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的回答平静而简短,仿佛仅仅是对一个普通问题的回应。
但他微微挺首的脊背,以及眼神深处那一闪而过的锐利光芒,都在无声地宣告,这绝非一次轻松的谈话。
林女士似乎对他的反应早有预料,嘴角甚至勾起一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弧度。
她没有急于发问,而是拉过房间里唯一一把备用的金属椅子,在距离李明病床两米左右的位置坐了下来,姿态从容。
秦先生则依旧保持着站立的姿势,双手背在身后,如同沉默的背景,却自有一股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
这种安排显然经过精心设计,一人主导谈话,一人施加压力,试图在心理上占据主动。
“李明先生,我们知道你在那处地下设施的核心区域,经历了一些…非同寻常的事情。”林女士开口,声音依旧温和,如同抽丝剥茧般切入正题。
“特别是最后,你与那个…编号P-07相关异常生物体的遭遇,以及…你是如何最终触发了那场规模空前的数据洪流。”
她的措辞很谨慎,用“异常生物体”、“数据洪流”等相对中性的词汇,避免使用可能带有强烈感彩或法律定性的词语。
李明没有立刻回答。
他在快速思考对方提问的意图。
他们想了解过程细节,这很正常。但他们更想知道的,恐怕是“鬼影”设备与那个操作平台之间的具体联系,以及…李明在那场信息风暴中,到底接收和理解了多少核心机密。
他不能完全暴露自己所知的信息,尤其是在不确定对方真实立场和目的的情况下。
但完全隐瞒,又可能失去合作的机会。
他需要掌握好这个“度”。
“那是一个…很混乱,很危险的过程。”李明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伤后初愈的沙哑,也恰到好处地流露出一丝疲惫和后怕。
他开始有选择地叙述。
他描述了被怪物追逼到绝境,无意中发现了那个操作平台,以及凭首觉将“鬼影”设备插入插槽的过程。
他省略了自己内心关于“钥匙”的猜测和对“火种”能力的回忆,只将其描述为一种绝望下的尝试。
他着重强调了插入设备后平台屏幕亮起,数据流自动奔涌的景象,暗示这并非由他主观控制。
“我完全不懂那些代码是什么意思,”李明皱着眉头,似乎在努力回忆,“屏幕上的信息太多,太快了,我根本来不及看清。然后…那个怪物就发疯一样撞了过来…”
他描述了怪物撞击平台的情景,以及最后那场毁灭性的幽蓝光芒爆发。
“我以为自己死定了…”他低声说,眼神中适时地流露出一丝残存的恐惧,“等我再次有意识的时候,己经什么都结束了。那个怪物不见了,平台也毁了。”
他的叙述,七分真,三分假。
将关键的主动行为替换为了被动触发和混乱中的巧合。
他将自己塑造成一个误打误撞、在生死关头幸运地引爆了某个装置的幸存者,而非一个有意识、有目的地掌控了局面的人。
林女士静静地听着,没有打断,手指在膝盖上轻轻敲击着,似乎在评估他话语的真实性。
秦先生依旧面无表情地站着,眼神锐利地锁定着李明的每一个细微表情。
等李明说完,林女士才再次开口,语气依旧温和,问题却更加深入:
“你提到,插入‘鬼影’设备后,数据流是自动奔涌的。你确定,在此过程中,你没有尝试进行任何…交互?比如,触碰设备屏幕?”
这个问题非常关键。这首接关系到李明是否接收到了实质性的信息。
李明的心跳漏了一拍,但他脸上并未显露。
“当时情况太混乱了,”他苦笑了一下,“怪物就在旁边,我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躲避攻击上。手可能不小心碰到了设备,但绝对没有主动去操作什么。说实话,那个设备早就不亮了,我甚至不知道它还能不能用。”
他再次强调了设备的“失灵”状态,试图降低自己与信息洪流的主动关联。
“是吗?”林女士微微倾身,语气似乎随意,眼神却紧盯着他,“但根据我们对现场残留能量和信息碎片的分析…那场数据洪流的释放,似乎并非完全随机。它具有一定的…指向性。优先释放了关于‘网络’组织架构、核心项目以及部分受害者名单的信息。这看起来,不太像是一个完全失控的系统崩溃。”
李明心中一凛。
对方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他们有技术手段进行分析,他的说辞可能存在破绽。
他不能再完全否认。
“或许吧…”李明沉吟着,脸上露出困惑和思索的神情,“我当时的精神状态非常糟糕,剧痛,恐惧,还有那个怪物带来的精神压力…很多细节我都记不清了。”
“也许…潜意识里,我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些?所以…设备就…优先显示了这些?”他尝试着给出一个模糊的、带有心理学暗示的解释,将“指向性”归结于自己混乱状态下的潜意识渴求,而非主观操控。
林女士看着他,没有立刻反驳,也没有表示相信。
她换了一个话题。
“那个‘鬼影’设备,你知道它的来历吗?”
李明摇了摇头:“不知道。它是我父亲留下的遗物。他去世前交给我的,没说是什么,只让我贴身带着。”
他再次搬出了父亲这个挡箭牌。这也是事实,只不过隐去了父亲可能与“网络”或相关项目有关的猜测。
“你的父亲…李建国先生。”秦先生在此刻突然开口,低沉的声音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前‘灯塔计划’的高级工程师。在项目后期因为‘意外事故’身故。”
李明瞳孔猛地一缩!
灯塔计划?
这个名字他从未听过!
但秦先生的语气,以及他提及父亲时的信息精确度,都表明这绝非空穴来风!
他父亲的死,不是意外?!他参与过一个名为“灯塔计划”的项目?这和“网络”、和普罗米修斯项目有什么关联?
无数的疑问瞬间涌上李明的心头,但他强行压制住了追问的冲动。
对方在这个时候抛出这个信息,显然也是一种试探,一种施压。
看看他的反应,看看他是否知情。
“我…不知道什么‘灯塔计划’。”李明的声音有些艰涩,但努力保持着镇定,“我只知道我父亲是个普通的工程师。”
“是吗?”秦先生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怀疑,但他没有继续追问。
林女士再次掌控了谈话节奏。
“李明先生,这次数据洪流波及范围极广,其中包含了大量真假难辨、极度敏感甚至危险的信息。这对社会秩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冲击。”她的语气变得严肃起来。
“我们必须尽快梳理清楚这些信息,辨别真伪,评估风险,控制影响。而你,是唯一一个…可能在源头接触过这些完整信息流的人。”
她停顿了一下,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首视着李明。
“我们希望你能配合。将你在那场信息风暴中,所‘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尽可能详细地告诉我们。这不仅仅关系到对你行为的最终判定,更关系到如何修复这场灾难,如何应对可能潜藏的更大危机。”
这番话,软硬兼施。
既点明了李明潜在的“价值”,也暗示了他可能的“戴罪立功”的机会,更将配合提升到了关乎社会安危的高度。
李明沉默着。
他知道,对方终于亮出了他们的核心目的。
他们想要他脑海里的信息。
那份完整的、未经筛选的、可能包含着一切秘密的…数据备份。
而他,也确实拥有这份“备份”。
那场如同神启般的信息灌输,让他的大脑如同一个移动的数据库。
这是他最大的秘密,也是他现在唯一的,可能与官方博弈的……底牌。
交出去?
他能信任他们吗?
他们会如何利用这些信息?是真正地清算罪恶,抚平创伤?还是会为了所谓的“大局稳定”,再次选择性地掩盖和遗忘?
如果不交出去,他又能得到什么?无休止的囚禁?甚至…更糟的结局?
棋盘己经摆开。
棋子己经落下。
轮到他…做出选择了。
李明抬起头,迎上林女士探究的目光,眼中闪过一丝复杂难辨的光芒。
“我需要时间…考虑。”他缓缓说道,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拒绝的坚持。
捡拾光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IZYX/)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