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深秋,暮色浸透公社旧仓库的青砖缝。
苏禾攥着生锈的钥匙,心跳声在空荡荡的走廊里格外清晰。
三天前,她在生产队的旧账本里发现一行铅笔字:
“双季稻法,存于西仓三号柜”——这可能是打破试验田瓶颈的关键。
“砰”的一声,铁皮柜门弹开,扬起呛人的灰尘。
苏禾捂住口鼻,借着手电筒的光,看见柜子深处码着几个油纸包,最上面的牛皮纸上赫然写着“1957年双季稻试验记录”。
她指尖发抖,刚要翻开,窗外突然闪过一道黑影。
“谁?”苏禾转身,手电筒光束扫过破碎的窗玻璃,只看见摇曳的玉米秸秆。
她想起最近总有人在试验田搞破坏:
秧苗被踩断、育苗棚被划破,生产队长王富贵每次路过都阴阳怪气:
“知青丫头想翻天?亩产八百斤?做梦!”
脚步声从楼梯传来,沉重而缓慢。
苏禾迅速将资料塞进帆布包,反手关上柜门。门“吱呀”响了一声,她浑身肌肉紧绷,听见王富贵的咳嗽声越来越近。
“小苏啊,这么晚还来仓库?”王富贵的手电筒光刺过来,照得她睁不开眼,“听说你在找啥‘资本主义尾巴’?我可告诉你,这仓库里都是公社的机密……”
“王队长误会了。”苏禾侧身挡住柜子,手心全是冷汗,“我就是来拿些旧麻绳,明天捆秧苗用。”
王富贵的目光在她帆布包上打转,伸手去抢:“捆秧苗用得着去三号柜?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鼓捣啥!”
两人拉扯间,苏禾的手电筒掉在地上,光束正巧照在墙角的老鼠洞旁——那里散落着几张碎纸片,上面隐约有“密植法”“增产率”的字样。
王富贵脸色一变,抬脚去踩纸片:“赶紧把东西交出来,不然我告你私藏禁书!”
苏禾趁机推开他,抓起帆布包就跑。
仓库外的夜风卷着沙土,吹得她睁不开眼。
苏禾听见王富贵在身后喊:
“站住!再跑就喊保卫科了!”苏禾不敢停——
那些资料里藏着双季稻的关键数据,是她和王海熬了半个月才找到的突破口。
跑过晒谷场时,一个黑影从草垛后窜出来,她下意识侧身,被对方一把拉住手腕。“是我!”低沉的声音带着熟悉的麦香,是王海。
他身上还沾着田里的泥,手里攥着一把镰刀:
“听见仓库有动静,怕你出事。”
作者若雨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王富贵的脚步声近了,王海拽着她躲进堆化肥的小屋。
狭小的空间里,他的呼吸声清晰可闻,镰刀在月光下泛着冷光。
苏禾这才发现他袖口裂开道口子,露出小臂上的旧疤——那是去年他为了护着她培育的早熟稻种,被野狗抓伤的。
“资料在吗?”王海低声问,眼睛盯着门外。
苏禾点头,摸到帆布包里的油纸包还在,心里稍安。
门外传来王富贵的骂声:“小兔崽子!敢跟我作对,明天就叫公社批斗你们!”
王海握住她的手,掌心的老茧擦过她的虎口。
“别怕。”他说,声音轻得像阵风,“当年饿肚子的时候,我靠啃草根都活下来了,现在有你教的新法子,咱们能赢。”
苏禾抬头看他,月光从木板缝里漏进来,照亮他棱角分明的下巴,突然觉得心跳得比刚才跑得时候还快。
首到王富贵的脚步声远去,两人才敢出来。
王海接过帆布包,背在自己身上:
“我送你回知青点。”
路上,他从裤兜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个烤红薯:
“趁热吃,你下午就没吃饭。”
苏禾咬了口红薯,甜糯的滋味混着泥土气息,突然眼眶发酸。
她想起白天在田里,王婶指着她的鼻子骂“狐狸精”,说她勾着王海不务正业。
想起生产队长在大会上不点名批评“某些知青搞特殊化”。
此刻,这个被谣言包围的少年,用最笨拙的方式,护着她的梦想。
“王海,”她说,“等双季稻试验成功了,我带你去城里看电灯。”
他一愣,低头看着自己沾满泥的赤脚,笑了:“电灯有啥好看的?能比咱们的稻穗亮?”
苏禾也笑了,远处的蛙鸣声里,她听见自己的心跳,和身边人的脚步,渐渐合了拍。
回到知青点,苏禾连夜整理资料,发现里面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1957年的试验田里,几个知青站在齐腰高的稻穗前,其中一个戴眼镜的女知青,竟和她长得有几分相似。
照片背后写着:“良种虽好,奈何人言可畏。”
窗外,乌云遮住了月亮。
苏禾摸了摸手腕上的红绳——
那是王海今天白天塞给她的,说是能“辟邪”。
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不会容易,只要有这些资料,有身边人的信任,就算是暴风雨,她也能扛过去。
(http://www.220book.com/book/J2V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