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边境,西夏的李元昊野心勃勃。他身着黑色镶金边的华丽戎装,站在营帐前,望着远处连绵的山峦,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帐内,西夏的谋士们正围坐在一起,商讨着进攻大宋的策略。李元昊猛地转身,大步走进营帐,双手撑在桌案上,大声说道:“大宋如今朝堂纷争不断,又忙于改革,正是我们进攻的绝佳时机!此番定要让他们见识一下我西夏的厉害,夺取更多的土地和财富!”
一名谋士站起身,拱手道:“大王所言极是,不过大宋军队数量众多,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依臣之见,可先派小股骑兵骚扰其边境,试探他们的防御虚实。”
另一位谋士却摇头反对:“此计虽好,但容易打草惊蛇。不如我们暗中集结主力,一举突破大宋防守薄弱之处,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李元昊摸着胡须,沉思片刻,点头道:“就依你所言,传令下去,各部队秘密集结,半个月后向大宋边境进发!”
边关急报如同催命符一般,一封接一封地飞至赵曙案前。赵曙正坐在御书房内,眉头紧锁,手中反复翻阅着这些加急文书,脸上的忧虑愈发浓重。文书上的字迹仿佛化作了战场上的硝烟,让他心急如焚。
朝堂之上,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大臣们神色凝重,纷纷低头不语。赵曙端坐在龙椅上,声音低沉却坚定:“西夏犯境,我大宋岂容侵犯?众爱卿可有退敌之策?”
韩琦身着绯色官服,腰佩金鱼袋,双手抱拳,声若洪钟:“陛下,臣愿领兵出征!臣麾下将士皆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定要让西夏知道我大宋的赫赫军威,杀他们个片甲不留!”
富弼则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如今我大宋正处于改革的关键时期,各项举措尚未完全稳固。若贸然开战,战争的消耗不仅会影响财政,改革的进程也必定会受到冲击。况且西夏军队向来善战,骑兵更是勇猛,我军若仓促应战,胜算难料。臣以为,可先派遣使者前往西夏,以和谈之名拖延时间,同时加紧整顿边防,调兵遣将,做好万全的战斗准备。如此,方能进退有据。”
赵曙目光在两人身上来回扫视,权衡再三,最终采纳了富弼的建议。他看向富弼,神色中既有信任,也有期待:“富爱卿,和谈一事责任重大,就交由你负责。你务必稳住西夏,为我军争取足够的时间。韩爱卿,你即刻着手整顿边防,加强军备,不可有丝毫懈怠,定要确保边境安稳。”
富弼领命后,带着一众身着锦袍、腰挂玉佩的使臣马不停蹄地赶往西夏。在西夏王庭,那高大威严的宫殿内,李元昊端坐在镶嵌着宝石的王座上,一脸傲慢地看着富弼,嘴角带着一丝嘲讽的笑意:“富大人,听闻大宋如今朝堂动荡,自顾不暇,此时与我西夏谈和,是怕了本王吗?”
富弼神色镇定,一袭青色长袍随风微动,不卑不亢地说道:“夏主此言差矣。我大宋向来以仁治国,爱好和平,此次前来,是为了两国百姓着想。若贸然开战,刀兵之下,生灵涂炭,无数家庭将妻离子散,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况且我大宋国力强盛,兵强马壮,若真要兵戎相见,胜负也未可知。当年澶渊之役,辽国萧太后御驾亲征,我大宋真宗皇帝亦毫不畏惧,最终双方签订澶渊之盟,保得数十年和平。我大宋既有此底气,又岂会怕你西夏?”
李元昊冷哼一声:“哼,少拿这些话来唬我。既然求和,总得拿出点诚意吧,割让边境五座城池,每年岁币翻倍,否则这和谈,怕是没那么容易。”
富弼脸色一沉,严肃道:“夏主,两国疆土皆祖宗所留,每一寸土地都饱含着先辈的心血,岂有随意割让之理?至于岁币,我大宋给予己是顾全和平大局,当年宋辽和议,岁币数额亦是几经斟酌,才有今日之和平局面,你若执意加码,和谈恐难达成,到时兵戈再起,对西夏又有何益处?西夏百姓难道就愿深陷战火,不得安宁?”
李元昊脸色微变,沉默片刻,语气稍缓:“那依你之见,如何?”
富弼见状,趁热打铁道:“维持现有岁币数额,西夏重申对大宋的臣属地位,保证不再随意侵扰大宋边境。如此,两国百姓皆可安居乐业,互通有无,岂不美哉?”
经过多日唇枪舌剑的谈判,双方终于达成了暂时的和平协议。
而在大宋边境,韩琦日夜操劳。他头戴铁盔,身披重甲,亲自巡视防线。每到一处,士兵们皆整齐列队,向他行礼致敬。韩琦仔细检查着城墙的防御工事,时而蹲下身子,查看砖石的牢固程度;时而远眺远方,观察地形。
一日,他正在营帐中研究军事地图,地图上用朱笔和墨笔标注着各种军事要点和兵力部署。一位将领匆匆走进营帐,单膝跪地,汇报:“大人,士兵们都士气高昂,随时准备迎敌。只是军中粮草储备有些不足,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恐怕难以支撑长时间的战斗。”
韩琦闻言,皱起了眉头,神色凝重地说道:“粮草乃军中命脉,此事不可大意。立刻派人回朝,向陛下奏明此事,请求尽快调配粮草。同时,在周边地区高价收购粮草,务必保证军队的供给。想当年狄青将军南征侬智高,便是因粮草充足、准备充分,才得以一举平定叛乱。我们切不可在这上面出差错,否则边境将士危矣,大宋江山危矣!”
将领担忧道:“大人,周边地区粮草有限,且价格颇高,怕是难以满足需求。”
韩琦思索片刻,道:“再难也得想办法,你去联络当地的富商,晓以大义,许以重利,务必多收购些粮草。我这边也会再向朝廷请求支援。”
就在大宋积极应对西夏威胁的时候,朝堂上的改革也在艰难推进。欧阳修的文化教育改革初见成效,科举选拔出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这些新科进士们身着崭新的官服,意气风发地踏入官场,为大宋带来了新的活力。
但财政改革却遇到了更大的阻力,一些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不愿配合裁减冗官和改革税收制度。他们或是拖延执行,或是暗中篡改账目,导致改革进展缓慢。
赵曙得知此事后,龙颜大怒,猛地将手中的奏折摔在地上:“这些官员竟敢违抗朕的旨意,目无国法!若不加以严惩,改革如何推行?传朕旨意,对那些拒不执行改革的官员,一律撤职查办!想当年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改革兵制,稳固大宋根基,朕如今改革亦是为了江山社稷,岂容这些人阻碍!”
一位大臣上前劝道:“陛下息怒,这些官员多年来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子,骤然改革,他们难免抵触。不如陛下派人前去宣旨,详细说明改革的益处,或许能让他们转变态度。”
赵曙冷哼一声:“他们若真为国家着想,何须朕三令五申?此事绝不能姑息,必须杀一儆百!”
在赵曙的强硬态度下,财政改革终于得以继续推进。随着改革的深入,大宋的财政状况逐渐好转,百姓的负担也有所减轻。各地的粮仓逐渐充实,市场上的物价也趋于稳定。
赵曙在处理完这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后,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思考大宋的未来。然而宫廷之内,暗流仍在涌动。
张贵妃近来愈发恃宠而骄,听闻边境战事吃紧,竟妄图干预朝政。一日,她身着华丽的织锦宫装,头戴镶嵌着珍珠宝石的凤冠,精心梳妆打扮后,在御花园中佯装偶遇赵曙。
御花园中繁花似锦,香气扑鼻,张贵妃款步走到赵曙面前,娇嗔道:“陛下,这西夏来犯,臣妾听闻前线将士辛苦,心中实在忧虑。陛下不如多派些赏赐过去,也好鼓舞士气。”
赵曙微微皱眉,神色中闪过一丝不悦:“贵妃,朝堂之事,自有大臣们商议,你不必操心。后宫不得干政,这是祖宗规矩,你要好生记住。”
张贵妃却不依不饶:“陛下,臣妾也是关心国事,况且臣妾听闻,那富弼此次去西夏和谈,说不定会被西夏人算计,陛下可不能掉以轻心呐。”
赵曙脸色一沉:“贵妃,你莫要听信谣言。富爱卿乃朝廷重臣,忠心耿耿,又足智多谋,朕信得过他。”言罢,拂袖而去,留下张贵妃一脸委屈地站在原地。
曹皇后得知此事后,特意来到张贵妃宫中。她仪态端庄,身着正红色皇后服饰,头戴凤撵冠,上面的金凤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振翅高飞。
曹皇后坐在主位上,语重心长地说:“妹妹,陛下日理万机,我们身为后宫之人,应多体谅陛下,莫要添乱。朝堂之事复杂,不是我们能随意置喙的。”
张贵妃心中虽有不满,但也不敢公然顶撞曹皇后,只能勉强应道:“姐姐教训的是,妹妹日后定当注意。”
可等曹皇后一走,张贵妃就将桌上的茶盏狠狠摔在地上,咬牙切齿道:“不过是仗着皇后的身份,平日里就对我诸多管束,如今还来教训我!”
此后,张贵妃表面上安分了些,却在暗中使绊子。她买通了御膳房的一位小太监,这个小太监身形瘦小,眼神中透着一丝狡黠。
张贵妃给了他一锭银子,低声说道:“你在曹皇后喜爱的膳食里做手脚,事成之后,还有重赏。”
小太监接过银子,点头哈腰地应下:“娘娘放心,小的一定办得妥妥当当。”
不久后,曹皇后食用膳食后上吐下泻,卧床不起。太医院的太医们匆匆赶来,一番诊治后,虽暂时稳住了曹皇后的病情,但也察觉出这其中有蹊跷。
赵曙得知曹皇后生病,心急如焚,立刻下令彻查此事。负责调查的太监总管刘公公手段高明,他在宫中多年,人脉广泛,消息灵通。
刘公公带着几个心腹,仔细排查御膳房的每一个角落,询问每一个相关人员。终于,顺藤摸瓜查到了张贵妃头上。赵曙得知真相后,怒不可遏,即刻前往张贵妃宫中。
赵曙站在殿内,脸色铁青,大声呵斥:“张贵妃,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谋害皇后,你可知罪?”
张贵妃吓得花容失色,“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陛下,臣妾冤枉啊!定是有人故意陷害臣妾。”
赵曙冷哼一声:“证据确凿,你还敢狡辩!来人,将张贵妃打入冷宫,没有朕的旨意,不得踏出半步!”
张贵妃被拖走时,仍在拼命哭喊冤枉。而曹皇后病愈后,并没有落井下石,反而在赵曙面前为张贵妃求情:“陛下,张贵妃虽犯下大错,但念在她侍奉陛下多年,还请陛下从轻发落。”
赵曙看着曹皇后,心中满是感动,却也态度坚决:“皇后,她此次所作所为实在过分,若不加以惩处,后宫难以安宁。不过看在皇后的面子上,朕会再斟酌处置。”
与此同时,宫中一位位分较低的李美人,见张贵妃失势,竟也动起了心思。她平日里就嫉妒张贵妃得宠,此时便想着讨好赵曙,好让自己能在宫中站稳脚跟。
李美人打听到赵曙喜爱书法,便每日苦练书法。她的房间里挂满了书法作品,笔墨纸砚摆放得整整齐齐。她还精心准备了一幅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找机会呈献给赵曙。
一日,李美人在赵曙必经之路的回廊上,装作不小心将书法作品掉落。赵曙路过时,看到地上的字,不禁停下脚步,夸赞道:“这字写得倒是不错,笔锋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是何人所作?”
李美人见状,立刻从一旁走出,身着浅粉色罗裙,莲步轻移,盈盈下拜:“陛下,这是臣妾所作,臣妾听闻陛下喜爱书法,便日夜苦练,想讨陛下欢心。”
赵曙看着李美人,微微点头:“你倒是有心了。”此后,李美人时常找机会在赵曙面前表现自己,还故意在其他妃嫔面前炫耀,引起了不少人的不满。
另一位孙才人,性格首爽,实在看不惯李美人的做派。一日在御花园中,两人狭路相逢,孙才人忍不住讥讽道:“有些人啊,就知道耍些小手段讨好陛下,也不怕被人笑话。”
李美人一听,顿时柳眉倒竖:“孙才人,你这话是什么意思?莫不是嫉妒我得到陛下的夸赞?”
孙才人毫不示弱:“我嫉妒你?不过是写了几个字罢了,就这般得意忘形,也不看看自己的斤两。”
李美人双手叉腰,怒声道:“我得陛下夸赞,那是我有本事,哪像你,只会在背后说人坏话!”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吵声越来越大,引得其他妃嫔纷纷侧目。这时,曹皇后恰好路过,看到这一幕,脸色一沉:“你们在做什么?成何体统!都跟我到坤宁宫去!”
众妃嫔来到坤宁宫后,曹皇后严肃地说:“后宫本应和睦,你们却在这里争吵不休,若让陛下知道,成何体统?今日看在你们初犯的份上,就不追究了,但若再有下次,定不轻饶!”
孙才人、李美人虽心有不甘,但也只能低头领罪。
不久后,宫中举行宴会庆祝边境暂时和平与改革初见成效。宴会上,灯火辉煌,歌舞升平,一片热闹景象。舞姬们身着五彩霓裳,翩翩起舞,长袖挥舞间,如梦如幻。乐师们演奏着悠扬的乐曲,丝竹之声不绝于耳。
可就在此时,负责宴会布置的太监因为疏忽,导致舞台上的装饰突然掉落,“砰”的一声巨响,差点砸到正在表演的舞姬。
赵曙勃然大怒,猛地站起身来,大声呵斥:“这是怎么回事?如此重要的宴会,竟出此差错!来人,将负责的太监拿下,严惩不贷!”
曹皇后见状,连忙劝阻:“陛下,今日是喜庆之日,若此时严惩下人,恐扫了大家的兴致。不如先记下他的过错,待宴会结束后再处置。”
赵曙听了曹皇后的话,强压怒火,点了点头。宴会结束后,赵曙下令彻查此事,发现原来是朝中反对改革的势力暗中指使,想要在宴会上制造混乱,扰乱人心。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宋朝秘史》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