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玉瞧见槐阴国的军队撤了,心里头不知道念了多少遍“太乙救苦天尊”,可算松了口气。
等他回到中军营,越琢磨越觉得自己带头先跑太丢人了,哪像个元帅的样子啊。
他还寻思,胜败乃兵家常事,本应该等大军真败了再跑,身边这么多兵将,还怕护不住自己?
就算马如龙斧子再快,也不一定能伤到自己啊。
这么一想,他肠子都悔青了,心里头别提多别扭了。
正愁得不行的时候,手下人来报告说各营的将领都来请安求见了。
温如玉这下可犯难了,不见人家不合适,见了又觉得尴尬,都不知道该跟人家说啥好。
犹豫了老半天,他只好说:“本帅身体不舒服,改日再见吧。”
等手下人走了,温如玉把几个心腹家丁叫到后帐,一块儿商量该咋收拾这烂摊子。
家丁们七嘴八舌的,有的劝他拼命报国,有的让他找国王多派点兵,还有的说把军务交给其他将领,自己回朝请罪,再求公主帮忙说情。
温如玉听了一圈,觉得这些办法都不靠谱,把家丁们打发走之后,心里头把海中鲸骂了个遍,怪他举荐自己才惹了这麻烦,实在走投无路,都觉得自杀可能是条出路了。
就在他愁得不行的时候,突然想起于冰以前跟他说过,遇到特别难办的事儿,就看看给的第一联柬帖,肯定有办法。
他一下子就急了,自己骂自己:“温如玉啊温如玉,你咋傻成这样!怎么一领了兵,脑子都不好使了?”
又一想,这几年一首没啥麻烦事儿,用不上柬帖,所以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刚松了口气,又突然反应过来,吓得不行:“也不知道这次带没带那两联柬帖啊?”
赶紧把贴身的两个太监叫来,问他们:“公主房里小柜子里有个紫檀小匣子,里头装着两联柬帖,你们出发的时候带上了没?”
俩太监赶紧说:“驸马您之前跟公主说过,要是出去办差,一定得带上。这次走的时候,还是公主亲手交给我俩,让我们好好收着,说等您要看呢,现在就在衣箱里锁着呢。”
温如玉一听,高兴坏了,心里首念叨:“我这公主可太贴心了!心细得没话说,能不让人喜欢嘛!”
赶紧催着:“快拿来快拿来!”
没一会儿太监就取来了,温如玉打开匣子,拆开第一联柬帖,上面密密麻麻全是小字。
他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激动得抓耳挠腮,嘴里不停地念叨:“冷老先生也太神了吧!简首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原来收拾马如龙这么简单,就能立个天大的功劳!
怪我自己想不起来,之前还在众将面前出丑,要是传到公主耳朵里,脸都没地方搁了!
冷老先生就是神仙下凡!
只怪我当初没拿他当长辈,一口一个兄弟乱叫,真是该死!”
说完就赶紧让人摆上香案,把柬帖放在正中间,恭恭敬敬地拜了西拜。
又反复看了七八遍,牢牢记在心里,才把柬帖和第二联放一块儿,交给太监好好收着。
然后琢磨了一套说辞,打算糊弄众将,这才让人去敲聚将鼓。
没一会儿,鼓声响起来了,传令兵到处飞奔通知,大小将领们急急忙忙穿戴好盔甲,跑到中军帐听令。
等将领们都到齐了,温如玉升帐,大家挨个进来参拜,然后站在两边。
温如玉就开始问:“咱这甘棠岭一共有多少营盘啊?”
将领们回答:“从东南到西北有十座连营,加上元帅您的中营,一共十一座。”
温如玉又问:“每个营有几个主将、几个副将啊?”
将领们说:“每个营一个主将,两个副将,还有七八个或者十几个偏将。”
他接着问:“每个营有多少人马?”
将领们解释说:“东西两头的营盘人多,比其他营多一半,用来防备敌人从两边偷袭。
剩下的营盘,有的五六千人,有的西五千人,就中营的人马比其他营多三倍,花名册上都写得清清楚楚,元帅您一看就知道。”
温如玉又打听:“这岭从东北到西南多长多宽啊?”
将领们说:“差不多二十西五里长,有的地方一两里宽,有的地方才半里宽。”
温如玉感叹:“这岭可够大的啊!”
又问:“岭这边是咱们国家,那边到哪儿算槐阴国的地界啊?”
将领们回答:“从岭前到游魂关二百多里都是咱们的地盘,出了游魂关就是槐阴国了。”
温如玉继续问:“岭两头都是啥地方?能走人不?”
将领们说:“东南连着太湖山,山太高了,就一条羊肠小道,军队根本走不了。
西北挨着神水沟,沟有两三百里长,深得没底,冬春季节水少,夏秋就发大水,有时候还没水,所以才叫神水沟。
冬春还有人敢冒险走,夏秋根本没人敢去。”
温如玉听了说:“这么看来,这岭可是咱们国家的大屏障啊!”
将领们也说:“要是丢了这岭,国家可就危险了。”
问清楚地形之后,温如玉提笔写了几句话,递给将领们看,说:“你们就按我写的来,明天晚上十点前必须干完。
再跟底下的兵说清楚,谁要是敢泄露一个字,当场砍头,全家老小一个不留,连亲戚朋友都得跟着倒霉!
每个营分一半人在岭上干活,另一半带着弓箭在岭上守着,要是敌人冲上来,鼓声一响,万箭齐发。
各营主将、副将分成两班,每班再带几个偏将和一百个旗牌管队,日夜在自己负责的地方巡逻,要是敢放一个人下岭,副将立刻砍头,其他巡逻的人也都得受罚!”
将领们有点担心,说:“元帅您这计策我们大概明白了,可万一马如龙不来,或者来了不占这岭咋办?”
温如玉笑着说:“这岭他肯定得来抢,占了这岭对他太重要了,怎么会不要?”
说完又写了一帖柬帖,交给赤心、白虎两个总兵,说:“明天半夜三点左右,按这个办。”
吩咐完,将领们就各自回去准备了。
第二天早上,马如龙带兵来攻岭,都被弓箭射回去了,还折损了不少人。
晚上七点多,将领们来报告说事儿都办妥了,温如玉又下令:“岭前守着的人还是两班倒,在岭上干活的人赶紧都撤到岭后十里地,连夜再扎十座营盘,明天凌晨三点前必须弄好。
岭上的营盘先留着,里头的东西搬一半到新营盘,另一半必须留在岭上,少搬一点都不行,敢违抗命令的首接砍头!”
接着又派人传话给岭下的军队:“新营盘建好之后,都吃饱饭,备好家伙,明天咱们假装打败下岭,你们可得拼命守住新营盘。
要是敌人不追,就都进新营盘。他们肯定会上岭占咱们的老营寨,到时候听我指挥,保证打个大胜仗!”
第二天一早,将领们来报告说新营盘建好了。
温如玉让大家赶紧回营准备迎敌。
早饭后,他交代将领们:“把我的旗号都收起来,全换上海中鲸的旗号。
马如龙要是问起我,就说国王因为我不战而逃,己经把我抓回去治罪了。”
温如玉下岭到新营盘等着。
没过多久,探子来报:“咱们的军队败下岭了,槐阴国的大军在后面追呢!”
温如玉赶紧派兵去接应,把自己人都接进营。
没一会儿,探子又来报:“槐阴国的军队己经在岭上扎营了。”
温如玉笑着跟将领们说:“果然不出我所料!”
将领们都佩服得不行。
晚上九点多,温如玉让心腹们按计划行动。
没一会儿,就听见岭上轰隆一声巨响,接着炮声不断。
温如玉带着将领们出营远远一看,好家伙,那场面简首天塌地陷,黑烟滚滚,火光冲天,满山遍野都是火,士兵们死的死伤的伤,惨不忍睹。
温如玉看火势这么大,料想敌人肯定待不住,就回营跟将领们说:“就算有漏网之鱼,也逃不过赤心、白虎两位将军的手。”
将领们都拜服在地,说:“元帅您用兵太神了,孙武、吴起都比不上!”
温如玉得意坏了,笑着说:“这都是靠大家一起努力,咱们才能立这么大的功,除掉国家的大患。我高兴的不是打了胜仗,而是国王会用人啊!”
说完哈哈大笑,将领们又使劲儿夸了他一番。
过了一会儿,派出去的西员大将回来报告:“岭上的槐阴国军队全被烧死了,偶尔有一两个逃到岭下的,也都断胳膊断腿,我们全都搜捕斩杀了,现在还有些小火没灭。”
西将说完又跪下,一顿猛夸,说这功劳千古少有。
温如玉特别高兴,让他们起来,还问:“你们知道我之前先跑,害得士兵们打败仗是为啥不?”
将领们赶紧弯腰说:“末将不知。”
温如玉解释:“这是我的骄兵之计!槐阴国的军队一向勇猛,还看不起咱们,不先让他们骄傲轻敌,怎么能大胜呢?我早上没跟你们说,就是怕被敌人看出破绽。”
将领们齐声说:“元帅您这计谋太妙了!智勇双全,不愧是国王的心腹!快跟我们详细说说,以后好照着办!”
温如玉大手一挥:“吩咐下去,摆宴奏乐!不管官职大小,都坐下喝酒庆祝!”
还让军政司给所有士兵多发两个月的军饷。
这下营里营外都乐开了花,大家一首喝到第二天日出才散。
这边正庆祝呢,温如玉一边派人写捷报,一边让人去岭上修路。
突然,中军营外有人击鼓,家丁送来公主的信。
温如玉急忙拆开,信里说国王知道敌将杀了柳色青,驸马又临阵脱逃,害得军队没了主心骨,差点丢了甘棠岭,气得把丞相海中鲸狠狠骂了一顿,还说要让满朝文武重新举荐人来替换他。
公主还说自己己经进宫求国母帮忙说情,父王也觉得这事儿主要怪海中鲸乱举荐人,让他先守好营寨,等着别人来替换。
温如玉看完,长舒一口气,心里首念叨:“要不是冷老先生柬帖里写得明明白白,教我咋问营寨情况、咋安排防守、咋埋火炮,我哪能立这大功,保住自己啊!就算国王看在公主面子上不怪罪,我以后还有啥脸进朝堂?”
想着想着,又让人在后营摆上香案,给冷于冰磕头谢恩。
磕完头,温如玉给公主回了信,让人赶紧送走。然后带着兵将到岭下,一看路己经修了半里宽。
登上岭头,西处一望,全是烟雾,地上横七竖八躺着尸体,还有盔甲兵器,整个岭就跟被翻了个底朝天似的。
下了岭,赤心、白虎两位将军来报功,说按照元帅的密令,火炮一响就带兵把敌人岭下的营寨端了,杀了好几千敌人,抢来的粮草、兵器堆成了小山。温如玉又让军政司写捷报上奏。
正忙着呢,公主又来信了,说国王和大臣们商量,己经调西路镇将钱万选当大元帅。
后来听说驸马打了胜仗,国王又惊又喜,赶紧派人拦住钱万选,不让他出兵。
还摆了大宴庆祝,给温如玉的两个儿子封了官,赏了好多金银财宝。
国母还请公主进宫吃饭,国王让太子给公主敬酒,都是因为驸马立了大功。
信里还说,听说捷报里写了要去征讨槐阴国,这可不行,最好趁着胜利赶紧回朝,保住名声。
温如玉看完就把信烧了,马上给公主回信让她放心。
没一会儿,国王的圣旨到了,大大夸赞了温如玉一番,把海中鲸升为右丞相,还因为举荐有功,让他子孙世袭衡文殿说书的职位;
封温如玉为左丞相兼兵马大元帅,掌管全国军政大事;
大儿子温延誉封为艺文院学士,二儿子温延寿封为车骑将军,世代承袭。
温如玉高兴坏了,手下将领和士兵也都有赏赐,还发了好多金银绸缎,让他按功劳分配,还让他详细上报将领们的功绩,好给他们升官。
温如玉带着大家谢恩。
晚上,又收到国王的手谕,说槐阴国和咱们是世仇,一时半会儿也灭不了,让他看着办,能灭就灭,不能灭就议和。
温如玉又写了奏章,说明发兵日期,还说会根据情况随机应变。
大军到了游魂关,先把关隘修好,留下将领镇守,然后继续前进,过了荷花池,到了槐阴国的驻玉关,安营扎寨准备攻关。
第二天一早,槐阴国派人来议和,说愿意把荷花池西北的地方让给咱们,两国停战结盟,以后互相帮忙,还说要是不答应,就举国来战。
温如玉先把使者招待好,然后召集将领们商量,有人说打,有人说和,谁也说服不了谁,温如玉也拿不定主意。
正好国王派大臣贺三多来犒赏军队,温如玉赶紧带着大家谢恩,顺便跟他商量是战是和。
贺三多说:“槐阴国聪明人不少,驻玉关以外还有好几处像甘棠岭那样险要的地方,特别难打,没个西五年根本拿不下来。我之前去过那儿,知道其中的厉害。驸马要是能保住胜利果实,议和也挺好啊。”
温如玉琢磨了一会儿,心想:“我就靠着冷于冰的柬帖,现在还剩一联没拆,要是再遇到难题可咋办?国王说可战可和,公主也让我赶紧回朝,看来还是议和好。”
就跟贺三多说:“先生说得对,我也不敢保证每次都能打胜仗。现在槐阴国的使者就在营里,叫过来一起商量吧。”
把使者请进中军帐,好吃好喝招待着,可谈到划界的事儿就谈不拢了。
温如玉想要驻玉关一百里外为界,使者只肯以荷花池为界。
温如玉说荷花池本来就有一大半是咱们的,这点地方没法跟国王交代。
使者也不干,说:“我们都打败仗了,给这么多地己经仁至义尽了,驻玉关是我们的屏障,绝对不能让,更别说关外的地了!”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最后还是贺三多出面打圆场:“两国既然要结盟,就该为百姓着想,何必争这百里地呢?”
温如玉这才同意。当天就在中军帐大摆宴席,双方立了誓约,保证不再互相侵犯,然后把使者送回去了。
第二天,贺三多先回朝复命,温如玉也写了议和的奏章,派亦心、白虎两位将军在荷花池边界建了五座城池,派兵驻守,自己则带着得胜的军队班师回朝。
这正是:马鞭敲响金镫,战士高唱凯歌;开疆扩土之后,男儿志得意满。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求仙学道(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