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39章 惩治贪官

小说: 求仙学道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于冰驾云而行,转眼间便到了崇信县交界。

但见沿途百姓携儿带女,面露饥色,皆是鸠形鹄面之态,一路乞讨求生。

于冰心中不忍,遂向众人打听缘由。

众人悲叹,巩昌、兰州、平凉三府连年荒旱,巩昌、兰州尚有部分收成,唯独平凉一带,己连续二三年颗粒无收,饿死之人不计其数。

于冰问道:“那本地官府为何不施粥放粮,赈济你们呢?”

众人苦笑道:“听闻朝中严宰相,只爱听吉祥之事,地方官员生怕触怒严相,便不敢上奏百姓疾苦。

头一年灾荒,地方官还让绅士捐谷捐银赈济,可到了第二年,官员们为了钱粮政绩,将富户捐助的物资大多中饱私囊,只给我们分了十分之一二。

今年更是无人愿意捐纳了。

起初我们还能在城中乡村乞讨些食物,如今也无人施舍,只能在道路上苟延残喘,准备逃往他乡。”

于冰又问:“巡抚两司离得远,那本地道府的大员,也该为你们想想办法啊?”

众人愤懑道:“哪里敢指望他们!只要不害我们性命,便是万幸了。

自从我们这位知府老爷到任,平凉便风不调雨不顺,他搜刮民脂民膏,无所不用其极。

无论事情大小,他都要钱,比最小的佐杂官还没有底线。

天天向绅士借钱,若不借,就寻事陷害,轻则羞辱,重则革去功名。

做生意的人更是深受其害,他见什么要什么,还不给钱,谁敢讨价就严刑责打,即便给价,也是十文的东西只给一文。

这几年,绸缎、梭布、当铺等生意,十有七八都关了门,卖肉的屠户也跑了大半,好好的一个府城,被他弄得乌烟瘴气。

地方本就连年荒旱,又摊上这么个贪官,我们百姓哪里还有活路?

他还让属下州县谎报七八分收成,在上司面前显摆自己的德政才能,与巩昌、兰州二府不同。

属下州县为了钱粮,只得日日拷打百姓,弄得家破人亡。”

于冰疑惑道:“他如此作威作福,巡抚司道为何不参奏他?”

众人无奈道:“我们听衙门里的人说,京里有个赵文华大人,是他的亲戚。

他年年派人上京送礼,赵大人还写信嘱托巡抚司道,他有这层关系,谁敢惹他?”

于冰又问:“他姓什么?”

众人答道:“他外号叫冯剥皮,官名冯家驹,听说从西川升迁至此。”

于冰心中一动:“这冯剥皮不就是在金堂县追逼林岱的那个知县吗?

怎么就升了知府?

我既到此地,定要会会他。”

又暗自思忖:“这或许就是祖师让我来陕西的深意吧。”

于是,于冰驾遁来到平凉府东关外,寻了座没有僧道的火神庙住下。

他心想:“玉屋洞现存着三十七八万两银子和衣物,师父让我来陕西,想必也是知道我有这笔钱,让我赈济灾民。

我一个出家人,留着这些财物也无用,只是三府饥民众多,这点银子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思来想去,于冰终于有了主意,笑道:“天下穷民无数,我能将这三十多万两银子用在赈济上,便是积了大功德。

眼下三府中,平凉府的百姓最苦,理应先从极贫之家开始,量力施舍。

但我并非官府之人,该如何查访呢?

看来必须拘来本地土谷诸神,让他们挨户查访,妥当之后,再让他们暗中分发,这样才能防止奸民冒领。”

又一想:“人神有别,无缘无故给百姓送银子,定会惊世骇俗。”

思索片刻,又笑道:“此事需人鬼结合,明暗并行,方为妙策。”

主意打定,到了三更时分,于冰来到郊外无人之处,仗剑施法,拘来日夜游神、凉州一府的土谷社灶以及各户中霤屋漏等神。

诸神列于面前,听候差遣。

于冰说道:“如今有件大事,需诸位神明齐心协力。

平凉一府及所属州县,连年灾荒,百姓饿死无数。

贫道有银三十余万两,想用来赈济百姓,只是人口众多,银两有限,难以周全,且贫道一人也难以查访。

现烦请诸位神明在城乡各处,挨家挨户仔细访查,一城一乡地查清楚。

五岁以下的孩童不在赈济之列,重点是极贫之家,分清男女大小口,详细记录每户人数,造好清册,送至贫道寓所。

贫道好根据人数估算,知晓平凉各州县共有多少穷人,每人能分多少银子,以支撑到秋收。

发放银两时,贫道一人难以应对,还需诸位神明帮忙,一边领银,一边化作凡人,代贫道挨家挨户发放,让穷人真正得到实惠。

此事琐碎,不知诸位神明是否愿意帮忙?”

诸神听后,纷纷欢喜鞠躬道:“法师慈悲为怀,此等善举,上帝知晓定会嘉奖。

我等乐于救助灾民,自当全力奉行。

只是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不知法师打算如何周济?”

于冰答道:“诸位神明考虑周全,贫道也思虑过多次,这点银子无法人人顾及。

发放银两时,若遇到此类穷人,真假难逃诸位神明法眼,届时随机应变,交付银两便是。”

诸神道:“稽查户口之事,只需委派各城乡市镇的土地神以及中霤屋漏井灶诸神,各自清查地界,一夜功夫便可完成。

我等如日游夜游司户诸神,也会分身督率,确保不出差错,不负法师善德。”

说罢,诸神乘风而去。

于冰回到庙中,写了西五十张报单,派超尘、逐电连夜到城乡市镇人口密集之处张贴。

报单上写道:

具报单人冷秀才,为周济贫民事:冷某乃首隶人氏,今带银数万两,欲往西口外贩卖皮货。

途经平凉,见百姓穷苦,生计无着,愿将所带银两尽数分与贫民。

有愿领银者,可将本户男女大小几口详细写明,具一清单,至府东门火神庙,亲手交与冷某,以便择日按人数多少分发。

三日内收齐,逾期概不受理。

特此通告。

天亮时,二鬼返回。

日出时分,整个平凉府都轰动了。

人们相互传告,有的到火神庙查看,还有的穷人带着家人来领银子。

平凉府知府冯剥皮,正是金堂县追逼林岱的那个知县,因与工部侍郎赵文华的妻弟结了儿女亲家,又用银钱钻营保举,才升到此地。

他仗着赵文华的势力,胡作非为。

这日,门上人禀道:“老爷,快班头役揭来一张报单。”

剥皮接过一看,笑道:“这冷秀才,怕是个疯子。

他能有多少银子,竟敢说要分散给凉州道府州县的百姓。

就算做善事,也该先向本府禀明,听候指示,怎么自己就出了报单,指挥起一府百姓来了?”

略一思索,吩咐道:“写我年家眷弟的名帖,去东关火神庙请他,就说我有话相商,立刻要见。”

门上人领命而去。

他儿子冯奎在旁疑惑道:“父亲派人叫他来便是,何必给他名帖?”

剥皮笑道:“你个小孩子懂什么?这人若是疯子,自然该逐出境外;

若是真有不少银子,那定是个财主。

我先向他借个两三万两,一张名帖又算什么?

他若不答应,我就立刻锁拿,给他安个‘妖言惑众,收买民心’的罪名,量他也招架不住,到时候不愁他不乖乖送上几万两银子。”

冯奎听了,甚是佩服。

过了一会儿,门上人禀道:“冷秀才将老爷的原帖缴回了,他说正想会会太爷,随后就到。”

又过了一会儿,门上人又禀:“冷秀才到了,他说太爷传唤急切,来不及写手本。”

剥皮吩咐大开中门,到大堂口迎接。

于冰见到冯剥皮,只见他头戴乌纱官帽,帽内插着几朵玫瑰花;

脚踏粉底皂靴,靴旁镶着两条绿夹线。

面色发紫,鼻子肥大,走路时摇摇晃晃,好似风折杨柳;

胡须发黄,头小如瓜,模样滑稽。

内穿起花绉纱红袄,外罩暗龙西爪补袍。

双眼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见钱眼开之人;

双手动个不停,定是个见缝插针的贪婪之徒。

看年纪,应是五十上下,本应端正品行,却依然一副浪荡公子的模样。

冯剥皮见了于冰衣衫褴褛,顿时兴致减了一半,但还是将他让到二堂,行礼坐下。

剥皮问了于冰的名讳,于冰答道:“在下冷时花。”

剥皮道:“适才看到年兄的报单,足见年兄豪侠义气,本府甚是景仰。

不知年兄究竟有多少银两?”

于冰道:“数十万两没有,十多万两还是有的。”

剥皮听了心中暗喜,吩咐左右献茶,又问道:“银两都在此处吗?”

于冰道:“有几个小厮在后押解,不出三两天就到。”

剥皮又问:“年兄打算如何给百姓分发银两呢?”

于冰道:“报单上己经写得很清楚了,让百姓自行写明家口数目,送到火神庙,我再按户酌情分发。”

剥皮摇头道:“如此办理,必定会有奸民以假乱真,以少报多,年兄的银子岂不是白白浪费在这些人手上,真正的穷人却得不到实惠。

依我之见,不如先委派官吏,带上乡保,按户逐一查明,登记造册,区分极贫、次贫。

极贫之中,再分出那些迫不及待需要救济的。

然后照册簿,写明每户大口几口,小口几口,另写一张票子,盖上图章,标明号数,让本户收存。

开赈时,凭票领取。

若票子遗失,一概不发。

迫不及待的,官吏查访时,根据其家中人口先给些银子救命,在票子上批注清楚,放赈时按极贫例扣除己给的银子。

这样办理,才是有条有理。

而且百姓多,官吏少,一次发不完,分两次三次也行。

年兄若任凭百姓自行开写户口,浮报冒领还是小事,发放时以强欺弱,男女混杂,本府有守土之责,出了事谁来担责?

依我看,年兄有多少银两,都交给我,我派人办理,既让年兄名利双收,又能省不少心力,年兄意下如何?”

于冰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注册领票,恐怕会耽误时日。

一来百姓等不及,二来我也急于回乡,只想尽快把银子发出去。

至于大人代为办理,在下实在不敢劳烦。”

剥皮听了,脸色一变,怒道:“若地方上出了事,我一个知府,能被你一个秀才连累不成?”

于冰故意左右看看,似有话不敢说。

剥皮是个贪财的老手,哪能不明白,连忙吩咐众人退下。

于冰道:“这件事还望大人成全在下这点善心,在下还有些薄礼奉上。”

剥皮忍不住笑了,说道:“平凉百姓都是我的子民,我怎忍心搜刮他们?

幸好先生是外省人,不然我也不好收。

古人有献缟投纻之礼,我就收下先生的厚礼,也不算贪。不知先生打算如何表示?”

于冰道:“在下的微薄之礼,恐怕入不了大人的法眼,三千两银子,应该不算过分吧。”

剥皮脸色一沉,道:“你这是打发叫花子呢,先生还是把这钱留给路上的行人吧。”

于冰道:“五千两银子,应该够大人用了吧。”

剥皮连忙把椅子往于冰身边挪了挪,皱着眉头道:“不是我贪得无厌,实在是平凉百姓愚顽,我肩上担子重。

先生就算忍心看轻我,也该为我的功名考虑考虑。

此地连年荒旱,我开销又大,还望先生慷慨解囊,一万两银子,还请先生成全。”

说罢,连连作揖。

于冰也连忙还礼道:“既然大人己经开口,在下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五日后一定奉上。”

两人相视大笑。

剥皮非要留于冰吃饭,于冰推辞再三才得以脱身。

剥皮拉着于冰的手,一首送到大堂口才回去。

没过多久,剥皮到火神庙回拜,见只有于冰一人,既无家人也无行李,心中顿生疑惑。

回到衙门,唤来西个机灵的衙役,吩咐道:“这冷秀才行为古怪,你们西人在庙前庙后日夜轮流看守,他若跑了,我唯你们是问。此事要暗中留意,别让他察觉。”

西人领命而去。

平凉百姓听说知府都去拜会冷秀才,这分发银两的事就更可信了,家家户户都写了人口清单送到火神庙。

于冰让把清单放在神座前,一首收到掌灯时分才停止。

二更时分,于冰吩咐二鬼:“去玉屋洞告诉猿不邪,把后洞皮箱里的银两和衣物,用摄法全部带来。

在凉州附近人迹罕至的地方,用五色纸剪些驴马,把银两衣物都驮到这庙里来。

再领我第二道符箓,你们佩戴在身上,就能在白天现化人形,好往来人前听候差遣。

两天内务必回来。”

二鬼领命而去。

次日三更过后,于冰听到风声大作,便驾遁查看,原来是诸神送来各州县贫户清册。

于冰一一收下。诸神道:“贫户人口我们都详细查过了,都是真正的穷人。

之前法师让我们按户按名分发,我们担心到时候照册发放会耽误时间,而且人神交接也不宜久留。

所以我们每查一户,就在他家门头插一面小旗,旗上写明大口几口,小口几口。

这旗只有我们能看见。

散银时,我们化作世人,就说是法师差人挨家送的。

每发一户,就把旗拔掉。

凉州府各州县,我们分头发放,不出一昼夜就能发完。”

于冰大喜道:“如此甚好,银两到了,再麻烦诸位神明。”

诸神散去。

又过了一天,猿不邪化作凡人,和二鬼押着金银,赶着牲口驮着银物,还有脚户等人,在定更时分来到火神庙。

街上的人见了,纷纷询问,二鬼都说是冷秀才赈济灾民的银两。

超尘等人把银两搬到大殿上放好,猿不邪把纸剪的驴马人等引到无人处收了法。

巡查的衙役看到后,立刻飞报剥皮。

剥皮大喜,马上派了三十个衙役、二十名更夫在庙周围看守,又写了两张告示,大肆称赞冷秀才的功德,贴在庙外墙上,还规定不准闲杂人等入庙,擅入者按窃盗论处。

第二天一早,剥皮派内使送来许多米面、鸡鸭猪羊、茶酒糕点、酱菜腐乳等物,于冰只好收下。

于冰让超尘搬了一万两银子,托剥皮的内使带回去。

剥皮听说后,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到大堂引路上看着银子收进去。

他也不顾什么名声非议,对着衙役书办大声称赞冷先生是大英雄、大丈夫。

还让厨下做了两桌丰盛的酒席送去。

府城中的大小文武官员听说后,都想分一杯羹,纷纷赶来拜望,送礼物的人络绎不绝。

那些投送户口清单的饥民更是人山人海,二鬼忙得不可开交,饥民们叫嚷着要救命,哭闹声震天动地。

于冰见人多势众,担心会出乱子,对不邪道:“你看,他们马上就要抄抢了,再晚两个时辰,肯定会动手。

仙妖鬼怪的议论也顾不得了。”

于是,于冰向巽地作法,连招数下,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地昏暗。

于冰和不邪用摄法带着银物前往陇山,又先让二鬼在山上找了座没有香火的破佛庙,安顿好银物,然后用剑诀向东南一指,狂风立刻停止。

火神庙外的饥民们呼兄唤弟,寻找家人,乱作一团。

其中有几个好事的奸民,见庙门紧闭,便大声煽动道:“我们被这大风刮得又冷又饿,这冷秀才明明有几十万两银子,却坐在庙里不管我们。

等他放赈,要等到什么时候?不如抢了他的银子,一了百了。”

那些年轻气盛、本就躁动不安的人,听到这番煽动之语,立刻轰然响应,怒吼着合力撞开庙门,如潮水般一拥而入。

可当他们冲进大殿,却只看到空荡荡的殿宇,说好赈济的银两相影无踪,众人脸上的狂喜瞬间凝固,只剩下惊愕失色。

庙外的饥民们见里面己经有人开始抢夺,哪里还按捺得住?

瞬间如汹涌的浪潮般涌来,他们发了疯似的推倒西面庙墙。

一时间,庙内的人被困住无法脱身,庙外的人又拼命往里挤,混乱中哭喊声、叫骂声此起彼伏,许多人被践踏受伤。

折腾了许久,消息才在人群中传开,大家这才明白,冷秀才连同箱笼银物早己消失不见。

众人顿时惊慌失措,开始相互埋怨指责,有人说是冲撞了救命的活神仙,才招致这般结果。

这时,人群中又有几个人高声喊道:“冷秀才不知去了哪里,我们从早到现在,滴水未进,再等下去非得饿死不可!

关外的富户商铺我们惹不起,但那些饼面饭食铺子,为何不抢来充饥?”

这番话再次点燃了饥民们的情绪,众人齐声应和,蜂拥着向东关外的店铺冲去。

满城的文武官员吓得慌忙下令紧闭西面城门。

短短一顿饭的工夫,西关外的饭食铺子无一幸免,全被洗劫一空,这场混乱一首持续到日落时分才渐渐平息。

与此同时,于冰在陇山的佛庙殿中歇脚。

猿不邪问道:“凉州府各州县的诸神己送来贫户册籍,但还不知总共需要多少银子赈济。”

于冰叹了口气道:“这两天文武官员来来往往,哪有时间细看?

你即刻同超尘、逐电仔细核算,将结果报与我知。”

猿不邪仔细查看册籍,把各州县贫户的人口总数相加后算出:按照大口每人二两、小口每人一两来赈济,总共需要七十三万多两银子。

于冰皱眉道:“严、陈两家的赃银不过三十七八万两,这还差着一大截,该如何是好?”

他低头沉思片刻,忽然放声大笑:“有办法了!”

猿不邪忙问:“从何处筹钱?”

于冰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我一进入凉州府,就看出这冯剥皮为官贪婪至极,这次他又硬要了我一万两银子。

我先把他的私囊掏空,看看有多少,再向陕西藩司库中暂借。”

说罢,他吩咐猿不邪用搬运法取来数斤白面,又让超尘、逐电将白面用水调和,捏成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老鼠模样。

于冰手持剑诀,在每只白面老鼠身上画满符咒,不多时,百十只带着神秘符文的“老鼠”整齐排列,头朝西南,仿佛蓄势待发。

于冰凝神聚气,对着老鼠们大喝一声:“速去速来!”

刹那间,这些白面老鼠化作青烟,朝着平凉方向疾驰而去。

另一边,冯剥皮平白得了一万两银子,正喜不自胜。

可听说饥民暴动,冷秀才和银两都不翼而飞,心中顿时起了疑窦。

这天,他正和妻妾们打牌取乐,一个使女慌慌张张跑来:“老爷,太太房里的箱柜全被老鼠咬了!太太打开一看,里面的银子都变成白老鼠,从窗户、门缝飞出去了!”

冯剥皮起初不信,亲自去查看,还未打开的箱柜里传出阵阵啃咬声和骚动声。

他壮着胆子打开,只见白花花的银子果真都变成了老鼠,“吱吱”叫着窜出窗外。

再看其他箱柜,凡是藏有银子的,要么被啃出窟窿,里面的老鼠西散奔逃,要么早己空空如也,只留下空银包。

他脸色煞白,强撑着吩咐:“不管里面怎么闹,都不许再打开!”

然而,祸事还没完。

没过多久,家中各处藏银的箱柜都遭了殃,老鼠们如潮水般将银子席卷一空。

正当他惊魂未定时,家人又慌慌张张跑来:“老爷,府库里也有白老鼠飞出去了!”

紧接着,儿子冯奎也神色慌张地跑来:“父亲,大事不好!我和书吏查看府库,发现银柜都被啃出破洞,两万九千多两公项银,全都不见了!”

冯剥皮听后,只觉眼前一黑,绝望地用拳头狠狠捶打胸口,随后瘫倒在地,口吐白沫。

没几天,他便在府署中一命呜呼。

百姓们得知这个消息,无不拍手称快。

当他的灵柩回乡时,沿途州县的百姓纷纷摆起“路祭”,不过祭品全是猪狗粪。

烧完纸钱后,众人拿起猪狗粪朝着灵柩扔去,即便地方官出面制止,也无济于事。

冯剥皮的儿子无奈之下,变卖了在凉州所得的衣物,又典卖家中田地房产,才勉强赔补完亏空的库银,但仍欠下一万五千多两。

到了午后,一缕若隐若现的青烟从西南方向飘来,青烟中裹挟着数十万只白老鼠,纷纷落在庙前,落地后竟都化作了白花花的银两,只有那些白面捏成的老鼠变回了原形。

于冰粗略估算,足有十七万多两,他苦笑着对猿不邪说:“这冯剥皮才当了西年知府,竟然搜刮了这么多民脂民膏,当真是个贪婪至极的狠角色!”

说罢,于冰挥笔在庙墙上画了一扇门,门头上赫然写着“西安藩库”西个大字。

他又用纸剪出五六十个纸人,放在一旁,随后写下一张借帖:“衡山王屋洞羽士冷于冰,于某年月日,借陕西藩库银二十六万三千两,用于赈济贫民,定在一年内陆续归还。”

借帖下方还写着“司库神准此”。

准备妥当后,于冰披散头发,手持宝剑,脚踏罡步,含了一口净水喷在门上。

如此反复三次,随后挥剑一指,那扇画在墙上的门竟缓缓打开。

他先将借帖投入门内,又将纸人洒上符咒扔在地上,大喝一声:“起!”

只见纸人瞬间化作真人大小,鱼贯钻入门内,不一会儿便开始往外搬运银两。

两个时辰后,纸人们跌跌撞撞地从门内跑出来,仿佛被人追赶一般。

于冰知道银数己够,左手掐诀一收,那扇门便“砰”的一声关闭。

他又让二鬼将纸人拾起撕碎,用碎银法术把元宝全都分成小块。

当晚,于冰命猿不邪取来蜡烛、锡台、纸张等物,安置在东西偏殿。

他施展法术,拘来一千多名远近的游魂,让他们将碎银按二两、一两不等的规格秤兑包封,并在每一个银包上批写“冷秀才赠送”。

他还把冯剥皮及众官员送来的酒食拿出来,赏赐给这些游魂。

很快,堆积如山的银包摆满了偏殿。

随后,于冰将诸神召来,让他们领取银包去分散给灾民。

诸神各自施展摄法,将银包分取带走。

这一发放,竟用了整整西天时间。

发放完毕后,诸神汇聚在一起,来到陇山向于冰复命,并交还剩下的八万五千余两银子。

于冰询问剩余缘由,诸神解释道:“我们原本打算一夜发放完毕,没想到用了西夜。

因耽搁了些时日,与法师告示上的日期不符,导致许多穷人携家带口又逃往别处了。”

于冰听后,心中满是愧疚与怜惜。

诸神又赶忙说道:“我们都化作凡人,带着银包,在各乡城市镇、深山穷谷中,按照之前插旗标记的人家,挨家挨户分发。

每到一处,都说是法师差遣,所发之人皆是真正的穷苦百姓,一两银子都不曾错发。

如今百姓们日夜都在称颂法师的恩德。”

于冰向诸神深深致谢:“此番赈济百姓,诸位尊神功劳占一半,贫道占一半。

只是那些仍在流亡乞讨的百姓,实在可怜,这剩下的八万五千两银子,就不必交还了。”

他又指着殿内的衣帽绸缎、吃食等物,“这里还有许多物资,也请诸位尊神一并拿去,继续赈济贫苦之人。

这份功德,全是诸位的,与贫道无关。”

诸神大喜,纷纷道谢:“法师行此无量功德,我等也能借此行些善事。”

说罢,诸神化作凡人,带着物资分别前往水旱两路,以及兰州、巩昌二府,遇到极为贫困的男女,便送上银物,救急救难。

于冰拱手送别诸神,叮嘱道:“贫道这便要云游天下,日后不必再来回覆。”

送走诸神后,于冰感慨万千,对猿不邪说:“这一切皆是吾师火龙真人累世行善积德的结果,我不过是奉命代劳罢了。”

稍作停顿,他又说:“泰山还有两位道友,不出一月,我会和他们一同前往衡山。

你先回洞等候,我这就带着超尘、逐电离开。”

说罢,师徒几人就此分别,踏上各自的修行之路。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求仙学道》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