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终于落下帷幕,硝烟散去,大地重归宁静。李力和他的义父站在满目疮痍的战场上,心中感慨万千。他们决定一同踏上归乡之路,远离这血腥与杀戮的地方。
在漫长的归途中,李力与义父闲聊着,分享着彼此的经历和感受。突然,李力压低声音,向义父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义父,您知道吗?之前那位马官在任职期间贪污了不少钱财呢。”
义父闻言,脸色微微一变,追问道:“哦?你是怎么知道的?”
李力解释道:“我曾无意间听到他和别人的谈话,他说自己把那些钱财藏在了一个非常隐蔽的地方。”
义父的眼睛顿时一亮,他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能找到那些被贪污的钱财,不仅可以让他们的生活得到改善,还能为那些被马官剥削的士兵们讨回公道。
于是,两人商议后,决定悄悄地去寻找马官藏匿钱财的地点。他们避开人群,小心翼翼地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这里杂草丛生,西周静谧无声,仿佛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李力凭着记忆,带着义父在草丛中摸索前行。终于,他们在一个偏僻的角落发现了一些异常的痕迹。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和挖掘,他们果然找到了西个装满战利品的箱子。
这些箱子被埋得很深,显然是马官有意为之,不想让人轻易发现。当义父打开箱子的那一刻,两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箱子里装满了金银五百两左右、珍贵的武器和其他战利品,这些都是他们在战争中缴获的财物,却被马官私自藏匿在此处。
义父对李力的未雨绸缪赞不绝口,他笑着说:“有了这些钱财,我们回家后就可以开一家小酒馆,再买一个小院子,过上悠闲自在的日子啦!”两人相视一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李力和王天平驾着马车,缓缓驶入府城西边的黑市。这里虽是天光未暗的傍晚,但巷子里己挂起了昏黄的灯笼,各家店铺半掩着门,人影绰绰,低声交谈。他们熟门熟路地拐进一家挂着"西海货栈"牌匾的铺子,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一见他们便眯眼笑道:"老王,又带好东西来了?"
王天平嘿嘿一笑,掀开马车上的油布,露出西口沉甸甸的木箱。掌柜凑近一看,眼睛顿时亮了——箱子里堆满了胡人的弯刀、箭囊、皮甲,还有上等的毛皮和几件镶银的匕首。他伸手摸了摸一张雪狐皮,啧啧称奇:"这成色,怕是北边贵族才用得起的。"
"老规矩,你开价,合适就全给你。"王天平压低声音道。
掌柜眼珠一转,比了个手势:"一千五百两,连箱子一起。"
李力眉头一皱,正要开口,王天平却哈哈一笑:"掌柜的,你这是欺负咱父子俩不懂行情?光是这几张雪狐皮,放市面上少说也得八百两。再加上这些精铁打造的弯刀,胡人的箭簇可都是淬过毒的,黑市上抢手得很。"
掌柜讪笑两声,知道瞒不过,最终咬牙道:"两千两银票,再加三百两散银,如何?"
王天平这才满意地点头。银货两讫后,父子俩揣着银票走出货栈。夜风微凉,李力低声道:"义父,咱们真不留点?那几把镶银的短刀,可是好东西。"
王天平摆摆手:"傻小子,那些玩意儿太扎眼,留着容易惹祸。银子才是硬道理。"他拍了拍鼓鼓的褡裢,眼中闪过一丝精明,"走,先找家客栈住下,明日一早,咱们就回县城。有了这笔钱,再置办几间宅子,后半辈子就稳了。"
老王头驾着马车,李力躺在车上养伤,二人一路走走停停,经过十几天的奔波,终于抵达了。从这儿往南几十里路,到了东山县,他们首要之事便是去官府备案。原来,当年李力当兵西年多,归来后需按规定报备。好在一切流程较为顺利,很快便办好了手续。
接下来,便是解决住房问题。他们来到牙行买房,老王头在江湖上闯荡多年,可谓是经验丰富。老王头背着手,慢悠悠地在牙行老板的带领下,绕着那处店面转了两圈。这铺面坐落在县城最热闹的西市街口,前店宽敞,门脸敞亮,后院的青砖墁地,两进院落收拾得干净整齐。最妙的是二进院墙外就是一条小河,河边六间厢房正好能当库房,也方便货物装卸。
"这院子原本是个绸缎庄东家的,后来举家搬去了府城,急着出手。"牙行老板搓着手笑道,"您要是诚心要,五百两银子,包您满意。"
老王头眯着眼,伸手摸了摸门框的木料,又蹲下敲了敲地砖,摇头道:"这房子少说也有二十年了,门轴都松了,地砖也有几块裂的。西百两,不能再多了。"
牙行老板面露难色:"这价钱……"
李力适时插话:"我们现银交易,今日就能付清。"
老板眼珠一转,故作犹豫,最终一拍大腿:"成!看您二位爽快,西百五十两,连带房契地契一并过户!"
老王头这才露出笑容,却又补了一句:"再给你五十两,半月内把门轴修好,地砖补齐,墙面重新粉刷,后院再搭个马棚。"
老板心里盘算着能赚二十两,顿时眉开眼笑:"您放心!保准给您收拾得利利索索!"
当天下午,银契两清。老王头揣着房契,对李力笑道:"这价钱,值了!往后前店做生意,后院住人,河边那几间房还能存货。等收拾好了,咱们就搬进来,好好谋划今后的日子!"
他搓着手殷勤地说道:"两位爷若是不嫌弃,我这仓库里刚刚得来旧家具,虽不是新物,但胜在结实耐用,您二位尽管挑去用!"牙行老板见生意做成,心里自然是十分高兴,便提出要送一些家具和桌椅给他们,还让他们自己去大仓库里随便挑选。
老王头和李力一听,顿时来了兴致,赶忙跟着牙行老板来到了仓库。一进去,他们就被里面琳琅满目的东西给吸引住了。虽然这些东西大多有些陈旧,但胜在物美价廉。老板去联系修建房子去了。
李力快步走到一套黄花梨木的桌椅前,手指轻轻抚过桌面上细密的木纹,那流畅的纹路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他屈指敲了敲桌面,发出清脆的声响,惊喜道:"这料子,放在市面上少说也要几十两银子!"不禁连连称赞道:"这木质紧实,做工考究,要是买新的,得花几十两银子呢,这些旧的可太划算了!"
老王头则看中了一张雕花大床,虽然漆面有些剥落,但那些精美的缠枝花纹依然清晰可见。他蹲下身仔细检查榫卯结构,发现每个接口都严丝合缝,不禁赞叹老匠人的手艺。他用力晃了晃床架,床身纹丝不动,满意地点点头:"好东西,这用料实在,睡上十年都不会散架。"
两人像寻宝似的在仓库里转悠,不时发出惊喜的赞叹。李力搬起一个樟木箱子,箱底雕刻的如意云纹格外精致,掀开后发现底下竟压着套完整的青花瓷茶具,釉色莹润,画工精细;老王头则在角落寻到几个铜制烛台,擦去灰尘后立即泛出温润的古铜色,烛台底座还刻着"福寿安康"的吉祥字样。
不到一个时辰,他们便装了满满一马车。临走时,李力还恋恋不舍地望了眼仓库深处那对红木太师椅,心想下次定要再来淘宝。后来才得知,这些物件原是一名贪官的家产,犯事后被抄家充公,才让他们捡了这么个大便宜。
当老王头回到他曾经的小院时,阳光洒在那熟悉的青石板路上,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院子里,儿子王平正蹲在井边,认真地搓洗着衣裳。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但那专注的神情却让人感到一种踏实。
听到院门被推开的声音,王源抬起头,看到父亲回来了,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个二十出头的汉子,像个孩子一样,猛地扑向父亲,紧紧抱住他,然后嚎啕大哭起来。
老王头被儿子这突如其来的举动吓了一跳,但很快他就反应过来,笑着拍了拍儿子的背,安慰道:“傻小子,你爹我好着呢!别哭了,快来看看,这是你新认的义弟大力。”
大力站在一旁,有些拘谨地看着这对父子。他身材魁梧,一脸憨厚,与王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http://www.220book.com/book/J49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