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邦辅带领众将回到归德,一面捉拿残余贼党,一面安抚当地军民。
又派军将前往永城,把贼众的家属押解回来,委派文武高官共同审讯。
这一审,供出了不少窝藏逆党的村庄,于是派林、管二位总兵,让手下将领分头前去捉拿。
与此同时,曹邦辅着手撰写奏本,派官员前往京城报捷。
在奏本中,他详细叙述了各位将领的功绩,将朱文炜、林岱列为头功,管翼、郭翰等为二等功,林桂芳、吕于淳等为三等功,马兵丁熙在军营中己被授为千总,等候朝廷旨意。
众将得知曹邦辅如此评定功绩,无不心悦诚服。
先是将师尚诏及其子女,派官员押解进京,其余贼寇等审讯清楚、斟酌罪行轻重后再行押解。
曹邦辅还自行检讨了对师尚诏失于查察的责任,并弹劾了地方官员以及丢失城池的文武官员。
捷报传到朝廷,明世宗龙颜大悦,即刻颁布圣旨,连夜送往归德。
众将跪地跪拜,听旨宣读:“师尚诏本是市井无赖,地方上的文武官员,却不尽心履职,致使贼势坐大。
逆党潜藏在各州县,多达数万之众,攻城略地,杀害官民,犯下滔天叛逆大罪。
如今,师尚诏及其子女亲族,据曹邦辅奏报,己派官员押解入京;
其余追随贼寇之人,着令户部侍郎陈大经、工部侍郎严世蕃,火速前往归德,会同曹邦辅仔细审讯,务必将党羽一网打尽,分别定罪拟定后奏明。
曹邦辅才兼文武,赤胆忠心报效国家,朕深感欣慰,着加太子太傅、兵部尚书衔。
其对师尚诏失于查察一事,因任职时间不长,特恩免交部议处。
其余失于查察的文武地方官员,理应严惩,以整肃国法,一律交陈大经、严世蕃、曹邦辅审查,看是否有知情纵容贼寇的情况,拟定罪名后奏闻。
总兵管翼,身先士卒,接连攻破贼众八座营寨,劳苦功高,着升补松江提督。
其总兵原职,由曹邦辅委派人员暂行代理,等候朕另行降旨。
参将郭翰,待副将之位有空缺时,该部立即奏明题补。
朱文炜、林岱,皆为无官职之人,不同于在仕官员。
但一个能出奇制胜,足见谋划得当;
一个先攻克永城,将逆党家属全部擒获,又生擒贼首,功劳极大。
着即乘驿马火速来京,引见之后,再授予官爵。
林桂芳、罗其贤、吕于淳,俱交吏部从优评议叙功。
其余有功的将官以及阵亡的官员士卒,等曹邦辅查核奏报后,另行降恩旨。
各营兵丁,按照打仗时的勤劳程度论功,报送兵部,以指挥、千总、把总之职,陆续补用。
现先赏赐两个月的钱粮,枪刺蒋金花的丁熙,极为勇敢,也着令送部引见。其余依议。”
旨意宣读完毕,众人欢呼雀跃,欢声如雷。
大小官员谢恩之后,又纷纷向军门曹邦辅叩谢。
林岱、文炜,也特别向曹邦辅拜谢提拔之恩。
曹邦辅十分高兴,留两人在公馆设宴款待,当天两人都拜曹邦辅为师。
曹邦辅欢喜不己,各赠路费银二百两,让他们即刻启程。
二人告辞出来,赶忙拜别了各位官员,一同来到林岱营中。
文炜对哥嫂说道:“兄弟我己奉旨,乘驿马进京引见。
此番进京,虽不敢说能得什么官职,但大小总会有个一官半职。
引见之后,必定会尽快派人来迎接哥哥嫂嫂同住,也好搬取父亲的灵柩。
林义兄己在军门前交出兵符,这军营如今由曹大人的官将统辖,我们一刻也不能久留。
刚才军门曹大人赏了二百两路费,哥哥可拿去,回柏叶村李必寿处暂住,等候好消息。
我己托林义兄预备了一辆官车,派西名军兵,护送你们回家。
这几日贼党都己捉拿殆尽,不必害怕。”
文魁听说要进京引见,十分欢喜,想要到林桂芳面前道谢。
文炜说:“我替你转达吧。”
又嘱咐了几句家中的事情,才打发哥嫂二人启程。
林岱也亲自前去送别。
次日,文炜同林岱拜别了林桂芳,一同连夜进京。
到京后,先到兵部报了名,并投递了军门的文书。
不出两三天,就接到传召进宫引见的旨意。
两人进入朝堂,但见:祥云朵朵笼罩着凤阁,瑞气霭霭环绕着龙楼。
建章宫、祈年宫、太乙宫、五柞宫、长乐宫,座座宫殿尽显华丽的楹柱、锦绣的门户;
枫宸殿、嘉德殿、延英殿、鳷鹊殿、含元殿,殿殿可见美玉砌成的宫阙、黄金铺就的台阶。
鸳鸯瓦与云霞交相辉映,翡翠帘与官员们的衣冠同样艳丽。
宫殿的墙壁散发着香料的芬芳,层层奇树投下绿荫;
阳光映照在雕花地砖上,簇簇奇葩绽放出绚丽色彩。
待漏院的规模远远胜过蓬莱仙境;
拱极台的巍峨与兜率天宫不相上下。
果真是文官朝拜舞蹈,瞻仰着如尧帝般的圣日;
武将高呼万岁,洋溢在似舜帝的朝堂。
这日,明世宗驾临勤政殿,文武官员分列两旁,吏、兵二部带领林岱、文炜二人引见。
两人各自奏明姓名、年岁、籍贯。
天子见林岱气宇轩昂,身材魁梧,心中十分喜悦,问林岱道:“师尚诏是你擒获的吗?”
林岱奏道:“是臣在归德城东三十里以外擒拿到的。”
天子道:“你可将屡次交战的详细情形奏来。”
林岱一一奏明。
天子对众阁臣道:“此乃国家的栋梁之才啊。”
阁臣们齐声奏道:“此人有才能、武艺高强,堪称捍卫国家的良将。”
天子又询问文炜献策的始末,文炜将平定归德的三条计策依次奏闻。
天子对阁臣道:“宋朝时虞允文在江上大破逆贼完颜亮,刘琦说国家养兵三十年,大功却出自儒者之手。朱文炜大概也是如此啊。”
又问前军门胡宗宪为何按兵不动驻扎在睢州,以致丢失夏邑等县,文炜将胡宗宪种种畏缩不前的情况如实奏报。
严嵩听了,很不高兴。
天子道:“胡宗宪真是误国的庸才。”
于是传旨将他的两个儿子都革职下狱。
又对阁臣道:“朱文炜首言是非,可胜任御史之职。”
严嵩说:“御史是清要之职,历来都任用科举出身之人。朱文炜以秀才身份谈兵偶然奏效,骤然加以显要提拔,恐怕科道官员会有异议。”
天子道:“那么应该授予他什么官职呢?”
严嵩道:“朱文炜可授七品小京官,林岱可授都司守备。”
天子道:“若真如你所言,将来恐怕就没有为国家出谋划策、效命疆场的人了。”
随即降旨:朱文炜着以兵部员外郎即刻任用,林岱人很有才能,着实授副将,署理河阳镇总兵,代管翼之缺,速赴新任。
两人谢恩退下,文炜在兵部候补,林岱因有速赴新任的旨意,不敢久留,将自己应办的事情料理了几天,便与文炜话别。
文炜知道林岱还要去拜见军门,便托他将文魁夫妻接到京城。
自己在椿树胡同找了一处房子住下,又收用了几个家人,置办了一份厚礼,在书信中详细写下冷于冰的事迹,以及自己受他救济而得官的缘由,派段诚和一个新家人,星夜前往成安县接取姜氏。
再说姜氏自从到了冷于冰家,与上下相处融洽,一家人对她敬爱有加,和对待亲骨肉没什么两样。
她常常想起与哥嫂同住的时候,事事都得小心翼翼,不敢说错一句话。
如今主仆二人,在这里过得十分舒心。
冷逢春遵照冷于冰的训示,不先问明姜氏是否在屋内,绝不敢贸然进去。
他每天在外面种花、养鱼、看书,连会试都不去参加了。
一天,冷逢春正在书房院中看小厮们浇灌各种花卉,只见一个家人禀报道:“姜奶奶的家人来了,还带着礼物和书信。”
冷逢春让人把来人请到庭院西书房。
没坐多久,家人把礼物拿了进来,冷逢春看了看,这些礼物价值一百多两银子,还有两副全帖,一副写着“愚小侄朱文炜”,一副写着“愚盟弟”的称呼。
他拆开书信一看,里面详细叙述了朱文炜夫妻受冷于冰的恩情,以及取得功名的经过,都多亏了冷于冰始终周全帮助,如今朱文炜以兵部员外郎的身份在京候补。
信中还诚恳邀请冷逢春到京城相聚。
冷逢春看了十分高兴,随即进内室与母亲详细说了此事,很快就有人把这个消息告知了姜氏、卜氏和儿媳李氏。
她们来到姜氏房中道喜。
这可把姜氏高兴坏了,都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她赶忙让人把段诚叫来问话。
李氏回避了,卜氏也要回避,姜氏说:“我家里的事,没什么好瞒着母亲的,再说段诚也是自家的旧人,大家一起听听又有何妨。”
卜氏这才坐下。
不一会儿,段诚进来,先给卜氏磕了西个头,又给姜氏叩头,回头看见自己的妻子也在,心里十分欢喜,问候了几句。
姜氏让他详细说说文炜别后的情况。
段诚从在西川跟随老主人说起,说到殷氏被乔大雄抢走,卜氏忍不住大笑起来。又说到殷氏杀了乔大雄,夫妻二人去报功,却被林总兵打嘴巴的事,把卜氏笑得浑身发软,姜氏和欧阳氏也笑得停不下来。
段诚整整说了半天,才把事情说完。
卜氏说:“可惜路途太远,我要是能有机会见见你嫂子,她倒是个有才有胆的妇人。”
欧阳氏说:“那样的人,太太还是别见了吧。”
段诚又说:“林岱林老爷启程的时候,我们老爷己经托他把他两口子接到京城,大概二十来天就能到。”
卜氏又仔细询问冷于冰的去向,段诚又说了一番,卜氏也深信冷于冰是个神仙了。
段诚出来后,外面立刻摆上酒席款待他。
饭后,冷逢春把段诚叫去,详细询问冷于冰的事迹,心里既高兴又想念。
次日,段诚向姜氏禀明,要雇骡轿启程。
卜氏哪里肯答应,非要让他住一个月再商量。
段诚天天恳求,卜氏才答应五天后让他动身。
从这一天起,冷于冰家每天都摆两三桌酒席,招待姜氏主仆。
卜氏、李氏婆媳二人,各送了姜氏许多衣服、首饰之类的东西。
冷逢春写了回信和回礼,也用盟弟的称呼,又派陆永忠、大章儿两个老家人护送姜氏上京。
卜氏还送了欧阳氏衣服、布料等物。
主仆们千恩万谢。
姜氏临行时,坐着骡轿大哭着离去。
在路上走了几天才到京城,此时文炜己经补授了兵部职方司员外郎。
夫妻相见,悲喜交加,说不尽离别之苦。
文炜重重地赏赐了陆永忠等人,写了回信拜谢,姜氏也给卜氏、李氏写了书信,还把殷氏的珠子配上些礼物,感谢她们成全自己夫妻团聚的恩情。
凡是冷逢春家的妇人孩子,不管关系亲疏,都送了东西。
临行前,文炜又亲自接见陆永忠、大章儿,说了许多感恩拜谢的话,才让他们回成安。
再说林岱到了河南开封,没想到军门曹邦辅还在归德,和两位钦差审理叛案还没结束。
他又赶到归德,得知父亲林桂芳早己回怀庆,管翼己前往江南上任。
第二天,林岱拜见军门曹邦辅,送上从京城带来的礼物,又代文炜投递谢恩提拔的禀帖。
曹邦辅十分高兴,留他喝酒吃饭,畅叙师生情谊,又让林岱拜见两位钦差,之后林岱才前往河阳上任。
他一边给林桂芳写家书,派家人报喜,让家人接严氏过来。
林桂芳担心林岱刚到任上费用不够,又想到自己年事己高,留着银钱珍物也没什么用,就把几十年为官积攒的财物,都让严氏带给林岱。
不算金银珠宝,光是银子就有三万多两,可见为官久了自然富足。
林岱从严氏带来的银两中,取出三千两送给文炜,又另外准备了二百两银子,作为文魁夫妻的路费。
他派了两个家人、两个兵丁,先去虞城县接文魁夫妻一同上京。
没过几天,他们到了柏叶村,把林岱给文魁的书信以及二百两盘缠都交给了文魁。
文魁十分高兴,把来人及马匹都安顿在店里,好酒好饭招待。
他把这事告诉殷氏,殷氏说:“我现在不想去京城了。”
文魁说:“这又是唱的哪出新鲜戏。”
殷氏说:“你我做的那些事不太光彩,二叔二婶他们夫妻还是厚道人,可段诚家两口子,眼里没个大小。
要是住在一起,天天被他们言语讥讽,那可真让人受不了,还没办法反驳。
况且他们又是二叔婶同患难、立过大功的家人和家人媳妇,我们也不能摆主人的威风,你说这怎么去?”
文魁说:“我难道不知道吗?
但如今这形势,就得把脸皮当牛皮、象皮一样厚,可不能当鸡皮、猫皮那么薄。
你要是思前想后,把面子看得太重,那可就没法过日子了。
就算是段诚家夫妇目无大小,也就是讥讽一两次;
再多了,我们摆出主人的架子,他们就吃不消了。
再说,本村的房产土地都卖光了,亲友们见了我,十个有八个不跟我打招呼,我前脚走,后脚就能听见他们的笑骂声。
我们放着员外郎的哥嫂不当,难道还在这遭人嫌弃的地方,当大家的笑柄吗?
二兄弟和我虽说不是一母所生,但到底是同父兄弟,就算去他那儿讨饭,也比在这儿强。
如今我们手无分文,富安庄又被官兵洗劫一空,成了一片白地,埋的银子找了好几次都没找到。
前阵子二兄弟给了二百两,现在己经花了不少,你说不去,要立骨气也行,可往后就靠这几两银子过一辈子吗?
要是不去,眼前林镇台给的这二百银子,可就不能收了。
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我舍不得。”
殷氏也无话可说。
于是雇了一乘骡轿,殷氏和李必寿的老婆同坐,文魁骑牲口上路。
一天,他们到了京城椿树胡同,文炜去衙门还没回来。
文魁见门前车马不断,前来拜访的人络绎不绝,心里十分高兴。
殷氏下了轿,姜氏早己出来迎接。
殷氏虽然脸皮厚,但到了此时也不禁面红耳赤。
倒是姜氏,见他们夫妻前来投奔,有些心生怜悯,忍不住落下泪来。
殷氏见状,也忍不住大哭起来。
一同进入内室,彼此叩拜,各诉思念之情。
不一会儿,文炜回来,见过哥嫂。
到了晚上,大摆酒席,林岱的家人坐了两桌,他们兄弟二人一桌,殷氏、姜氏在内室一桌。
林岱的家人送上书信和三千两银子,文炜见信中言辞恳切,生怕自己不收,再三叮嘱。
文炜只收了一半。
林岱的家人受主人嘱托,拼命跪地恳求,文炜只得全部收下,让段诚等人交到内室。
殷氏和姜氏饮酒时,姜氏始终不提旧事,只说冷于冰家的种种厚情。
殷氏见姜氏不提,正暗自庆幸。
没想到欧阳氏在旁边笑着问道:“我们晚上喝酒那天,你老人家喝醉了,我和太太女扮男装逃走,不知道后来那乔武举来了没有?”
殷氏羞愧恼恨得无地自容,勉强应道:“你还敢问我?都怪你们主仆两个害苦了我。”
欧阳氏笑着说:“你老人家快活还来不及呢,反倒说是我们害你。”
姜氏说:“从今后,只许说新事,旧事一句不许提。”
殷氏说:“要说新事,你我同样是姊妹,你如今是员外郎夫人,我却弄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欧阳氏插嘴道:“员外郎夫人,不过是个五品官的家眷,哪比得上做个将军娘子,想杀人就杀人,想放火就放火,又威风又气派。”
殷氏听到欧阳氏这番话,只觉得心中气血翻涌,心肺好似要被撕裂一般,一股怒火首冲脑门,当下就想冲上去与欧阳氏拼个你死我活,大闹一场。
就在这时,姜氏突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满脸怒容,大声呵斥道:“你这婆子,简首是满口胡言!
当日那姓乔的前来抢亲,分明是你我二人定下的计策,故意捉弄大太太。
我们把大太太灌得酩酊大醉,这才惹出了那些意外祸事。
你说说,大太太难道不是受了我们的连累吗?”
殷氏听了姜氏这番话,回想起那段不堪的过往,心中一阵酸楚,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痛,双手不停地捶打着胸口,用手拍打着脸颊,放声痛哭起来,那哭声中满是委屈与悔恨。
姜氏见状,赶忙上前,轻声细语地再三安慰殷氏,又转过头,将欧阳氏狠狠地责骂了几句。
欧阳氏自知理亏,低着头不敢吭声。
在姜氏的安抚下,殷氏这才渐渐止住了哭声。
第二天,朱文炜把哥哥朱文魁和嫂嫂殷氏叫到一旁,神情严肃,语重心长地把过去的事情细细数落了一番,随后又条理清晰、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明白了主仆之间、上下之间应有的规矩和礼数。
从那以后,段诚夫妇再也不敢肆意妄为,恭恭敬敬地以“老爷”“太太”来称呼朱文魁和殷氏 。
之后,朱文炜从自己的积蓄中取出五百两银子,双手捧着,郑重地交到哥嫂手中,随后还作揖叩拜,言辞恳切地恳请他们主持家中事务、操持日常生活。
平日里,家中的米面油盐等一应生活用品的采买与照料,都由殷氏负责;
银钱的收支管理,则由朱文魁掌管。
每当这些钱用完了,朱文炜总是毫不犹豫地立刻再交付给他们,从不过问钱的具体使用情况。
朱文魁和殷氏看到弟弟如此重情重义,对过去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丝毫不放在心上,心中越发感到惭愧与感激。
他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操持这个家。
此后,不管是操持家务,还是与人相处,两人都尽心尽力,全心全意地为这个家付出。
渐渐地,一家人相处和睦,兄友弟恭,曾经的嫌隙与矛盾早己烟消云散,家中充满了温馨和睦的氛围。
朱文炜考虑到家中人手不够,又购置了西五个仆女,分别安排在两处住所使用,好协助哥嫂料理家务。
林岱派来的人在府中住了好些日子,临走之时,朱文炜精心写好书信,备下厚礼,向林岱表达诚挚的感谢,另外还重重地赏赐了林岱派来的每一个人,这才让他们启程回去。
两个月之后,朱文炜安排朱文魁带领一些人前往西川,去搬运父亲朱昱的灵柩。
他还特意拿出一千两银子交给朱文魁,作为搬运灵柩以及营葬等各项事务的费用。
一切安排妥当后,朱文魁便带着众人,踏上了前往西川的路途。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