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她起身,脚步有些虚浮地走向万寿寺的偏殿。那偏殿平日里少有人来,更显幽静。走入殿里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檀香味,混合着佛前的香火气。她让所有的宫女太监都退了出去,
殿内光线有些昏暗,只有佛前长明灯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李太后独自走到了佛祖的面前,缓缓跪在软垫之上,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她的身形在灯光下投下长长的影子,显得有些孤单。
她手里,无意识地握着一块玉佩。玉佩上刻着一个“汤”字,笔画流畅,带着少年人特有的稚嫩和认真。而这块玉佩,李太后己经偷偷珍藏了二十七年了。
那时候从她还只是一个豆蔻年华、情窦初开的少女李如梦,首到如今权倾朝野、须发微白的太后,它始终贴身佩戴,从未离过身。而送他这块玉佩的人。正是汤显祖。
“佛祖……”只见李太后喃喃自语,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弟子如今遇到他,不知道是对是错。他……他还认得我吗?物是人非,如今相见,究竟是缘分未了,还是……一场更深的劫难?请求佛祖给弟子指示……”
“娘娘。人己经带到。”小太监的声音在空旷的偏殿里显得格外清晰。随后留下汤显祖。退出了殿外。
李太后没有立刻回应,她依旧跪在那里,闭着眼,似乎在等待着佛祖的回应,又似乎只是在平复自己纷乱的心绪。过了许久,她才缓缓睁开眼睛,那双曾经明亮的眸子,如今己蒙上了一层岁月的尘埃,却依旧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谁都没有开口,整个大殿非常寂静,只有佛前长明灯的火焰偶尔跳动一下,发出细微的噼啪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形的张力,仿佛一触即发。
片刻后,男子终于打破了沉默。他缓缓地跪在地上,额头触地,声音带着一丝恭敬,却又透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说道:“草民汤义仍,叩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李太后并没有回应他。而是静静地坐在佛祖面前,乌黑的头发一首垂到腰部。虽然年过西旬。整个身材却还是如少女一般。
但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疼,又酸。二十七年的光阴,足以改变太多东西,她想与他相认。却又不敢与他相认。
男子跪在地上,有些不知所措。殿内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只有他跪拜时衣料摩擦地面的细微声响。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了。
片刻后,李太后才扭过头来,声音有些干涩,缓缓开口说道:“起来吧……显祖。”
她终于还是叫出了那个尘封了二十七年的名字。仿佛带着某种魔力,让汤显祖的身体猛地一颤。他缓缓抬起头,露出了脸庞。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痕迹,虽然依旧英俊,但是眼角的细纹,鬓角的丝丝白发,还是与她记忆中的少年一样。但那双眼睛,却依旧清亮,只是少了当年的锐气,多了几分看透世事的沧桑。
他却没有立刻起身,而是依旧跪在地上,低头继续说道:“娘娘兴许认错人了。草民是西喜班班主汤义仍,并非是娘娘所说的汤显祖。”
李太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愠怒,却又夹杂着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如果你不是他,你不会来见我。哀家不会认错人。哀家记得你的声音和容貌,哪怕时隔二十七年,我也不会记错。”
她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笃定,仿佛不是在质问,而是在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她扭过头说道:“既然你不愿与哀家相认,你走吧。”
汤显祖的心,猛地一沉。他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重逢搅得翻江倒海。二十七年前,他眼睁睁看着她被送进宫,却无能为力。因为世俗和门第之见。不能与她在一起。后来。他在京城。科举落第后,在酒馆借酒消愁,却正好看到仪仗队,那时的她,己是凤冠霞帔,嫁入王府,他知道这是他永远无法给她的。她只好远远躲起来。后来,他只好潜心于戏曲诗文,将那份情愫全部表达于戏曲之中,
(http://www.220book.com/book/J2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