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漫过合作社的屋顶,给新蜂箱镀上一层金。
苏禾蹲在田边,仔细查看作物的生长情况,指尖轻触叶片,感受着生命的律动。
王海扛着工具走来,笑着说:“看这长势,今年肯定丰收。”
苏禾首起腰,眼中满是希望:“多亏了大家的努力。”
这时,小琴挥舞着一封信跑来,辫梢的红绸子欢快地跳动:“苏姐!县里要办农业技术比赛,咱合作社被邀请参加呢!”
苏禾接过信,快速浏览内容,心跳不禁加快——这可是展示合作社成果的好机会。
王海凑过来,目光灼灼:“参加!让大家看看咱们的本事。”
说干就干,社员们立刻行动起来。
苏禾和王海负责整理蜜蜂养殖和新种植法的资料,陈小虎等人则忙着准备展示用的蜂产品和作物样本。
“苏姐,这资料咋整能更清楚?”
陈小虎挠头。苏禾笑着指点:“把数据分类,再配上插图。”
王海在一旁补充:“还要突出咱们的创新点。”
准备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展示所需的蜂箱模型总做不好,试了几次都不满意。
王海眉头紧皱,蹲在地上反复调整结构。
苏禾走过去,蹲下轻声说:“别急,慢慢来。”
两人头挨着头,讨论改进方案,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他们身上,映出温暖的剪影。
比赛日子渐近,合作社里弥漫着紧张又兴奋的气息。
出发前一晚,苏禾检查着每一样展品,王海递来一个小盒子:“拿着,路上用。”
苏禾打开,是个精致的笔记本,封皮上刻着“向阳合作社”。她抬头,王海耳尖微红:
“记录比赛用,也、也记录咱们的日子。”
苏禾笑着收下:“谢啦,王海。”
比赛当天,县城的广场上挤满了人。
各公社的展位琳琅满目,苏禾他们的展位刚布置好,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金黄的蜂蜜在玻璃瓶中闪烁,作物样本,蜂箱模型更是精巧。
“这是啥种植法?”有人好奇询问。
苏禾立刻上前讲解:“这是改良的密植法,能提高产量……”
正说着,李家公社的赵主任路过,冷哼一声:“吹得好听,指不定咋回事呢。”
王海立刻挡在苏禾身前:“赵主任,有本事咱赛场见真章。”
苏禾拉住王海,笑着说:“对,赛场见。”
比赛开始,各公社轮流展示。
苏禾走上台,深吸一口气,开始介绍:
“我们向阳合作社,结合蜜蜂养殖与新种植法,实现了双丰收……”
苏禾条理清晰,从技术要点到实际成效,讲得头头是道。
王海在台下,眼神紧紧跟随,满是骄傲。
展示结束,评委们低声讨论。
突然,人群中有人喊:“说得好,但咋证明?”
苏禾早有准备,微笑着请陈小虎上来,端来实验器具:“这是我们的蜂蜜纯度检测,当场演示。”
只见陈小虎熟练操作,试纸迅速变色,达到高标准。台下响起一片惊叹。
赵主任脸色难看,又不甘心,站起来问:“那种植法遇到天灾咋办?”
苏禾从容应答:“我们有完善的防护措施,比如防水堤、应急排水系统……”
苏禾一一解释,有理有据。评委们频频点头。
最终,结果揭晓——向阳合作社荣获一等奖!苏禾和王海相视一笑,眼中有泪。社员们欢呼着拥抱在一起,小琴的红绸子辫梢甩得更欢了。
傍晚,夕阳给县城镀上一层暖光。
苏禾和王海漫步在街头,手中的奖状在风中轻响。“苏禾,你今天太棒了。”
王海轻声说。苏禾转头,看着他被夕阳染红的脸:“是大家一起的功劳。”
两人走着,路过一家照相馆,王海停住脚:“进去照个相吧,留个纪念。”
镜头前,苏禾和王海并肩而坐,脸上带着笑。“咔嚓”一声,时光定格。从照相馆出来,苏禾摸着照片,心中满是感慨。
王海说:“苏禾,以后不管啥比赛,咱都一起闯。”
苏禾点头:“对,一起。”
回到合作社,庆祝的篝火燃起来。
社员们围坐一圈,吃着香甜的蜂蜜饼。
苏禾站起来,大声说:“这奖是咱们大家的,以后咱们还要更上一层楼!”
“好!”回应声热烈。王海看着苏禾,眼中满是爱意与坚定。
夜深了,篝火渐熄。
苏禾坐在蜂箱旁,翻开王海送的笔记本,写下:
“今日赛场扬名,是合作社的荣耀,更是新的起点。与王海并肩,与社员携手,未来必能创造更多辉煌。”
这时,王海走来,递上一杯蜂蜜水:
“写啥呢?”
苏禾抬头:“写咱们的故事。”
两人坐在那儿,听着蜜蜂的嗡嗡声,望着星空。
苏禾靠在王海肩头,轻声说:“真好。”
王海揽住她:“会越来越好。”
微风拂过,带着田野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未来的美好。
他们,将继续在这公社的田埂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让梦想在希望的土地上,绽放出最绚烂的花朵。
(http://www.220book.com/book/J2VA/)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