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9章 机遇降临

小说: 官场滩涂   作者:龙都老乡亲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官场滩涂 http://www.220book.com/book/IWVY/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官场滩涂》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此时,泥湾乡党委书记办公室的门半掩着,里面烟雾缭绕。

三个年轻干部低着头站在办公桌前,桌上散落着几份文件。

一个五十岁左右、身材魁梧的男子背着手在房间里踱步,国字脸上写满烦躁。

程志远轻轻敲了敲门。

"谁?"

魁梧男子——显然就是马德民书记——猛地转头,犀利的目光如刀子般扫过来。

"马书记好,我是新分配到泥湾教育组的程志远。"

程志远尽量让自己的声音不发抖,"听说您在找写材料的人,我想...我可以试试。"

办公室里的空气凝固了几秒。

那三个年轻干部抬起头,用看疯子一样的眼神看着他。

马德民上下打量着这个不速之客:"你?什么学历?"

"华东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历史系。"

程志远顿了顿,又补充道,"在校期间担任过学生会宣传部长,写过不少材料。"

马德民眉毛一扬:"华师大?名校啊!怎么分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了?"

程志远苦笑:"这个...说来话长。"

马德民似乎明白了什么,挥挥手让那三个干部出去:"把资料给小程看看。"

那三人火急火燎地把一摞资料交给程志远,眼神里满是庆幸和嘲讽。

等他们走后,马德民递给程志远一支烟:"坐吧。明天下午我要去县里汇报扶贫工作,需要一份实实在在的发言稿,不要那些假大空的套话。"

程志远接过烟但没有点,而是认真翻看起资料来。

泥湾乡的贫困状况触目惊心——全乡三分之二的土地在黄河滩区,十年九涝,人均收入不足千元。

近年来虽然搞了些扶贫项目,但都是蜻蜓点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马书记,"程志远抬起头,"我能问几个问题吗?"

马德民有些意外:"问吧。"

"咱们乡最突出的优势是什么?最困难的群众是哪些?您最想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这三个问题让马德民眼睛一亮。

他拉过椅子坐下,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泥湾乡虽然穷,但滩区土地肥沃,适合种水稻;最困难的是那些住在滩区深处的"吊庄户",年年被水淹,年年重建;他最想解决的是移民搬迁问题,但群众故土难离...

两人越聊越投机。

程志远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要点,偶尔提出一两个尖锐的问题。

马德民说到激动处,甚至拿出珍藏的老白干,非要和程志远喝两杯再写。

"小程啊,"马德民拍着程志远的肩膀,"你这脑子转得快!比政府办那几个榆木疙瘩强多了!"

凌晨两点,程志远抱着一摞资料回到小屋。

虽然疲惫不堪,但他毫无睡意。

摊开稿纸,他决定另辟蹊径——不从常规的"成绩-问题-措施"套路入手,而是用讲故事的方式,通过具体人物和事例来反映泥湾乡的贫困现状和脱贫思路。

写到天蒙蒙亮时,程志远终于完成了初稿。

他揉了揉酸痛的颈椎,又仔细修改了一遍,确保每一个数据都准确无误,每一个观点都有实例支撑。

清晨,程志远顶着两个黑眼圈来到马德民办公室。

马德民正在吃早饭——两个馒头一碗稀饭,见他进来,连忙招手:"写好了?快拿来我看看!"

程志远双手递上稿子。

马德民戴上老花镜,认真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深入,他的表情从怀疑逐渐变成惊讶,最后竟然拍案叫绝:"好!这才叫文章!有血有肉,有事实有分析,还有解决办法!小程啊,没想到你一个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对农村工作这么了解!"

程志远心中一暖:"马书记,我就是在黄河滩区长大的。您说的那些贫困状况,我都亲身经历过。"

马德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突然问:"华师大的高材生,怎么分到我们这穷乡僻壤来了?"

程志远犹豫了一下,还是简略地说了自己被胡玲玲诬陷、刘长河报复的事。

出乎他的意料,马德民听完后不但没有轻视,反而哈哈大笑:"好小子!有骨气!宁折不弯,是条汉子!"

他站起身,拍拍程志远的肩膀:"这样,你先别回学校了。乡党政办缺个写材料的,你暂时借调过来。好好干,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就这样,程志远在到泥湾乡的第五天,还没来得及站上讲台,就被调到了乡政府党政办公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从政之路。

党政办主任王建军是个西十出头的老机关,对程志远的突然借调颇有微词:"小程啊,机关和学校不一样,写文章不光要文采,更要讲政治..."

程志远虚心点头:"王主任多指教。"

王建军哼了一声,甩给他一摞文件:"先把这些历年工作报告看了,学学规矩!"

接下来的日子,程志远成了乡里的"御用笔杆子"。

除了日常公文,马德民的重要讲话、工作报告都交给他起草。

程志远的文章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基层实际,很快在乡里小有名气。

一周后,县里召开扶贫工作现场会,马德民拿着程志远写的发言稿慷慨陈词,赢得满堂喝彩。

会后,连县委书记都特意问:"老马,这篇稿子谁写的?不像你们乡以前的风格啊!"

马德民得意地介绍程志远。

县委书记握着程志远的手说:"年轻人,好好干!基层需要你这样的高素质人才!"

这次会议后,程志远在乡里的地位悄然变化。

以前对他爱答不理的同事开始主动打招呼,食堂打饭时,大师傅也会多给他舀一勺菜。

八月中旬的一天傍晚,程志远正在办公室加班整理材料,马德民突然推门进来:"小程,别忙了,跟我去家里吃饭!"

马德民的家在乡政府后面的家属院,是一栋普通的平房。

进门后,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年轻女孩正在摆碗筷。

"我闺女,马晓雯,在县医院当护士,今天休息回来。"

马德民介绍道,"晓雯,这就是我常跟你说的小程,咱乡的大才子!"

马晓雯约莫二十出头,圆脸大眼,笑起来有两个酒窝。

她大方地伸出手:"程大哥好!我爸天天在家夸你,我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程志远有些不好意思地握了握女孩的手:"马书记过奖了,我就是做好本职工作。"

饭桌上,马德民兴致很高,不仅开了瓶白酒,还讲起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程志远这才知道,马德民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立过三等功。

"小程啊,"酒过三巡,马德民话锋一转,"你想过自己的前途吗?总不能一辈子在乡里写材料吧?"

程志远放下筷子,诚恳地说:"马书记,我现在只想把工作做好。至于前途...说实话,我被分到泥湾乡时,己经做了最坏的打算。"

马德民摇摇头:"你的事我打听过了。刘长河那小子仗着有点权力就公报私仇,不是东西!不过你也别灰心,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我己经跟县委组织部的老战友打过招呼,有机会就推荐你。"

程志远心头一热,正想道谢,马晓雯突然插话:"爸,程大哥是学历史的,文笔又好,不如让他写写咱们乡的黄河文化?县里不是要搞旅游开发吗?"

马德民眼睛一亮:"好主意!小程,你明天就开始调研,写个详细的报告。要是能被县里采纳,这就是你的政绩!"

回家的路上,月光洒在乡间小路上,程志远心中充满久违的希望。

他想起白天收到景丽丽的来信,说她己经顺利留校,但父母坚决反对她与程志远联系。

信的末尾,景丽丽用铅笔写了一行小字:"等我站稳脚跟,一定想办法帮你调回上海。"

程志远没有回信告诉她自己己经借调乡政府的事。

他隐约感觉到,自己的人生轨迹正在向着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

黄河滩区养育了他,大学教育塑造了他,而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正在给他提供意想不到的机遇。

夜深人静,程志远在小屋的煤油灯下翻开新买的笔记本,郑重写下"河湾乡发展调研报告"几个大字。

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报告,更是他新人生的开端。



    (http://www.220book.com/book/IWV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官场滩涂 http://www.220book.com/book/IWVY/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