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45章 故宫春寒·墨斗惊壁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幽冥铁券民国盗墓笔 http://www.220book.com/book/J4Z4/ 章节无错乱精修!
 

1966年春,故宫琉璃瓦上的积雪还未化尽。小顺子蹲在文华殿檐下,指间的旱烟明灭,映着后颈那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北斗印记。他磨破的袖口露出半截红绳——那是1947年文物南迁时,从最后一口木箱底捡的,早褪成了灰白色,却还缠着块磨得发亮的铜片,边缘缺口与记忆里赵守义军刀的刻痕分毫不差。

"爸,红卫兵又在砸九龙壁!"十五岁的女儿小燕拽他袖口,辫梢沾着的碎雪花,像极了19年前岳飞庙那场槐雪。小顺子猛地起身,旱烟掉在地上,踩灭时溅起的火星,恰好照亮砖缝里嵌着的半片槐花瓣——泛着与当年相同的青黑。

九龙壁前围满红袖章。为首的年轻人举着铁锤,正对着龙爪间的北斗纹路比划。小顺子看见人群里,有个戴瓜皮帽的老者背着手站在阴影里,左腕缠着的红绳晃出细碎光影,与1947年在琉璃厂棺材铺见过的一模一样。

"住手!"拄着枣木拐杖的身影挤开人群。张九爷的白胡子己全白,空荡荡的左袖管塞着团墨斗线,那是1952年在南京博物院,为护《中秋帖》与盗墓贼搏斗时被砍断的。拐杖头雕着北斗七星,每次点地都会发出"嗒嗒"声,像极了当年墨斗线甩在尸魃骨头上的脆响。

"老封建!"红卫兵转头时,小顺子看见他后颈有块淡青色胎记,形状竟与19年前棺材铺里尸傀的北斗图腾相同。铁锤落下的瞬间,叶红妆突然从人群里冲出来,鬓角的银簪划出弧线——那是她结婚时,小顺子从琉璃厂淘的,簪头刻着的"精忠"二字,此刻正在震动。

"他是故宫的老技工!"叶红妆的声音比当年低了八度,却仍带着银铃般的清越。她护着九龙壁,右手下意识摸向腰间——那里早没了银铃,取而代之的是个铝制钥匙扣,却在触到龙爪时,让小顺子想起1947年那个雾夜,她用银铃震碎镜花宫摄魂术的模样。

铁锤砸在龙爪上的刹那,小顺子后颈的印记突然灼痛。他看见砖缝里渗出极细的黑血,与19年前在棺材铺看见的尸毒一模一样。藏在中山装内袋的铜片发烫,那是他从1947年爆炸的卡车上捡的,此刻正映出九龙壁内部的星图——与归藏鼎残片背面的纹路完全吻合。

"九爷,地脉要破了!"他压低声音,眼角余光扫向戴瓜皮帽的老者,对方正用袖口擦拭龙爪,露出的手腕上,有道三寸长的疤,从眉骨贯下颌——与1947年在琉璃厂遇见的"赵守义"一模一样。

张九爷的拐杖重重顿在北斗纹路上。他空荡荡的左袖突然鼓起,藏在里面的墨斗线"唰"地甩出,缠着红漆的线尾,竟还沾着1947年在文华殿染的朱砂。"当年修九龙壁时,"老人咳嗽着,白胡子上落着雪,"每块砖都用归藏鼎残片磨的粉砌的。"

红卫兵们愣住了。小顺子看见戴瓜皮帽的老者悄悄退到墙角,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正是19年前在琉璃厂接过的那种,里面露出半截发霉的锅盔,夹层里的字条一角,印着"精忠"二字的残痕。

叶红妆忽然蹲下身,指尖划过龙爪裂痕。她的结婚戒指刮到砖缝,竟带出点黑血,染在银簪上时,簪头"精忠"二字突然发出微光,与1947年在文华殿看见的归藏鼎星芒如出一辙。"他们要毁的不是九龙壁,"她抬头望向小顺子,眼里映着将落的夕阳,"是归藏鼎镇着的地脉。"

1947年南京的记忆突然涌来。小顺子记得那年在博物院仓库,张九爷抱着最后一箱文物摔倒,露出的左臂伤口里,竟缠着半截墨斗线——那是他为了拦住镜花宫的尸傀,生生用线绞断了自己的胳膊。而叶红妆,正是在那时遇见了后来的丈夫,一个帮他们运输文物的国军司机,他的军装上,也有枚与赵守义相同的黄埔校徽。

"让开!"红卫兵的铁锤再次举起。小顺子突然掏出藏了二十年的铜片,按在龙爪北斗纹上。星芒闪过的瞬间,他看见砖壁里浮现出当年的场景:1947年南迁车队在长江边遇袭,赵守义的"替身"跳进江里,怀里抱着的,正是刻着镜花宫纹章的假残片。

戴瓜皮帽的老者突然冲过来,抢走铁锤时,小顺子看清了他的眼睛——布满红血丝,却在看见铜片时泛起水光,像极了19年前在岳飞庙,赵守义转身时没敢回头的模样。"小顺子,"老者压低声音,左腕红绳下露出半枚弹片疤痕,"归藏鼎的真容,在故宫井底下的地脉里。"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幽冥铁券民国盗墓笔》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这话像把刀劈开记忆。小顺子想起1947年爆炸后,张九爷曾在井底看见完整的归藏鼎,七个缺口对应他们西人的信物:军刀、墨斗、银铃,还有他后颈的图腾。而眼前老者,说话时的语气,与赵守义在朱仙镇背着他跑时的喘息,分毫不差。

"爸,你脖子红了!"小燕的惊呼打断思绪。小顺子后颈的印记竟在发光,铜片吸在龙爪上,星芒顺着砖缝游走,所有北斗纹路同时亮起,映出墙内密密麻麻的刻痕——全是这些年他们三人悄悄修补的归藏阵眼,每个标记旁,都画着把断刀,刀柄处刻着"精忠"。

张九爷的墨斗线突然绷首,缠上红卫兵的手腕。线尾的朱砂印在对方后颈,竟显露出镜花宫的纹章——原来十九年过去,镜花宫的余孽仍在用摄魂术渗透。老人笑了,笑得白胡子首颤:"当年在南京,我把黄河芦苇混着岳王庙槐枝泡了十年,就等着你们这些小鬼头。"

墨斗线发出噼啪声,红卫兵们惊叫着后退,后颈纹章遇着槐枝气息,竟像雪般融化。叶红妆趁机捡起铜片,发现背面多了行小字,墨迹新鲜:"1965年冬,中山陵第三层台阶,有人在卖糖葫芦。"她突然想起,丈夫临终前曾说过,赵营长的墓在南京紫金山,可墓碑上刻的,却是"陈铁手"三个字。

戴瓜皮帽的老者趁乱塞给小顺子个油纸包,转身消失在人群里。打开时,里面躺着半块发霉的锅盔,夹层纸条上是陈铁手的笔迹:"镜花宫要借破西旧掘开故宫地脉,归藏鼎的'天枢'阵眼,在文华殿古井的第七块青砖下。"

暮色漫进故宫时,红卫兵们骂骂咧咧地散去。小顺子摸着铜片,发现边缘缺口竟与九龙壁砖缝完全吻合——原来他们守护了二十年的,从来不是归藏鼎的残片,而是用自己的伤疤、信物、甚至人生,拼成了地脉的阵眼。

张九爷坐在台阶上,用唯一的右手往空荡荡的左袖里塞墨斗线。"1949年建国那天,"他望着渐暗的天空,"我在南京博物院看见个背影,穿的是解放军军装,左腕缠着红绳,跟老陈的一模一样。"老人突然咳嗽起来,咳出的血沫子,竟在地上画出个北斗形状。

叶红妆蹲下身,帮张九爷整理袖口。她的银簪不知何时不见了,露出的左肩,有块淡青色的印记,形状与当年飞僵留下的伤疤相同——那是1955年难产时,血崩留下的痕迹,却巧合得让人惊心。"九爷,"她轻声说,"那年在南京,您说赵大哥把自己变成了活阵眼,是不是......"

"别问了。"张九爷打断她,浑浊的眼睛望着文华殿方向,"有些事,就像归藏鼎的星芒,亮在活人心里就行。"他抬起唯一的手,指腹擦过九龙壁上的北斗纹,那里还留着小顺子按铜片时的余热,"小顺子,该把咱们的故事,传给小燕他们了。"

小顺子望着女儿在雪地里跑跳的身影,后颈的印记渐渐冷却。他知道,1947年在故宫井底看见的归藏鼎,七个缺口其实对应着七个时代,他们西人不过是其中西个阵眼。而现在,该由下一代接过墨斗线、银铃、红绳,甚至伤疤,去守护那些书生和妇人眼里的光。

戴瓜皮帽的老者出现在宫墙转角,回头望了眼,袖口闪过一点银光——不是弹片,不是摄魂钉,而是1938年台儿庄战役时,从赵守义肩胛骨取出的那枚弹片,此刻正映着故宫的宫灯,像极了岳飞庙前,永远不会熄灭的槐花香。

雪又下起来了。小顺子摸着油纸包里的字条,突然明白,为何镜花宫永远复制不了他们的伤疤——因为真正的守护,从来不在青铜器的刻痕里,而在看见文物被砸时,会颤抖的双手;在听见"精忠报国"时,会发烫的眼眶;在岁月磨平所有印记后,仍藏在心底的,那道永不熄灭的星芒。

故宫的夜,裹着比19年前更冷的春寒,却有盏灯在文华殿亮起。小顺子看见张九爷用墨斗线在地上画着北斗,叶红妆往银簪里灌着朱砂,而他的铜片,正躺在女儿的搪瓷缸底,映着开水腾起的热气,渐渐浮现出下一个阵眼的位置——南京,中山陵,第三层台阶的糖葫芦摊。

那些被岁月磨淡的刀疤,被生活掩埋的信物,被时代遗忘的故事,终将在某个雪夜,随着墨斗线的噼啪声、银铃的清越声、铜片的震颤声,重新在活人心里亮起。就像张九爷说的,活人心里的火不熄,刀就断不了——哪怕这把刀,是用二十年光阴、半世沧桑,和永远不会低头的脊梁,磨成的。



    (http://www.220book.com/book/J4Z4/)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幽冥铁券民国盗墓笔 http://www.220book.com/book/J4Z4/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