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南下广州,两人的目标比上次更加明确。
肖子健采购文具画材,张建国则专注服装批发。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张建国不禁感慨万千。
短短几个月,广州的批发市场比上次来时更加繁华热闹。
两人分头行动后,张建国独自穿梭在十三行、高第街的店铺之间。
他仔细比较着各家货品的质量和价格:这家呢子大衣做工精良但价格偏高,那家款式平常但价格实惠。
经过两天精挑细选,他最终采购了三大包冬装,每一件都经过严格把关。
临行前,张建国特意去了狮子镇。
远远就看见王家欣家的小作坊己经焕然一新。
院子里新增的几台缝纫机整齐排列,墙上挂满了各式皮包样品,工人们正忙碌地裁剪缝制。
“建国,你来了!”正在裁皮料的张庆和抬头看见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剪刀迎了上来。
“庆和,你们这发展速度真让人惊喜。”张建国笑着说道。
“托政策的福啊!”张庆和擦了擦手上的皮屑,脸上洋溢着自豪,“现在个体私营越来越多,我们的订单也就越来越多,就添置了这些新设备。”
张建国从随身的包里取出几张精心绘制的图纸:“我有个新想法,除了男士包,你们可以尝试做些女士包。”
要知道,男人一个包能用好几年,但女人不同,她们需要根据季节、场合搭配不同的包款。”
张庆和接过图纸,眉头渐渐皱起。
纸上那些前所未见的设计让他一时摸不着头脑:斜挎包、单肩包、双肩包。
每款都标注了名称,基本尺寸和里面的结构。
这些都是张建国凭借前世记忆,一笔一画还原出来的。
“这个...…”张庆和迟疑地摇头,“恐怕做出来不太好卖吧?现在用包的主要还是男人,女人顶多拎个布袋子或者编织篮。”
“这样吧,”张建国早有准备,“我先订做一批试试水,每款十个。加工费按你们的市场价来,但质量一定要保证。”
张庆和摸着下巴思考片刻:“那...也行。”
张建国随即取出一份事先准备好的合同,条款明确规定了交货时间、付款方式,最重要的是注明了这些设计款式的所有权归张建国所有,作坊不得私自仿制销售。
“建国,你这就见外了不是?”张庆和有些不悦地指着合同条款,“就这些新奇的款式,你就是让我仿制我都懒得做。”
张建国笑着解释:“这是我一个朋友的画的,人家特意要求的。咱们亲兄弟明算账,先把规矩定好,对双方都有保障。”
最终,看在加工费可观的份上,张庆和还是在合同上签了字。
送张建国出门时,他还在嘀咕:“这些奇形怪状的包要是能卖出去,我张庆和三个字倒着写.…..”
张建国仔细收好合同,嘴角却浮现出胸有成竹的微笑。
他比谁都清楚,在这个即将迎来巨变的时代,女性的消费潜力有多大。
这些现在被人视为“稀奇古怪”的包款,很快就会成为引领潮流的时尚单品,打开一片全新的市场。
而肖子健这次进货也格外豪气,不仅进了各式铅笔,还采购了水彩颜料、素描纸等画材,包里塞得满满当当。
两人提着大包小包回到江安后,立即投入到各自的生意中。
李梦颖和周语来张建国店里看衣服时,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
周语终于忍不住吐槽:“张建国,下次进货必须带上我!你这审美也太......”
她欲言又止地翻看着张建国带回来的各种大衣。
张建国拿出一件红色呢子大衣:“梦颖,你个子高,试试这件?”
李梦颖将信将疑地穿上,对着镜子转了个圈。
“哟!”周语眼前一亮,“看着花里胡哨的,上身效果居然不错?”
她自己又挑了件鹅黄色大衣,临走前再三叮嘱:“下次去广州一定要叫上我!”
“没问题。”张建国爽快答应。
他这才意识到,其实年轻姑娘们对衣服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自己觉得前世曾经很流行的,现在未必就能流行起来。
还好为了避免压货,他每款只进了一两件,主打“独一无二”的概念。
但是价格全部翻倍卖。
店里还备了缝纫机,随时可以修改不合身的衣服。
一月初,张家和做的三十个女士包到货了。
张建国没走供销社渠道,而是精心搭配在店里的服装上展示。
成本三块多的包他标价八块。
又送给周语和李梦颖每人一个包当样品,
效果立竿见影。
没几天,周语系里的几个女同学就慕名而来。
李梦颖的示范效应太强,几位女生不仅买了大衣,还搭配了包包。
张建国又特意邀请王文杰和李红梅来店里。
“这件太适合你了!”张建国热情地推荐,“记得跟剧团同事说,要买衣服就来'荣荣服饰'。”
李红梅对着镜子左照右照:“衣服是不错,就是尺码太少了,稍微胖点就穿不了。”
“所以才特意请您来当模特啊!”
张建国知道,李红梅不差钱,她的亲戚朋友更不差钱,于是笑道,“只有您这样的好身材,才能穿出我们衣服的时尚感。”
李红梅被夸得心花怒放,又买了一件。
等他们离开后,李大美小声嘀咕:“其实那件蓝的她穿着显黑......”
张建国意味深长地说: “好不好看,关键在顾客自己觉得好看。咱们开店的,就是帮顾客找到,他们自己觉得,自己穿着很好看的衣服。”
李大美恍然大悟:“明白了!以后每个客人进来,我都使劲夸!”
张建国笑了笑,又踩着自行车,风风火火赶到补习班。
如今办了休学,不用再往学校跑,时间倒是充裕不少。
谁知一推开门,就撞见两个男生扭打在一起。
他赶忙冲过去将人分开,厉声呵斥道:“都干什么呢!来这儿是学习的,不是来打架的!到底怎么回事?”
俩男孩涨红着脸,谁都不吭声。
张建国又转头问其他学生,才弄清楚原来是为了一个女生争风吃醋。
他心里首叹气,连复读的压力都拦不住这些年轻人的心思。
“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现在打架,万一考不上大学,后悔都来不及。等考上了,有的是时间考虑这些事。再有下次,首接给我走人!”
两个男生低着头,灰溜溜回到座位上。
望着这场景,张建国忍不住摇头。
总共才十个学生,其中西个还只周末来,就这么难管,要是以后补习班规模扩大,这种费头子肯定更多。
看来,不能总这样放任他们自学。
(http://www.220book.com/book/J66R/)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