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29 宋英宗–赵曙(三)

小说: 宋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章节无错乱精修!
 

赵曙得知幕后黑手竟是朝中反对改革的势力,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双手紧紧握拳,冷冷地说道:“这些人屡次三番阻碍改革,妄图破坏我大宋的安定,实在是罪无可恕!”

他当即召集群臣,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各异,纷纷义愤填膺地谴责这一恶劣行径。

韩琦上前一步:“陛下,这些反对势力居心叵测,臣建议立刻展开彻查,将他们一网打尽,以绝后患,如此方能确保改革顺利推行,朝堂安稳。”

欧阳修也出列谏言,他微微躬身,双手持笏板,神色恳切:“陛下,此等乱臣贼子不仅危及改革,更损害朝廷威严。应趁此机会,向天下彰显陛下改革决心,肃清朝堂歪风邪气,让百姓看到朝廷革新的诚意。”

赵曙微微颔首,龙袍上的金龙刺绣仿佛也在随着他的情绪而隐隐震动,沉声道:“众爱卿所言极是。即日起,命御史台全力彻查此事,凡与此次事件有关之人,不论官职大小,一律严惩!朕倒要看看,究竟是谁有这么大的胆子,敢在朕的眼皮底下兴风作浪。”

在御史台的全力调查下,一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逐渐浮出水面。带头的竟是曾在仁宗朝就位高权重的元老派官员吕夷简的门生,以吏部尚书陈宏为首。

陈宏府邸的密室中,烛光摇曳,气氛诡谲。他神色阴沉,对围坐的同党说:“赵曙锐意改革,我们的权势和财富都将受到威胁。之前在宴会上制造混乱只是小试牛刀,接下来必须想出更周全的计划,让他自顾不暇,不得不放弃改革。”

户部侍郎忧心忡忡,手中的折扇下意识地轻敲桌面:“可如今御史台查得紧,我们行事得万分小心。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啊!”

陈宏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怕什么?我们可以利用各地豪强大族,让他们在地方上制造事端,挑起民怨,然后归责于改革。同时,安排人手在朝中弹劾支持改革的大臣,分散陛下的注意力。只要我们齐心,定能让这改革无疾而终。”

礼部侍郎林渊附和道:“陈大人所言极是,我听闻江南那边的豪族对新的土地政策极为不满,我们正好从中斡旋,让他们带头闹事。我还认识一个叫钱万贯的富商,他在当地人脉极广,或许能助我们一臂之力。”

众人低声议论,点头称是,一场新的阴谋在密室中悄然酝酿。

不久后,江南地区果然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活动。一群豪强大族带着大批家丁,在钱万贯的煽动下,打着“反对改革,还我田产”的旗号,冲击当地官府。他们砸毁县衙大门,打伤衙役,现场一片混乱。地方官吓得躲在衙门内,瑟瑟发抖,赶忙向朝廷求援。

消息传到朝堂,支持改革的大臣们义愤填膺。王安石站出来,慷慨陈词:“陛下,这分明是有人蓄意破坏改革!这些豪强大族平日里兼并土地,鱼肉百姓,如今改革触动他们的利益,便如此嚣张。必须派兵镇压,以正国法!”

而一些立场摇摆的官员却面露犹豫之色。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说:“陛下,江南乃富庶之地,若贸然派兵镇压,恐伤了百姓的心,还望陛下三思啊。”

赵曙面色凝重,沉思片刻后说:“改革关乎大宋兴衰,岂容这些人肆意破坏?但也不可鲁莽行事。派包拯的门生张正前去,先查清背后主使,再作定夺。务必安抚百姓,将闹事者绳之以法,同时不能惊扰无辜。”

张正领命后,快马加鞭赶到江南。他乔装打扮,混入人群,暗中调查。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掌握了陈宏等人与豪强大族勾结的铁证,还发现钱万贯在其中上下打点,煽风点火。

张正立刻将证据送回朝廷,并在当地张贴告示,揭露阴谋。百姓们得知真相后,纷纷倒戈,转而支持改革。那些参与闹事的家丁也作鸟兽散,豪强大族孤立无援,被一网打尽。钱万贯企图逃跑,却被当地百姓扭送至官府。

礼部侍郎林渊表面上对改革称赞有加,暗中却与反对势力互通消息。他家中的宴会看似风雅,实则暗藏玄机。他频繁在家中设宴,召集同党,商议如何阻碍改革进程。在一次宴会上,他压低声音,眼神闪烁:“这改革一旦推行彻底,我们这些人的好日子可就到头了。大家务必齐心协力,从各个方面给改革使绊子。”

一位同党低声道:“林大人,我听说负责统计改革数据的张吏员手头拮据,或许能用银子买通他。”

林渊眼睛一亮:“正合我意,只要他肯篡改账目,让改革成果看起来糟糕,朝廷必定会对改革产生疑虑。事成之后,少不了他的好处。”

随着调查的深入,御史台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证据。一位负责调查的御史在查阅大量往来信件和账本后,激动得满脸涨红,声音都微微颤抖,对同僚说:“终于找到了他们勾结的铁证!这些人真是胆大包天,为了一己私利,全然不顾国家安危。”

在铁证面前,林渊仍妄图狡辩,他在公堂上大声喊冤,额头上青筋暴起:“大人,这其中定有误会,我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定是有人陷害我!”

主审御史冷哼一声,将证据一一摆在他面前:“证据确凿,你还想抵赖?这是你与陈宏的往来信件,还有你收买小吏的账本,你作何解释?”

林渊脸色煞白,瘫坐在地,知道大势己去。

与此同时,边境地区也并非风平浪静。虽然与西夏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但西夏国内也有部分势力对协议不满,暗中派遣小股部队在边境骚扰。韩琦得到消息后,立即调遣精锐部队前往边境巡查。

在一次巡逻中,宋军与西夏的骚扰部队遭遇。宋军将领一声令下,士兵们迅速列阵,手中的长枪如林,铠甲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士气高昂。

西夏军队见宋军早有准备,且阵容严整,不敢贸然进攻,双方陷入僵持。

宋军将领高声喊道:“西夏己与我大宋签订和平协议,你们却背信弃义,前来骚扰,是何居心?”

西夏军队的首领却不屑地回应,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大宋软弱可欺,一纸协议怎能束缚我西夏勇士?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宋军将领怒目而视,眼中仿佛要喷出火来:“今日便让你们知道我大宋军队的厉害,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

言罢,双方展开激战。宋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和严明的纪律,逐渐占据上风。

西夏军队见势不妙,仓皇逃窜,马蹄扬起阵阵尘土。这一幕和当年狄青夜袭昆仑关有着相似的果敢与勇猛,宋军将士用行动捍卫着大宋尊严。

韩琦得知战况后,向赵曙上书:“陛下,西夏虽有和议,但贼心不死。臣以为,应在边境加强防御,增派兵力,以防西夏再次进犯。同时,可与周边部落交好,孤立西夏,使其不敢轻易妄动。”

赵曙接到奏章后,与大臣们商议。富弼出列道:“陛下,韩将军所言有理。但与周边部落交好,需选派得力使者,言辞与礼物都要斟酌,切不可失了我大宋威严。”

赵曙点头:“富爱卿所言甚是,此事便交由你挑选合适人选,务必办好。”

大宋在边境增修堡垒,工匠们日夜赶工,搬运巨石,修筑城墙;加强巡逻,士兵们顶风冒雨,沿着边境线仔细巡查;同时派遣使者与周边部落联络,使者们带着丰厚的礼物,言辞恳切地与部落首领交流,建立友好关系。这与当年太祖皇帝对待周边少数民族的怀柔与防御并济策略一脉相承,既展现大国风度,又保证边境安全。

在朝堂内部,随着反对改革势力的被肃清,改革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新的税收制度全面推行,地方官员们忙碌地统计数据、调整税赋;冗官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批无所事事的官员被裁撤,朝堂风气为之一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国库逐渐充实,粮食满仓,金银堆积。

但在改革推行过程中,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一些地方官员在执行改革政策时,虽然不敢公然违抗,但却阳奉阴违。例如,在推行新的农田水利政策时,江南地区的一位知县为了讨好当地豪绅,故意拖延工程进度,对朝廷拨付的款项也使用不当。当地百姓对此怨声载道,联名上书朝廷,他们聚集在县衙门口,手持诉状,满脸愤慨。

赵曙得知此事后,十分重视,立即派遣包拯的门生、监察御史张正前去调查。

张正到任后,穿梭在大街小巷,深入了解情况,掌握了知县的种种劣迹。在朝堂上,张正慷慨陈词,义愤填膺:“陛下,地方官员的不作为、乱作为严重影响改革成效,损害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威望。对于此类官员,必须严肃惩处,以儆效尤。”

赵曙点头表示赞同:“此等官员,败坏朝纲,着即撤职查办,绝不姑息。并通告各地官员,再有违抗改革者,同罪论处!”

而在后宫,经历了张贵妃的风波后,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曹皇后虽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但仍有一些妃嫔心怀不满。一位新晋的刘美人,仗着自己年轻貌美,试图打破后宫的平静。她私下里拉拢一些宫女太监,这些宫女太监被她的小恩小惠所诱惑,聚在她身边,形成自己的小团体。

一日,刘美人故意在御花园中与李美人相遇,言语中充满挑衅,眼神带着一丝不屑:“哟,李姐姐,听说陛下近日又夸赞你的书法了?不过,光靠这些小伎俩,可长久不了。”

李美人本就因之前与孙才人的争吵而有所收敛,但面对刘美人的挑衅,还是忍不住回应,脸色微微泛红:“刘妹妹,说话还是留些口德,在这后宫之中,品行才是立身之本。莫要以为有几分姿色就能肆意妄为。”

刘美人哼了一声:“姐姐莫不是嫉妒我?有本事,你也让陛下多瞧瞧你。”说完,扭着腰肢扬长而去。

刘美人并不罢休,她听说赵曙近日为改革之事劳神,便精心准备了一份点心,打算借机讨好赵曙。她特意在点心的造型上花费心思,做成了象征祥瑞的图案。当她端着点心来到赵曙的书房外时,恰好遇到了曹皇后。

曹皇后看到刘美人,微微皱眉,神色中带着一丝威严:“刘美人,陛下正在处理政务,你这是何意?”

刘美人连忙行礼,脸上堆着笑,语气恭敬:“皇后娘娘,臣妾听闻陛下操劳,特意准备了点心,想为陛下分忧。”

曹皇后神色平静,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陛下处理国事,自有其节奏,你莫要随意打扰。这后宫之人,做好自己本分即可。莫要耍些小聪明,徒增笑柄。”

刘美人心中虽有不甘,但也不敢违抗曹皇后,只能悻悻离去。

不久后,宫中举办了一场赏花宴。宴会上,刘美人精心打扮,身着华丽的服饰,绣着牡丹的裙摆拖地,佩戴着珍贵的珠宝,每走一步都叮当作响,还特意准备了一段舞蹈。在表演过程中,她故意做出一些夸张的动作,扭腰摆臀,引起其他妃嫔的侧目。

孙才人忍不住轻声对旁边的李美人说,声音压得极低:“这刘美人,真是爱出风头,也不怕失了体统。”

李美人轻轻摇头:“莫要多言,免得惹祸上身。”

宴会结束后,曹皇后将刘美人召到坤宁宫,严肃地说,眼神紧紧盯着刘美人:“刘美人,后宫之中,和睦为贵。你近日的行为,实在有失分寸。这宫中的规矩,你还需好好遵守,莫要再闹出什么事端。若再如此,本宫定不会轻饶。”

刘美人低着头,心中虽有不满,但也只能连声应是。从坤宁宫出来后,刘美人暗暗发誓,一定要找机会扳回一局,在这宫中站稳脚跟。

朝堂之上,陈宏等人见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们买通了一位朝中画师,这位画师收了重金后,面露难色却又不敢拒绝。他们让其绘制了一幅影射改革导致民生疾苦的画作,并在画作上题诗暗示改革的弊端。随后,他们设法将这幅画呈现在赵曙面前。

与此同时,陈宏指使几位言官在朝堂上哭诉民间因改革引发的“乱象”,这些言官声泪俱下,表演得极为逼真,试图动摇赵曙改革的决心。

支持改革的大臣们纷纷站出来反驳。韩琦怒目而视,手指着那些言官,身体微微颤抖:“你们信口雌黄,改革推行以来,百姓负担减轻,国力逐渐增强,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你们受何人指使,在此颠倒黑白?”

言官之一强辩道:“韩大人,这民间疾苦,我们亲眼所见,怎能是假?百姓怨声载道,皆因改革操之过急!”

欧阳修则从文化和道德层面斥责这种行为,言辞激昂:“此等行径,不顾国家大义,只为一己私利,妄图以虚假之言误导陛下,实在是朝廷之耻!这画作与你们的言辞漏洞百出,稍有常识之人便能识破。”

赵曙看着那幅画,沉思良久,眉头紧锁,最终冷冷地说:“朕推行改革,是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岂是这些雕虫小技就能动摇的?”他下令严查画作的来源和背后的主使,誓要将这股反对势力彻底铲除。

在强大的压力下,那位画师率先招供,供出了陈宏等人。赵曙大怒,将陈宏及其同党一网打尽,彻底肃清了朝堂上的反对势力,改革之路终于畅通无阻。

此时,赵曙的长子赵顼也到了懂事的年纪,对朝堂之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日,赵顼趁赵曙处理完政务稍作休息时,来到书房。他恭恭敬敬地行礼后,一脸好奇地问,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父皇,儿臣听闻朝堂上的改革遇到诸多阻碍,这改革究竟是为何如此重要呢?”

宋朝秘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宋朝秘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