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003 宋太祖–赵匡胤(三)

小说: 宋朝秘史   作者:我有钱我有颜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章节无错乱精修!
 宋朝秘史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宋朝秘史最新章节随便看!

汴梁皇宫的烛火彻夜未熄,赵匡胤盯着舆图上的北汉与契丹边界,指甲在太原城标记处划出深痕。

赵普捧着密卷躬身而入:"陛下,党项拓跋彝兴愿以横山为界,截断北汉西逃之路,但需..."

话音未落,赵匡胤抬手打断:"赐他银万两,锦缎千匹,再许以夏州节度使世袭之位。"

他转而抽出另一封密信,冷笑道:"耶律璟嗜酒如命,命人多购烈酒送入辽国,务必让其荒废政事。"

与此同时,房州密道内,符太后将十二枚玉珏按星象方位排列,周恭帝突然指着龟甲惊呼:"母后!甲骨文缝隙里还有小字!"放大镜下,细微血字浮现:"幽州有旧部,持玄铁令可召。"

符太后尚未及喜,暗卫急报:"赵普的人己摸到白马寺!"她当机立断,将玉珏熔成十二枚戒指,分给最亲信的死士。

公元968年,北汉国主刘钧病逝,赵匡胤亲率二十万大军北伐。在汾河渡口,宋军与契丹援军对峙。赵匡胤却命人在河岸广植芦苇,趁夜点燃,浓烟蔽日。

当辽军骑兵在烟雾中迷失方向时,早己埋伏的床子弩突然齐射,辽军阵脚大乱。但北汉凭借太原城高池深死守,战局陷入僵局。

此时,赵普献上毒计:"陛下,可派人伪装成流民,将带瘟疫的牲畜赶入城中。"

赵匡胤凝视军帐外的星空良久,最终摇头:"不可,朕要的是人心归附。"他转而下令:"在城外开垦荒地,招募百姓耕种,同时放出消息——凡出城投降者,赐田十亩。"此招果然奏效,北汉百姓纷纷越城,城中粮草渐绝。

当太原城破,刘继元出降,赵匡胤却未进城,而是在城外设坛祭天。他对群臣说:"北汉百姓受战乱之苦久矣,免去三年赋税!"然而转身便命人将北汉宗室迁往汴梁,表面封官赐宅,实则圈禁监视。

统一中原后,赵匡胤将目光投向燕云十六州。他在雄州设立"榷场",表面与辽国互市,实则暗中收购战马,训练骑兵。同时,命画师以贺寿之名出使辽国,绘制山川地形;派死士伪装成商人,摸清辽国军事部署。

更绝的是,他让细作在辽国贵族中散布谣言:"赵匡胤乃'赤须龙转世',将取辽国天下。"

庆功宴次日,赵匡胤便在讲武堂召集石守信等禁军将领。他抚摸着案头缴获的北汉军旗,突然长叹:"昨夜梦到诸位身披黄袍,朕惊出一身冷汗。"石守信等人面如土色,次日便纷纷请辞。

赵匡胤顺势推行"三衙分权",将禁军统领权一分为三,又设枢密院掌调兵权,率臣掌统兵权,形成"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格局。

为确保改革落实,赵匡胤在禁军营地设立"皇城司探事",这些首属皇帝的密探伪装成普通士兵,专门监视将领言行。有位指挥使酒后抱怨轮岗太频,次日便被杖责八十,发配西北边陲。

同时,他命人绘制《禁军阶级图》,从殿前都点检到普通士兵,各级权限与惩罚条例被刻在石碑上,立于各营门前。

朝堂之上,赵匡胤将殿试三甲召至御书房。他指着《韩非子》对新晋进士们说:"文能安邦,武可乱国。"随后诏令各州赋税七成上缴中央,由文臣任转运使专司其事;又在各州设通判,规定"事无大小,须长吏、通判联署乃得行"。

某次武将王彦升夜间擅杀巡检使,赵匡胤当场革职,将染血的佩剑悬挂于文德殿:"纵有军功,触法必惩!"

为彻底扭转风气,赵匡胤亲书"崇文抑武"匾额悬挂太学。他不仅规定三品以上文臣可用西抬大轿,武将枢密使却只能骑马;还在朝廷宴会上,刻意将文臣席位设在二楼雅座,武将则在堂下就坐。更将科举录取名额增至前朝三倍,特设"恩科"笼络士人。

当有武将上书谏言,他将奏章掷于地:"尔等知书中自有黄金屋否?"

坤德宫内,宋皇后正对着铜镜簪花,宫女春桃突然压低声音:"娘娘,教坊司的云娘求见。"

云娘莲步轻移,从袖中取出一方绣着并蒂莲的帕子——这是符太后与宫中联络的暗号。

宋皇后指尖微颤,将帕子藏入妆奁夹层,"告诉房州,陛下近日常翻阅《贞观政要》,似在谋划储君之事。"

御书房内,赵匡胤突然将奏折摔在案上,羊皮地图上燕云十六州的标记被朱砂染得通红。王继恩捧着茶盏候在一旁,见皇帝盯着案头的玄铁令若有所思——那是从柴氏旧部手中缴获的信物。"去传赵普,再把德昭、德芳叫来。"赵匡胤着腰间玉佩,这是当年陈桥兵变时,某位神秘道士所赠,据说能"逢凶化吉"。

文德殿早朝,翰林学士窦仪捧着《太祖实录》草案请旨。赵匡胤突然指着"殿前都点检"一职的记载冷笑:"此职今后永不再设。"

他扫视着武将班列,见张琼昂首挺胸,当即下旨:"张琼私养部曲,革职查办!"原来皇城司密报,张琼府中藏有三百死士。

中秋夜宴,赵匡胤举杯邀李煜共赏明月。李煜望着酒盏中晃动的月影,低声吟道:"春花秋月何时了..."

话音未落,赵匡胤突然将酒杯掷碎:"李公只知风月,可曾想过江南百姓?"殿外忽起一阵怪风,烛火明灭间,李煜瞥见皇帝身后立着黑衣卫——那是首属赵匡胤的秘密杀手组织。

符太后安插在宫中的眼线传来急报:赵匡胤正在秘密打造"封桩库",将各国进献的珍宝悉数存入,扬言"蓄满五百万缗,向契丹赎燕云"。

深夜,周恭帝握紧玄铁令:"母后,若能联络契丹贵族,许以燕云自治..."

符太后望着密道墙壁上的星图,突然将烛火吹灭:"阿训,你看北斗第七星,那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汴梁街头,说书人醒木一拍:"列位看官!可知当今圣上如何杯酒释兵权?"茶客们争相往桌上丢铜板,角落里,两个头戴斗笠的汉子交换眼色——他们是符太后派来打探消息的死士。

不远处的绸缎庄内,掌柜正将新到的蜀锦记账,账本夹层里却藏着北汉遗民的联络暗号。

洛阳城郊,流民们围着告示议论纷纷。新科进士出身的知县站在土台上高声宣讲:"陛下,凡开垦荒地者,三年不纳粮!"

人群中突然有人喊:"那以前被藩镇抢去的田产呢?"话音未落,几个衙役挤入人群,将说话者拖走。当夜,此人的尸体漂浮在洛河之上,怀中紧攥着半块刻有"显德"字样的陶片。

杭州城内,吴越百姓看着新立的税碑唉声叹气。米铺老板偷偷将米价牌翻转,背面写着"赵家苛政猛于虎"。次日,店铺便遭查封,老板被冠以"造谣生事"之罪。

但不出三日,街巷间突然传唱新曲:"汴梁城,九重门,官家吃肉民啃尘..."

益州茶馆里,老茶客摸着胡须摇头:"自从宋军来了,虽说免了苛捐,可这茶马古道都被官家占了。"

旁边书生压低声音:"听说后蜀孟昶藏了秘宝,陛下正派人到处搜寻..."话音未落,几个商贾模样的人突然凑近,袖口露出的纹身竟是柴氏宗族的标记。

燕云边境,辽宋榷场熙熙攘攘。卖酒的老汉往酒坛里掺水时,被辽兵抽了一鞭子。宋商王二赶紧递上银钱解围,趁乱在老汉掌心塞了张纸条。待辽兵走远,老汉展开纸条,上面画着的不是别的,正是宋军新建成的烽火台布防图。

扬州漕运码头,船工们赤着膀子搬运粮袋,监工的厢军拿着皮鞭来回踱步。"赵官家要把漕粮都运去汴梁,咱们扬州城要喝西北风了!"有人小声抱怨。

当夜,漕帮的龙头老大在密室召集各舵主,烛火下,他展示着符太后密使带来的青铜虎符,"兄弟们,柴氏要讨回血债!"

泉州港的波斯商船上,大食商人哈立德正与宋商交易瓷器。暗中,他将一封密信藏在唐三彩的底座夹层——信中是赵匡胤在沿海布防的军事情报,将由阿拉伯商船送往辽国。

而码头上,市舶司的官员一边丈量货物,一边记录着来往船只的底细,这些数据最终都会呈递到枢密院。

长安故都,乞丐们在慈恩寺下晒太阳。老乞丐"铁拐李"用树枝在地上画着奇怪的符号,几个小乞丐心领神会,分散跑向城中各处。

原来这些符号是柴氏旧部的联络暗号,而慈恩寺的主持,竟是当年后周禁军的参将,在等一个重举义旗的时机。

潭州学府,学生们正在研读新颁的《太平圣惠方》。突然,窗外飞来一颗石子,击中正在讲解的先生。捡起石子,发现上面刻着"还我河山"西字。

第二天,官府便以"蛊惑人心"为由查封了学府,而被抓走的学生中,有人悄悄将"显德"年号的铜钱塞进了同窗手中。

西北边陲,党项牧民们围着火堆烤羊。少年拓跋烈在羊皮上绘制宋军堡寨的分布图,这是他白天放羊时冒险侦查的成果。他的父亲,正是与赵匡胤暗中交易的拓跋彝兴,此刻却在帐中把玩着宋朝赏赐的玉佩,眼神阴晴不定——他在盘算着,何时将这筹码用到最关键之处。

经此一役,赵匡胤深知燕云之地易守难攻,遂改变策略。他在边境修筑堡垒,步步推进,同时推行"更戍法",让禁军定期换防,防止武将拥兵自重。

而符太后仍在暗中积蓄力量,她与周恭帝在房州训练死士,等待着那个能扭转乾坤的时机。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宋朝秘史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