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后在屋子里听到外面的声音,身体却莫名地颤抖了一下,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随即,她眼底深处掠过一丝极淡的、几乎难以察觉的欣慰。
她低声问道,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是你的孩子吗?”
汤显祖并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她强装镇定地笑了笑,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和而慈祥:“太好了。你有孩子了,就说明能有一个女孩替我照顾你,那我就放心了。”
汤显祖低声说道:“娘娘如果没有事情了,草民就告辞了。”他的声音很轻,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他不想再待在这里,每一秒都像是在凌迟他的心。
说罢,他没有回头,径首走出了屋子外面。仿佛只要一回头,就会看到二十七年前那个在月光下对他笑的李如梦,
李太后目送他走出了门口,首到他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消失在昏暗的光线中。她的眼神中尽显落寞。
低声喃喃自语,声音细若蚊蝇,却带着无尽的哀伤:“显祖,你知道吗?我喜欢听的,从来都不是戏……”
门外,汤显祖深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让他有些混沌的头脑稍微清醒了一些。他看到了那个叫他的孩子,还有一个稍微大一点点的男孩,都正探头探脑地往这边看,看到他出来,立刻跑了过来。
他迅速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将两个孩子都抱了起来,一手一个,把刚刚在偏殿里几乎要决堤的悲伤和疲惫,全部压了下去。他努力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开儿,远儿,你们等久了吧?走!爹爹带你们吃糖葫芦去!”
两个孩子听到后,立刻开心了起来。远儿年纪小一点,搂着他的脖子,开心地喊道:“爹爹最好了!”
远儿这时候开心的说道:“远儿也喜欢爹爹!”
开儿这时候说道,声音却有些难过:“爹,要是我们有个太后娘娘这样漂亮的娘亲就好了。”
汤显祖一听,心里猛地一沉,像是被什么东西狠狠砸了一下。他不敢想象,如果李太后听到孩子这么说,会是怎样的心情。他赶紧用手指头点了点开儿的鼻子,佯装生气地说道:“不许胡说!”
开儿吐了吐舌头,小声嘟囔:“我说的都是实话嘛……”
“那也是戏台上的娘娘漂亮,不是你的娘亲。”汤显祖转移话题,“咱们快走吧,不然人家糖葫芦可要收摊了。”
他加快了脚步,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了偏殿。
很快,汤显祖带着两个孩子回到了戏班子临时驻扎的地方。这是一个离万寿寺不远的小院,今天寿宴结束后,戏班就要离开了。
院子里,像开儿、远儿这样的孩子有十几个,男孩女孩都有,都在卖力地整理今天戏班子用过的道具,擦拭着锣鼓,叠好戏服。他们都是戏班子的孩子,有的跟着戏子们学戏,有的帮忙打杂。
看到汤显祖回来,孩子们纷纷上前,像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爹!您回来了!”
“爹,偏殿里待得久吗?”
“爹,您脸色不太好,是不是累了?”
汤显祖看到他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被触动了。孩子们的关心,虽然笨拙,却无比真诚。他所有的疲倦和内心的挣扎,仿佛都被这简单的亲情感化了。他笑着说道:“你们都好好吃饭了吗?不好好吃饭,饿着肚子,可是不能唱好戏的。”
说着,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就端出来饭菜,放在院子里的石桌上。虽然饭菜很简单,只是些素面和馒头,但都是孩子们的心意。看着他们围坐在桌边,狼吞虎咽的样子,汤显祖心中的那块大石,仿佛也轻了一些。
他给孩子们分了糖葫芦,看着他们满足的笑容,才觉得自己的心也跟着暖和起来。他一边吃着面,一边和孩子们说着话,问他们今天学戏有没有长进,有没有好好听话。
“爹,您今天在偏殿里,是不是又给太后娘娘唱戏了?”一个机灵的小姑娘问道。
汤显祖放下筷子,看着孩子们天真的脸庞,心中又是一阵酸楚。命运弄人,她成了太后,而他,只是个戏班班主。
他写《牡丹亭》,李梦娘为爱而死,那何尝不是他内心深处对李如梦,对那段逝去爱情的一种隐晦的寄托?他无法拥有,便只能将那份爱,那份遗憾,倾注在笔尖,化为戏文,让无数人在李梦娘的故事里,感受到刻骨铭心的爱。
他更不敢告诉李太后,他收养了这些孩子。这些孩子,都是他这些年走南闯北,在街头巷尾、在破庙里、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捡来的弃儿和孤儿。他们有的像远儿一样活泼,有的像开儿一样敏感。他给了他们一个家,教他们识字,教他们唱戏,也教他们如何在这个冷漠的世界里生存。
而他,首到现在,还孑然一身。没有成婚,他不敢告诉李太后。他怕她担心。因为他对曾经那个少女的心。始终没有变。
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汤显祖心中那份刚刚被李太后搅动起来的疲惫和挣扎,又渐渐被一种温暖的力量所取代。
他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对孩子们说道:“好了,都吃饱了,下午还要排练呢。都去把道具整理好,明天的戏,可不能出错。”
孩子们欢呼着散去,院子里又恢复了热闹和有序。
昱珩道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J2TT/)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