苦,
此汤驱寒,
愿您龙体安康。”
孟知祥接过,
打趣道:“有夫人牵挂,
纵是千里奔波,
也不觉累了。”
夏日,
二人同乘画舫游湖。
湖面波光粼粼,
荷香阵阵。
孟知祥兴起,
脱了鞋袜,
踏入水中,
溅起水花逗弄花蕊夫人。
夫人佯装嗔怒,
以团扇轻拍他:“陛下,
哪还有帝王的端庄模样。”
孟知祥大笑:“在爱妃这儿,
朕只想做个自在人。”
二人嬉闹间,
情谊愈发深厚,
情意在眉眼间、
谈笑中肆意流淌。
中秋佳节,
宫苑内明灯高悬,
丝竹声声。
孟知祥携花蕊夫人登上高台赏月,
月光如水倾洒,
给大地披上银纱。
孟知祥将一枚温润玉佩系在花蕊夫人腰间,
轻声说:“爱妃,
此佩伴朕多年,
往后便交由你保管,
见佩如见朕。”
花蕊夫人红了眼眶,
依偎在孟知祥怀中:“陛下情深,
臣妾必不相负。”
风云突变:朝堂动荡君心难测
好景不长,
后蜀局势急转直下。
孟知祥忙于征战四方,
扩充版图,
身体每况愈下;
朝堂之上,
权臣争权夺利,
结党营私,
乌烟瘴气。
花蕊夫人看在眼里,
急在心头,
多次劝谏孟知祥整顿吏治,
可彼时的孟知祥已被病痛与战事磨去锐气,
摆摆手道:“爱妃,
朕知晓你一片苦心,
只是当下局势错综复杂,
牵一发而动全身,
容朕缓缓。”
与此同时,
后宫也不太平。
其他妃嫔见花蕊夫人独得圣宠,
心生嫉妒,
暗中使绊子。
一日,
花蕊夫人晨起梳妆,
侍女慌慌张张跑来:“娘娘,
不好了,
您昨日新做的衣裳被人剪坏了。”
她微微皱眉,
却也不甚如在意:“无妨,
不过是身外物。”
可紧接着,
又传出流言蜚语,
说她恃宠而骄,
妄图干预朝政。
花蕊夫人委屈落泪,
向孟知祥哭诉:“陛下,
臣妾一心为您、
为后蜀着想,
怎遭此污蔑?”
孟知祥拥她入怀,
轻声安抚:“爱妃莫哭,
朕心里清楚你的为人,
定不会轻信流言。”
但自那以后,
孟知祥忙于国事,
陪伴她的时间愈发少了,
二人之间似有了一道无形的裂痕。
新主登基:命运无常再陷困局
孟知祥病重驾崩,
整个后蜀沉浸在哀伤之中。
其子孟昶即位,
花蕊夫人按规制需迁居别宫。
新帝孟昶年少,
初掌大权,
朝堂局势不稳,
后宫亦是暗流涌动。
孟昶久闻花蕊夫人美名,
登基后时常召见她。
起初,
花蕊夫人满心忐忑,
恪守本分,
生怕触怒新君。
一次偶然,
孟昶与她谈及诗词,
花蕊夫人见解独到,
妙语连珠,
孟昶听得入神,
赞道:“先皇有此佳人相伴,
实是福气。
朕也爱诗词,
往后还望娘娘多多赐教。”
花蕊夫人福身应下,
此后,
二人渐渐熟络,
偶尔也能谈天说地,
仿若忘年之交。
但宫中规矩森严,
旧妃嫔与新帝王走得近,
极易招人非议。
太后得知此事,
召来花蕊夫人,
冷着脸训道:“你虽为先皇贵妃,
可如今新帝登基,
需谨言慎行,
莫要失了分寸。”
花蕊夫人低垂双眸,
恭敬回道:“臣妾谨遵太后教诲。”
可命运好似故意捉弄她,
孟昶对她愈发倚重,
常找借口与她见面,
流言再度甚嚣尘上,
压得她喘不过气。
国破家亡:乱世飘零身不由已
北方的宋朝在赵匡胤的带领下日渐强盛,
虎视眈眈盯着南方诸国。
后蜀朝堂腐朽,
军队毫无战斗力,
在宋军铁骑面前一触即溃。
城破那日,
硝烟弥漫,
喊杀声震耳欲聋,
花蕊夫人站在宫楼上,
泪如雨下。
孟昶率百官投降,
一行人被押往汴京。
途中,
花蕊夫人满心悲戚,
曾作诗一首:“君王城上竖降旗,
妾在深宫那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
更无一个是男儿。”
言辞间满是悲愤与无奈,
痛斥后蜀男儿的怯懦。
抵达汴京后,
赵匡胤久闻花蕊夫人盛名,
召她入宫。
大殿之上,
赵匡胤目光灼灼:“听闻夫人诗才出众,
今日得见,
果然不凡。”
花蕊夫人强抑心头慌乱,
屈膝行礼:“陛下谬赞,
臣妾不过略通文墨。”
赵匡胤哈哈大笑:“夫人不必过谦,
往后便留在朕这宫中,
享尽荣华。”
花蕊夫人心中抵触,
却不敢违抗,
只得应下。
入宫后的日子暗无天日,
花蕊夫人虽得赵匡胤宠爱,
却始终心系后蜀,
思念故土。
夜深人静时,
她独坐窗前,
对着明月暗自垂泪,
回忆往昔与孟知祥、
孟昶的点点滴滴,
满心苦涩。
香消玉殒:传奇落幕空余叹息
花蕊夫人终究没能在汴京的宫墙内寻如安宁。
赵匡胤忌惮她对后蜀旧情难忘,
又听闻宫中传言,
说她暗中谋划复国之事。
一日,
赵匡胤脸色阴沉地闯入她的居所,
将一封所谓“密信”扔在她面前:“夫人,
这可是你写的?”
花蕊夫人捡起一看,
皆是莫须有的罪名,
当下辩驳:“陛下,
臣妾绝无此心,
定是有人蓄意陷害。”
赵匡胤冷哼一声:“哼,
不管真假,
留你在侧,
终究是隐患。”
说罢,
下令将花蕊夫人囚禁。
牢房阴暗潮湿,
不见天日,
花蕊夫人身披枷锁,
形容憔悴,
却依旧目光倔强。
几日后,
传出她病逝的消息,
有人说她是不堪折磨,
自尽而亡;
也有人叹,
她是被赵匡胤暗中赐死。
这位才情绝代、
一生跌宕的女子就此落幕。
她生于乱世,
在宫廷权谋与家国兴衰间苦苦挣扎,
尝尽世间冷暖。
她的故事,
随着后蜀的覆灭被尘封在历史长河,
却又因那些流传的诗词、
传说,
时不时被后人翻开,
引得无数人叹息——
(未完待续)
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HXA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