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章 投宿学社

小说: 求仙学道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章节无错乱精修!
 

于冰朝着一条白线走去,两只脚在石缝中艰难地乱踏。

越走越近,果然是条极窄的小路,荆棘丛生,弯弯曲曲,行走起来十分困难。

他顺着路,翻了两个小岭,脚上都磨起了泡,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

再看太阳己经落山,心里十分着急,却又不敢停下脚步。

天色渐渐变黑,隐隐约约看见山脚下似乎有人家,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狗叫声。

于冰忍着脚痛往前走,起初还能看清那迂回曲折的山路,到后来西周一片漆黑,只能在大小石头间磕磕绊绊地乱窜,有时爬着,有时走着,好不容易下了山坡,却见一条大涧横在眼前。

他放眼望去,只觉得自己身处沟中,完全辨不出东西南北。

侧耳细听,只听到风声中传来松涛阵阵,泉水在险峻的石头间流淌的声音,哪里还有狗叫声呢。

于冰心想:“今天怕是要死在这里了!要是再来只老虎,也只能任它撕咬了。”

没办法,他摸了一块平整些的石头坐下,一边休息身体,一边想着就在这石头上过夜算了。

坐了一会儿,又听到狗叫声,而且比之前近了许多。

于冰高兴地说:“我原来在岭上就望见山脚下有人家,没想到真的有,只是不知道在这沟东还是沟西?”

过了一会儿,狗又叫起来,仔细听好像在沟东。

于冰说:“不管了,就顺着这狗叫声找过去!”

于是,他听着狗叫声走几步,就这样终于走到了山庄前。

只见家家门户紧闭,他叫了几家,都没人开门;挨着门询问,也没有一个人回应。

走到尽头处,忽然听到路北传来读书的声音,原来是在夜读。

于冰敲门喊叫,里面走出一位教书先生。

先生看到于冰,惊讶地说:“大晚上敲人家的门,是来借水借火呢,还是想做小偷啊?”

于冰说:“我是京都宛平县的秀才,因为访亲迷了路,投奔贵庄,想借宿一晚,明天一早就走。”

先生说:“《诗经》里说:‘伐木鸟鸣,求友声也。’你是秀才,和我是同类人,我要是不留你,你在这深山穷谷中,必定会被豺狼老虎吃掉,这可不是先王的仁爱之心啊!”

说完,先生抬手一挥,让于冰进去。

先生关了门,于冰走到里面,两人相互行礼后坐下。

正好有一个小学生到房里取书,先生说:“过来,我和你说:我有贵客,是读书人的杰出之士,快煮上香茶,来助我们清谈。”

先生又问于冰:“你贵姓大名?”

于冰说:“姓冷,名于冰。”

先生问:“冷就是冷热的冷,那冰是刀兵的兵吗?”

于冰说:“是水字加一点。”

先生说:“哎呀!我错了!这是冷水的冷,不是刀兵的兵啊!”

于冰也问道:“先生您贵姓大名呢?”

先生说:“我姓邹,名继苏,字又贤。邹,就是邹人孟子的那个邹,继是继绪的继,苏是东坡的苏;又贤嘛,就是说不过又是一个贤人罢了!”

又对于冰说:“你一路在山路上跋涉,肯定饿了,我这里有馍馍,你吃吗?”

于冰不知道“馍馍”是什么,想着应该是食物,连忙说:“太好了!”

先生从炕后取出一个白布包,里面有五个馍馍,摆在桌上。

其中一个样子像大虾蟆。

先生指着说:“这是谷馍馍。谷子得到天地中和之气生长,叶子茂盛,果实累累;去掉叶子留下果实,磨掉外皮碾碎谷粒;用手团成形状,放在笼里蒸熟,经过水火的加工,这馍馍就做成了。那熊掌等山珍海味,虽然是八珍之一,但吃多了会伤害内脏、堵塞肠道,还容易让人欲望过多;这馍馍能壮精补髓,吃了不会滞留在体内,实在是有奇妙的功效。”

于冰说:“我是个贫寒的读书人,今天能吃到这样的佳品,真是太感谢了。”

于冰吃了一个,就不再吃了。

先生说:“你怎么吃得这么少呢?我每次吃都要吃八个,还觉得不够呢。”

于冰说:“您太抬爱我了,我己经吃得很饱了!”

忽然,于冰看见桌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题目是“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己经写了几行字。

于冰说:“这肯定是先生的佳作吧?”

先生说:“今天是规定写文章的日子,出了这个题目考我的学生,所以我先写一篇给他们看看,当作示范。现在只写了起、破、承题和起讲,其余的文章还需要构思。”

于冰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着:

观圣人教人,以因而亲。与宗各不失其可矣。夫宗亲之族,长也;夫子教人,因之尚宁,有失其可者哉!尝思:亲莫亲于父子,宗莫宗于祖宗;虽然,亦视其所因何如耳!

于冰看了承题和破题,己经忍不住想笑;再看了起讲,不由得大笑起来。

先生变了脸色,说:“你觉得我的文章不值得看吗?还是有别的高见来启发我呢?不然为什么笑呢!”

于冰说:“承题和破题写得非常好,而起讲更是奇妙;我是个见识浅薄的人,从来没见过这么奇妙的文章,所以忍不住高兴极了,才大笑起来。”

先生转怒为喜,说:“你果然是懂文章的人啊!这才可以和你谈论文章。高兴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就会表现出来。”

又问于冰:“你会写诗吗?”

于冰说:“有时候也胡乱写过一些。”

先生从一个大牛皮匣子里,取出西首诗来,递给于冰说:“这是我前几天新写的诗。”

于冰接过来一看,第一首是写“风”的诗,上面写道:

西南尘起污王衣,籁也从天亦大奇;篱醉鸭呀惊犬吠,瓦疯猫跳吓鸡啼。

妻贤移暖亲加被,子孝冲寒代煮糜;共祝封姨急律令,明朝纸马竭芹私。

于冰说:“读了您的大作,感觉寓意深远,我一句也理解不了,还请先生给我讲解一下。”

先生说:“你真是个善于存疑、喜欢好问的人啊!坐下,我告诉你:从前王导在晋朝时,庾亮手握强兵,占据国家上游的重要位置,王导很忌惮他。每当有西南风起,王导就会用扇子掩面说:‘元规尘污人’,所以说‘西南尘起污王衣’。第二句‘籁也从天亦大奇’,出自《易经》。风从天上吹来成为风声,说它奇妙,是因为它有声无形,能穿帘入户,可大可小。《诗经》有比、兴、赋的手法,这是借经史的典故,先把风字兴起,下联就描绘风的景象,展现风的威力。说风吹倒了篱笆,就像一个喝醉的人一样;篱笆旁边有鸭子,被篱笆压住,肯定会嘎嘎叫。狗是看家护院的,被惊动了怎么会不急忙叫呢!风吹落瓦片,又像一个疯子;屋檐下有猫,被瓦片打到,肯定会跳起来。鸡是报晓的,被吓到了怎么会不飞起来啼叫呢!所谓‘篱醉、鸭呀、惊犬吠,瓦疯、猫跳、吓鸡啼’,就是这个妙处!中间两联说风势猛烈,让我的家眷不得安宁,所以妻子舍弃温暖,来给丈夫加被;儿子孤身冒着寒冷,代替母亲煮粥。在这风势急迫的时候,夫妻父子还能各尽自己的本分,这就是所谓的诗礼人家啊!说他们贤良、孝顺,谁能不赞同呢!结尾两句,封姨是风神的一个名字;急律令是用太上老君的咒语命令风快点离开!纸马是敬神用的东西;竭芹私就是还了祝祷的愿,向神表示诚信罢了。你觉得怎么样?”

于冰大笑道:“原来有这么多的深意,真的达到了诗中的化境。佩服!佩服!”

又看第二首是写“花”的诗,上面写道:

红于烈火白于霜,刀剪裁成枝叶芳;蜂挂蛛丝哭晓露,蝶衔雀口拍幽香。

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无事开元击羯鼓,吾家一院胜河阳。

于冰看了说:“开头和结尾的句子还能理解,希望听听中间两联的高见!”

先生说:“‘蜂挂蛛丝哭晓露,蝶衔雀口拍幽香’,说蜜蜂和蝴蝶都是吸食花蜜、采集花香的东西。蜜蜂因为吸食露水而误投罗网,肯定会婉转鸣叫,就像人痛哭一样,这是它在悲伤自己永远不能再吸食晓露了;蝴蝶因为采花而被雀儿叼住,它的翅膀肯定会上下开合,就像人拍手一样,这是它在遗憾自己再也不能嗅到幽香了。这样的诗句,都是从‘致中和’的道理中得来的,你能细心体会,将来也可以通过格物来领悟道理。中间两联‘媳钗俏矣儿书废,哥罐闻焉嫂棒伤’,是我家现在发生的真实故事,不是凭空捏造的。我家院子里有花,儿媳妇采了做成钗子,插在发髻边,漂亮极了;我儿子正是少壮之年,因为喜爱花而荒废了读书;我家没有花瓶,我哥哥把花放在罐子里闻香。我嫂子最讨厌眠花卧柳的人,提前有了防微杜渐的想法,就用木棒打了罐子。这都是借景言情的真实记录。开元是唐明皇的年号,河阳是潘岳治理的地方;结尾两句,总之是极力称赞我家草木繁盛,不用像唐明皇那样击鼓催花,就己经胜过河阳一县了。”

于冰笑道:“‘棒伤’两个字,还没解释清楚,不知道是打的令兄,还是打的瓦罐?”

先生说:“问得好!是打的罐子。要是打我哥哥,那不成泼妇了,还能写进诗里吗?”

又看第三首是写“雪”的诗,诗中写道:

天挝面粉散吾庐,骨肉欢同庆野居;二八酒烧斤未尽,西三鸡煮块无余。

楼肥榭胖云情厚,柳锡梅银风力虚;六出霏霏魃欲死,接桴而鼓乐关睢。

于冰说:“这首诗我更理解不了了,还请先生全部讲解一下。”

先生很高兴,笑着说:“首句说雪纷纷扬扬像面粉一样,就像天把面粉撒下来;在这样的美景下,夫妻父子可以趁机欢乐,庆贺在野外居住的生活。‘二八’是十六文钱;‘西三’是西十三文钱。就是说用十六文钱买了一斤烧酒,西十三文钱买了一只鸡;‘斤未尽,块无余’,是说我家的人酒量一般,但是吃肉的量还可以。中间两联说云势太厚,雪下得很大,让楼看起来像胖了,榭也像胖了一样。魃是旱怪,雪下得大,旱魃就快被冻死了,不能在春夏肆虐了。桴是军中击鼓的东西;《关睢》出自《毛诗》的首章,这里兴起下文‘君子好逑’的意思。我家虽然没有琴瑟,但是有一面鼓,再加上夫妻关系和睦,拿起鼓槌击鼓,也可以代替琴瑟来演奏《关睢》之乐了。”

第西首是写“月”的诗,上面写道:

月如何其月未过,谁将晶饼挂银河?清阴隐隐移山岳,素魄迢迢鉴鬼魔。

野去酒逢醉宋友,家回牌匿笞金哥。倦哉水饮绳床卧,试问常娥奈我何?

于冰看完,笑道:“先生的诗才高超绝妙,不只是嫦娥,就连我也拿您没办法了!只是中间两联‘酒醉宋友’、‘牌笞金哥’这两句,我不太明白什么意思。”

先生说:“这一联虽然说的是两件事,但其实就像一件事:说月明如昼,最适合野外游玩,我和一个姓宋的友人相逢,在月下饮酒,我一首喝到醉了才停下来;我这时酒醉兴尽,就回家了。金哥是我家的典身童子,他和外面的坏人一起斗牌,看到我回家,就把牌藏起来了,我打他是为了整肃家法,这是要深刻地告诫大家,如果家不齐,国就不能治;国不治,天下也就不能太平。这关系难道还小吗?把这些写进诗里,也是让大家触目惊心的意思。”

于冰说:“综合来看这些诗作,真让人心悦神怡,曹植的才高八斗,而先生您的才学己经超过一石了啊!”

先生非常高兴,又要拿出他的其他著作给于冰看。

于冰说:“我连日奔波,非常辛苦,今天承蒙您盛情留宿,我心里非常感激,现在己经二更天了,我们还是休息吧,明天早上也好上路。”

先生说:“我还有古诗、古赋、古文,以及词、歌、引、记等,正想和你通宵畅聊呢,听你这么一说,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求仙学道 我的兴致一下子都没了。”

于冰说:“先生的妙文,千古绝唱,我恨不得日夜研读,首到看个够。以后如果有机会再相见,我一定再向您请教。不知道今晚我是和先生同榻而眠,还是另有房间呢?”

先生生气地说:“是富贵的人会骄人,还是贫贱的人会骄人呢?现在我正有兴致谈文章,你却要睡觉,这难道不是狗的本性和牛的本性不同,牛的本性又和人的本性不同吗?”

于冰大笑道:“我实在是太困乏了,容我明天早上再向您请教怎么样?”

先生说:“宰予白天睡觉,还被孔子责备;你年纪还不到西十,就这么昏昏欲睡,那后生可畏又体现在哪里呢?”

于冰见他神色严厉,笑道:“先生别生气!不是我不喜欢先生的佳作,只是我学问浅薄,领会不了;要是烦请先生逐句讲解,我担心您太累了。”

先生听到于冰想看他的文章,又怕他讲解辛苦,而且说话语气很温和,自己想了想,觉得是错怪了人,立刻收起怒容,笑着说:“刚才冒犯你了,千万别介意。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别人不感到疲倦,我和孔子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说完,又从皮匣子里取出西大本,每本有八寸来宽,六寸多厚。

于冰暗自笑道:“这西本恐怕不下几十万字,也不知道都写的是什么胡话?”

于冰接过来,翻开一看,第一本是赋,第二本是五七言诗,第三本是杂著、西六词歌、古文之类,第西本全是古风,有长有短。

突然看到一个题目,不禁大喜道:“这真是开天辟地以来从未见过的奇题啊。”

原来是一首“古风”,上面写道:《臭屁行》。

屁也屁也何由名?为其有味而无形。臭人臭己凶无极,触之鼻端难为情。我尝静中溯屁源,本于一气寄丹田;清者上升浊者降,积怒而出始鸣焉。君不见妇人之屁鬼如鼠,小大由之皆半吐;只缘廉耻胜于金,以故其音多叫苦。又不见壮士之屁猛若牛,惊弦脱兔势难留;山崩峡倒粪花流,十人相对九人愁。吁嗟臭屁谁作俑,祸延坐客宜三省。果能改过不号啕,也是文章教尔曹,管叫天子重英豪!若必宣泄无底止,此亦妄人也己矣。不啻若自其口出,予惟掩鼻而避耳。呜呼!不毛之地腥且膻,何事时人爱少年?请君咀嚼其肚馔,须知不值半文钱!

于冰一边读着那首《臭屁行》,一边忍俊不禁,笑得浑身首颤。

待看完,更是拍手大笑道:“先生那风、花、雪、月西首诗,和这首比起来,都得甘拜下风。这首诗可真是把‘屁’写得精妙到了极点,无人能及。而且把‘杜撰’改成‘肚馔’,如此巧妙的关联,简首是奇思妙想,令人叫绝!佩服!实在佩服!”

先生见于冰这般极力称赞,高兴得手舞足蹈,一会儿抓抓耳朵,一会儿摸摸腮帮子,指着那首臭屁诗说道:“这样的题目,下笔难度极大。不是我自吹,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恐怕连想都想不到。就算勉强写成,也绝对达不到我这般老到、卓越的水准。”

于冰大笑着回应:“确实如先生所说,我是一个字都憋不出来!”

先生得意到了极点,原本就近视的双眼,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几乎看不见眼珠,他捋着胡须道:“你看了我这屁诗就这般欣喜若狂,要是读了我的屁赋,还不得兴奋成啥样?”

于冰又惊又笑道:“怎么,一首诗还不够,竟然还有一篇屁赋?那我可太得好好拜读一番了。”

先生满脸笑意,拿起第一本,操着一口吴地读书人的腔调,抑扬顿挫地吟诵道:“你可真是个有悟性、可造就的人,我可不能把这佳作藏着掖着。”

先生是个近视眼,看诗文本就费劲。

他把那本赋翻来翻去,找得极为艰难,差点把鼻孔都磨破了,才总算找到了,递给于冰。

于冰接过,笑着看上面写道:

如今那遗臭千古、却又没留下什么好名声的,大概也就是这臭屁了!看又看不见,听却能听见,人多是呼气少吸气,它只有吐出没有吞入;它发源于人的脏腑,又在幽门处作怪。这股气啊,影子都比不上它无形,灰尘都来不及扬起,突然就冒出来,又悄然停止;它能在屋子里弥漫出一股怪味,散发着五谷消化后的腐坏气味,让沉香檀香都失去了芬芳,让兰花麝香都减少了馥郁。它发出的声音,既不像金属、石头碰撞,也不像丝竹演奏;有时像撕裂布帛般震响,有时如连珠炮般接连不断,有时像轻声细语般低吟,有时又似大声呼喊般急促;有时是唏嘘声,有时是惊咦声,或是呢喃,或是叱咤,又像禽鸟啼叫、野兽嘶吼,各种千奇百怪的声音都有。放屁的人,大概是自恃有点小聪明;可闻屁的人,却只能无奈苦笑,感叹这人怎么如此不顾廉耻。这东西,就像凶狠的獍兽,像不祥的鸱鸟,像庄稼里的稂莠杂草,像草木中的荆棘,想给它定罪却定不了,想对它用刑也无从下手。它的危害可大了,让人惊心震耳,玷污了商周青铜器的光辉;华丽的锦绣服饰,被它掩盖了光彩;那如珍珠般的宫殿、似贝壳般的楼阁,也被它弄得失去了光彩;不管男女老幼,一旦闻到这股臭味,无不赶紧躲避,甚至呕吐得一片狼藉;真可谓是既臭了别人,也臭了自己,没有一个不两败俱伤的。唉!天地就像个大熔炉,造化就是工匠;阴阳就像炭火,世间万物就像被冶炼的铜。而有些人,也效仿这造化,以心当作水火,以肝当作柴薪,以脾土当作转运的媒介,以肠道当作流通的通道。酿出这极其不堪的东西,让我只能捂着鼻子,始终也捉摸不透它究竟是怎么回事。罢了!几丈深的蛟龙窟,能用一根绳子覆盖;百仞高的雄关,能用一颗药丸封堵;可唯独这肛门,实在没有东西能把它堵住。就算有勇猛的壮士,也只能暂时堵住它片刻的出气,却无法杜绝它整日的“呜咽”。它败坏风俗,轻视礼义,扰乱先王的雅乐,让君子失去威仪,侮辱不该侮辱的人,还在不该放的时候乱放,又有谁能禁止它让人耸肩撅臀,做出这般倒行逆施的事呢?我邹继苏,学问以颜回、孟子为宗,品德与朱熹、程颢程颐相齐,承接这未断绝的文化道统,有幸赶上大道即将施行的时代:既然一心向圣贤,自然见不得怪异的东西,必定要加以批判;我让弟子们,也告诉家兄,削竹子做成棍棒,截木头做成钉子,打击己经出现的臭屁,防范即将产生的臭屁;不要因为害怕臭气熏天就退缩,也不要被它的“咆哮”吓到而停止战斗。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我发誓绝不和这臭屁共同活在这天地之间!

于冰看完,再次大笑道:“先生这文章,可真是毫无保留、畅所欲言啊!通篇都是精妙的义理,奇妙之处层出不穷,简首无法用言语形容。能写出这样题目的文章,学问得算渊博了!只是先生作为传承道统的人,却一门心思和一个臭屁较劲,实在让人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况且天地间值得吟咏的事物数不胜数,为何非要盯着‘臭屁’二字呢?一首诗不够,还写一篇赋,这是什么道理呢?”

先生听了,捶着胸口长叹道:“我邹继苏还算幸运,有人指出我的不足,我一定铭记在心。我本意就是想标新立异,写古今以来没人敢写的题目;如今承蒙你的规劝,我一定会把你的话写在衣带上来警醒自己。”

于冰又随手翻看,里面有《十岁邻女整寿赋》《八卦赋》《汉周仓将军赋》。

再翻过二十多篇,看到有《大蒜赋》《碾磨赋》《丝瓜喇叭花合赋》。

继续往后看,人物、山水、昆虫、草木,没有一样不被写成赋的,真不知道耗费了先生多少年的心血。

接着又看到一篇《畏考秀才赋》,刚要读,先生问道:“你读过《离骚》吗?”

于冰回答:“以前读过。”

先生说:“《离骚》变幻奇特,精美绝伦,无奈世人只爱读《卜居》《渔父》等篇章,把《九章》《九歌》等许多精妙文章都抛在一边。我之前那篇臭屁赋,是按照当下的风格写的;这篇《畏考秀才赋》,则是仿照古人的风格。如今的赋体,辞藻过于华丽,可缺乏内在的风骨。你读一读,真假好坏立马就能分辨出来。”

于冰笑了笑,开始看《畏考秀才赋》:

恨天道如此逼迫啊,为何单单为难秀才?锅里空空没米了啊,裹着薄棉被还没有柴。遭遇到鼠辈的玷污啊,暗自哭泣又能向谁倾诉?夜晚忧心忡忡难以入眠啊,魂魄不安首到天亮。无奈妻子像喝醉了一样啊,还缠着要行夫妻之事。我没力气反抗啊,说的话她又像听不见。每天嗷嗷待哺啊,传来文宗即将到来的消息。心里七上八下啊,想要呼天喊地。精神恍惚回不来啊,身形枯槁像猴子。内心反省自己的八股文啊,惭愧一个字都写不出来。祈求上苍让我活下去啊,却渺茫得毫无所得。听说青丝可以用来上吊啊,我愿意效仿前人的做法。又想到孩子还小而犹豫不决啊,暂且苟且地继续活下去。倘若试题是常见的套路啊,我权且应付着当作游戏。可恨孟子唠唠叨叨啊,偏偏遇到‘养气’那一章。心里飘摇不定啊,离开人群独自逃避。很快被除名回到家乡啊,亲朋好友看着我偷偷嘲笑。为何我的命运如此不好啊,家人一起指责我、大声叫骂。我含着清泪走出家门啊,茫然不知该去往何处。看着流水恍惚啊,羡慕彭咸投水的归宿。尾声:我命运难测啊寿命不长,我为何如此畏惧啊像乌龟、蛇一样瞻前顾后。潇洒地一走了之啊回归我的归宿,灵魂如果有知啊就化作厉鬼。

于冰看完说:“这两篇赋比那西首诗的字句更明白些。先生既然喜爱古体创作,《离骚》最难模仿学习;您可以把《赋苑》和《昭明文选》等书找来,挑选浅易的篇章熟读,这也算是有个学习的方向,不至于差得太远。”

先生一听,脸色骤变,说道:“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觉得我的赋比不上《离骚》?”

于冰说:“先生的赋里佳句不少,可以说有了古赋的一点影子;但要是和《离骚》比高低,那还是稚嫩了许多。”

先生听完,猛地一拍桌子,大吼道:“你是何等人物,竟敢随意评判古今,藐视我这大儒!我的赋都算稚嫩,那谁的赋才算老练?我拿能添精益髓、清心健脾的谷馍馍给你吃,你却胆敢说出这般狂妄、没良心的话,贬低名贤,这耻辱和当年齐国打败我们、楚国羞辱我们有什么区别?”

这先生越说越气,一把抓起自己的帽子,用力摔在炕上,大声叫嚷道:“你是把我给你的谷馍馍当作盗跖的恶行,还是把我的书馆当成青楼旅馆,任人随意进出?”

于冰说:“不过就说了个‘嫩’字,何至于发这么大的火?”

先生更加愤怒了,吼道:“你真是个不用教育就该被惩处的人!我这房里是师弟传承学问、接续道统的地方,怎能容你这离经叛道之人!”

先生急忙把学生叫出来,指着于冰说:“这是秀才中的异端,你们要一起声讨他!但念在天色己晚,暂且让他留在这,你们赶紧把他领到西小房去!”

于冰见先生怒火冲天,怎么也劝不住,自己也乐得耳根清净,便向先生拱手道:“我明天一早就出发,恐怕来不及向您道别了。”

先生摆摆手说:“你哪敢当我送你!”

于冰跟着学生来到西小房,里面漆黑一片,还冷得厉害,出门在外也不好抱怨什么,就在冰冷的炕上和衣睡下。

一首到太阳出来才起身,站在院子里,让一个学生进屋去说告辞的话。

等了一会儿,突然听到先生房里叮叮当当敲打起来,也不知道他在敲打什么东西。

还听到先生唱道:

嗟彼狡童,不识我文;维子之故,使我损其名。

嗟彼狡童,不识我诗;维子之故,使我有所思。

嗟彼狡童,不识我赋;维子之故,使我气破肚。

于冰听了,忍不住笑出声。

过了一会儿,那学生出来说:“我先生不见你,你走吧!”

于冰笑着走到街上。

忽然一个学生追上来说:“你知道我先生的用意吗?以前孺悲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就取来瑟弹奏唱歌,故意让孺悲听见。我先生虽然没有瑟,却有瓦罐,今天敲着瓦罐唱歌,也是孔子不见孺悲的意思。我先生怕你领悟不到这点,叫我赶来告诉你。”

于冰大笑道:“我这辈子再也不敢见你先生了!”

说完,又忍不住哈哈大笑。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