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在成功签订澶渊之盟,为北宋换来了难得的和平局面后,起初,他还能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关注民生。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曾经在亲征时还能展现出些许果敢的帝王,却在后期执政的道路上逐渐迷失了方向。
赵恒在位后期,任用王钦若、丁谓为相,这两人可谓是投机钻营的高手。
王钦若身形矮胖,走路时肚子一颠一颠的,那对绿豆般的小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时刻盘算着如何谋取私利。
丁谓则面容冷峻,平日里总是身着一袭深色官袍,不苟言笑,嘴角常挂着似有若无的冷笑,让人望而生畏。
他们在朝中苦心经营自己的势力,私下里频繁在密室中碰头,商讨着如何巩固权势、打压异己。
为了全方位掌控朝堂局势,他们不仅在朝堂各个角落安插眼线,连大臣们的府邸附近都安排了暗探,但凡有大臣对他们的行为稍有不满,或是在朝堂上提出异议,这些眼线便会第一时间将消息传递给他们,随后他们便会罗织罪名,将这些大臣逐出朝堂。
与此同时,他们的势力也逐渐渗透到宫廷之中,用金银财宝买通了不少宫女太监,甚至连宫中负责洒扫的杂役,都被他们威逼利诱,成了他们的耳目,整个宫廷和朝堂都笼罩在他们营造的压抑氛围之下。
一日,天色暗沉,乌云仿佛要压到屋顶,王钦若与丁谓在一间布置奢华却密不透风的密室中商议。密室里燃着袅袅熏香,西周摆满了珍稀古玩,但两人无心欣赏。
王钦若拍着自己圆滚滚、满脸谄媚,声音尖细地说:“当今圣上一心渴望彰显功绩,咱们得赶紧想个绝妙的法子,既能讨圣上欢心,又能巩固咱的权势,你可有什么主意?”
丁谓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那不如就用那天书、符瑞之说,圣上向来迷信这些虚无缥缈之事,必定深信不疑。只要我们把这戏做足,还怕圣上不重用我们,那些反对我们的人敢吭声?”
于是,他们私下找到一个家境贫寒、面黄肌瘦的小太监。这小太监名叫顺子,父母重病在床,家中一贫如洗,正急需钱财给父母抓药治病。
王钦若掏出一锭白花花、分量十足的银子在小太监眼前晃了晃,银子的反光让顺子的眼睛瞬间亮了一下,王钦若见状,心中暗自得意,压低声音说:“小子,只要你按我们说的做,把这卷‘天书’放到皇宫屋顶,日后保你荣华富贵,你父母的病也能好好医治,否则……”
顺子哆哆嗦嗦地接过银子,手心里全是汗,想到重病的父母,犹豫再三,最终还是点头答应了。
深夜,万籁俱寂,只有偶尔的更夫打更声打破宁静。顺子怀揣着那卷所谓的“天书”,像一只受惊的小老鼠般悄悄溜出房间。
月光洒在皇宫的屋顶上,泛着清冷的光,顺子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点声响。他手脚并用地爬上屋顶,瓦片在他的触碰下发出细微的响动,吓得他差点滑落下去。
好不容易将“天书”藏好,他才长舒一口气,匆匆爬下屋顶,消失在黑暗之中。
当太监装作偶然发现“天书”并禀报给赵恒时,赵恒正在御书房批改奏折,听闻此事,顿时来了兴致,立刻率领满朝文武前往查看。
只见那“天书”被放置在屋顶显眼之处,在阳光的照耀下,上面写满的神秘符文显得更加诡异莫测。王钦若赶忙上前,手指着“天书”说:“陛下,这分明是上天降下的祥瑞,是对我大宋的庇佑啊,可见陛下您德行高尚,连上天都眷顾呐!此乃国之大喜,大宋必将繁荣昌盛!”
寇准站出来:“王大人,仅凭这一卷不知从何而来的东西,就断定是天书,是否太过草率?此事疑点重重,不可轻信!说不定是有人故意弄虚作假,蛊惑圣心!”
王钦若脸色一沉,反驳道:“寇大人,你这是质疑上天的旨意吗?莫要因一己之见,误了国家大事!难道你敢说陛下不配承受这上天的恩泽?”
赵恒听着两人的争论,神色有些犹豫,眼神在“天书”和两位大臣之间来回游走。
丁谓见状,上前一步,恭敬地弯腰行礼:“陛下,臣以为王大人所言极是,这天书降临,乃是大宋之福,应当昭告天下,以显陛下圣德,激励万民。”
赵恒思索片刻,最终还是下令举行盛大的仪式来迎接“天书”,并昭告天下。
消息传到民间,百姓们反应各异。在汴京繁华的朱雀大街上,人来人往,喧嚣热闹,但百姓们谈论的话题都围绕着这天书。
集市上,一位卖货的小贩一边整理着摊位上琳琅满目的货物,一边和前来买东西的顾客聊起:“听说皇宫降了天书,您说这是真的吗?”
顾客撇撇嘴,露出怀疑的神色,不屑地说:“谁知道呢,说不定是那些当官的搞的鬼,变着法哄皇上开心,咱们老百姓可别跟着瞎起哄。”
不远处的街头,说书先生的摊位被围得水泄不通,只见他一拍醒木,清了清嗓子,绘声绘色地讲着天书降临的神奇故事:“诸位看官,那天书降临之时,五彩祥云环绕皇宫,仙乐飘飘,首上九霄,那可是祥瑞之兆啊……”众人听得如痴如醉,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而在街角的茶馆里,几位常客压低声音,悄悄议论朝廷怕是要被这些歪门邪道带偏了,只是生怕被官府听到,说话间还不时警惕地张望西周,有人甚至用手半掩着嘴,生怕声音传出去。
有个叫阿福的机灵鬼,听闻天书之事后,竟心生一计。他翻出家里废弃的黄布,那布上还打着几个补丁,颜色也有些发灰。阿福找来笔墨,费了好大劲,画上些歪歪扭扭、自己都认不太清的符号,趁着夜色,偷偷将它挂在了自家院子的老槐树上。
第二天一大早,阿福便故意在院子里大喊大叫:“不得了啦,我家也降天书啦!快来看呐!”
邻里们听到动静,纷纷赶来围观,一时间院子里议论纷纷,众人交头接耳,满脸疑惑。此事很快传到了官府,几个衙役气势汹汹地赶来查看,阿福还一本正经地说:“大人,您瞧,看来上天也眷顾我这小老百姓呢!说不定我以后也要飞黄腾达啦!”
衙役们又好气又好笑,一番审问后得知他是恶作剧,把他狠狠训诫了一番,警告他不许再胡闹才作罢。不过这事儿却成了百姓们茶余饭后的笑谈,大家一提起就忍俊不禁。
与此同时,宫廷内部的后妃争斗也悄然与朝堂局势交织在一起。刘娥,这位出身卑微却极具智谋的女子,在宫中逐渐崭露头角。她与赵恒的相遇颇具戏剧性。
那时,赵恒还是襄王,春日的一天,他微服出游,偶然间在热闹的市井街头看到卖艺的刘娥。刘娥身着一袭简单却不失灵动的粉色衣衫,衣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飘动,宛如翩翩起舞的蝴蝶。
她随着欢快的鼓点,身姿轻盈地舞动着,那灵动的双眼顾盼生辉,笑起来还有两个浅浅的酒窝,独特的气质一下就吸引了赵恒,他的目光再也无法从刘娥身上移开。
此后,赵恒想尽办法将刘娥接入王府,二人感情迅速升温,如胶似漆。然而,这段感情起初并不被宋太宗认可,太宗觉得刘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襄王,门不当户不对,日后恐生事端。
无奈之下,赵恒只能将刘娥偷偷安置在王府亲信家中,即便如此,两人依旧时常趁着夜色幽会,感情愈发深厚。
有一次幽会,夜空中繁星点点,刘娥靠在赵恒怀里,月光洒在她的脸上,映出淡淡的忧伤,她轻声说:“襄王,我出身低微,让你为难了,如今还要这般偷偷摸摸,我……”
赵恒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温柔地打断她:“娥儿,莫要这么说,我不在乎这些出身门第,在我心里,你是独一无二的。总有一天,我要让你光明正大地站在我身边,与我共享荣华。”
刘娥抬起头,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轻轻点头,靠得赵恒更近了。
民间百姓对皇家的这些感情轶事也有所耳闻,成了街头巷尾的谈资。年轻的姑娘们聚在一处,一边做着女红,一边羡慕地说:“这刘娥可真幸运,能得到襄王的青睐,那可是一段浪漫的爱情佳话,真希望我也能有这样的奇遇。”
而一些上了年纪的妇人则会摇头叹息,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感慨道:“皇家的感情也这般曲折,这出身差距摆在那儿,日后怕是要生出不少事端,这刘娥往后的日子,怕是不好过哟。”
有一次,刘娥思念赵恒心切,竟女扮男装溜出了藏身之处,前往王府。她精心束起长发,戴上一顶破旧的男式帽子,穿上借来的略显肥大的男装,还特意在脸上抹了些灰尘,装出一副男子的英气模样。
她在王府门口徘徊,心中忐忑不安,想着怎么才能见到赵恒,恰好碰到王府的侍卫换岗。其中一个侍卫目光敏锐,觉得她形迹可疑,大步上前盘问:“你是何人?在此鬼鬼祟祟干什么?莫不是心怀不轨?”
刘娥紧张得手心冒汗,心跳如鼓,心脏仿佛要跳出嗓子眼,但她灵机一动,镇定地称自己是给襄王送加急信件的。
侍卫半信半疑,上下打量着她,正要带她去见管家,这时赵恒恰好出来,一眼就认出了刘娥,又好气又好笑,连忙打圆场:“这是我的一位故交,你们退下吧。”说着,便拉着刘娥的手,快步走进府中。
这场有惊无险的“冒险”,让两人感情又增进了几分 ,刘娥依偎在赵恒怀里,娇嗔地诉说着思念之苦。
郭皇后,出身名门,面容端庄秀丽,举止优雅大方,为人端庄贤淑,但在这场宫廷与朝堂错综复杂的争斗中,她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她看不惯刘娥与王钦若等人的勾结,多次在赵恒面前暗示要警惕朝堂势力与后宫的不当往来。
一日,阳光透过窗户的雕花格子,洒在御花园的小径上,郭皇后趁着赵恒闲暇,与他一同在花园散步。
郭皇后委婉地说:“陛下,臣妾听闻朝堂上王钦若、丁谓等人行事有些不妥,他们结党营私,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后宫与朝堂息息相关,陛下不可不察,以免朝纲大乱。”
赵恒微微皱眉,脸上闪过一丝不悦,敷衍道:“皇后不必忧心,朕自会留意,这些朝堂之事,你不必过多操心。”
郭皇后还想再劝,却见赵恒加快了脚步,神色有些不耐烦,只好把话咽了回去,心中暗自担忧。
然而,郭皇后的这些话却被刘娥安插在皇后身边的宫女泄露出去。刘娥得知后,与王钦若在密室中商议,决定给郭皇后一个下马威。
他们买通了宫中一个贪财如命的太医,这太医名叫孙福,平日里就爱贪图小便宜。
刘娥拿出一匣子金银珠宝,在孙福面前晃了晃,孙福的眼睛瞬间瞪得滚圆,首勾勾地盯着珠宝。
刘娥冷冷地说:“只要你按我们说的做,这些都是你的,要是敢泄密,你知道后果。”
孙福忙不迭地点头,收了沉甸甸的银子后,便在郭皇后生病时,故意开错药方,导致郭皇后的病情加重。
郭皇后躺在床上,脸色苍白如纸,气息微弱,心中怀疑有人暗中捣鬼,但苦于没有证据,只能默默忍受,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声张。
而赵恒在刘娥的温柔乡与郭皇后的端庄劝谏间,内心也逐渐偏向刘娥,对郭皇后的关心日益减少,偶尔来探望,也是匆匆几句问候便离开。
民间百姓虽不知宫廷内这些细微的争斗,但从一些宫廷流出的消息和传闻中,也能猜出几分后宫不太平。一些百姓会同情郭皇后,觉得她端庄善良却被人算计,在茶馆里摇头叹息:“郭皇后多好的人呐,怎么就被那些坏人欺负呢。”
而支持刘娥的人则认为她有本事,能在宫廷中站稳脚跟,在街头巷尾夸赞:“这刘娥可不是一般女子,能得到皇上宠爱,肯定有她的过人之处。”
为了迎合这些荒诞之说,赵恒沉溺于封禅之事。大中祥符元年,赵恒前往泰山封禅,那场面可谓是浩浩荡荡,奢华至极。
一路上,浩浩荡荡的队伍绵延数里,前有威风凛凛的侍卫开道,后有华丽的马车跟随。所到之处,地方官员为了讨好皇帝,大肆铺张,街道两旁张灯结彩,百姓们被驱赶一旁,跪地迎接。
封禅仪式所需的各种器具皆选用最上等的材料打造,祭祀用的鼎炉由纯金铸就,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祭祀用品更是堆积如山,珍稀的香料、名贵的丝绸摆满了祭坛。
为了运送这些物品以及供随行人员使用,征调了大量的民夫,这些民夫衣衫褴褛,面有菜色,却不得不承担着沉重的劳役,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耗费的无数财力和物力,使得百姓们的生活愈发困苦。
王钦若和丁谓则趁机在封禅事宜的筹备中大肆捞取钱财,他们虚报开支,将大量的公款中饱私囊,还逼迫地方官员向他们行贿,以获取在封禅期间负责重要事务的机会。
在封禅期间,宫廷内部也不平静。刘娥利用赵恒不在宫中的机会,进一步打压其他嫔妃。她指使自己的心腹宫女,在其他嫔妃的宫中故意放置一些违禁物品,这些宫女趁着夜色,像幽灵般潜入嫔妃宫中,将违禁物品藏在隐蔽之处,然后向留守宫中的太监举报,使得几位嫔妃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宫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只能在冷宫里暗自垂泪。
而赵恒在封禅途中,虽事务繁忙,却时常牵挂着宫中的刘娥,派人快马加鞭给刘娥送去当地的特产与小礼物,以解相思之苦,信件中满是柔情蜜意。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宋朝秘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