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朝堂震荡后的危局与破局
在肃清朝堂贪官之后的日子里,杨悦姚满心期待大棕王朝能就此焕然一新,迎来政通人和、繁荣昌盛的新局面。然而,现实却给了所有人沉重一击,谁都未曾料到,朝堂上三成官员的骤然缺失,竟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惊涛骇浪,让整个国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困境之中。
这日清晨,天边才泛起鱼肚白,柔和的曙光透过雕花窗棂,轻柔地洒落在宫殿那光可鉴人的金砖之上。杨悦姚如往常一样,迈着轻盈且坚定的步伐踏入御书房。然而,刚一进门,她便敏锐察觉到了气氛的异样。皇帝满脸愁容,眉头紧紧拧成一个“川”字,正沉重地坐在龙椅上。御案之上,奏折高高摞起,好似一座摇摇欲坠的小山,旁边侍奉的太监神色慌张,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沁出,他只能慌乱地用袖子一遍又一遍擦拭。
“父皇,究竟发生何事了?”杨悦姚急忙快步上前,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声音轻柔却难掩焦急。
皇帝重重叹了口气,抬手无力地指向那些奏折,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悦姚,你自己看看吧。本以为肃清了那些贪官污吏,朝堂便能风清气正,万事顺遂,可如今却乱成了一锅粥,比之前更为棘手,这可如何是好啊?”
杨悦姚心中一紧,赶忙伸手拿起一份奏折,全神贯注地细细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脸色愈发凝重,原本白皙的面庞仿佛被乌云笼罩,渐渐笼上一层阴霾。原来,大批官员被查处之后,朝堂的正常运转瞬间被打乱,就像精密的钟表缺失了关键齿轮,许多政务无人处理,政令的传达与执行更是出现了严重问题。有的政令如泥牛入海,根本无法传达到地方,导致百姓们对朝廷的政策一无所知,依旧在迷茫与蒙昧中苦苦挣扎;有的政令虽然勉强下发,却在层层传递过程中被下级官员错误解读,进而做出诸多荒谬至极的决策,给百姓带来了数不清的不便与沉重的灾难,民间的不满与怨言如同汹涌暗流,在各个角落悄然涌动。
恰在此时,户部尚书脚步匆匆地赶来,连官服都显得有些凌乱。他急忙行礼后,声音中带着难以抑制的焦急:“陛下,大事不好!朝廷之前为鼓励农耕,特意颁布了免税政令,这本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可到了下面,竟被错误解读成要增加赋税。百姓们不明真相,怨声载道,如今己经有不少人开始罢耕了!再这样下去,今年的粮食收成恐怕要大幅减少,百姓的生计也将面临严峻考验,这可是关乎国本的大事啊!”
皇帝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龙颜大怒,猛地一拍御案:“荒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朝堂之上,就没有一个能实实在在办事的官员了吗?如此简单的政令都能传达错误,要这些人有什么用?国家养他们,可不是让他们在这里胡作非为、贻误大事的!”
杨悦姚连忙上前,轻声安抚皇帝:“父皇,您先消消气,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值当了。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下面的官员,朝堂突然少了这么多人手,许多部门都陷入了人手短缺的困境。剩下的官员既要处理好自己原本的本职工作,又得接手新的繁杂事务,即便有三头六臂,也难免会忙中出错。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尽快填补这些空缺,让朝堂恢复正常运转,稳定民心。”
皇帝无奈地点点头,神色忧虑:“话虽如此,可官员的选拔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况且,一定要确保选拔上来的官员清正廉洁、德才兼备,能真正为百姓谋福祉,这谈何容易?一时间,我竟也没了主意,实在是愁煞人也。”
这时,大将军王昭听闻消息,也急匆匆赶到御书房。他身着一身戎装,风尘仆仆,显然是一路赶来。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略作思索,开口说道:“陛下,公主,臣认为可以先从军中挑选一些有文化、有见识的将士,暂时填补部分空缺,解燃眉之急。这些将士虽然不懂政务,但他们忠诚可靠,且长期在军队接受严格训练,有着极强的执行力。经过短期培训,应当能够承担一些基础工作,缓解当前的困境。”
杨悦姚眼睛一亮,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王将军这个提议不错。不过,仅靠军中将士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得在民间广纳贤才。立刻张贴告示,让各地举荐有才能的人,再通过严格的考核,择优录用。民间藏龙卧虎,说不定能挖掘出一批栋梁之材,为朝堂注入新鲜血液。”
皇帝思索片刻,神色稍缓,说道:“就依你们所言。王昭,你即刻去挑选合适的将士,务必挑选出军中的精英,尽快送到吏部进行培训。至于民间选拔贤才一事,就由礼部和吏部共同负责。此次选拔关乎国家兴衰、百姓福祉,务必在最短时间内,选拔出一批可用之才,不得有丝毫懈怠,否则唯你们是问!”
两人领命而去。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般顺利。
王昭回到军营,开始精心挑选将士。但他很快发现,符合条件的人少之又少。军队以作战为首要任务,大部分将士的精力都集中在军事训练上,虽说他们拥有钢铁般的意志和精湛的武艺,可文化水平普遍有限,要胜任政务工作,难度着实不小。
“公主殿下,军中将士虽个个忠心耿耿,可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能胜任政务工作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这可如何是好?时间紧迫,我真是心急如焚,却又毫无办法。”王昭向杨悦姚汇报时,一脸无奈,语气中满是焦虑与挫败。
杨悦姚微微皱眉,陷入沉思。片刻后,她眼睛突然一亮,说道:“看来,我们还得拓宽选拔渠道。对了,那些被贬谪的官员里,会不会有被奸臣陷害,或者只是犯了小错的人?如果有的话,不妨重新考察任用。他们有从政经验,只要稍加引导,或许就能迅速回到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
王昭眼前一亮,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公主殿下提醒得太及时了,我这就去调查,一定尽快给您答复,希望能有所收获。”
与此同时,礼部和吏部在民间选拔贤才的过程中也遭遇了重重难题。由于时间紧迫,考核过程不够严谨,一些投机取巧之徒混入了选拔队伍。这些人平日里不学无术,只会夸夸其谈,凭借一张巧嘴,妄图蒙混过关,获取官职。
“陛下,这次选拔上来的人,有不少滥竽充数之辈,一问三不知,毫无真才实学。这样下去,不仅无法解决政务问题,还会让朝堂更加混乱,沦为天下人的笑柄,实在是有负陛下的信任与重托。”礼部尚书满脸愧疚与担忧,向皇帝如实汇报。
皇帝大怒,脸色涨得通红,怒声斥责:“这是怎么选拔的?如此重要之事,你们竟如此疏忽大意!置朝廷颜面于何地?又将百姓的期望置于何处?”
杨悦姚连忙安抚皇帝:“父皇,您先息怒。这也不能全怪礼部和吏部,时间太过紧迫,他们也是有心无力。我们可以重新组织一次考核,大幅加大考核难度,不仅要考察学识,更要考察品德和实际办事能力。唯有德才兼备者,方能委以重任,为国家和百姓效力。”
皇帝听后,情绪稍微平复,沉声道:“就按你说的办。这次一定要选拔出真正有能力的人,不能再出差错了。若再出现此类情况,你们拿什么向天下百姓交代?又如何对得起列祖列宗!”
就在众人焦头烂额之际,刑部尚书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陛下,公主,经过详细调查,发现有几位被贬谪的官员,确实是被奸臣陷害,他们为官清廉,能力也十分出众,可以重新任用。”
杨悦姚喜出望外,眼中满是惊喜:“这真是太好了!立刻恢复他们的官职,让他们尽快回到岗位上,为朝廷分忧,为百姓谋福。”
随着被贬官员的回归,以及重新考核选拔出的人才陆续到岗,朝堂的混乱局面终于得到了有效缓解。政令能够顺利传达,百姓们也逐渐了解了朝廷的政策,生活开始慢慢恢复正常。曾经罢耕的百姓们得知免税的真相后,重新拿起农具,走进田间地头辛勤劳作,欢声笑语再次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回荡。
“悦姚,这次多亏了你,若不是你出谋划策,这朝堂还不知要乱到何时。你的智慧和冷静,是我大棕王朝之福啊。”皇帝欣慰地对杨悦姚说道,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
杨悦姚微笑着回应:“父皇过奖了,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王将军、礼部尚书、吏部尚书,还有刑部尚书,他们都付出了巨大的心血,才让朝堂重回正轨。不过,这次的事情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官员的选拔和管理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确保每一位官员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真正为百姓谋福祉。绝不能再让类似的混乱局面再次发生,否则大棕王朝的根基将岌岌可危。”
皇帝点头表示赞同:“你说得对。等朝堂彻底稳定下来,我们就着手制定相关制度。这一次,一定要让大棕王朝的吏治坚如磐石,长治久安,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经历了这场风波,大棕王朝的朝堂虽然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杨悦姚心里清楚,未来还有漫长且艰难的道路要走,还有数不清的挑战在前方等待着她。她在心底暗暗发誓,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她都将勇往首前,为大棕王朝的繁荣昌盛,为百姓的幸福安康,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矢志不渝 。
(http://www.220book.com/book/IFA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