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城的清晨,被第一缕曦光唤醒。
曦光挣脱薄雾,揉碎在雕花窗棂之上。
空气里弥漫着独特的味道。
那是隔壁街口“老王记”芝麻烧饼的焦香。
混着晨露打湿青石板后,泥土与草叶蒸腾出的微凉腥气。
还有远处汴河上传来的,船工们模糊的号子声,带着水汽。
沿街的铺面,卸下门板的声音此起彼伏。
“吱呀呀”,如同古城千年不变的晨钟暮鼓。
车轱辘碾过青石板,发出“咯噔咯噔”的脆响。
小贩们清亮的吆喝声随之而起。
沉睡了一夜的汴京城,缓缓舒展筋骨。
如同被注入活力的巨兽,开始了新一天的喧嚣。
城南榆树巷深处,挂着褪色“苏记药庐”牌匾的小铺子,却总慢了世界半拍。
“慢慢!我的龟苓膏!”
一声中气十足,却带着几分无可奈何的咆哮,从药庐后院炸响。
咆哮声如平地惊雷。
惊得屋檐下蜷缩的狸花猫,不耐烦地抖了抖耳朵。
它掀起一边眼皮,懒洋洋瞥了一眼声音来源。
随即旁若无人地合上眼,喉间发出几声慵懒的“咕噜”。
药庐内,一个身着洗旧浅色素面布裙的少女,背对门口。
她站在占据整面墙壁的巨大药柜前。
药柜散发着浓郁药香。
少女手里捏着一小撮色泽金黄、干瘪蜷曲的金银花。
她微微歪着头。
长而浓密的睫毛低垂,遮住了眼底神色。
她的小鼻子挺翘精致,此刻正以极其细微的频率,轻轻翕动。
阳光透过药柜上方小窗,在她白皙细腻的侧脸投下柔和光晕。
她看起来像一尊安静易碎的瓷娃娃。
她便是“苏记药庐”老板苏半夏的独女——苏慢慢。
人如其名,苏慢慢做什么都慢。
抓药慢,算账慢,走路慢。
连说话都慢吞吞的,如同被按下了慢放键的皮影戏小人儿。
总带着一种令人又好气又好笑的慵懒与迟钝。
此刻,听见父亲那熟悉的“河东狮吼”。
她蝶翼般浓密的长睫毛,才极其缓慢地眨动了一下。
仿佛刚从悠长甜美的梦境中醒来。
她小巧的鼻翼又轻轻扇动两下。
似乎在确认空气中是否多了属于“焦躁”和“催促”的火燎味。
然后,她才慢吞吞地,极其珍重地放下手中那几朵金银花。
用比蚊子哼哼还要轻柔慢悠悠的语调,拖长了声音应道:“来……来……啦……”
那声音软糯,像刚出锅的糯米糍,甜软粘牙。
却又慢得能让急性子的人当场内伤。
后院石桌旁,苏半夏等得胡子都快翘上了天。
才终于看到自家宝贝闺女,端着一个边缘磨损的旧木托盘,“飘”了出来。
她走路的姿势,一言难尽。
每一步都迈得极小,极轻。
仿佛脚下踩着的不是坚硬青石板,而是蓬松柔软的云朵。
裙摆随着她轻缓得近乎停滞的动作,漾开极其细微的涟漪。
托盘在她手中,却稳稳当当。
上面那碗黑乎乎、颤巍巍的龟苓膏,连一丝汤汁都未晃出。
这份诡异的“平衡感”,与她慢得令人发指的速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的小祖宗哎!”
苏半夏一把夺过龟苓膏,顾不上烫,首接用勺子舀了一大口。
微苦之后带着药草清凉的独特滋味,如同甘霖滑过他早己“嗷嗷待哺”的喉咙。
瞬间浇灭了他心头蹭蹭首冒的无名火。
他咂咂嘴,享受着夏日清晨的微苦清甜。
一边又忍不住开始了他每日例行的“数落”。
“你说你这丫头,”
他瞪了一眼正慢吞吞将托盘放到旁边小石桌上,又慢吞吞拿出帕子擦拭纤细手指的女儿。
语气中充满了“恨铁不成钢”的无奈。
“怎么就……就这么个慢性子!”
“这走路都像没吃饱饭似的,轻飘飘的,风一吹就能倒!”
“以后嫁了人,婆家还不得以为咱们苏家苛待了你,饿得你连路都走不动道儿!”
苏慢慢慢条斯理地擦干净每一根手指,连指甲缝都未放过。
这才抬起头,露出一张清秀绝伦,却总带着几分天然呆萌的小脸。
她的眉眼生得极好,弯弯的柳叶眉,如同春山含黛。
一双清澈见底的杏眼,干净得像山涧清泉。
只是眼神里总是带着一丝旁人难以察觉的迷蒙与游离。
仿佛她的灵魂,永远都比这个喧嚣的世界,慢了不止半拍。
此刻,她微微嘟着那棱角分明、色泽的小嘴。
声音依旧不疾不徐,如同山间流淌的小溪,叮咚作响。
却又带着几分令人哭笑不得的执拗:“爹爹……女儿不嫁人……就……就陪着爹爹……”
“嘿!你这傻丫头!”苏半夏被她这话,说得心头一暖。
那点因为她“慢”而生出的怨气,瞬间烟消云散。
但嘴上却依旧板着脸,佯怒道:“胡说八道!”
“哪有女儿家不嫁人的道理?”
“爹还能护你一辈子不成?”
话虽如此,看着女儿那恬静乖巧、纯净无瑕的小脸,他心底最柔软的那块地方,还是不可避免地被触动了。
罢了罢了,自家闺女,自己不疼谁疼?
慢就慢点吧,至少省心,不像隔壁张屠户家那个疯丫头,三天两头惹是生非!
喜欢超吹的凌云彻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J1R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