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道元年深冬,临安城笼罩在铅灰色的云层下。赵昚盯着户部新呈的账本,指节重重叩在"冗官俸禄"一栏,案头青瓷茶盏里的龙井泛起层层涟漪。"宣陈俊卿、虞允文。"他突然扬声,声音在空荡荡的御书房里回响。
此时,临安城外的破落村落中,老石匠张大山正将碎豆饼掺进石料,浑浊的泪水滴落在粗粝的石块上,为了让儿子摆脱苦力命运,他不得不听从工头安排,参与工部侍郎周麟之的贪腐勾当。
而在吏部衙门的密室里,韩仲通正将盖有官印的空白委任状交给亲信:"把这些人安插到各州税监,今后查账就由我们说了算。记住,每个税监都要安插'白鹭盟'的死士。"
"陛下,礼部侍郎昨日在醉仙楼宴请十八位翰林,单是西域葡萄酒便用了二十坛。"陈俊卿踏入书房时压低声音,将账本翻开到夹着红签的页面,"这些新科进士本该下派历练,却都挂在六部当闲差。更要紧的是,大理寺在钱塘江边查获了三艘装满硝石的私船,船主招认是汪澈的族弟。"
话音未落,大理寺卿匆匆求见,呈上带血的账本和染着海水的密信:"陛下!汪澈的心腹在销毁账本时拒捕,被当场格杀。但我们抢出了这本账册,还有一封送往金国的密信,上面提到'待时机成熟,里应外合'。"
与此同时,临安街头的茶肆里,说书人惊堂木一拍:"列位看官!'磨勘院'的人正查吏部尚书韩仲通的账本呢!听说在他书房暗格里,搜出了能买下半座临安城的地契!"
茶客们交头接耳,卖糖画的老汉压低声音:"我侄子在衙门当差,说韩府最近天天用八人大轿运账本,轿底夹层里还藏着金条!"
角落里卖草鞋的跛子突然开口:"前日我送鞋到韩府,亲眼看见他们把一箱箱东西装上马车,往德寿宫方向去了。"
次日清晨,韩府门环上挂满写着"贪官"的草鞋,墙根用朱砂写着大字:"剥民脂膏,天理难容!"
而在韩府密室中,师爷正用特殊药水将账本上的关键数据消去,换成虚假账目,韩仲通却冷笑着将一份名单塞进密匣:"把这份'死士名单'送到太湖白鹭岛,告诉他们,该准备'清君侧'了。"
赵昚猛地握紧腰间刻着"精忠"的玉佩:"从明日起,荫补限一子,重复机构尽数裁撤。设'磨勘院',凡考核不达标者——"他目光如刀扫过二人,"即刻摘印罢官!另外,让皇城司密切监视德寿宫往来人员,朕倒要看看,他们还能耍什么把戏。"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暗流涌动。王继先连夜拜访德寿宫,在吴太后面前声泪俱下:"太后!陛下这是要将我们赶尽杀绝!若改制推行,朝中半数官员都要丢官罢职!"
太后轻抚佛珠,沉吟道:"明日早朝,让御史台集体弹劾,就说'磨勘院'滥用私刑,制造冤狱。再派人去煽动临安的商户罢市,就说改革断了他们的活路。"
而在枢密院,几名将领正在密室商议。大将军王彦握紧拳头:"韩尚书说了,只要我们按兵不动,等金国人打过来,陛下就得收回成命。到时候,我们以'勤王'之名清君侧!"
副将李通却皱眉:"可万一百姓支持改革......"
王彦冷笑:"派人散布谣言,就说赵昚要把江南赋税翻倍,百姓自然会反。"
虞允文抚须沉思:"陛下,御史台汪澈与王继先近日频繁出入德寿宫。太后寿宴那日,臣亲眼见他们将密函藏在贺礼的佛经夹层里。更蹊跷的是,临安城外的流民突然增多,极有可能是有人故意煽动。"
"让他们来!"赵昚突然拍案而起,"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阴谋得逞,还是百姓的眼睛雪亮!明日早朝,先拿汪澈开刀!"
当夜,临安城的更夫敲响梆子时,王继先府邸密室里烛火摇曳。汪澈展开密信,上面写着:"联络各州刺史,以缺官为由拖延改制。同时,让金国使臣在议和时故意刁难,制造紧张局势。"
而城西的破庙中,一群失意书生秘密集会,领头的书生举起墨迹未干的揭帖:"王继先私吞救灾粮款二十万贯!明日一早,我们就把这些贴满临安城!"
次日太极殿,金殿钟声未落,王继先己领着二十余老臣轰然跪倒。"陛下三思!"王继先白发颤抖,手中谏章在丹墀上撞出闷响,"荫补之制乃太祖遗训,您若强行改制,作者“我有钱我有颜”推荐阅读《宋朝秘史》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是要背负不孝骂名啊!"
赵昚冷笑,展开一卷泛黄文书:"这是开宝年间荫补旧例,限定五品以上官员方可荫一子。何来'太祖遗训'?倒是王大人"他甩出另一叠案卷,"令孙八岁便领了文林郎俸禄,每月支米十二石,够普通人家吃三年!"
殿外突然传来震天呐喊,数千百姓举着写满控诉的白布围堵皇宫,高呼"裁撤冗官""还我血汗钱",声浪震得宫阙上的铜铃嗡嗡作响。
而朝堂上,御史们纷纷上奏,弹劾"磨勘院"滥用职权,汪澈更是言辞激烈:"陛下此举是独断专行,任意构陷忠良!"
赵昚却突然命人抬上三箱物证:"汪澈,这是从你族弟船上查获的硝石,还有你与金国往来的密信!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说?"
改革盐钞那日,钱良臣在狱中突然暴毙。消息传到盐市,人群沸腾。
李阿旺跪地痛哭:"苍天有眼!这狗官当年抢走我三船私盐,逼得我家破人亡!"挑夫们纷纷扯开衣襟,露出被盐税吏鞭打留下的伤痕。
当晚,百姓自发在钱府旧址堆起"贪泉"石碑,碑身刻满被盐税逼死的百姓姓名。
而在临安夜市,盲艺人弹着三弦唱起新曲:"孝宗皇帝发雷霆,盐钞一改见清明,贪官污吏现原形!"
此时,王继先正在家中与亲信密谋。"钱良臣一死,线索就断了。但要小心'磨勘院'继续追查。"
王继先阴沉着脸,"让太湖的白鹭军提前行动,就说奉太后懿旨'匡扶社稷'。"
亲信犹豫道:"可陛下己经派虞允文去整顿水军......"
王继先冷笑:"虞允文?我早就在他军中安插了眼线,就等他上船!"
纸币改革关键期,伪造会子横行。西湖边,卖炊饼的王二攥着皱巴巴的会子跺脚:"这钱买米,米铺老板说是假的!"
人群中有人高喊:"听说刘贵妃兄长开的钱庄专收假钱坑人!"
当夜,数百百姓举着火把围堵刘府,怒斥声震天。暗处,民间巧匠将假会子样式刻成木雕摆在市集,教百姓辨认;书生们编写《辨伪歌》,在街巷传唱。
而在宫中,刘贵妃正在向赵昚哭诉:"陛下,兄长冤枉啊!这定是有人栽赃陷害!"
赵昚却将一叠账本摔在地上:"刘敏德名下的绸缎庄,为何每月进账比国库还多?这些雕版刀具,又为何与假会子上的花纹一模一样?"
水利改革时,衢州堤坝轰然倒塌。洪水退去,白发老妪抱着溺亡孙子的衣物,抓起石块砸向县衙匾额:"周麟之狗官,还我亲人命来!"
画师将惨状绘成图卷,辗转送入皇宫,角落小字触目惊心:"若不除此奸贼,百姓宁投江水!"
很快,民间自发组织"护堤队",青壮年手持农具日夜守在堤坝工地,防止官吏偷工减料。
而在工部衙门,周麟之的同党正在销毁造假证据,将豆腐渣石料沉入河底。"快!把这些都处理掉!"一名官员满头大汗,"听说'磨勘院'的人己经到衢州了!"
另一个人却狞笑:"怕什么?我们在州府衙门也有人,他们查不出任何东西!"
当改革的捷报传遍江南,平江府城门悬挂起"青天再世"的锦旗。太湖渔民主动为宋军搜寻"白鹭军"踪迹,少年郎咬破手指在衣襟写下"为爹娘报仇"后潜入敌营;江南女子将"精忠报国"绣在帕子上,托人带给前线将士。
临安城暮鼓响起,赵昚望着案头弹劾奏章与百姓诉状,窗外孩童歌谣清亮:"小孝宗,志气雄,斩贪狼,破奸凶......"
此时,城郊铁匠铺炉火通红,老铁匠挥锤打造兵器;书院中,学子们编纂《贪官录》;秦淮河畔,歌女们将贪官故事谱成曲,弦歌声声控诉,也句句盼着中兴。
突然,陈俊卿匆匆入内:"陛下!太湖白鹭军提前发动叛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逼近临安!更糟的是,金国使臣以议和为幌子,实则在刺探军情,随时可能南下!"
赵昚握紧刻着"中兴"的玉镇纸,目光如炬:"传朕旨意,命虞允文率水师迎击白鹭军,同时派使臣前往金国,揭穿他们的阴谋。至于朝堂内的蛀虫......"他冷笑一声,"是时候一网打尽了!"
(http://www.220book.com/book/JJ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