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0章 如玉受骗

小说: 求仙学道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章节无错乱精修!
 求仙学道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求仙学道最新章节随便看!

于冰赈济凉州百姓后,离开陇山,一路扶危济困,缓缓向山东行进,欲与城璧、不换二人会合。

单说温如玉,自耗费万两白银从泰安州监牢脱身,自此安分守己,轻易连大门都不出。

不仅不再涉足嫖赌之事,就连相关话题也绝口不提。

然而,家中没了先前的两处生意,日常开销都得精打细算,就连给家中下人添置几匹梭布,没了现银都难以如愿。

没了现钱,诸事都难以顺利操办。

他昔日的伙计都投奔了新东家,如玉想取些物品,对方虽也勉强给,但言语间多有推诿。

即便给些货物,也都是平常之物,等归还时,一文钱都不能少,且价格比别家还高。

这般情形,让如玉心生闷气,此后家中所需,哪怕是一丝一缕、一斤酒一块肉,都用现钱购买。

可过了半年多,着实艰难。

自遭遇叛案后,他的现银耗尽,仅剩下一些土地。

曾经大手大脚花钱惯了的人,如今这般光景,心中满是失落,整日愁眉不展,一门心思琢磨着如何赚钱,重振家业,扬眉吐气。

朋友们虽知道他没了现银,但土地还在,觉得他仍有财力,依旧时常来找他谈笑,邀他参与各类活动,甚至比以往更加恭敬。

可这反倒让如玉起了疑心,认为众人的恭敬,实则是在暗讽他没钱。

如此一来,他求财之心愈发急切,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发财之道。

一日,他忽然想起城中有个朋友叫尤魁,此人极为聪慧,口才出众,若请他来商议,或许能有奇谋。

此前在狱中,尤魁也曾多次探望,自己还未好好道谢。

于是,他让家人备好酒席,次日一早便派人去请。

到了下午,尤魁如约而至。但见此人:

虽有苏秦、张仪般的口才,却无曹操、董卓的野心。

年少时,常施小惠,博得了豪侠的虚名;

年长后,学做奸猾之人,专欺老实懦弱之士。

处事圆滑,只知追逐利益;见风使舵,毫无廉耻之心。

仕途不顺,早己没了雄心壮志;

家业衰败,时常露出窘迫之态。

花钱不分彼此,对待兄弟还不如朋友。

整日搬弄是非,谈论邻里私事;

专挑人短处,诋毁骨肉至亲。

见人总是先笑,一副谦谦君子模样;

等人离开,便在背后谩骂,实乃无情无义的小人。

如玉见尤魁到来,心中大喜,二人携手进房,行礼后坐下。

尤魁拱手说道:“老兄长真是福泽深厚之人!

身处高位却能避祸,遭遇劫难也能安然脱身,面对如此凶险之事,还能谈笑间解决,若没有非凡的手段,怎能化险为夷!

换作一般人,遇到这般叛案,恐怕只有痛哭自尽的份,怎能不让人佩服!”

如玉回应道:“不过是靠钱疏通关系,让钱财遭了罪,我又有什么本事!”

尤魁说:“这话不对,有些人即便有金山银山,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家人奉上茶,二人饮毕。尤魁又道:“自兄长出狱,我一首想来府上探望,无奈内子脚上生了毒疮,日夜哀嚎。请医买药,花了不少钱。你我是知己,想必不会怪我来得迟。”

如玉道:“嫂夫人身体不适,我竟未能探望,实在失礼,如今可好些了?”

尤魁答:“托您的福,稍有好转。”

如玉问:“你我住在城乡两地,难得相聚谈心,不知老哥近年来在忙些什么?”

尤魁叹道:“我近年过得是忙中闲、闲中忙,自己都难以形容。说到底,就是一个‘穷’字把人困住了。”

如玉感慨:“我与老哥,真是同病相怜。”

尤魁大笑:“这话可不像是知己所言。我倾家荡产,也抵不上兄长的一根汗毛,‘同病’二字,可不能这么用。”

如玉解释道:“我并非随口一说。家父去世时,家中尚有三万多两银子,这些年胡乱花掉一万六七千两,此番又因叛案花去一万多两,两处生意也没了,如今只剩十几顷薄田。

家中人口众多,只有支出没有收入,这难道不是同病吗?”

尤魁说:“肉长在骨上,没有骨头就难以长肉,土地就是那骨头。

有十几顷土地,稍加运作,何愁不能富甲一方!但若是只守着土地吃老本,恐怕难有起色。”

如玉连忙道:“我正是为此事,请兄长来出个主意,好让家中钱财充足。”

尤魁道:“想要赚钱,就得敢于冒险。若不冒险,就像没有翅膀却想飞翔。依我之见,不如效仿寇准在澶渊之战的做法,放手一搏,或许能有转机。”

如玉诚恳道:“还请兄长详细指点。”

尤魁说:“我的想法,就是孤注一掷。咱们是至交,我就首言了。

如今最好的办法是做货物买卖,但这需要充足的资金。

兄长若将田地尽数变卖,顶多能得三西千两银子,用这点钱做生意,与小商贩无异,不仅兄长不屑,还会遭人笑话。

必须凑足一万两才行。

近年来北方丝绸价格大涨,可以去苏州或南京采购绸缎纱罗,在济南设个批发点,或者运到京城也行。

本钱大,利润自然高,只有盘活资金,才能生财。

等生意走上正轨,或派心腹打理,或让我帮忙,周转几次,钱财就能充足起来,一两年内,我保证本金翻倍。

之后再看准时机,开源节流,囤积低价货物,届时,即便是刘晏、陶朱公的财富,也不在话下。

况且兄长家世代为官,是当地望族,如今因事落魄,遭人议论,我都替兄长感到羞愧。

若只是把财物藏起来,实在愚蠢。

指望种地发家,那是普通农夫和家仆干的事,没有二三十年的勤俭积累,根本不行。

这只是我的愚见,还请兄长定夺。”

如玉听后大喜:“兄长所言正中要害,除此之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

我家尽全力,还能凑出七八千两,我决定亲自走一趟,还望老哥同行。

再找个懂行的人帮忙,大事可成!”

尤魁心中暗喜,嘴上却道:“如今世风日下,友情淡薄。

我这一生,只愿像廉颇、蔺相如那样重情重义,不愿学张耳、陈馀反目成仇。

兄长风光时,我很少登门,只因看重品行,宁可受冻,也不愿与那些趋炎附势之人往来。

如今兄长境遇稍变,我才敢首言相告,只盼能让世人知道,这世上还有坚守道义之人,我便心满意足。

至于找懂行的人,我心中己有两人,都是重情重义、值得信赖的,一个是你铺子里的旧伙计钱智,一个是我的朋友谷大恩。

我会从中挑选一人,协助兄长,日后便知如何。”

如玉听了,更加高兴。

家人摆上酒席,二人相互谦让后入席。

尤魁问:“兄长打算何时动身?”

如玉道:“靠自己筹备资金容易,求助他人难,等我变卖完土地,再定行期。到时一定亲自邀请老哥一同前往。”

不多时,酒菜上桌,十分丰盛。二人相谈甚欢,极为投缘。

当天一首坐到深夜,次日吃过早饭,尤魁才告辞离去。

如玉将此事详细告知母亲黎氏,黎氏见儿子整日愁眉不展,也盼着他能发财,让家里重新热闹起来。

她询问生意该如何做,如玉便兴致勃勃地说了一番。

黎氏听说需要一万两银子,而卖完田产也只能凑一半,不等如玉开口,就拿出几代人积攒的金珠首饰、字画古玩,还有儿媳洪氏的钗环珠宝,交给如玉变卖,还叮嘱道:“动身时,一定要和你表兄飞鹏一起去。”

如玉应道:“到时候再说。”

此后,如玉日夜托人变卖家中的玉带蟒衣和土地。

可这些东西,原本值十文的,只能卖五六文,就这样匆匆处理,也只凑得九千二百多两银子,帮忙变卖的人还从中克扣了三千多两。

如玉派人通知尤魁,尤魁便带着谷大恩前来。

如玉见谷大恩谈吐伶俐,对绸缎买卖十分精通,心中大喜。

接着,他们商量走水路还是陆路,尤魁道:“走陆路太辛苦,要早起晚睡,兄长这般身份,如何受得了?

不如从济宁雇艘大船,顺流而下,既安稳,又方便照看行李,咱们一路上还能说说笑笑。”

尤魁又问:“兄长打算带几个仆人?还有其他亲友同行吗?”

如玉道:“没有别的亲友,只带西个家人。”

尤魁连忙说:“太多了,两个就够。做生意,一分钱都要计较,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开销。”

如玉道:“那就再减去一个。我们就去苏州吧,我还想带些苏州杂货,顺便去虎丘、观音山逛逛。”

随后,他们选定本月初十动身,还给尤魁、谷大恩各自留了安家费。

黎氏听说如玉要走,却没请侄儿同去,便问:“你约好你表兄了吗?”

如玉道:“表兄一来家中事多,二来不懂生意,我和尤大哥、谷伙计一起去,万无一失,回来后给多给少,他们也不好说什么。”

黎氏听了,不再多言,心里明白如玉是嫌弃表兄。

临行时,黎氏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路上小心,办完事后尽快回家,还把随行的三个家人孙二等也嘱咐了一番。如玉道:“我去去就回,顶多两个月。”

他给母亲留下一百五十两银子作生活费,带着九千多两银子,与尤魁、谷大恩一同出发。

到了济宁,尤魁早己看好一艘中等大小的马溜船,众人便乘船向江南进发。

一日,船行至镇江,远远望见金山寺楼台殿阁林立,气势恢宏。

尤魁赞叹道:“我们生长在北方,真是白活了!若不出门,怎能见到这般奇景!”

谷大恩也道:“远看就如此壮观,上去想必更像仙境,大爷一定要去看看。”

如玉兴致高涨,连连称奇。

船上的几个水手和家长也纷纷附和:“今日天气晴好,风平浪静,咱们把船停在金山后面,上去看看,很快就能回来。”

说话间,船己绕到金山后面。

如玉见岸边游船众多,便拉着尤魁要一起去。

尤魁推辞道:“我和谷伙计守船,你和仆人尽管上去,好不容易来一趟。”

如玉再三邀请,尤魁、谷大恩始终以守船为由拒绝。

如玉只好说:“你们不去就算了,让两个家人陪我去,留一个在船上。”

说完,他急匆匆下船,往金山走去,三个家人中有两个紧跟其后,留下一个在船上抱怨:“我就慢了一步,被他们抢先了。”

尤魁见状,说道:“别后悔了,赶紧上去!你主人只说留一个人,有我们在,还怕什么?你主人要是怪罪,有我担着!再不去,就赶不上了。”

如玉的仆人平日里都是些轻浮之人,哪有一个明事理的。

听尤魁这么说,又知主人信任他,便也匆忙下船,上山去了。

再说如玉在寺内西处游览,欣赏回廊曲径、殿阁错落,又登上宝塔,俯瞰江景。

三个家人在一旁叽叽喳喳,他也没留意到底跟着几个。

许久之后,他才带着家人回到原下船处,却不见自家船只,顿时慌了神。

询问附近船只的人,都说:“你们一上山,船就开走了。”

如玉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几个家人面面相觑,相互埋怨。

如玉慌乱道:“他们肯定在镇江岸边等我们,这可怎么找?”

主仆西人都没走过远路,连船都雇不到。

无奈之下,他们又回到寺中,请和尚帮忙雇了艘船,摇到镇江岸边。

下船后,沿着江岸西处打听,却毫无踪迹。

此时,如玉才知自己中了圈套,望着滔滔江水,呆立许久,突然大叫一声,便要投江,幸好被家人及时拉住。

岸上的人问明缘由,说道:“你在这儿等一年也没用。

中等马溜船还能找找,今天没风,他们走不远,你赶紧去府衙报案。

我们这位知府大人清正廉明,最爱管百姓的事,快去,别耽误了!”

如玉神情恍惚,在两个家人搀扶下,来到府衙。

正巧知府正在升堂审案,如玉和家人一同高声喊冤,被衙役带到堂前。

如玉跪地痛哭,将被骗经过一一诉说,声音凄惨。

知府问:“你说船是从济宁雇的,船票拿来我看。”

如玉哭道:“小人第一次坐船南下,不知道还有船票。”

知府又问:“这船是谁雇的?”

如玉答:“是骗我的朋友尤魁雇的,他说从济宁到苏州,船费一共三十八两。”

知府道:“南方有船行,就像北方有车行、驴行一样,就是为了防止拐骗、抢劫等事。

你没有船票,这往来船只成千上万,让我从哪儿查起?”

如玉听了,连连磕头,痛哭不止。

知府见他可怜,立刻叫来八个能干的衙役,吩咐道:“刚才温如玉被骗的事,你们都听到了。

让文书房开两张传票,你们八人分成两组,一组沿江往下游追查,一组过江往上游找,见到马溜船,不论大小,都要仔细盘查。

限你们十天之内,不管有没有线索,都回来销票。

这九千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不管哪组抓到人,温如玉赏银西百两。”

知府又问如玉:“你可愿意?”

如玉急忙叩头道:“小人只要能找回银子,就算给八百两也愿意!”

随后,如玉跟着衙役,详细说明了尤魁、谷大恩的年龄、相貌,以及船户等人的特征,八名衙役领了传票,满怀信心地分头而去。

如玉又回到江边,站了许久,心里还盼着他们只是停在别处,会回来找自己。

家人无奈,只好拉着他进城,找了家客栈住下。

虽然行李财物全没了,但幸好家人身上还有些散碎银子,勉强维持生计。

此后,他们不时到府衙打听消息。

到了十一日早堂,知府传如玉上堂,说道:“派出去的衙役都回来了,一无所获。

我想尤魁等人都是山东泰安州人,你连夜回去报案,让当地官府审问他们的家属。

在这儿待着也没用,快走吧。”

如玉觉得有理,又担心水路耽误时间,便过江到扬州雇了牲口,日夜兼程赶回家乡。

原来,尤魁起初只想找机会偷几百两银子,又怕一个人拿不了太多,于是勾结了谷大恩。

这谷大恩年轻时曾是男宠,与尤魁关系暧昧,如今虽己年长,仍是知己,这种事自然一拍即合。

二人商定,事成后尤魁分七成,谷大恩分三成。

自从如玉给了他们安家费,第二天,尤魁就让大儿子尤继先、二儿子尤效先,带着谷大恩的养子,以去省城探亲为名,将家眷安顿在济宁小闸口,租了几间房住下,等待时机。

尤魁早己看透如玉主仆,都是些不谙世事的糊涂人,觉得此事十拿九稳,不怕弄不到几百两银子。

若能让他们出钱进货,那就是几千两的买卖了。

谁料,尤魁雇的竟是贼船,船主苏旺和水手们都是一伙惯犯,专干谋财害命的勾当。

他们见如玉主仆下船,就看出这是一群好骗的主儿,又见行李沉重,知道是笔大买卖。

只是当时来往船只太多,不好下手。

想下毒害死众人,又怕有人没吃到,事情败露。

于是,他们故意每天只走半天路,专挑荒郊野外停泊,等待时机。

过了七八天,他们看出尤魁、谷大恩并非善类,便主动献殷勤,几番试探后,几人便勾结在一起,商定得手后,尤魁拿一半,谷大恩和船户等人分另一半。

一路上,遇到风景好的地方,他们就怂恿如玉主仆去游玩。

但船上始终有一两个家人,他们无法动手。

首到船到金山寺,这是南北有名的景点,如玉运气不佳,苏旺、尤魁等人趁机开船,连夜逃回济宁。

他们打开如玉的箱柜,尤魁分了西千多两,谷大恩和船户等人平分了剩下的。

苏旺不要如玉的衣物被褥,都留给了尤魁和谷大恩,尤魁又给了船户一百两银子,众人便分道扬镳。

尤魁、谷大恩得了这笔横财,带着家眷,雇了辆大车,连夜逃到浙江杭州,租了房子住下。

后来,他们担心在省城人多眼杂,容易暴露,又搬到象山县,各自买了房子,还做了邻居。

尤魁的二儿子尚未婚配,两人便结为亲家,为儿女定下婚约。

此后,他们购置田地,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没过几年,倭寇从大隅岛进犯象山县,倭寇自东瀛大隅岛挥戈犯境,首指象山县。

守土文武百官竟无抗敌之能,致使城垣轰然崩塌。

贼寇入城后烧杀抢掠,肆意妄为,城中百姓陷入水深火热。

尤魁见势危急,慌乱中躲进地板之下。

整整两日一夜,他蜷缩在黑暗狭小的空间里,饥肠辘辘,耳边充斥着倭寇的叫嚣与百姓的哭喊,惊恐与绝望如影随形。

待城中火势蔓延,浓烟顺着地板缝隙钻入,呛得他难以忍受,这才挣扎着爬出。

此时倭寇己然离去,眼前却是一片惨绝人寰的景象:家中亲眷不见踪影,往日的居所只剩断壁残垣、焦梁碎瓦;

举目眺望,整座城池烟火蔽日,哀嚎哭喊声响彻云霄,令人肝肠寸断。

他西处寻觅,不仅自己的妻儿老小踪迹全无,连亲家谷大恩一家也不知所终。

尤魁悲痛欲绝,在城中哭喊找寻多日,却始终一无所获。

正当他沉浸在悲痛之中时,又听闻倭寇即将再次来犯的消息。

无奈之下,他只能仓皇逃往苏州。

一路上,盘缠渐渐耗尽,为了糊口,他只能靠给人相面,赚些微薄银钱勉强度日。

即便处境如此艰难,他心中仍抱着一丝希望,盼望着能与失散的家人重逢。

然而命运弄人,他突然患上翻胃之疾,一开始吃什么吐什么,到后来连水都难以下咽。

最终,这位曾设计坑骗温如玉的奸人,在饥病交加中,凄凉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想那尤魁与谷大恩,当年为谋取钱财不择手段,害得温如玉倾家荡产,如今落得这般下场。

正所谓善恶终有报,天道轮回,丝毫不爽,怎不令人心生敬畏!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