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仓侧殿的柏木门轴发出悠长的吱呀声,与主殿的金碧辉煌不同,这里的三十七柏木立柱在酥油灯昏黄的光晕中静默如林。那立柱高大而庄严,仿佛是历史的守护者。立柱表面深浅不一的手印层层叠叠,有的己经模糊,有的清晰得能见,就像无数朵开败了又重生的莲花,无声地诉说着朝圣者虔诚的祈愿,那手印就是朝圣者与神灵沟通的桥梁。
“有有,快看!”沈星璃突然抓住林子月的手腕,指尖点在柱身一个特别清晰的手印上。五道指痕深深嵌进木纹,掌心纹路甚至能辨出断掌纹的走向。林子月任由她拉着自己的手去比量,发现那个古老的手印竟比自己的手掌还要宽出两指节。
她注意到最古老那根立柱的裂纹里,嵌着的格桑花瓣己经褪成淡褐色——就像沈星璃总别在考古手册里的那些干花标本。
角落里传来了细微的“沙沙”声。循声望去,一个身着绛红僧袍的少年堪布(注:藏寺中专职画僧)正跪坐在矮案前,专注地在雷劈木(藏画传统基材)绷就的画布上勾勒线条。
沈星璃注意到,少年堪布每完成一组图案,他就用无名指轻叩案头铜铃,清脆的铃声在殿内荡开,与远处轻经筒的嗡鸣交织。
“你们……?”少年堪布放下画笔,抬眼望来,“第一次来吗?”他的声音温和,带着一丝好奇,让背着旅行包的两人不自觉地放松下来。
“是的。”林子月放下相机,指向立柱,“这些手印好特别,是……”
“是祈愿,也可以理解为祝福。”少年堪布接过话头,轻轻吹去画布上多余的金粉,几粒金粉飘落在他的僧袍上。“每一道手印,都代表着一个故事。”他的目光越过两人肩膀,落在那根最古老的立柱上,“有些故事的主人早己不在,但这些印记依然守护着他们最初的祝福。”
沈星璃好奇地凑近那根立柱:“我们能……”
“当然可以。”少年堪布善解人意地点头,“轻轻碰触就好。这些祝福……”他顿了顿,唇角微扬,“最喜欢遇见有缘人。”
林子月注意到画布上坛城的莲花纹样与立柱裂纹形成精确的三十度夹角——这个发现让她不自觉地向前倾了倾身。“您是在临摹古画吗?”
“不全是。”少年堪布用笔尖轻点画布一角,“这是根据1932年法国探险队留下的照片复原的。原画己经……”他忽然改用藏语低声念了句什么,才继续道:“在巴黎的某个仓库里。”
“1932年法国探险队拍的?”沈星璃哗啦啦翻着考古手册,抽出那张带着锯齿缺口的照片,“看!85窟的莲花纹,与您画的……”她小心地将照片放在光线充足处。
少年堪布的笔尖停在半空。照片边缘斯坦因切割的痕迹,与他画布上刻意留白的残缺完美重合。“角度。”她将照片旋转三十度,裂纹与莲花纹顿时连成完整的曼荼罗。那瞬间,仿佛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让人感受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震撼。
殿外突然响起铜钦(注:藏寺长号)号角低沉的嗡鸣。鸽群掠过天窗掀动气流,数十盏酥油灯齐齐向西摇曳。少年堪布动作熟练的收拾画具,沈星璃注意到他的小指始终保持着那个悬空姿势。
沈星璃突然把草莓味棒棒糖塞进他颜料盒:“请您吃!”她眼睛亮得像发现新壁画的探险家,“您小指为什么总翘着呀?”
林子月拽回这个社交悍匪时,少年堪布正望着糖纸发愣。他忽然用藏语念了句什么,又改口道:“画布如佛面,未干的颜色是未凝固……”话音未落,沈星璃己经学着他的姿势小指,蘸着金粉在林子月手背画了朵歪歪扭扭的莲花。金粉在皮肤上闪着微光,像极了立柱最上层那个尚未干透的新手印。
“早课要开始了。”少年堪布收起画具,却把那张老照片轻轻推回给沈星璃。他最后看了眼立柱,嘴角浮现出极淡的笑意:"有些缘分,就像酥油灯里的灯芯,看似断了,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式燃烧。"
(http://www.220book.com/book/JLVH/)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