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裹挟着细雪拍打在玻璃窗上,林小满握着听筒的手指几乎失去知觉。电话那头,北美经销商的声音透过电流传来:"林女士,你们的螺蛳粉因包装不符合标准,被海关扣留了!"
办公桌上摊开的合同被台灯照得发白,"首批五千箱"的字样刺得她眼眶生疼。三个月前在展销会上意气风发签下的订单,此刻却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刃。她盯着墙角堆积的库存纸箱——那些印着中文的简陋包装,确实与国际标准相去甚远。
"我立刻解决!"挂断电话的瞬间,林小满抓起外套冲出厂门。雪粒子打在脸上生疼,她却浑然不觉,满脑子都是外商验货时皱起的眉头。路过车间时,夜班工人正在往纸箱里塞防震稻草,老式收音机里传来《新闻联播》的声音:"国务院发布《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
凌晨两点,林小满敲响了省外贸局的铁门。值班门卫举着手电筒照过来:"这么晚了,干什么的?"
"我要见外贸科的同志!"她的睫毛上结了层薄霜,"关于出口产品包装的问题。"
半小时后,她蜷缩在外贸局走廊的长椅上,膝盖上摊着借来的《出口商品包装规范》。油墨未干的文件上,"防潮""抗压""多语言标识"等要求密密麻麻。当第一缕晨光爬上窗棂时,她己经用钢笔在笔记本上列满改良方案:改用铝箔真空包装,聘请外语学院教师翻译说明书,甚至设计了带有壮族图腾的新商标。
回到工厂时,陈三正蹲在锅炉房门口抽烟。他指了指仓库:"新到的铝箔卷材,比你说的规格厚两毫米。"
林小满翻开质检报告,突然愣住——这批材料的成本比预算高出40%。陈三弹了弹烟灰:"知道你缺钱,算我入股。等赚了,连本带利还我。"
生产线改造的日子里,工厂变成了战场。技术员们围着真空包装机调试参数,翻译人员逐字核对说明书,而林小满则守在质检台,用美工刀反复切割包装测试密封性。有次机器突然故障,滚烫的铝箔烫伤了她的手腕,她却只是缠上布条继续工作,首到深夜传来"嗡"的一声——第一台合格的真空包装螺蛳粉终于诞生。
就在此时,国营饭店突然在市面上推出了"柳州风味粉",包装精美,价格却只有林小满产品的一半。超市货架前,导购员对着顾客说:"还是国营的靠谱,个体户的东西,谁知道卫生过不过关?"
林小满攥着竞争对手的产品走进实验室。检测报告显示,所谓的"柳州风味粉"不仅没有螺蛳成分,防腐剂含量还严重超标。她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摄像机镜头前举起两份检测报告:"真正的螺蛳粉,是用三十斤螺蛳熬一锅汤。我们的每一包产品,都经得起检验!"
舆论迅速反转。当消费者发现国营饭店产品的问题后,柳味飘香的订单量反而激增。但林小满没有放松——她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春天来临时,首批符合国际标准的螺蛳粉终于装箱待发。货柜车启动的瞬间,林小满站在厂区门口,看着车队消失在公路尽头。陈三不知何时站到她身后:"听说你要建自己的物流车队?"
"没错。"她指着远处新建的仓库,"下个月,我们还要在深圳设立办事处。"
话音未落,手机突然响起。北美经销商的声音充满惊喜:"林女士!我们追加订单!超市反馈,你们的产品在唐人街被抢购一空,连当地白人都开始尝试!"
挂掉电话,林小满望着车间外盛开的木棉花。八零年代的改革浪潮中,她曾无数次在绝境中挣扎,但每一次危机都成了蜕变的契机。从街头小摊到国际市场,这碗承载着梦想的螺蛳粉,终于冲破偏见与阻碍,在异国他乡绽放出独特的香气。
夜幕降临时,林小满独自走进实验室。培养皿里,新培育的酸笋菌种正在恒温箱中生长。她拿起记录本,钢笔尖悬在纸面片刻,写下一行字:"致八零年代所有敢为人先的创业者——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窗外,工厂的霓虹招牌在夜色中闪烁,"柳味飘香"西个大字倒映在积水里,随着晚风泛起细碎的金光。这个曾经濒临绝境的穿越者,终于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航标。
(http://www.220book.com/book/JJN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