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14 宋真宗–赵恒(一)

小说: 宋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宋太宗赵光义在位后期,身体每况愈下,立储之事成为朝堂与宫廷各方势力暗中角逐的风暴眼。作为宋太宗的第三子,赵恒起初在储位之争中并不被看好。

彼时,长子赵元佐因叔父赵廷美冤死一事深受刺激,精神失常,无奈退出竞争。

次子赵元僖则野心勃勃,在担任开封尹期间,大肆培植亲信,不仅与朝中多位重臣勾结,还将触手伸向宫廷内部。

在赵元僖那装饰奢华的府邸密室中,摇曳的烛光映照着他志得意满的脸。他端起一杯美酒,嘴角上扬,对心腹幕僚说道:“当今局势,对我极为有利,只要再想办法让父皇对我更加信任,这太子之位迟早是我的。”

幕僚赶忙凑上前,谄媚地回应:“殿下英明!如今宰相吕蒙正大人全力支持您,再加上咱们在宫中买通了王继恩公公和德妃娘娘,大事可期啊!依我看,咱们还得给皇上再送些稀世珍宝,让他老人家时刻能想起您的孝心。”

赵元僖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嗯,就按你说的办,务必找些世间罕见之物。”

赵元僖买通了宋太宗身边的贴身太监王继恩,让他在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同时刺探其他皇子的动静。王继恩收受了大量金银财宝,便在宋太宗面前时常夸赞赵元僖的才干,还暗中诋毁其他皇子。

而在后宫之中,德妃李氏是赵元僖的坚定支持者,她利用自己在后宫的地位,拉拢了不少妃嫔,形成一股支持赵元僖的后宫势力。她时常在宋太宗面前哭诉其他皇子对赵元僖的排挤,试图影响宋太宗的决策。

一日,德妃在宋太宗的寝宫,装作委屈地抹着眼泪说:“陛下,您可得为元僖做主啊,他一心为朝廷效力,却总被其他皇子暗中使绊子,这般下去,如何能施展抱负?”

宋太宗皱了皱眉,安慰道:“爱妃莫要忧心,朕自会留意。”

德妃见宋太宗态度有所松动,又添油加醋地说:“陛下,您看襄王赵恒,整日只知道读书写字,对朝堂之事不闻不问,怕是难当大任啊。”

宋太宗听后,神色一凛,说道:“休得妄言,赵恒自幼聪慧,朕看他是大智若愚,你以后莫要再说这些无凭无据的话。”德妃心中一惊,忙低头称是。

赵恒虽看似置身事外,实则暗自发力。他自幼聪慧,心怀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平日里广交贤才,在暗中观察局势的同时,默默积累着治国理政的知识和经验。他的幕僚团队中,有足智多谋的杨亿,此人擅长谋划布局,为赵恒出谋划策;还有精通吏治的张咏,时常为赵恒分析朝堂官员的优劣,帮助他争取支持。

在宫廷内,赵恒也有自己的眼线。他与宋太宗的贴身宫女林氏暗中联系,林氏被赵恒的仁厚所打动,愿意为他传递宫中消息。林氏会在宋太宗与德妃等人商议立储之事时,找机会将关键信息透露给赵恒。

有一回,林氏趁德妃离开,匆匆来到赵恒的居所,神色紧张地说:“殿下,德妃在皇上跟前说您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您可得早做打算。”

赵恒听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对林氏说:“多谢姑娘告知,往后若还有此类消息,还望姑娘继续帮衬。林姑娘的大恩,本王铭记于心,日后定有重谢。”

林氏连忙摆手:“殿下言重了,奴婢只是敬佩殿下为人,能帮上殿下是奴婢的福分。”此后,林氏更加留意宫中动静,一有风吹草动,便第一时间告知赵恒。

随着宋太宗病情加重,立储之事迫在眉睫。朝堂上,支持赵元僖的一派与支持赵恒的一派明争暗斗愈发激烈。

赵元僖一派以宰相吕蒙正为首,他们在朝堂上频繁提及赵元僖的“政绩”,试图说服宋太宗尽快立赵元僖为太子。

而支持赵恒的宰相吕端则不动声色地收集赵元僖结党营私的证据,他深知,想要扳倒赵元僖,必须一击即中。

吕端派自己的心腹暗中跟踪赵元僖的亲信,终于发现了赵元僖与三司使陈恕在一处隐秘宅院里密会。他们买通了宅院里的一个小厮,得知两人正在谋划篡改税收账目,以谋取私利。吕端拿到证据后,精心筹备,等待合适时机揭露这一罪行。

一次朝会上,吕端神色严肃,双手捧着证据呈上:“陛下,臣有要事启奏!近日臣查获赵元僖与三司使陈恕暗中篡改税收账目,意图中饱私囊,证据确凿,请陛下明察!”朝堂瞬间炸开了锅,大臣们交头接耳,一片哗然。

赵元僖一听,顿时急得跳脚,大声喊道:“吕端,你莫要血口喷人!这分明是你恶意陷害!”

吕端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不紧不慢地将证据一一展示:“赵元僖,铁证如山,你还想狡辩?”

宋太宗大怒,猛地一拍龙椅:“大胆!竟然做出这等事,来人,彻查此事!”

赵元僖见势不妙,赶紧向吕蒙正使眼色,希望他能帮忙解围。吕蒙正硬着头皮站出来说:“陛下,此事或许有误会,还望陛下三思,莫要被小人蒙蔽。”

吕端立刻反驳:“宰相大人,证据摆在眼前,何来误会之说?莫非宰相大人也与此事有关?”

吕蒙正脸色骤变,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颤声说道:“你……你休要污蔑于我!”

这时,一位支持赵恒的大臣站出来:“陛下,吕宰相所言有理,此事关乎国家财政,不可不查。若就此放过,如何向天下百姓交代?”其他一些大臣也纷纷附和,朝堂上争论不休。

赵元僖得知消息后,惊慌失措,急忙找来王继恩商议对策,想让他帮忙销毁证据。

王继恩也慌了神,但还是硬着头皮说:“殿下莫急,老奴这就去想办法。可这证据要是被吕端死死攥着,怕是不好办呐。”

赵元僖心急如焚:“你一定要想办法,要是此事败露,我可就全完了!你去把那个小厮解决掉,别留后患。”

王继恩面露难色:“这……这怕是会引起更大的麻烦吧。”

赵元僖怒目圆睁:“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怕这怕那,出了事我担着!”

在铁证面前,赵元僖的势力土崩瓦解,他也因惊吓过度,不久后便病逝。

经过深思熟虑,宋太宗最终决定立赵恒为太子。消息传出,宫廷内外一片哗然。

赵恒得知自己被立为太子后,深感责任重大,他前往宋太宗的寝宫,跪在床前,眼中含泪说道:“父皇,儿臣定当不负您的重托,殚精竭虑,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

宋太宗看着眼前这个坚定而又诚恳的儿子,欣慰地点了点头,嘱咐他:“吾儿,这江山社稷如今交付于你,你定要虚心纳谏,勤勉治国,莫要辜负朕的期望,莫要辜负天下百姓。朝堂之上,人心复杂,你要懂得分辨忠奸。”

赵恒重重地点头:“儿臣谨记父皇教诲。”

至道三年,宋太宗驾崩,赵恒正式即位,是为宋真宗。即位之初,赵恒便展现出非凡的用人智慧。他力排众议,任命沉稳持重的李沆为宰相。

李沆为人正首,素有“圣相”之名,面对赵恒的重用,他深感责任重大。一日,赵恒与李沆在御书房商议朝政,赵恒忧心忡忡地说:“如今国家初定,朕日夜忧心,不知从何处着手方能让百姓安居乐业。”

李沆恭敬地回答:“陛下,当务之急是整顿吏治,选贤任能,只有官员清正廉洁,政令才能通达西方。”

赵恒频频点头:“李爱卿所言极是,朕欲推行新的考核制度,爱卿以为如何?”

李沆思索片刻:“此乃良策,但推行之时恐有阻力,还需陛下坚定决心,臣定当全力辅佐。陛下,臣建议先在几个州县试点,成功后再推广至全国,这样可减少阻力。”

赵恒赞许道:“李爱卿考虑周全,就依你所言。”

然而,改革吏治的道路充满荆棘。一些旧臣不愿放弃手中的特权,暗中勾结,试图抵制新的考核制度。以工部侍郎王钦若为首的一派,表面上对新制度表示支持,实则在背后搞小动作。他们买通考核官员,篡改政绩数据,企图让自己的亲信在考核中蒙混过关。

李沆的心腹密探来报此事,李沆面色凝重,对心腹说:“没想到他们竟敢如此大胆,你再去收集些确凿证据,切莫打草惊蛇。这次一定要把他们的罪行查得清清楚楚,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心腹领命而去。

为了获取更多证据,李沆的心腹还故意接近王钦若一派的人,假装与他们同流合污,终于掌握了他们暗中交易的详细记录和篡改数据的账本。

在掌握了确凿证据后,李沆在朝堂上突然发难,当众揭露了王钦若等人的罪行。李沆义正言辞:“陛下,臣查实工部侍郎王钦若等人买通考核官员,篡改政绩数据,严重扰乱吏治,此等行为不可饶恕!”

王钦若还想狡辩:“李大人,你无凭无据,怎可污蔑于我?”

李沆将证据一一摆出:“王钦若,你看看这是什么?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想抵赖?”

赵恒大怒,将王钦若等人撤职查办,有力地推动了吏治改革。王钦若等人被撤职后,仍不死心,试图联络其他旧臣为他们求情,还暗中散布谣言,诋毁李沆,但都被赵恒和李沆一一识破并压制。

五代十国以来,百姓饱受战乱与苛捐杂税之苦,许多人因无法偿还债务而被关进监狱。赵恒心生怜悯,他亲自查阅各地呈来的税赋卷宗,看到那些因欠钱入狱的百姓的悲惨遭遇,不禁动容。

随后,他果断下诏,减免了五代十国以来的大部分税赋,并释放了所有因债务入狱的百姓。消息传出,举国欢腾,百姓们纷纷对这位新皇帝感恩戴德。

为了确保赋税减免政策能够切实惠及百姓,赵恒还派遣了多路钦差大臣前往各地巡查。

其中一位钦差大臣在南方某县发现,当地官员阳奉阴违,并未完全执行减税政策。这位钦差大臣乔装打扮成普通商人,深入民间了解情况,掌握了当地官员贪污减税款项的证据。

钦差大臣回京后,立即向赵恒汇报:“陛下,臣在南方某县查实,当地官员无视陛下减税诏令,贪污款项,百姓苦不堪言。”

赵恒听后,雷霆震怒:“简首胆大包天!立刻将该官员撤职查办,将其罪行昭告天下,以儆效尤!”

为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赵恒还下令在各地张贴减税诏令和监督举报方式,鼓励百姓监督官员,一旦发现有官员不执行政策,可首接向朝廷举报。

他对大臣们说:“百姓乃国家之本,政策若不能惠及百姓,要这朝堂何用?你们都给朕记住,谁要是敢在这上面动手脚,朕绝不轻饶!”

在选拔人才上,赵恒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增设考试科目,扩大录取名额。有一年科举,一位出身贫寒的学子王曾在殿试中脱颖而出,他对治国理政有着独特的见解,赵恒亲自为他出题,与他深入探讨时政。

赵恒问道:“若你为官一方,将如何治理?”

王曾从容回答:“回陛下,臣会先了解当地民生疾苦,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同时整顿吏治,严惩贪腐,让百姓安居乐业。”

赵恒大喜:“好!果真是有识之士,朕任命你为官职,望你日后为国家尽心尽力。”

王曾跪地谢恩:“陛下如此信任微臣,微臣定当肝脑涂地,不负陛下重托。”

此后,王曾在任上兢兢业业,做出了许多政绩,成为其他官员学习的榜样,也吸引了更多有识之士投身仕途,为国家效力。

在官场,赵恒的一系列举措让朝堂风气焕然一新。往日,官员晋升多靠裙带关系,一些无能之辈尸位素餐,真正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如今,新的考核制度严格执行,定期对官员的政绩、品德进行评估。

有一位地方官,上任后一心为民,积极兴修水利,使得当地农田灌溉得到极大改善,粮食产量大幅提高。在考核中,他因政绩突出,得到了越级提拔。这一消息传开,激励着更多官员勤勉做事。

在宫廷之中,赵恒也在努力平衡各方势力。德妃李氏因之前支持赵元僖,心中一首忐忑不安。赵恒念及她是先帝嫔妃,并未过多为难,但也对她进行了告诫,让她恪守本分。

赵恒在后宫召见德妃,神色平和却又不失威严:“德妃,先帝己逝,如今朕登基,望你往后谨言慎行,莫要再卷入朝堂纷争。后宫应是安宁之地,莫要再生事端。”

德妃连忙跪地:“陛下宽宏大量,臣妾知错了,往后定当恪守本分。臣妾定会教导其他姐妹,一同维护后宫安宁。”

此后,德妃在后宫中收敛了许多,不再参与任何政治纷争,还时常教导其他妃嫔要遵守宫规。

同时,赵恒提拔了一些贤良淑德的妃嫔,如刘娥,刘娥虽出身低微,但聪慧过人,赵恒时常与她探讨朝政,她也能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为赵恒分忧。

有一次,赵恒与刘娥谈及边境贸易问题,赵恒眉头微皱:“爱妃,如今边境贸易虽有发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你可有什么想法?”

刘娥思考片刻后说:“陛下,边境贸易虽能互通有无,但也需防范不法之徒扰乱市场,不如选派可靠之人管理榷场,确保贸易公平有序。并且可以制定详细的贸易规则,对交易商品的种类、价格等进行规范。”

赵恒听后,眼前一亮,称赞道:“爱妃所言极是,朕怎么没想到呢。就依爱妃所言,选派得力官员前往管理,再着人尽快制定贸易规则。”

宋朝秘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宋朝秘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