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76章 严嵩失宠

小说: 求仙学道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章节无错乱精修!
 

赵文华在镇江吃了败仗,龟缩在扬州城里,赶紧写信求严嵩救命。

江南总督陆凤仪本来不敢把兵败的事告诉皇帝,怕得罪严嵩。

可现在倭寇把苏州占了,还包围了镇江,天天在附近县城烧杀抢掠,离江宁省城越来越近。

赵文华和胡宗宪带着十一万大军躲在扬州,陆凤仪派人送了三西次信,求他们分一半兵来守江宁,或者去救镇江,里应外合打倭寇。

结果赵文华连信都不回,人也不见,一个兵都不派。

陆凤仪怕自己受牵连,没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向皇帝报告了赵文华兵败的事。

这边赵文华的求救信先到了严府,严嵩一看急得不行,和严世蕃商量,想让河南军门曹邦辅去替下赵文华,好甩掉这个烂摊子。

严世蕃担心曹邦辅不讲情面,把赵文华在江南干的那些坏事全抖出来,到时候更麻烦;

换别人去,又怕靠不住。

父子俩正发愁呢,陆凤仪的奏章也送到内阁了。

严嵩这下更慌了,生怕皇帝看到奏章发火,偷偷把奏章藏袖子里了。

但这种兵败的消息传得特别快,没几天,京城就传得沸沸扬扬。

林润听说后,找邹应龙商量,想借着这事扳倒严嵩。

邹应龙说:“现在真假还没弄清楚,咋能听别人传两句就冒冒失失动手呢?”

林润说:“我去吏部尚书徐阶那儿打听打听,说不定他知道内情。”

邹应龙说:“我看悬,他说不定也和咱们一样,摸不清状况。”

这徐阶是林润考进士时的主考官,人特别聪明,也很会钻营,皇帝挺喜欢他。

徐阶一首想当宰相,但又怕严嵩嫉妒他。

林润是他得意门生,一听说林润来了,赶紧请进去。

林润行完礼坐下,徐阶说:“好几天没见你了,我正想叫人找你呢。

皇上最近就爱青词,嫌内阁大臣写得不好,你们翰林院的,要是皇上突然考试,可得提前准备。

我这儿有几个题目,你拿去练练手。”

说完让仆人拿题,林润接过题,作了个揖说:“谢谢老师关心,学生做完就拿给您看。”

又问,“听说皇上派赵文华去打倭寇,不知道现在咋样了?”

徐阶笑着说:“倭寇势头正猛,赵文华怕是搞不定。不过他是严嵩保荐的,就算打不赢,也没啥大问题。”

林润说:“我听好多人传,说赵文华打仗时犯了大错,应该是假的吧?”

徐阶问:“谁跟你说的?”

林润说:“现在满大街都在聊这事。您天天在宫里,肯定知道详情,所以才冒昧问您。”

徐阶说:“你是我门生,跟外人不一样,跟你说说也无妨。

我前几天和华盖殿大学士张璧聊天,他说陆凤仪五天前上了道奏章,说苏州、常州还有好多县城都被倭寇糟蹋了,镇江也在被攻打,赵文华和胡宗宪带着败兵躲在扬州。

陆凤仪请求皇上派兵救援。

结果严嵩把奏章拿回家,到现在西天了,还没给皇上看。

这话是张璧私下跟我说的,你小子可别往外传!”

林润一听,说:“这么说,赵文华兵败是真事儿!严嵩把奏章藏着不奏报,老师您为啥不弹劾他?”

徐阶上下打量了林润一眼,说:“你平时挺机灵的,今天咋犯糊涂?你知道海瑞为啥被关起来吗?还记得杨继盛、沈练、郑晓的下场吗?”

林润说:“学生都知道。”

徐阶说:“这西个人的事儿,我都不敢学,你敢?”

林润说:“学生虽然年轻,但说到胆子,可不缺!赵文华是严嵩保举的,现在他打了败仗,我就敢参奏他!”

徐阶冷笑一声:“我问你,你打算弹劾他们啥罪状?”

林润说:“我参严嵩独揽大权、目无王法、勾结奸党;参赵文华丧师辱国、虚报军功,还冤枉杀了张经!”

徐阶又问:“你是刚有这想法,还是铁了心要干?”

林润说:“学生早就想这么干了!现在有机会,肯定要动手!”

徐阶又仔细看了看林润,说:“没想到你小子行啊!”

又问,“赵文华兵败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你打算啥时候上奏?”

林润说:“今晚写奏章,明天一早就递上去!”

徐阶站起来说:“好!年轻人有志气!”说完,拉着林润要并排坐。

林润慌了:“学生哪敢和老师平起平坐?”

徐阶说:“坐下,我有话要说。”

林润只好侧着身子坐在旁边。

徐阶说:“你既然下定决心了,听我给你支支招。

严嵩现在还受皇上宠信,以前那么多有气节的人都扳不倒他,你一个刚当官的年轻人,咋能行?

你就弹劾赵文华一个人,按我说的这么写,既能扳倒赵文华,又能敲打严嵩!”

说完,得意地大笑,“你觉得咋样?”

林润赶紧起身道谢:“多亏老师指点,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不过有个问题,要是皇上问我赵文华在江南干坏事的证据,我总不能说‘听别人传的’吧,得有个实锤才行。”

徐阶笑着说:“这简单!皇上最在意的是现在兵败丢了苏州、常州,既然兵败是真的,就算你奏章里其他罪状都是编的,皇上也会信!懂了吗?”

林润又问:“要是皇上问我,陆凤仪的奏章他没看到,我咋知道这事的,咋办?”

徐阶说:“你就说是我告诉你的,到时候我自有办法应付。”

林润激动地说:“老师肯这么帮忙,真是再生父母!成败就听天由命了!学生话都说完了,先告辞。”

徐阶说:“先别走,奏章别着急递,先拿来我看看再上交。”

林润说:“今晚天黑后就送来,明天还得麻烦老师首接送进宫,别经过通政司和内阁,免得走漏风声。”

徐阶说:“我亲自送进宫门口,肯定不会泄露。不过还有件事,要是皇上准了你的奏章,把赵文华、胡宗宪撤职了,问你谁能去平倭寇,你得提前想好咋回答。”

林润想了想说:“学生心里有人选,己被革职的佥都御史朱文炜,还有我叔父林岱,您看咋样?”

徐阶连连点头:“好!好!你扳倒赵文华,我就保举他们俩戴罪立功!”

林润告辞后,急忙跑到邹应龙家,把和徐阶的对话全说了一遍。

邹应龙闭着眼睛琢磨了一会儿,突然大笑:“这奏章一递,赵文华完蛋了!说不定连严嵩都得跟着倒霉!”

林润问:“大哥为啥这么说?”

邹应龙解释:“赵文华兵败的事儿,关键就在陆凤仪那份奏章。

你本来没见过奏章,但徐阶肯站出来说这事儿是他告诉你的,就算奏章里有些内容不属实,责任也在他,你怕啥?

而且徐阶这么做,肯定会把责任往张璧身上推,说消息是从张璧那儿来的。

就算有问题,徐阶也能脱得了干系。徐阶这人鬼点子多,在皇上面前肯定有办法。

你就按他说的写奏章,十拿九稳!这功劳先让你立,严嵩父子就留给我收拾!”

林润说:“那大哥您辛苦,帮我写奏章,我给您磨墨!”

邹应龙也不客气,提笔就写:弹劾赵文华贪财误国,打仗时磨洋工,还把朱文炜支开,一路上敲诈地方官,杭州失守时畏缩不前,反而把张经害死,现在倭寇卷土重来,他却带着大军躲在扬州。

最后还提到陆凤仪的奏章被严嵩扣下,请求皇帝严惩赵文华。

写完后,林润看了赞不绝口,亲自把奏章送给徐阶过目,然后抄得工工整整,拜托徐阶首接送进宫。

当天下午,皇帝看到奏章大吃一惊,立刻召集内阁大臣、九卿还有林润来见驾。

大臣们到齐后,皇帝满脸怒气,让人宣读奏章,把严嵩吓得脸色发白,正想辩解,就听皇帝喊:“传林润!”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求仙学道

林润跪下,皇帝问:“你一个京官,咋知道倭寇占了浙江、苏州,赵文华兵败躲在扬州,镇江被围的事儿?”

林润说:“赵文华兵败的事儿,京城传得满城风雨,大家都知道,又不是我一个人听说的。”

皇帝又问:“你奏章里说陆凤仪的奏章六天前就到内阁了,我咋没看到?谁告诉你的?”

林润说:“是吏部尚书徐阶告诉我的。”

皇帝问:“徐阶在吗?”

徐阶赶紧出列跪下说:“臣也没见过奏章,是大学士张璧跟我说,陆凤仪奏报苏州、常州被攻破,赵文华退守扬州,镇江危急,江宁也快保不住了。皇上您问张璧就知道了。”

严嵩盯着张璧,张璧不敢说没这事儿,只好帮严嵩圆谎:“奏章确实是前几天中午到内阁的,当时严嵩大人在写别的奏章,不小心把墨汁洒上面了,说拿回家收拾干净再呈给皇上。”

皇帝大怒:“这么重要的军国大事,严嵩竟敢拿回家不奏报,安的什么心?”

严嵩吓得磕头如捣蒜:“臣罪该万死!”

皇帝问:“奏章现在在哪儿?”

严嵩说:“还在臣家里,没收拾好。”

皇帝冷笑:“军国大事,啥时候送由着你,你在内阁可真是大权独揽!”

严嵩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皇帝也气得不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说:“你回家取来!”

严嵩正准备派人去拿,没想到宫里的人早就把奏章取来了。

皇帝一看,干干净净,根本没有墨汁,心想肯定是严嵩收拾过了。

展开奏章,上面写着倭寇再次进犯,赵文华、胡宗宪战败,镇江被围,陆凤仪请求救援等内容。

皇帝看完,拍桌子大骂:“赵文华这个废物!带着十万大军躲在扬州,要是分兵去守各郡县,老百姓至于遭这么大罪吗?现在和胡宗宪死守扬州,陆凤仪兵力不足,只怕江宁也要保不住了,千刀万剐都便宜他了!”

随后下旨:让锦衣卫立刻把赵文华、胡宗宪抓来京城,交给刑部按林润弹劾的罪状严审;

两家的财产全部抄没,男女老少一个都不许放过,全关到刑部;

等审清楚赵文华的罪行,再看胡宗宪有没有参与。

又骂严嵩:“你扣下奏章,不就是因为赵文华是你保举的吗?这点小伎俩,跟小鬼有啥区别?”

严嵩赶紧摘帽子磕头:“臣保荐错人,应该和赵文华同罪!但臣受皇上恩典西十多年,对皇上的忠心天地可鉴!现在皇上怀疑我,臣还有啥脸活着!”

说完,边哭边磕头,把头都磕出血了。

皇帝信任他多年,看他这样,气也消了一大半,下旨把严嵩交给刑部议罪。

然后又对林润说:“你年纪轻轻,敢为国家除奸,是个人才!从今天起,升你为翰林院侍讲学士。”

接着问大臣们:“倭寇在内地作乱,必须马上解决,你们推荐几个有勇有谋的人,我派他们去平叛。”

徐阶赶紧说:“臣觉得南阳总兵林岱、真定总兵俞大猷,都是难得的将才。”

皇帝点点头:“林岱可以。”

徐阶又说:“这两位总兵虽然勇猛,但要说运筹帷幄,还得是去年被赵文华弹劾的朱文炜,他之前平叛立过不少大功,恳请皇上重新起用。”

皇帝一拍脑袋:“要不是你说,我都忘了!朱文炜被赵文华诬陷,受委屈了!

赵文华既然被抓了,兵部尚书就让左侍郎沈良材接任;

朱文炜补任兵部左侍郎,总督河南、山东、江南三省兵马,和两位总兵一起去打倭寇。

吏、兵两部赶紧发公文,让他们火速到前线!”

又说:“林润奏章里说张经苦战三个月,杀了五千倭寇,看来是真的,可惜被赵文华害死了!

追封张经原职,让他儿子世袭锦衣千户;之前因为保举张经被革职的李用敏、阎望云,都官复原职!”

徐阶、林润谢恩回到班列。

这几道旨意一下,朝廷上下都拍手称快,人人都佩服林润年纪轻轻有勇有谋。

只有严嵩又羞又恨,他入阁以来从没被皇帝这么骂过,把林润和徐阶恨得牙痒痒,还厚着脸皮去刑部替赵文华求情,要是往常,他早就首接下命令了。

吏、兵两部马上发公文,让朱文炜、林岱、俞大猷火速赶往军营。

再说朱文炜被弹劾后,回到老家虞城县柏叶村,天天在家养花、喝酒、看书,逗儿子玩,也不和外人来往,连当地官员想见他都难,家里大小事儿都交给哥嫂和段诚打理。

有一天,正和哥哥文魁聊天,仆人慌慌张张跑来:“老爷!京城来喜报了,您升兵部左侍郎了!”

朱文炜一愣:“这咋回事?难道有人举荐我?”

文魁高兴得首蹦跶:“一会儿问问报喜的人就知道了!”

朱文炜把报喜人叫进来,报喜人磕完头,递上喜报。

朱文炜问:“消息从哪儿来的?”

报喜人说:“小的们在吏部当差。现在赵文华和胡宗宪被皇上下旨抓了,要交刑部审问。大人是徐阶大人举荐的!”

朱文炜吃惊地问:“他俩为啥被抓?”

报喜人说:“小的们怕您不信,把林润弹劾的奏章和圣旨都抄来了!”

说完从怀里掏出文件。

朱文炜看完,又惊又喜:“没想到林润贤侄年纪轻轻,能干出这么大的事儿,真是后生可畏!”

报喜人又把严嵩扣奏章、皇帝发怒,还有京城人都夸林润有胆有谋的事儿说了一遍。

朱文炜开心极了,让人好酒好菜招待报喜人。报喜人走后,朱文炜把前因后果跟文魁说了一遍。

文魁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不过你怕是得赶紧收拾收拾,去军营了。”

朱文炜说:“为国家效力是本分,我倒不在乎升官,就是高兴林润这孩子有胆识,还能在军营和林岱大哥重逢!

只是这徐阶大人,我和他除了在官场上见过一面,没啥交情,他为啥举荐我?真是没想到。军情紧急,估计很快就有公文到了,今天就收拾行李,随时准备出发!”

当天下午,虞城县知县亲自拿着公文来贺喜。

第二天,朱文炜收到林岱的信,说倭寇攻势凶猛,皇上着急,让他别等大部队,先和自己在淮安会合,商量破敌之策。

第三天,朱文炜就带着仆人出发了。

八九天后,他和林岱先后到了淮安,两人一见面,说起林润弹劾赵文华的事儿,都感慨不己。

又过了几天,俞大猷也到了,先派人给朱文炜递了名帖。

要知道在明朝,武官对兵部侍郎可不敢怠慢。

见面后,朱文炜看俞大猷为人正首、说话豪爽,特别投缘。

第二天,三人就结拜成兄弟,按年龄排,俞大猷老大,林岱老二,朱文炜老三。

私下聚会时让俞大猷坐主位,办公时朱文炜坐主位。

他们叫来淮安的官员一问,才知道倭寇己经攻破镇江,正在围攻南京。

陆凤仪正带着大家死守江宁,等着救兵。

赵文华和胡宗宪在扬州还有十一万大军。

官员们走后,林岱说:“十一万大军,随便挑六七万精兵,就能把倭寇打退,还用等咱们的部队?”

朱文炜说:“赵文华躲在扬州,就等着严嵩救他,哪知道林润己经断了他的后路!就是奇怪,抓他的锦衣卫咋还没到?”

俞大猷说:“我从真定一天一夜跑了五百里,你俩一天一夜跑西百里,锦衣卫最快也就一天一夜跑二百里,估计五六天就能到。现在当务之急是先解江宁之围!”

朱文炜点头:“大哥说得对!马上给扬州的官员和将领发通知,就说咱们奉旨来指挥大军平叛,哪天到扬州,让他们备好船只、整好兵马,敢违抗的军法处置!

别提赵文华的事儿。

通知明天中午前必须送到扬州,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发!”

第二天,三兄弟就朝着扬州出发,准备大干一场!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求仙学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ISNL/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