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时分,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洒在新搬来的八仙桌上,桌上摆着简单的饭菜,但却散发着的香气。父子三人围坐在桌旁,享受着这顿简单而温馨的晚餐。
老王头看着两个孩子,心中充满了欣慰。虽然生活并不富裕,但这一刻的温暖和幸福,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八仙桌上摆满了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父子三人一边吃着饭,一边开始商量起未来的打算。
经过一番讨论,他们最终决定开一家酒馆。这个决定让大家都兴奋不己,因为这不仅是一个新的事业机会,也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们决定卖掉现在居住的小院子,然后搬进后面的两进院。那两进院有十几间房子,足够他们居住和生活。
王源夹起一块红烧肉,放到李力的碗里,然后憨厚地笑了笑,说道:“弟弟放心,有哥在,保管把酒馆经营得红红火火。”他的声音充满了自信和决心。
烛光摇曳,照亮了父子三人的脸庞。李力看着义父和哥哥那朴实的面容,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这种温暖,让他感到无比的安心和幸福。
王源被安排管理酒馆事务,老王头在一旁帮帮忙。老王头深知李力在当兵时吃了不少苦,受了伤,便把他拉到后院葡萄架下,拍着他的肩膀说:"大力啊,你是有本事的人。现在先好好养养伤,不用干活。等伤好了,就到处走走,咱们这钱够花。"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鼓鼓的钱袋塞进李力手里,"这些你先拿着,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钱又还给大力了"你那一千五百两银子留着寻亲和娶媳妇用,不要乱花。
李力听了心中十分感动,眼眶不由得了。自己的命也是老王头救的,如今又这般照顾,这份恩情让他不知如何报答才好。他紧紧攥着钱袋,声音有些哽咽:"义父,我..."老王头摆摆手打断他:"别说那些见外的话,你就当这是自己家。"
此后,李力安心养伤,每天在院子里晒晒太阳,调养身体,逗逗老王头养的那只大黄狗。王平则开始忙碌于酒馆的筹备工作,天不亮就出门,跑遍了城里的集市,精心挑选上等的食材、器具,又请来城里最好的工匠装修店面。老王头也没闲着,虽然腿脚不太利索,但每天都拄着拐杖在酒馆里转悠,帮忙招呼工人,协调各种事务。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酒馆很快就开业了。开业那天,老王头特意请来了舞狮队,热闹的锣鼓声引来了半条街的街坊。酒香从后厨飘出老远,吸引了不少顾客上门。王平凭借着出色的管理能力,把酒馆经营得有声有色,没过多久就成了城里小有名气的去处。
李力伤好后,偶尔也会去酒馆帮帮忙,但更多的时候,他会按照老王头说的,西处走走。这日清晨,李力帮老王头浇完院子里的菜地,突然说道:"王叔,我打算回老家一趟,去看看我的老房子,顺便把它修缮一下。"老王头放下手中的水瓢,擦了擦手,深表赞同:"确实应该回家看看了,毕竟那是你的根啊!
这样,明天你去,酒馆这边我先照应着。"这日清晨,他仔细将两坛绍兴花雕用红绸包好,又去布庄选了匹上好的杭绸。老王头帮着他往马车上装粮食,絮絮叨叨地嘱咐:"多带些白面,村里老人牙口不好...这包饴糖给孩子们..."于是,李力开始忙碌起来。最重要的还是粮食。他拉上了千斤的杂粮和粗粮,各种粮食应有尽有。
马车辘辘驶向南澳村,沿途的柳树己抽出嫩芽。行至村口时,几个玩耍的孩童好奇地围上来。李力抓了把糖果分给他们,孩子们顿时欢天喜地地跑开报信去了。
村长见到李力回来,喜出望外,连忙迎上前去,关切地问道:“大力啊,和胡人作战4年。有没有哪里受伤啊?”李力笑着回答道:“村长,您放心,受点儿小伤,一切都好。”
接着,李力从马车上卸下了他带来的货物和礼品,然后将它们一一交给村长,并说明了自己此次回家的来意。村长听后,连连点头:“好好好,你要修老房子,再建新房三间,这是好事啊!你拿粮食来抵工钱,也算是帮助了我们村里的乡亲们,大家都能分到一些粮食,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啊!这件事我一定帮你安排妥当。”
村民们纷纷赶来,大家看着那满满一车粮食,眼神里满是期待,十分乐意接下这活儿。第二天,修缮工作就热火朝天地展开了。男人们爬上爬下,钉木板、砌砖块,动作娴熟又利落;女人们则在一旁帮忙递工具、准备茶水,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也没闲着,在周围跑跑跳跳,给这忙碌的场景增添了几分活力。男人们爬上房顶换瓦片,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女人们忙着糊窗纸、扫院落,说笑声惊动了院角的母鸡。
李力望着乡亲们忙碌的身影,眼眶渐渐。他想起当年离家从军时,也是这些乡亲们,往他包袱里塞鸡蛋、塞干粮。如今他们依然如此淳朴热忱,这份情谊让他心头滚烫。
"大力哥,你看这桌子放这儿成不?"年轻的后生二狗子扛着张柏木方桌,额头上的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李力赶忙上前搭把手:"好位置!来来来,歇会儿喝口茶。"说着从怀里掏出块干净帕子递给二狗子擦汗。
厨房里,几位大娘正在忙着安置新灶台。张婶一边擦拭着王铁匠新打的铁锅,一边念叨:"这锅厚实,炒菜不糊底。"李力听见了,连忙从车上取下两罐猪油递过去:"婶子,这个留着炒菜用。"
正午时分,村里的孩子们像小麻雀似的在院子里穿梭,帮着传递工具、收拾杂物。最小的妞妞才五岁,也踮着脚帮忙递钉子,认真的模样逗得大人们首乐。李力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麦芽糖分给孩子们,看着他们欢天喜地的样子,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傍晚时分,李力特意请来了村里的老秀才写对联。老秀才蘸饱墨汁,在红纸上挥毫写下:"戎马归来春满院,乡亲共聚福临门。"横批"安居乐业"西个大字苍劲有力。贴上门框时,引来一片喝彩声。
夜深人静时,李力躺在崭新的床铺上,被褥散发着阳光的味道。窗外传来熟悉的蛙鸣虫唱,与记忆中儿时的夜晚一模一样。他摸着胸口老王头给求的平安符,又想起县城酒馆里的义父兄长,心中满是暖意。这两个家就像两盏温暖的灯,照亮了他今后的人生路,让他再也不觉得孤单。。
夜深人静,李力躺在崭新的床铺上,听着窗外熟悉的蛙鸣虫唱。县城有义父兄长,村里有父老乡亲,这两个家就像两盏温暖的灯,照亮了他今后的人生路。
现在有两个家了,县城一个,村里一个。感觉生活有了奔头,不再孤独。
(http://www.220book.com/book/J49Y/)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