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骄阳炙烤着试验田的麦穗,林野蹲在田埂边,指尖拂过麦秆上细密的纹路——第七节茎秆上的纹路比其他节更加深刻,像是被人刻意标记过。沈冰的高跟鞋陷在松软的田垄里,她摘下墨镜,钻石镜架的反光在麦田间投下一串光斑,恰好连成北斗七星的形状。
"你父亲改良过麦种。"沈冰的铂金包砸向田边的自动灌溉控制器,震落一层干燥的泥土。露出的铭牌上刻着:「林氏抗旱试验品种,编号LC0715」,培育日期是2003年9月15日。
农业技术员递来的种植记录里夹着半张泛黄的《田间管理日志》。父亲的字迹力透纸背:「当连续干旱超过7天时,启动第七级节水模式」。林野翻到背面,验收单位盖章处赫然是周氏农业的旧公章,而技术负责人签名栏里「林正阳」三个字的最后一笔微微颤抖——那是父亲手部神经受损后的笔迹。
自动灌溉系统运转的嗡鸣声如同父亲实验室里的离心机。沈冰的钻石耳钉在麦田间划出蓝色轨迹,照亮了田垄深处的土壤湿度传感器——外壳上用红漆写着「临界含水率:7.15%」,字迹己经斑驳,但依然清晰可辨。
"不是普通的灌溉系统......"林野的登山靴碾过田埂上的杂草,"......是土壤墒情监测网。"
传感器控制箱内的电路板上布满了茶褐色的菌斑。沈冰的鳄鱼皮靴踹开防水盖,露出里面改装过的水分检测仪——显示屏上跳动的数据与国家气象站的干旱监测完全同步。电路板背面贴着父亲手写的便签:「当第七次干旱来临时,记得采集根际微生物样本」。
气象站的广播突然响起:「农业气象台发布干旱黄色预警,连续无降水己达7天」。几乎同时,灌溉系统的喷头角度自动调整,水滴在麦田间形成特殊的喷雾模式。林野的皮肤感受到水雾的清凉,就像父亲带他参观农业试验站那天的感觉。
控制终端突然自动解锁。屏幕显示出一段尘封的监控录像:父亲站在试验田里,正在调试灌溉设备。镜头转向他脚下的土壤时,林野看清了用木棍划在田埂上的公式——正是那个被改动过的植物生理公式,但这次「7.15」被圈了出来,旁边标注着「水分利用临界值」。
"他连每一滴水的去向都计算好了。"沈冰的指甲掐进控制台边缘,铂金戒指在金属表面刮出细小的凹痕。
灌溉系统突然改变喷灌模式。田垄深处的某个取样阀自动开启,采集了一管根际土壤。林野的手机震动,农业监测APP弹出提示:「试验田土壤含水率维持在7.15%,锶90含量未检出」。
白发苍苍的农学家们走进试验田。为首的老人颤抖着递来一份1998年的《抗旱作物培育方案》,扉页父亲用红笔批注:「建议在七大粮仓试验田种植节水品种,有效期十五年」。方案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父亲站在试验田里,手里捧着刚培育的麦种。
沈冰的铂金包滑落,散落的文件里混着张奇怪的采购单:2003年9月15日,父亲订购了七套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付款方式栏写着「用周氏农业的违约金支付」。
灌溉系统突然停止运转。控制台屏幕自动切换成实时新闻:周氏农业最后一块试验田正在改种,而画面角落里,某座粮仓的试验田里,麦穗正呈现出特殊的靛蓝色光泽——与父亲实验室里辐射监测试纸的颜色一模一样。
"第七级节水模式......"农学家们的声音在麦田间回荡,"......他等了二十年才被验证。"
母亲不知何时出现在田垄尽头。她的轮椅碾过松软的土壤,枯瘦的手里捧着个陶罐——罐身上刻着九道莫氏标记,第七道深得几乎穿透陶壁。
"你父亲留给土地的礼物。"母亲的声音混着灌溉系统的余音。
陶罐开启的瞬间,整个试验田弥漫开泥土的芬芳。罐底躺着七粒特殊麦种,每粒都泛着父亲实验室特有的靛蓝色。DNA检测仪突然自动启动,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麦种的抗旱基因,竟是普通品种的715倍。
粮仓广播切换成紧急通知:「国家农业农村部宣布,『林氏抗旱麦种』列入国家战略种质资源库」。画面切换到新闻发布会现场,背景是父亲那本发黄的《抗旱生理学》笔记。
灌溉系统重新启动。沈冰的钻石项链在阳光下闪烁,坠子恰好落在控制台的生物识别区。系统提示音响起:「林正阳同志,土壤墒情数据采集完成」。
控制终端吐出最后一张打印纸——那是七大粮仓试验田二十年来的产量曲线,所有数据在2023年8月15日这天形成完美的「7」字形上升。而此刻试验田里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母亲将陶罐举过头顶,让八月的阳光穿透那些发光的麦种。林野看见罐底刻着父亲最后的笔迹,那字迹力透陶壁:
「吾儿,当麦穗低垂时,记得我就在每一粒麦子里」
(http://www.220book.com/book/IYY1/)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