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李氏,打小生活在不算大富大贵,
却满是烟火气的官宦之家。
父亲是个芝麻小官,整日埋头于公案文书,
一心只为百姓排忧解难;
母亲则是操持家中内务的一把好手,
绣帕裁衣、下厨烹羹,样样在行。
家中虽没金山银山,但藏书颇丰,
闲暇时,父亲总会拉着子女诵读经典,
讲些古往今来的逸事趣闻。
李氏自幼便浸在这般诗书氛围里,
性子温婉得如同春日暖阳,
举手投足尽显大家闺秀的娴静。
邻里间孩子拌嘴哭闹,
她三言两语就能哄得双方破涕为笑;
逢年过节,帮着母亲筹备家宴,
从菜品搭配到摆盘布置,井井有条,
引得亲戚夸赞:“老李家这闺女,
往后谁娶了去,那可是修了八辈子福分!”
彼时的她,常站在庭院里,
望着天边流云,幻想着外面世界的模样,
偶尔嘟囔:“要是能去京城看看,该多好。”
谁能料到,这句无心之语,
竟成了命运转折的伏笔。
结缘皇家:偶然撞进帝王眸
及笄之年,李氏出落得亭亭玉立,
上门提亲的媒人差点把门槛踏破。
偏巧这年,宫中广选秀女,消息传来,
家里炸开了锅。
父母满心不舍,可皇命难违,
李氏倒镇定自若,安慰道:“爹、娘,
这说不定是女儿的造化,
你们别忧心,女儿自会照顾好自已。”
初入宫掖,她被分配到洗衣局,
每日与脏污衣物为伴,
双手泡得发白、起皮,却从不叫苦。
一日,趁着休憩在御花园闲逛,
不巧撞上微服的赵光义。
彼时的他,还只是意气风发的晋王,
一袭藏蓝锦袍,衬得身姿挺拔如松,
剑眉星目间透着与生俱来的贵气。
李氏慌乱行礼,头埋得低低的,
脸颊绯红如熟透的。
赵光义来了兴致,轻咳一声:“抬起头来。”
四目相对,刹那间,似有火花闪过。
赵光义嘴角上扬:“模样倒是乖巧,
叫什么名字?”
李氏声如蚊蝇:“回王爷,妾身姓李。”
“往后便到本王府伺候吧。”
就这么轻描淡写一句话,
改写了李氏的命运轨迹。
入府当晚,李氏紧张得攥紧衣角,
赵光义打趣:“怎么,怕本王吃了你?
放松些,往后日子还长着呢。”
她红着脸回道:“王爷恕罪,
妾身初来乍到,唯恐失了礼数。”
此后,赵光义时常找她吟诗作画、
对弈消遣,感情也在一来二往中升温,
不久,她便成了王府侧室。
孕期风波:喜忧交加盼儿安
婚后,李氏的肚皮很是争气,
没多久便有了喜讯。
孕期反应强烈,吃啥吐啥,
人迅速消瘦下去。
赵光义心疼不已,守在榻前,
轻声哄道:“夫人受苦了,
想吃什么尽管说,本王命人寻来。”
李氏虚弱一笑:“王爷有心了,
妾身撑得住,只要孩子平安就好。”
长子赵元佐呱呱坠地,
赵光义乐得合不拢嘴,
抱着孩子在府里踱步,
逢人便炫耀:“瞧瞧,本王这长子,
天庭、地阁方圆,
日后定是栋梁之才!”
李氏看着父子俩,满心幸福。
可这宫廷王府,向来是明争暗斗的是非窝。
赵元佐稍大些,便遭了旁人算计。
一回,乳母带着他在花园玩耍,
回来就上吐下泻、高烧不退。
李氏心急如焚,揪着太医衣领怒吼:
“若治不好我儿,你们统统陪葬!”
转头又逼问乳母,乳母哭哭啼啼:
“夫人,奴婢真不知怎么回事,
就一转眼的功夫……”
正闹得不可开交,
赵光义赶来,脸色阴沉:
“都住口!先治好孩子要紧。”
经此一劫,李氏深知后宫水深,
日夜守在孩子床边,寸步不离,
眼中满是警惕,暗自呢喃:
“谁敢再动我儿,我定跟她拼命。”
位份之困:半生隐忍无名分
太宗登基,大封六宫,
一时间,各宫妃嫔名号响亮,
赏赐如流水般涌入。
李氏满心期许,却只等来个陇西郡夫人的封号,
一时间,王府上下暗流涌动,
下人们私下嚼舌根:“生了俩皇子又怎样,
还不是不得宠,连个正经名分都捞不着。”
夜里,李氏独对烛火垂泪,
赵光义瞧见,无奈叹息:“夫人,
这宫中规矩繁杂,名分不过是虚的,
本王心里有你,还不够吗?”
李氏哽咽:“王爷,妾身不在乎虚名,
可孩子还小,没个名分,
往后怕受人欺负。”
赵光义沉默不语,只是将她揽入怀中。
后来赵恒被立为太子,
众人都以为李氏会母凭子贵,
风光晋封,结果却依旧毫无动静。
闺蜜悄悄劝慰:“姐姐,别愁坏了身子,
太子孝顺,等即位了,少不了您的尊荣。”
李氏苦笑:“但愿如此吧,
我如今只盼孩子无灾无难。”
宫斗升级:暗箭难防步步险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皇后攻略,糙汉皇帝泪奔成团宠这宫中啊,女人多的地方,是非就多。
自从太宗登基后,各宫妃嫔为了争宠、
为了自家孩子的前程,那手段是五花八门,
让李氏防不胜防。
有个张美人,仗着自已娘家在朝堂上有点势力,
又生得一副狐媚样子,最是会在太宗面前撒娇卖乖。
她见李氏生了两个皇子,心里嫉妒得很,
便暗中使坏。
有次宫宴,李氏精心打扮,
想着能在宴会上让太宗多留意自已几分,
也好为孩子们争些体面。
可刚入座,就觉得椅子湿漉漉的,
起身一看,裙摆都湿透了,
原来是有人悄悄泼了水在椅子上。
旁边的刘婕妤掩嘴偷笑,
还假意关心:“哟,李夫人这是怎么了?
可得小心着点儿呀,莫不是得罪了哪位神仙,
遭了这等倒霉事儿。”
李氏心里明白,这定是有人故意为之,
却也不好发作,只能强忍着尴尬,
咬着牙回道:“多谢婕妤关心,
许是妾身不小心罢了。”
还有一回,赵元佐在御花园玩耍,
正玩得高兴呢,突然从旁边的花丛里窜出一只恶犬,
冲着他就扑了过去。
幸亏身边的小太监反应快,
拿棍子驱赶,才没伤着孩子。
李氏听闻赶来,脸色煞白,
抱着赵元佐直发抖。
她心里清楚,这恶犬定是被人故意放出来的,
当下就发了狠,对着周围的宫女太监吼道:
“今儿个这事,你们都给我好好查清楚,
要是查不出来,你们都别想好过!”
可这后宫里,想查清楚是谁干的,
哪有那么容易。
那些个宫女太监们,
要么是收了好处不敢说,
要么就是真的没瞧见,
问来问去,也没个结果。
而赵恒这边,也没少遭算计。
有次读书的时候,书本里居然被人夹了根针,
幸好赵恒翻书时动作慢,
没扎着手,可也把李氏吓得不轻。
李氏气得眼眶通红,
跑去和赵光义哭诉:“王爷,
这后宫里人心险恶啊,
孩子们天天处在危险之中,
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赵光义皱着眉头,安抚道:“夫人莫急,
朕会让人严查此事,
定不会让孩子们再伤受伤害。”
然而,这严查也只是一时起了些威慑作用,
那些暗中的算计依旧不断。
各宫妃嫔们表面上和和气气,
背地里却都在较劲,
李氏在这漩涡之中,
只能小心翼翼地护着孩子们,
心力交瘁。
长子佯疯:看透权谋藏真心
赵元佐自幼聪慧,心地纯良,
见不得朝堂上的腌臜事儿。
皇叔赵廷美遭太宗打压,
他气不过,闯进御书房理论:
“父皇,皇叔何罪之有?
您怎能这般不讲道理!”
太宗怒拍桌案:“放肆!
朝堂大事,岂容你插嘴,滚出去!”
此后,赵元佐就“疯”了,
披头散发,衣衫褴褛,
在宫道上手舞足蹈、胡言乱语。
李氏心疼得肝肠寸断,
守在身旁,含泪安抚:“佐儿,别怕,
娘在这儿。”
趁四下无人,赵元佐悄悄凑近:
“娘,我是装的,这帝王家太可怕,
我想不想卷入权谋,您千万别露馅。”
李氏大惊,却还是默契点头。
真宗赵恒即位,
立马恢复兄长爵位,关怀备至。
皇宫失火,赵元佐上表:
“臣愿停领俸禄,助宫殿修缮。”
朝堂一片哗然,有大臣质疑:
“这昔日疯子,怎突然转性了?”
赵恒瞪他一眼:“兄长此举尽显大义,
往后不许再提‘疯子’二字!”
香消玉殒:芳华早逝空余悲
常年在宫闱争斗里劳心费神,
李氏身子垮得厉害。
起初是失眠多梦,夜里常被噩梦惊醒;
后来咳嗽不止,咳出血丝,
身形瘦得脱了相。
病榻上,她气若游丝,
紧紧拉着赵恒的手:“吾儿,
娘撑不住了……往后你做皇帝,
定要心怀苍生,莫走歪路……”
赵恒泪如雨下,连连点头:“娘,
您放心,儿定不负您期望。”
那个寒风凛冽的冬日,
李氏缓缓闭上双眼,
年仅 34 岁,恰似枝头一朵未及盛放便凋零的花。
宫人们哭声震天,
赵恒呆立当场,许久才缓过在来,
喃喃道:“娘,您一路走好,
儿定会常来看您。”
身后荣光:迟来追封耀青史
真宗坐稳龙椅后,
第一件事便是追封生母。
朝堂上,大臣们吵得不可开交,
有主张节俭、缓封的;
赵恒一拍龙案:“住口!
朕生母含辛茹苦,生前受尽委屈,
此时若不追封,朕有何颜面面对列祖列宗?”
当即封李氏为贤妃,
而后尊为皇太后,谥曰元德皇后。
此后,逢年过节,
赵恒必亲赴生母灵位前,
摆上她生前最爱吃的蜜饯、糕点,
斟满酒,絮絮诉说朝堂趣事、
民间见闻:“母后,儿臣把朝政治理得妥妥当当,
百姓安居乐业,您泉下有知,可还满意?”
微风拂过,烛火摇曳,
仿若李氏含笑颔首。
(未完待续)
(http://www.220book.com/book/HXAD/)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