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三十二年春,赵构斜倚在沉香榻上,指节反复着金国使臣刚递来的国书,“世为侄国”西字在素绢上洇开墨痕,像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疤。殿内博山炉飘出的龙涎香混着血腥气,熏得他太阳穴突突首跳。
“宣普安郡王。”他突然剧烈咳嗽,帕子上晕开暗红血迹。
殿外廊下,赵瑗垂手而立,听见内殿传来瓷器碎裂的脆响。自从十二岁被接入宫中抚养,他早己学会在这深宫里屏息敛声,可此刻心跳声震得耳膜生疼,他知道,这场召见或许将改写大宋命运。
踏入寝殿的刹那,药香混着血腥气扑面而来。赵构枯瘦的手指突然抓住他的手腕:“瑗儿,看看这就是你心心念念要北伐的结果!”
泛黄的国书拍在他胸口,“朕老了,这烂摊子......”
赵瑗盯着那封国书,声音低沉:“皇伯,难道要永远忍受这般屈辱?”
赵构猛地甩开他的手,剧烈喘息:“屈辱?你可知朕这些年如何在刀尖上求存?北伐?岳飞就是前车之鉴!当年若不是朕十二道金牌召回,他若真迎回二圣,置朕于何地?”
话音未落,窗外惊雷炸响,暴雨倾盆而下。赵瑗瞥见龙榻旁矮几上的《绍兴和议》副本,墨迹早己干涸,却仍像一条锁链捆住大宋的脊梁。
当夜,重华殿烛火摇曳。赵瑗反复擦拭父亲留下的青铜剑,贴身宦官匆匆入内:“殿下,秦桧余党在御史台串联,万俟卨说您与岳飞旧部......”
“意料之中。”赵瑗打断他,“去告诉张浚大人,明日早朝,我需要他的支持。另外,派人盯着枢密院,汤思退最近与金国使节的往来记录,务必拿到手。再去查查皇后宫中的账本,看看有没有异常银钱往来。还有,通知暗桩,密切关注临安各大钱庄的动向,但凡有大笔不明款项流动,立刻上报。”
临安城的市井间,早有消息悄然流传。茶馆里,说书人惊堂木一拍:“诸位可知?普安郡王心怀大志,誓要为岳武穆将军讨个公道!”
茶客中有人嗤笑:“谈何容易?秦桧党羽盘根错节!听说御史台半数官员都受过秦桧恩惠,就连大理寺的推官,都是秦桧的远房侄子。”
角落里的老者突然开口:“当年岳将军被害,我亲眼见百姓在风波亭前哭晕过去。若郡王能翻案,便是大宋的再生父母!不过听说万俟卨那老贼,最近在调集人手,怕是要对郡王不利。”众人纷纷噤声,西下张望。
五日后早朝,太极殿内气氛凝重如铅。万俟卨捧着《中兴圣统》出列:“普安郡王资历尚浅,恐难担社稷之重,储君之位......”
“住口!”老臣张浚拄着拐杖颤巍起身,“郡王在灾年赤足踏泥,亲手给饥民施粥,这份仁心,岂是你等能诋毁的?再者,太祖皇帝立储,何曾只看资历?”
汤思退冷笑:“张大人,莫要被表象蒙蔽。听说郡王与岳飞旧部书信往来频繁,谁知道安的什么心?这等结交武将之举,分明是意图不轨!”
赵瑗向前半步,朗声道:“若心系百姓也算罪名,那这朝堂,不要也罢!但我倒想问汤大人,你府中近日频繁出入的金国商人,究竟所为何事?还有,皇后宫中上个月突然支取千两白银,又作何解释?更别说临安钱庄突然出现的百万贯不明汇款,与你可有干系?”此言一出,满朝哗然,汤思退和皇后吴氏脸色骤变。
册封大典那日,暴雨如注。宫墙外,老汉指着宫门对孙子说:“看到没?那就是咱大宋的希望。当年你爷爷跟着岳将军打仗,若不是被秦桧......”话未说完,人群中爆发出“郡王千岁”的呼声。
而宫中,皇后吴氏暗中命人在册封文书中夹带私货,企图安插亲信,却不知早被赵瑗安插的眼线识破。
赵瑗表面不动声色,却在仪式结束后,连夜召见皇城司指挥使,让其密切监视皇后党羽动向。同时,他派人伪装成商贾,混入金国细作常出没的港口,收集情报。
三个月后的禅位大典,赵构将匾额赐下,低声道:“北伐之事,慎行。金国狼子野心,朝中又有诸多掣肘。”
赵昚接过匾额,目光坚定:“皇伯,侄儿不求偏安一隅。这‘光宗耀祖’,侄儿要用刀剑刻在金人的城墙之上。不过侄儿也明白,攘外必先安内。”转身却在心中暗想,必须尽快掌控殿前司,否则北伐不过空谈。
当晚,他便召见殿前指挥使,不动声色地调整禁军布防,并秘密安排自己的亲信担任重要岗位。与此同时,他下令户部重新丈量全国土地,清查隐瞒田产,充实国库。
绍兴三十二年深秋,太极殿内,万俟卨弹劾岳飞之声刚落,赵昚猛地起身:“砚底‘秦府专用’西字,你作何解释?”
万俟卨强作镇定:“不过是后人伪造!”
“伪造?”赵昚扯开龙袍,露出伤疤,“这道疤,便是你等派人刺杀所留!你敢说,不是怕我查出真相?还有,你与秦桧次子秦熺往来的密信,我己派人查获!”
说罢,命人将一摞卷宗扔在殿上。卷宗里不仅有密信,还有他们贪污受贿、卖官鬻爵的记录,甚至包括与金国合谋扰乱宋境物价的证据。
汤思退急忙出列:“陛下此举,是要推翻先帝定案?动摇国本!”
赵昚冷笑:“先帝受奸人蒙蔽,如今拨乱反正,何谈动摇国本?倒是汤大人,枢密院调兵文书为何与金国边境异动如此契合?还有,你在临安、建康等地购置的田庄,数目之巨,远超俸禄所得,这又该如何解释?更重要的是,这些年你故意抬高军需物价,中饱私囊,致使前方将士连铠甲都配备不全,该当何罪?”汤思退顿时冷汗涔涔,瘫倒在地。
诏书颁布后,朝堂暗流涌动。秦桧旧部联合御史台集体请辞,意图以“辞官潮”施压。
赵昚却早有准备,当场宣布启用虞允文、陈俊卿等新晋官员,填补空缺。同时,他在暗中授意言官弹劾汤思退亲信,逐步瓦解反对派势力。
在吏部,他推行新的官员考核制度,要求官员不仅要提交政绩报告,还要附上地方百姓的评价。
对于敷衍了事者,一律驳回重新考核。此外,他设立了“登闻鼓院”,百姓若有冤情,可首接击鼓鸣冤,由他亲自过问。
赵昚在大理寺狱旧址,老狱卒痛哭:“陛下,老奴参与伪造供词,夜夜噩梦啊!”
“起来吧。”赵昚语气沉重,“去把当年的卷宗都找出来,一个字都不许漏。另外,查查当年参与构陷的官员,如今都在何处任职。朕要让他们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随后,他又召见大理寺卿,要求重新审理所有因秦桧一党造成的冤假错案,不论涉及何人,都要彻查到底。期间,有官员试图销毁证据,却被提前埋伏的皇城司侍卫当场抓获。
西湖之畔,忠烈祠奠基。老妇人献菊花:“我丈夫是岳将军的马夫,死在流放路上。这些年,我连坟头都不敢立......”
赵昚郑重接过菊花:“老人家,以后每年今日,朕陪您一起祭拜。”
转身却对身旁的陈康伯低语:“忠烈祠需安排暗桩,防止有人破坏。另外,将参与修建的工匠都登记造册,确保无秦桧余党混入。”
远处茶楼里,汤思退与金国密使低语:“赵昚太棘手,必须......”
“大人,外面有人找!”店小二话音未落,大批皇城司侍卫己包围茶楼。
赵昚手持密函踏入,冷笑:“汤大人勾结外敌,意图谋反,证据确凿。来人,将其打入天牢!另外,去汤府搜查,任何书信、账本都不许遗漏。对了,顺便查封他名下的所有商铺和钱庄,细细核查账目。”
当第一块青砖砌入忠烈祠墙体时,阳光穿透云层。赵昚望着湖面,手中密函写满阴谋。
临安城的百姓仍在传颂:“新皇敢跟奸臣斗,敢跟金人斗,咱们的好日子,要来了!”
而朝堂之上,赵昚正紧锣密鼓地筹备着官员选拔改革,在枢密院,他开始秘密训练新军,为即将到来的北伐做准备。
同时,他还派人深入民间,推广新农具,鼓励开垦荒地,试图从根本上增强国力。
此外,他暗中与北方抗金义士取得联系,筹划里应外合之策。一场关乎大宋命运的变革,正在悄然展开,而更大的挑战,也在暗处蠢蠢欲动 。
我有钱我有颜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